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充实、完善和发展 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联合与合作的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业经营形式,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改革探索的新飞跃。 “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这样一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式有可能是现阶段合作社经济在中国的一种实现形式。产业化组织采用什么模式,归根到底要看是否有利于增强企业和整个农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能够在中国发展起来,其深层的历史背……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五种有效实现形式:"专业市场+农户"模式;"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中介组织+农户"模式;"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相似文献   

3.
现今产业化已经逐步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业合作社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在各种产业化模式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模式中,农业合作社作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不断促进了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农户的利益。但是,随着该模式的不断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如与农户之间的关联不够紧密;"经纪人""中间人"对产业化模式的不利因素等。所以,如何高效地使农业合作社充分起到桥梁的作用,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现今产业化已经逐步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业合作社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在各种产业化模式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模式中,农业合作社作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不断促进了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农户的利益。但是,随着该模式的不断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如与农户之间的关联不够紧密;"经纪人""中间人"对产业化模式的不利因素等。所以,如何高效地使农业合作社充分起到桥梁的作用,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现代化经营方式与产业组织形式,从整体上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而"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作为我国传统农业转型的主要选择之一,可以有效整合农户资源与市场资源,弥补农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障农户利益,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该文主要探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的主要类型及特性,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以田阳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民族地区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对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县域经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出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和"市场+农户"三种模式,并以田阳县为实例论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为"批发市场+协会+农户",即"市场+农户"模式。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模式探索与比较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捷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3):194-196
基于长期以来对天津市北辰区和西青区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两种典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以天津北辰区泰华枣业种植合作社为代表的“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天津市国宗梦得农副产品配送合作社为代表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并对这两种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几点启示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瑞芳 《河南农业》2014,(3):56-56,60
<正>内黄县按照省、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要求,制定了《2012—2020年内黄县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出台了《内黄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的实施意见》,重点确定建设花生、红枣、尖椒、面食、瓜菜菌、花卉苗木、林木加工、草食动物、家禽(肉鸡)9个方面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采取"公司+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合作社为中介,上连公司和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全力打造9条农业产业链集群。  相似文献   

9.
杨丽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315-2316
从河南省特色农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出发,把农业产业集群的模式概括为"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4种,总结这4种模式的特点和问题,进而从政府、机构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促进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顺应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的趋势,河北省在抓"公司+农户",抓订单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利益联结基础上,2016年开始率先发文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通过股份合作、订单生产等利益联结形式,形成的关联紧密、分工明确、链条完整、利益共享的紧密型组织联盟。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综合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汕头市龙湖区现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提出"农业企业(+基地)+村委会+农户"模式。结果表明,村委会的引入能协调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和效益分配,解决"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存在的中介组织缺位问题,使农户获得更多的收益,实现龙湖区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公司+农户"模式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主导模式,它构筑了小农户通向大市场的桥梁,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此为契机,在实地考查的所得数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农业产业化道路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公司+农户”模式还能走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娜  戴尧 《中国农业信息》2013,(11):275-276
"公司+农户"模式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主导模式,它构筑了小农户通向大市场的桥梁,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此为契机,在实地考查的所得数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农业产业化道路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农业产业化最初的发展模式("公司+农户")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该模式的三种衍生模式("公司+中间组织+农户"模式;"公司+加工专业户/养殖大户+农户"模式;"公司+农户+期货/期权"模式)的特点,分析了各种衍生模式的不足。进一步探究新的组织模式("公司+农户+公司"),阐述其定义,提出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流通体制改革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农户、中介组织和政府三个角度指出了目前我国农业流通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户分散经营不能满足大市场的需求;切实代表农民利益的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政府政策职能不完善。按照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模式“农户+农业合作社+政府、企业”。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充实、完善和发展 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联合与合作的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业经营形式,是我国农村杜会主义集体经济改革探索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7.
正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类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小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经营体制上的一项重大创举。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化经营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呈现出良好的成长趋势,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起到积极作用。其类型主要有"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公司+中介+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等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鸣 《现代农业科技》2007,(13):224-224,226
通过对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现实意义的阐述,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资源通过"工厂+农户"公司+基地"的形式进入到工厂化、科学化的现代企业体系,这样既提高了企业和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又能促进农业资源的保护、开发。  相似文献   

19.
<正>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在农业发展的实践中已经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目前其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从外部表现形式看,主要有: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工商企业、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农户、专业批发市场+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还有农忙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对于新时期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社联动型和合作社一体化三种农业产业化模式基本内涵的阐述,运用完全静态信息博弈模型,探讨三种农业产业化模式中的农户利益所得。研究表明,合作社一体化是最优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农户在其中获得最大化收益。但采用平均定价法不如采用区别定价法,平均定价法低使得生产低质量产品的农户发生"搭便车行为",削弱了农户入社积极性与合作社的惠农效应;而区别定价法则促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社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合作社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随着流通中介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模式最终会演变为合作社一体化或农工商一体化模式。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快合作社发展,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提高农户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阶段和现状,合理选择农业产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