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近日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决定200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知》中确定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解决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为使农民朋友详细了解该政策,本期焦点栏目特为您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2.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维护社会安定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保障标准的合理性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方法不同且随意性较大,各地区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呈现明显差异。采用消费支出替代率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研究,分析2010~2013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消费支出替代率的变化趋势以及人均消费支出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用消费支出比例法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行性,对制定全国相对统一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着一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是一个农村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绝大多数,总体上多数农民生活较富裕,但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比较艰难。因此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关系到河北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是当前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而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设定则是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核心。通过基本需求法和恩格尔系数法对当前河北省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完善河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一项惠及近9亿农民的最大民心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难题在于:如何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该文在参考国外学者测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探寻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测算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方法,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引起国内外学术界人士的重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相关成果进行综述,期望有助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其惠及更多的人,进而推进国家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行条件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从农村社会救济救助、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外出社会保险等四个方面加以考虑。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三项制度建设是其重点。本文仅就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前社会救助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目标瞄准已经成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核心议题之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喻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护网”,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目标瞄准率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瞄准真正需要保障的群体。文章以安徽砀山为例,就目标瞄准过程中出现的“人情保”、“应保未保”等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标瞄准效率,减少资金浪费,提高社会救助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1.1科学确定保障线标准。其基本要求是:既要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又要防止保障标准过高而形成养懒汉的倾向。应考虑如下因素:即维持农民最基本生活的物质需要(重点是吃饭、穿衣的需要);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当地财政和村经济承受能力;物价上涨指数等。以此为参照系数,一般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30%为宜。  相似文献   

9.
拓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筹资渠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关键在于有稳定而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目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短缺,制约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提高。本文在对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低保资金筹集中的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拓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筹措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孔倩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79-14480
剖析了内蒙古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标准、保障对象、保障范围、保障资金的操作、法律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按照既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又克服其依赖思想的原则,科学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准确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扩大地方财政投入,征收社会保障税,将部分福利彩票收入运用到农村低保中,加强人员和资金管理,从法律上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农家顾问》2006,(1):23-23
河北省政府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规范、完善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知说,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标准、持有本地居民常住户口的农村居民均属保障范围。保障方式包括对低保对象按照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部分,予以补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乡(镇)政府以货币形式发放,有条件的地方要采取社会化发放。据悉,凡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农民,要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委托村民小组向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书》,同时提交户口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农村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总结福建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取得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选取代表农村贫困家庭生存权、教育权及健康权(食品消费支出、衣着消费、居住消费、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等5类)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进行测算福建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结果表明,2007-2011年福建省施行的农村最低保障标准与测算标准之间存在着差距,农村低保标准整体偏低。最后,提出结合消费水平度量贫困,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的多元的筹资机制,完善低保资金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健全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保障标准和确定保障对象、拓宽低保资金的筹集渠道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以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邢台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调查,总结了经济相对较落后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对策探讨。本课题组调查的结果分析表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是目前困扰经济欠发达农村老年人的最大问题;目前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存在着养老保障面覆盖较低的受经济发展、制度因素和农民偏好的影响,政府在进行农民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时要考虑现实的差异性和最终目标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会议决定,今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重点保障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建立农村最低生  相似文献   

16.
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了界定 ,重点分析了目前在我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提出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包括科学确定保障标准、合理筹集保障基金、正确界定保障对象及恰当选择资金管理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产生是建立在迫切改善农村困难家庭生活权益的基础上,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减贫效果显著。安徽省T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也经过屡次完善,但由于低保资金筹集渠道不成熟,农村低保对象认定条件不科学,基层队伍监管不到位以及信息公开不健全等问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仍处于困境,严重制约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救助目标的实现。为此,应贯彻落实资金保障;科学制定认定标准,精确瞄准目标对象;切实完善运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农村土地承担着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但目前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都难于充分保障和满足农民的多项需求.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迫切需要符合中国农民实际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逐步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被征地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其保障标准不得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条件的也可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确定保障标准。山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发的《关于做好全省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视不同情况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作了详细安排。  相似文献   

20.
在对农村社会保障济贫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民族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模型,分析农村社会保障的济贫效应。结果表明,民族贫困地区农民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满意程度比较低,且对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满意程度差别较大;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状况越好,农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在农村社会保障框架下,健康状况好的农民收入水平比健康状况差的农民收入水平低;性别和年龄对农民的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内部3种不同制度间的协调和平衡,要兼顾到各层次群体的需求,防止部分群体主动边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