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次旦巴桑  穷达  德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420-11425
利用500 hPa高度场、风场、200hPa高空急流、50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4年2月上中旬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出现强降水天气中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上冬季强降水与水汽来源和水汽输送路径有直接影响;高空急流轴的方向和位置可以判断主要水汽的来源和输送方向,14 ~ 16日强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是高原南部70° ~90.E,30.N以南的风场上一致的西南风与聂拉木10 mm以上的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汉中市2009年8月16—22日连阴雨、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09年8月15—22日各层(500hPa、700hPa、850hPa)天气图资料及有关物理量资料,采取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汉中市2009年8月16—22日的连阴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副高、高空冷涡、低涡、切变和700hPa低空急流,700hPa低空急流为暴雨区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物理量场对降水,尤其是对大降水落区及量级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场资料,对2011年8月4日发生在汉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暴雨属于汉中地区盛夏典型的大降水形势,主要影响系统为200 hPa南亚高压、500 hPa高原低值系统、700 hPa西南急流,西南涡,低层切变辐合及东路回流冷空气;暴雨区上空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有利降水形势,且垂直运动发展非常旺盛,在暴雨区上空从低层到高层为一致的上升气流;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汉中地区中低层有大量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为区域性暴雨过程输送和积累了大量水汽。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4月30日汕尾市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得出:500 hPa低槽、低涡及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近地面层冷平流及南下冷锋增加了对流不稳定性,暖湿空气加强和抬升加剧了上升运动,成为强降雨发生发展的触发机制;超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水汽,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对应暴雨落区和强度,整个降水过程中汕尾市均处于低空急流和水汽辐合区形成的高湿区范围内,持续较强的水汽辐合抬升引发强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1日济宁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1日济宁市普降暴雨,从环流形势、地面填图、水汽条件、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方面对该次降水形势进行了分析,得出天气过程低空急流是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850~700 hPa中低层的西风带急流给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加之本站前期具有高温高湿条件,有出现大暴雨的可能;并对日本传真图、欧洲形势预报等数值预报进行了实况检验。  相似文献   

6.
2017年2月20—21日宁夏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雷达资料和ECMWF_THIN、T639及宁夏WRF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2017年2月20—21日宁夏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短波槽、低空低涡切变线、地面回流及河套锢囚锋等的共同存在为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流型配置;200 hPa西风急流、500 hPa西南急流、700 hPa偏南急流和850 hPa偏东气流为此次暴雪天气提供了较强的水汽输送和补充;雷达回波呈现层状云结构,径向速度图上较好地反应出降雪区流场的辐合、冷暖平流分布,VWP清楚地展示了强降雪风场的垂直结构及高低空急流的演变过程;对各家数值预报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在对中低层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及降水量预报能力方面,欧洲细网格预报与此次实况最为吻合。  相似文献   

7.
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52-19654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资料,对长江中下游2008年1月19日降水增幅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方面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冷暖空气交汇是降水增幅的基本条件;地面倒槽、850~700 hPa暖切变和850~500 hPa低槽是降水增幅的影响系统;西南、东南低空急流是降水增幅的重要动力机制;西南低空急流为降水增幅输送了充沛的水汽。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3—4日辽宁省岫岩县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环境背景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特点为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天气形势为高空东北冷涡提供冷空气输送,西太平洋副高及台风"海棠"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中尺度系统为高空急流、低空西南急流水汽输送,低层有明显的切变线系统辐合形势,地面有辐合线存在,同时岫岩县山区地形明显,更加有利于辐合抬升及水汽堆积;大连、丹东地区700 hPa以下有比较深厚的湿层,850 hPa风速最大可达22 m/s,比湿最大可达22 g/kg,辽宁省南部地区的水汽条件较好。K指数大于35℃,沙氏指数(SI)和抬升指数(LI)小于0℃,层结不稳定。CAPE值均大于1 000 J/kg,不稳定能量不断堆积;岫岩此次降水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分为3个阶段,此次降水过程的雷达回波为明显的"列车效应",并具有后向传播及低质心暖性降水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8月2日新疆一次大范围的大降水天气的形势场、高低空配置、风场、云图、雷达特征及预报检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大降水的主要形势场是南北两支低槽结合,存在高空偏西急流、中层偏南急流和850 hPa配合有偏东风,3支气流的维持加强,为大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降水区雷达回波维持时间长,存在辐合区,位置稳定;短时强降水的时段,有逆风区存在,回波顶高达到12 km.EC细网格预报72 h内在降水落区、降水量级、暴雨落区的位置和范围方面较WRF准确率高,但对伊犁北部降水量预报较实况量级偏小.  相似文献   

10.
对2011年6月22—24日济宁市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50~700 hPa中低层的西风带急流给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因而中低层西风与暴雨的形成和落区密切相关;此次天气过程低空急流是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地面气旋从蒙古地区南下影响济宁市的过程中,弱的风场辐合处在鲁南地区,有利于发生降水;假相当位温高能舌的位置也比较能反映降水大值区;日本传真图预报与实况基本吻合,EC对此次过程形势场的预报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夏季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四川盆地1981-2015年夏季10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区域性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对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讨论其环流异常特征.研究表明:近35年四川盆地总降水量及夏季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较为一致;盆地夏季区域性极端日降水量的99%分位阈值为40.5 mm/d, 2005年开始极端日降水事件明显增多,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多发于7月下旬以及8月中旬;极端日降水事件呈现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结构;端日降水事件的形成与四川盆地的大气净加热以及周边大范围地区的净冷却形成的加热场异常梯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受副热带高压外围和低空切变线共同影响,2019年7月29-30日朝阳地区有一次强降水过程,特点为高湿高能、后倾结构偏稳定型降水。运用实况场和预报场资料,分析了各类影响因子对降水的影响,总结了关于副高外围强降水的经验预报、模式预报的分析技巧。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逐日网格降水量实时分析系统数据集(CGDPA)为参考值,基于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降水产品(CMFD_P)、全球高分辨率陆面模拟系统降水产品(GLDAS_P)、中国陆面数据同化系统降水产品(CLDAS_P)、中国自动站和CMORPH融合网格降水量数据集(CMPA)在呼兰河流域精度.结果表明,①CMFD_P与GLDAS_P整体高估多年平均降水量,CLDAS_P与CMPA整体低估多年平均降水量.②4套数据捕捉年内大部分降水集中在汛期,但相对于其他数据,GLDAS_P年内分配表现坦化特征,汛期偏低,非汛期偏高.③日降水精度由优到劣为CMPA>CMFD_P>CLDAS_P>GLDAS_P.④各套产品可捕捉降水量自东北向西南递减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寇思聪  韩梅  魏海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461-11464,1155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对2012年8月28~29日发生在本溪市的台风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台风“布拉万”外围暖湿云系影响,这次降水过程有降水量大、稳定性降水和对流降水相结合、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降水整个过程中偏南急流的维持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冷空气的大肆侵入加剧了降水强度。  相似文献   

15.
田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85-17488
选取江西省12个水稻观测站1960~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Morlet小波函数分析了近51年来江西省双季晚稻降水、温度和日照适宜度的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降水适宜度低,温度和日照适宜度较高,说明在晚稻生长季内,自然降水偏少是江西省晚稻产量形成的主要限制因素,温度和日照一般能满足晚稻的生长发育,但需要注意的是,日照适宜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比较显著,尤其是20世纪70、90年代。降水适宜度存在准11、22年的周期振荡,它们具有全域性,近期信号加强;温度适宜度最明显周期是准17、7年;日照适宜度最显著周期为准26年。预计201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降水适宜度总体仍然偏低,一直持续到2015年;温度适宜度在2012~2021年将趋于常年或处于偏弱期;日照适宜度在接下来7年内将处于偏强期。  相似文献   

16.
郝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91-6394
在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抛物线理论评估飞机人工增雨的方法,重点分析了云内微物理特征、高空风场、湍流扩散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因子的湍流扩散方面在经验系数中所占的比重,根据飞机人工增雨的一些变量设计了对人工增雨影响效果评估的方法,编写了相应的影响面积评估程序,并对2013年3月25日河南省飞机增雨的实例进行了计算,对飞机人工增雨影响面积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总结前人所做的工作后,提出飞机人工增雨影响面积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用VB语言编写程序处理每次飞行的资料,读取飞机作业时不同点的气象资料,另外根据催化剂性质、环境因素、云内微物理特征、雷达回波参数等数据,确定经验系数;依据程序算法,最后估算出每次飞机作业的影响面积。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铜川地区气象加密自动站统计的2018年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铜川地区总的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时数偏少。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大风、沙尘、强对流天气、高温、暴雨。  相似文献   

18.
黔中地区烤烟大田期的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黔中地区3个站点的候降水量资料,分析了烤烟大田期的降水特征及趋势变化。结果表明,该区降雨充沛,适宜优质烟叶的生产,但各年份及各生育期间降水变异系数较大,在旺长期出现阶段性干旱的频率较高。从移栽到团棵期、旺长期,该区的降水量表现为大约20年为1个周期,呈逐渐增加趋势;烤烟成熟期的降水变化波动较小,其中1990年以后降水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观测资料,从环流特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16年7月19—20日豫东地区一次暴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主要有暖区对流降水造成,范围广,强度大,主要影响系统有副热带高压、低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等。动力条件有低层正涡度增大,辐合加强,有利于上升运动。西南和东南急流提供充沛水汽,暖云层和湿层厚,层结不稳定,降水效率高,雨强大。云图表现为斜压叶状云系,雷达为多单体涡带状回波。  相似文献   

20.
李英华  刘爱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377-9380,939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历史天气图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1998年7月22日发生在华北的一次回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动力、热力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回流暴雨天气属于华北回流中的两槽一脊型,导致这次强降水的影响系统是850 hPa高度东北—西南向的低压带和地面西南倒槽,偏东暖湿气流的堆积起了触发作用;此次降水过程比较浅薄,高层没有强烈的抽吸作用,上升运动中心较低且持续时间比较短;过程水汽来自东部渤海,整个降水时段湿层深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