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2011年示范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永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齡模式与作物群体质量调控的基础上,集成水稻精确诊断与管理而形成的新技术;在理论上,它以高产群体发展的指标?值为依据,通过叶龄诊断,对各器官的生长作定时、定向、定量调控,促进有效高效生长,控制无效低效生长,以最经济的投入,保证高产群体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叶龄模式、群体质量调控基础上,集成精确诊断与管理而形成的新技术,根据水稻高产的生育规律,以"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等为关键技术,通过叶龄诊断、基本苗、肥料总用量、肥料施用比例和灌溉水调节的精确定量,促进水稻高效生长,以最经济的投入,保证高产群体的最终形成。在云南省农科院帮助指导下,结合陆良县稻作环境和品种多样性特点,开展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建立在对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形成规律和栽培调控机理深入了解基础上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包括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和栽培技术的定量三部分。试验应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研究的"优质粳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黑龙江省繁荣种畜场大面积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4.
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与控制作物群体质量的基础上,对水稻进行精确诊断与管理相结合的一项现代栽培新技术。该技术是为了构建水稻在抽穗至成熟期形成高光效群体,运用定量施肥调控技术,对水稻各部器官的生长作定量定向管理,达到控制群体、培壮个体、提高积累,最终提高群体的茎蘖成穗率而获得高产。该项技术具有高产、优质、省工、节本、减药、控病的优势。2008年嵩明县严格按照昆明市植保站的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控病增产技术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5.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在水稻叶龄模式与作物群体质量调控的基础上,集成水稻精确诊断与管理技术而形成的水稻栽培模式,它是通过精确定量播种量、移栽密度、氮肥的总量和前后施用比例,通过水肥的合理促控,使水稻的生长按照预先设计的"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模式生长,充分发挥个体的优势,同时通过栽培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精确定量的优点。。本文就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冷凉地区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也对该技术体系对冷凉地区的水稻增产效果以及为当地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作了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7.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精确定量的优点。。本文就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冷凉地区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也对该技术体系对冷凉地区的水稻增产效果以及为当地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作了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8.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由南京农大的凌启鸿教授等有关人士在继承前人有关水稻器官建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数十年的研究,系统阐明了水稻形态建成与产量形成的相关生长学,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水稻不同品种类型的生育进程叶龄模式,同时提出了高产群体特征及数量、质量指标,指出了实现这些指标的栽培途径与按叶龄优化调控的技术,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稻作理论体系。以此理论体系为基础,提出了水稻新的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以往的水稻栽培技术只局限在定性的基础,而精确定量栽培则更进一步的将栽培技术细化精确到量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栽培稻种的起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极其丰富、世上无以伦比的栽培经验。但作为现代栽培的科学研究,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经历半个世纪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稻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大体经过三个发展过程:(1)上世纪50~60年代,通过陈永康高产栽培经验的理论总结研究,初步形成了以水稻高产群体形成规律的主线,"水稻—环境—调控"三位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稻高产栽培的新的理论体系框架;(2)上世纪70~80年代水稻叶龄模式的建立和80~90年代水稻群体质量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使高产群体形成规律的诊断研究由定性向定量并向模式化、指标化发展,栽培技术向规范化发展,是中国特色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又一创新发展;(3)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形成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可以通过水稻高产群体生长发展过程中,诊断指标的定量化、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主要是技术定量的原理和参数求取的方法),设计高产栽培方案,使水稻群体按预定的设计目标发展,高产频频重演,并不断创造新的高产记录。表明了中国特色的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已达到了较为成熟的程度,是对世界稻作理论的新贡献。最后,本文对中国特色水稻栽培科学今后的深化研究的方向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杜永林 《农家致富》2010,(10):32-32
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1.技术概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在叶龄模式和群体质量两大栽培理论与技术成果基础上,以叶龄进程为主线,把水稻生育进程与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形成规律把群体质量及其动态指标定量化,以最必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我县水稻最优群体数量,寻找最佳晒田指标,完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完善水稻高产创建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宜性品种、增盘稀播育壮秧、控制多效唑使用量、提高整地质量、改进基蘖肥运筹方法等措施的优化与改进,提高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探索和明确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江苏省金湖县水稻高产栽培中的部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杂交粳稻钵苗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机插秧水稻产量,增加水稻生产效益,从培育壮秧、机插及大田精确管理等方面进行示范。通过示范,获得了杂交粳稻钵苗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途径,为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根据水稻的生长规律和本地区的自然条件,通过采用新型培育技术,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获取较高的种植收益,真正实现水稻种植的高产、优质、绿色、安全。近年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多地试点种植中取得了良好成绩,通过开展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可以为实现该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支持,为实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金湖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金湖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从选择品种、增盘稀播育秧、控制多效唑使用量、提高整地质量、改进基蘖肥运筹方法等方面总结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优化与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探索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江苏省金湖县水稻高产栽培中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90年代,水稻叶龄模式和作物群体质量调控成果就运用到了水稻栽培中。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据叶龄进程,定量化诊断水稻生育过程和器官进程,依照高产形成规律以定量化衡量群体质量和相关动态指标,然后利用调控方法定量的方法原理全程定量化栽培技术指标,从而系统集成这两部分,让水稻能够精确定量诊断管理。由此使不同技术运用和相互间的配合都可以事先适时适量且最大限度发挥利用效率,达到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良好目标。而这也是当前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趋势,其前景很广阔。  相似文献   

17.
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水稻的高产,并且可以促进水稻栽培的高效。一般通过选择合适的品种、增盘稀播育壮秧、控制多效唑的使用等措施对栽培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使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种植出的水稻具有更高的产量。文章以江苏省金湖县水稻种植为例,探讨了实现高产种植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部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水稻器官同伸规律,应用水稻主茎叶片生育进程中的叶龄模式,来确定水稻的生育时期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和肥水管理的"促"、"控"措施。从水稻高产优质群体生长动态指标和栽培技术措施入手,确定水稻群体质量指标体系中的群体空间形态、生理指标及播量、播期、壮秧、基本苗、施肥和管水的科学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东川的实践应用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依叶龄进程为主线把水稻生育进程与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形成规律把群体质量及其动态指标定量化,依据调控措施定量的原理和方法把栽培技术指标全程定量化.能显著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之目的栽培技术。在南京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本身的特性,在最适的时期用最合适的定量化技术来管理水稻,以达到水稻增产、节约生产成本、减少作业次数的一种栽培技术。本文通过介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水稻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