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世纪之梦,为此,从鸦片战争之后,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懈探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但是,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才具备了从事现代化建设的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条件,中国人的现代化之梦才能逐渐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大国中,法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颇具特色:一是长期渐进型,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而又持续不断的过程;二是小农经济型,即建立在小农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普遍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三是互动效应型,即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之间的关联互动;四是二元结构型,即农业现代化过程长期存在着集中与分散、集约与粗放、先进性与落后性等二元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观的视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的演进具有历时性、共时性与超越性三重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历时性逻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一个现代化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其共时性逻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由于其后发性和赶超性要在同一时间里完成西方发达国家在不同的时间里逐步完成的发展任务;其超越性逻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资本本位、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创造性超越。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农民现代化是农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它是农业现代化之基、新农村建设之需、社会现代化之义。可以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科学技术,增强农民现代化致富本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现代化精神生活质量;强化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现代化参政维权意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使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建设绿色低碳农村,营造农民现代化生存环境等措施来加快农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何谓政治现代化?如何实现政治现代化?本文主要探讨政治现代化之理论。首先,从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概念区分切入。然后,再从国内外学者关于政治发展概念及政治现代化概念的界定解析,以便明了政治现代化理论之意涵。最后,提出对政治发展模式的概念性框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民法发展的历史是西方法制支的浓缩。是西方法治化道路的主线.也是西方现代化乃至西方文明演变的历史;从民法发展的历史及其要旨看。民法是私法中的“宪法”,民法应是一切现代国家法律体系之基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成熟之标志;鉴于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保障人权、及实现政治民主化、制度化的基本法律。它也成为中国法治化的先导;从而,民法成为构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大国中,法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颇具特色:一是长期渐进型,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而又持续不断的过程;二是小农经济型,即建立在小农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普遍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三是互动效应型,即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之间的关联互动;四是二元结构型,即农业现代化过程长期存在着集中与分散、集约与粗放、先进性与落后性等二元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观是以儒学体系为理论架构的,这与建立在商品经济和宗教理性基础上的西方法律文化迥然相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法制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历史品格。目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研究也过多地囿于“西法移植”这一单一的范式,忽视了中国传统价值观,造成了中国的法制进程似无根之浮萍。然而,具体的法律制度需要相应的文化心理来支撑,就中国法制变迁的价值取向而言,只有从本体文化的内在理路去寻求,借鉴地融合西方法律智慧,才是获得国人接受和认可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外的城镇化实践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之路积累了有益经验。但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与西方国家城镇化进程又有所不同,不能走西方的老路。探究国外城镇化发展过程,目的是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按照中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导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并依赖现代城市规划的功能,针对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问题,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农村.农村现代化诸方面互相关联。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必然导致农民阶层分化.从而影响农村社会的政治;同时,农村社会政治现代化的程度也会反作用于农村经济现代化.固化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上,梁漱溟立足民族文化之根基,反驳了西化的不可能性,论证了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指明了中国化的具体途径是进行乡村建没,以农业化带动工业化最终臻至现代化。他的现代化理论虽有缺陷,但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却仍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必须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变,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传统文化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现代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中国化,因此说,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渗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也融合着传统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现代化是西方环境政治理论研究的新主题,其理论主旨在于瓦解经济目标与环境保护"零和关系"的理论解读,寻求一种生态和经济之间正向结合的理论意蕴和现实出路。生态现代化理论表明经济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的正向结合不仅是可欲的,也是可行的,这对于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获得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现代化是从生产力的角度对社会形态的把握,这样社会现代化问题也就具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通过对社会现代化内涵的把握,具体阐述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之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的相关内容,以便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现代化提供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同时,通过剖析民族地区在社会现代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道路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文章中自称“中土西来第一人”的斌椿是清政府派出赴欧洲游历的第一位考察团团长。清政府选中他,不是随意之举,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次欧洲之行尽管是走马观花式的,但毕竟是中国官员对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实地考察;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初次感受;从政治意义上来说,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胡波 《甘肃农业》2006,(7):192-193
剧烈而频繁的变动是晚清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时人称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现代化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宽广,影响甚巨,不仅设计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更新,还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而政治体制的改革则为其中最敏感的部分。保守主义者为防止失范而求助于传统;激进主义者为了现代化的新生力主进一步否定与抛弃传统。这种两极对峙与“二律背反”贯穿于整个中国近代历史。最终结果是中断了传统,进入了现代。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在农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当今中国农民思想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并论证只有构建在广大农民参与下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系,把农民培养成现代经济人、现代政治人和现代文化人,才能全面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政治心理是人们对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传统的中国农民的政治心理主要表现为宗法观念、顺从与依附、绝对平均主义和人治。实现农村政治现代化,必须矫正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心理,实行村民自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赋予了新使命。在价值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理论维度,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方向,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水平。在实践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优化主干课程的现代化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宽高校育人格局。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充分的理论科学性和实践科学性,从而切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治稳定是现代化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要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尤其需要保持政治稳定。本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固有特性、发展前史、推进过程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要求政治稳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