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紫薄鳅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分析长江铜陵地区紫薄鳅染色体的数目及核型,以紫薄鳅头肾为材料,采用植物血凝素(PHA)和秋水仙素体内直接注射培养,空气干燥法制片制备紫薄鳅染色体标本,对紫薄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核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紫薄鳅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0,核型公式为:6m+10sm+8st+26t,臂数为66。研究结果丰富了紫薄鳅细胞遗传学参数,为紫薄鳅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分析长江铜陵地区紫薄鳅染色体的数目及核型,以紫薄鳅头肾为材料,采用植物血凝素(PHA)和秋水仙素体内直接注射培养,空气干燥法制片制备紫薄鳅染色体标本,对紫薄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核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紫薄鳅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0,核型公式为:2n=6m+10sm+8st+26t,臂数为66。研究结果丰富了紫薄鳅细胞遗传学参数,为紫薄鳅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紫五加是墨江县特有的一种由野生紫五加人工驯化而来的特色生态蔬菜。根据野生紫五加的生长习性及特点,通过不断试验示范,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野生紫五加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并在墨江县及周边地区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成为墨江县农户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4.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长薄鳅Leptobotiaelongata(Bleeker)隶属于鳅科沙鳅亚鳅科薄鳅属,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常见个体0.2~0.4kg,最大个体3.0kg,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长薄鳅体色鲜艳,体表分布有不规则深褐色斑纹,肉中含蛋白质17.82%、脂肪2.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亲本选择、池塘培育和人工繁殖等方面介绍了紫薄鳅的亲本培育及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大刺鳅在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剌鳅属,俗称辣锥、猪姆锯、石锥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珠江等水系.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江河中的野生资源尤为丰富。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酷渔滥捕和江河环境污染,大刺鳅的江河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枯竭,广东、福建、贵州等省已将其列入重点保护的野生水生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有待开发的小型经济鱼类——大刺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刺鳅在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刺鳅属,俗称辣锥、猪姆锯、石锥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珠江等水系,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江河中的野生资源尤为丰富。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酷渔滥捕和江河环境污染,大刺鳅的江河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枯竭,广东、福建、贵州等省已将其列入重点保护的野生水生动物之一。1.形态特征大刺鳅形态似鳗,头及身体侧扁,体黑褐色,腹部灰白色。2.生活习性大刺鳅属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为7 ̄30℃,适宜生长水温为20 ̄29℃。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在3.5毫克/升以上,大刺鳅可正常摄食和生长;在2.5 ̄3.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野生和养殖大刺鳅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方法]采用国标生化分析方法对野生和养殖大刺鳅幼鱼期、性未成熟期和成鱼期的一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野生和养殖大刺鳅幼鱼和成鱼肌肉中的水分、钙含量呈下降趋势,野生大刺鳅均高于养殖大刺鳅;粗蛋白、粗脂肪和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养殖大刺鳅的粗蛋白和磷含量均高于野生大刺鳅。野生和养殖大刺鳅3个生长阶段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93.19、97.59、96.41和96.25、92.36、95.88,养殖大刺鳅的鲜味氨基酸总量均高于野生群体。脂肪酸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变动较大,野生和养殖大刺鳅的幼鱼期、性未成熟期、成鱼期均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52.17%、68.75%、69.23%和75.34%、74.67%、74.25%。[结论]野生与养殖大刺鳅蛋白质含量较高,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与食用价值。养殖大刺鳅的肌肉营养价值优于野生大刺鳅。  相似文献   

9.
从长江上中游江段获取的长薄鳅移植至微流水的小面积养殖池中养殖。平均每池放养26 ̄36尾,投喂水蚯蚓、小杂鱼和虾,生长良好。1a后每池存活18 ̄20尾,每尾年增重87.9 ̄114.2g,增长4.9 ̄7.4cm。试验证明长薄鳅能在池塘中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10.
正大刺鳅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纳锥、石锥、粗麻割等,主要分布在南方的长江、珠江水系,栖息于有石块的江河底层,或岸边有水草的深潭石缝处。大刺鳅肉嫩味佳,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大刺鳅一般在50克时就达到商品规格,目前市场零售价在150~200元/公斤。1.外部形态。大刺鳅体细长,稍侧扁,尾部甚扁薄。吻极尖,前端有1个尖长的吻突。  相似文献   

11.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线粒体DNA控制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自泸州(长江干流)、南溪(长江干流)、柏溪(金沙江段)、攀枝花(雅砻江段)、重庆(嘉陵江段)4个流域的45尾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798 bp)进行了扩增,共检测出19个单倍型,未发现群体间有共享的单倍型,5群体单倍型多样性在0.833~1.000之间,显示不同流域的长薄鳅群体单倍型类型较为丰富.分析了D-Loop的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和核苷酸序列差异,计算了核苷酸多样性(π)、单倍型多样性(h)、FST值和基因流数值(Nm),构建了长薄鳅不同单倍型分子系统树和中间网络图.5个群体内各序列核苷酸多样性指数 (π) 在0.276 %~0.905 %之间;群体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028~0.0092,结果显示长薄鳅自然群体存在较丰富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多态性(h=0.916,π=0.00450),Tajima's D统计(–2.09890)和Fu's Fs统计(–7.56940)分析都显示各种群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FST值(FST<0.05)的分析结果显示重庆、柏溪、南溪、攀枝花和泸洲种群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暗示了柏溪和攀枝花种群历史上,可能发生过群体扩张和种群瓶颈,而泸州、南溪和重庆种群一直是平衡种群.Nm值计算结果显示各地理种群间无明显基因交流,暗示了长薄鳅虽然在各条不同的河流里洄游产卵,但并未因此而产生独立分化的群体.所有群体中,泸洲和攀枝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重庆、柏溪和南溪种群丰富.进行长薄鳅人工繁殖时,可以将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地区的个体补充到人工繁殖中来,以提高长薄鳅的遗传素质,为人工增殖放流提供遗传多样性更丰富的个体.  相似文献   

12.
长薄鳅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定期调查和观测了长薄鳅的形态征、年龄与生长、繁殖习性、栖息习性等生物学特征,探讨了有关薄鳅的年龄鉴定和渔业利用问题。结果表明:垂薄鳅是栖息于底层的中型鳅科鱼料,其生长速度中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对叶尔羌高原鳅热耐受性特征的影响,在水温分别为10、20、30℃的条件下,对叶尔羌高原鳅进行2~4周的驯化,以1℃/h的变温速率连续观测试验鱼的耐受温度.结果表明:各驯化温度下的最高临界温度(CTmax)、最高致死温度(LTmax)分别为35.0、36.0、36.5℃和37.4、38.0、38.5℃,最低临界温度(CTmin)和最低致死温度(LTmin)分别为;6.7、7.0,7.5℃和0.3、0.5、1.0℃.随着驯化温度的提高,致死温度的上限和下限也提高,即耐高温的能力增强,耐低温的能力减弱.经计算,叶尔羌高原鳅在各驯化温度下的温度耐受幅分别为28.3、29.0、29.0℃;在10℃~20℃的驯化温度范围内高、低温驯化反应率分别为0.10和0.05,而在20℃~30℃驯化温度范围内高、低温驯化反应率分别为0.03和0.05;热耐受区域面积为576.5℃;表明叶尔羌高原鳅的热耐受性明显有赖于驯化温度.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对山东地区野生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调研并对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观赏植物进行引种驯化、栽培、筛选出的观赏价值高适合园林建设应用的23种野生观赏植物进行生态适应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 1981年7月在四川乐山市大渡河河口附近采得一种鳅类,发现是一新种,命名为小眼薄鳅Leptobotia microphthalma,sp.nov.该新种与近似种天台扁尾薄鳅和闽江扁尾薄鳅的特征作了比较,在眼的大小,尾鳍分叉  相似文献   

16.
紫背天葵是具有良好适口性和营养丰富的野生可驯化栽培蔬菜品种,兼具食疗功能,适生范围广,产量高,进行无公害栽培,既可丰富市场蔬菜品种,又可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养殖条件下长薄鳅幼鱼周年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揭示其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周年生长规律。【方法】在遵循自然水温变化节律的条件下,采用微流水单养模式,定期测量长薄鳅幼鱼生物学指标,对长薄鳅1龄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①长薄鳅幼鱼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8±0.06)~(1.98±0.18)之间,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6±0.02)~(0.60±0.16)之间,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大于体长的特定生长率。②长薄鳅的体长和体重的的拟合方程为y=0.018x~(2.8551)(R~2=0.9798),b值为2.8551;全长和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2246x-0.1251(R~2=0.9948)。③水温月均值变化范围在21.90~25.49℃期间,是长薄鳅快速生长阶段。④长薄鳅周年体质量变异系数范围在8.90%~24.66%之间,周年体长变异系数范围在4.74%~10.42%之间,体质量的变异系数大于体长的变异系数。⑤长薄鳅周年肥满度变化范围在(1.24±0.13)~(1.56±0.37)之间。【结论】人工养殖条件下,长薄鳅幼鱼的生长良好。在长薄鳅幼鱼培育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性,控制适宜的养殖条件,分阶段优化投喂策略,促进其快速生长。通过对长薄鳅幼鱼周年生长特性的研究,旨在掌握该种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为长薄鳅的增养殖、增殖放流及物种保护提供基础研究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4种常用药物对长薄鳅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长薄鳅幼鱼为材料,研究了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和二氧化氯4种常用药物对长薄鳅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和二氧化氯对长薄鳅幼鱼的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3、4.56、1.42、3.51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5、0.17、0.38、0.33 mg/L;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硫酸铜、高锰酸钾、二氧化氯、敌百虫.并就四种药物对长薄鳅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自2007年起开展的野生山茶生态调查、资源收集、人工驯化栽培及种苗繁育等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利用稗草淹青养殖泥鳅,即在池底种植稗草(农村大多数池塘都有野生稗草)杂草,这样既能使稗草淹青养鳅,又能改善池塘底质,是一种花工少、成本低的生态养鳅新模式.利用这种特定的生态环境,可生产出无公害泥鳅,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采用这项技术,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池塘产80~150千克商品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