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中药厂甘草废渣为原料,通过堆肥式腐熟发酵制成甘草渣有机基质,研究甘草渣基质栽培对番茄品质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草炭基质栽培相比,腐熟甘草渣基质栽培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类黄酮、番茄红素、蛋白质、总糖、总酸含量,增加了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了番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沼渣人工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试验对沼渣在番茄人工基质育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番茄幼苗生长的沼渣人工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在人工育苗基质中,沼渣的施用量不应大于30%,且以施用10%沼渣的配比最优。42 d内施用10%~20%沼渣的处理组各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施用化肥的对照组。42~70 d内施用10%沼渣的处理组表现出缺肥症状,20%沼渣处理组未出现明显缺肥症状。认为在番茄人工育苗基质中加入适量沼渣完全可替代目前育苗基质中化肥的使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番茄幼苗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和实验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沼渣复配量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沼渣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番茄育苗中,添加适量的沼渣,可以有效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T4处理壮苗指数为0.30,其番茄幼苗根系活力是T3处理的2.12倍,在该处理下番茄幼苗长势较好。当沼渣施用量超过50%时,可能造成番茄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物增多,渗透调节能力减弱,抑制番茄幼苗的生长。纯沼渣不适宜作为番茄育苗基质。通过相似度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可知,当沼渣和园土复配比例为1∶3(v∶v)时育苗效果较好,是一种优于园土育苗,接近草炭育苗基质的育苗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较适宜京郊地区日光温室番茄菇渣栽培的专用基质,进行了金针菇渣和茶树菇渣与草炭和保水剂不同配比,用作番茄栽培基质的试验,通过番茄生长势、坐果习性、产量及发病率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处理5(茶树菇渣:(草炭+保水剂)=3.5:6.5)表现最好,栽培的番茄每667 m2产量为9 319.73 kg,植株长势旺,商品性好,发病率低,较适宜作为京郊地区番茄菇渣栽培的专用基质。  相似文献   

5.
利用甘草渣基质进行加工番茄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以腐熟甘草渣、蛭石为材料,配制出4种复合育苗基质,以草炭:蛭石为2:1作对照,通过对番茄生长发育等多个指标的测定分析,筛选出适宜于加工番茄的育苗基质甘草渣:蛭石=6:4或甘草渣:蛭石=7:3,可以在生产中取代草炭和蛭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为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提供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鲁青思瑞特"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基质中发酵双孢菇渣的添加量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3(草炭∶蛭石∶珍珠岩∶菇渣发酵物=1∶1∶1∶3)和配方4(草炭∶蛭石∶珍珠岩∶菇渣发酵物=1∶1∶1∶4)效果最好,2个处理的番茄幼苗在株高、茎粗、地上、根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它处理,其次为中青番茄专用育苗基质(CK)。  相似文献   

7.
分析茶树菇菌渣与鸡粪配比施入土壤,考察对土壤肥力、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茶树菇菌渣能够改变土壤容重、pH、含盐量,并且随着菌渣用量增加均呈下降趋势。②茶树菇菌渣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及最大持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此外,施菌渣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但是土壤全氮含量有所下降。③施用茶树菇菌渣能够显著增加番茄的株高及单株叶片数,加快番茄生长。④茶树菇菌渣与鸡粪配施能够改善番茄果实的品质,增加单果重,从而提高设施番茄的产量,其中茶树菇菌渣75%+鸡粪25%的处理4较对照处理1增产11.26%,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菇渣复合基质在番茄穴盘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菇渣为主料与蛭石、草炭组成复合基质,用于番茄穴盘育苗.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影响有明显差异.以菇渣为主要原料与草炭合理搭配育苗效果接近于对照,幼苗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9.
沼渣基质对温室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沼渣和炉渣以不同体积比混合作基质,研究沼渣对温室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渣和炉渣复合基质的理化性状完全达标;沼渣促进了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了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其中,3份沼渣+1份炉渣处理的番茄植株根系活力最强,前3穗果实产量最高;为0.93 kg·株-1;糖酸比最高,为6.24。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质对大棚番茄生长及产量品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玉米秸、麦秸、菇渣、锯末、麦秸灰等废弃物为栽培基质,混合有机肥进行有机土壤栽培,结果表明,不同有机基质栽培可促进大棚番茄生长,提高番茄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当基质中大粪干含量超过35%或玉米秸、麦秸超过75%时,番茄生长与产量和对照差异不大。有机土壤栽培可明显提高番茄的总糖和番茄红素含量,但对番茄Vc、粗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色差仪估测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色差仪评价了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明显的TA517、TA1527及E6203等番茄材料的果实颜色,采用HPLC技术测定了番茄红素含量,建立了果实颜色系数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回归方程,然后对28份番茄材料进行了番茄红素含量预测,进一步证实了3个果实颜色系数的回归方程得到的番茄红素含量的预测值与实际测定值符合程度高。结果表明,色差仪法具有简便、快速、成本低等特点,可以用来预测番茄红素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利用外源物质调控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积累的机制,以高代自交系番茄为材料,进行K~+、Mn~(2+)处理后对其果实不同转色期的番茄红素及其相关酶的基因表达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K~+处理下的番茄红素含量在果实进入半熟期后积累迅速,至完熟期明显高于对照,K~+处理下各种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番茄红素含量积累规律一致,在果实发育坚熟期至完熟期PSY1(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1)、PSY2(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2)、PDS(八氢番茄红素脱饱和酶)、ZDS(ζ-胡萝卜素脱饱和酶)基因的表达量增加,该阶段的番茄红素含量也迅速积累;Mn~(2+)处理下果实番茄红素含量一直低于对照,其番茄红素积累迅速期在果实坚熟期至完熟期,Mn~(2+)处理下果实转色5个时期的PDS、ZDS基因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Mn~(2+)抑制了PDS、ZDS的表达从而降低了番茄红素含量的积累;然而,Mn~(2+)处理下番茄果实坚熟期至完熟期PSY1、PSY2基因表达量迅速升高,促使番茄红素含量在该阶段迅速积累。本研究说明番茄果实发育坚熟期至完熟期可通过K~+调控而使该阶段的番茄红素含量迅速积累,可通过使用外源物质来调控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糠醛渣混合基质在番茄无土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选择糠醛渣、炉渣、草炭、发酵羊粪等基质,加入定量的生物有机、无机复合型专用肥,配制成全营养复合栽培基质,系统研究这种混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炉渣、羊粪、糠醛渣比例为2.50∶1.00∶1.50时,最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并能得到较高的番茄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3种含高色素hp基因类型的7个突变体番茄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hp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差异及与其它主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性状的改良提供优良的基因供体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hp突变体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总体趋势表现为hp2hp1hp3对照(非hp基因突变体),其番茄红素含量平均值依次为153.3、123.8、110.3、103.0mg/kg;相关分析表明,不同hp基因突变体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糖酸比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具有一定的正向相关性,即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15.
以番茄为试材,通过以灌溉量为主因素、施肥量为副因素的裂区设计,在北京郊区的日光温室中进行田间试验,为了解在有机种植模式中不同水和有机肥耦合条件下番茄产量及其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的水肥管理相比,减半量有机肥投入在产量上无显著下降,同时可增加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以及相同面积内番茄红素总量;与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减量灌溉对增加番茄红素含量无显著影响,效果没有减量施肥效果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在京郊有机番茄的种植中,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开展节本增效仍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瓜菜》2015,(1):19-22
为了研究低温对番茄果实转色关键酶的影响,以‘T-CRH-13’番茄高世代稳定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番茄红素合成相关酶(PSY1、PSY2、PDS、ZDS)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低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番茄红素含量都呈增高趋势,处理组番茄红素积累缓慢,且含量远低于对照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PSY1、PSY2表达量都是先增高后降低,对照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处理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ZDS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先降低后增高;处理组的PDS先降低后升高,总体呈降低趋势,对照组持续升高。低温下,番茄红素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受抑制,番茄红素合成和积累水平降低可能是番茄转色困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沼渣与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朝研269为试材,设1:1、1:2、1:3、1:4共4个沼渣与基质配比,以不含沼渣的基质为对照(CK),设浇施营养液和不浇施营养液2个处理,共10个处理组合,研究沼渣与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质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沼渣,有利于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并且浇施营养液的效果比不浇施营养液效果更好,表现为植株生长良好,生理活性高。试验结果证明:在浇施营养液的同时,在育苗基质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沼渣,有利于提高番茄幼苗的健壮度,其中沼渣与基质配比为1:4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几种有机基质栽培番茄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菇渣、玉米秸秆、麦草秸秆3种类型的基质进行番茄有机生态栽培效果的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有机基质所栽培的番茄在生长发育、产量分布和总产量上均有明显差别。以玉米秸秆基质栽培的番茄前期产量达23328.75kg/hm2,总产量达132009.0kg/hm2,分别比对照土壤栽培增产43.21%,24.32%,番茄红素和VC含量也明显高于土壤栽培,玉米秸秆是早春番茄有机生态栽培较适宜的基质。  相似文献   

19.
以菇渣、玉米秸秆、麦草秸秆3种类型的基质进行番茄有机生态栽培效果的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有机基质所栽培的番茄在生长发育、产量分布和总产量上均有明显差别.以玉米秸秆基质栽培的番茄前期产量达23 328.75 kg/hm2,总产量达132 009.0 kg/hm2,分别比对照土壤栽培增产43.21%,24.32%,番茄红素和VC含量也明显高于土壤栽培,玉米秸秆是早春番茄有机生态栽培较适宜的基质.  相似文献   

20.
转反义PHYA基因对番茄红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以番茄叶片作外植体,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反义光敏色素A(PHYA)基因片段导入番茄。通过PCR扩增、Sourthern blot检测,证明反义光敏色素A的基因片段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在转基因番茄材料中,PHYA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番茄红素的合成显著减少,果实没有表现出正常的红色果皮;转基因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能够正常合成,与对照番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推测在调控番茄红素合成的模式中,光敏色素可能位于乙烯的下游位点起作用,二者共同调控番茄红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