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正>冬季棚室内茄果类蔬菜易出现落花、落蕾、落果现象,用2,4-D等保花保果剂蘸花和蘸果,可以提高坐果率。但保花保果剂使用不当,会出现药害,叶片向下弯曲、新叶细长、叶缘扭曲不  相似文献   

2.
针对沙田柚经常出现花少、坐果率低等问题,试验总结了增加花量、提高坐果率的有效方法。本试验以自花结果沙田柚新品种‘桂柚1号’为试材,设6个处理和1个对照进行促花试验,处理1为9月下旬、处理2为10月上旬分别喷2次25%多效唑悬浮剂500倍液、处理3为9月下旬环割、处理4为9月下旬兑水25 kg淋25%多效唑悬浮剂溶液10 g/株、处理5为9月下旬喷25%多效唑悬浮剂500倍液+环割、处理6为9月下旬环扎、CK为清水对照;在第1次生理落果期间,分别用80% 2,4-D可湿性粉剂10 mg/L溶液喷全树或喷果实、用80% 2,4-D可湿性粉剂12 mg/L溶液喷果和清水对照4个处理进行保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促花处理的结果母枝和花的数量均极显著增加,其中处理1的结果母枝111.00~168.67条、花量866.33~1877.00朵,处理4的结果母枝98.67~137.0条,花量723.00~1269.00朵,这2个处理的效果显著且稳定;在天气正常时,各促花处理与对照的坐果率差异不显著,但在持续阴雨天气时,出现坐果率降低且花量越大坐果率越低的趋势。在第1次生理落果期间,全树或果实喷80% 2,4-D可湿性粉剂10 mg/L溶液,保果率分别为16.58%~17.09%、14.70%~16.06%,全树喷施80% 2,4-D可湿性粉剂12 mg/L溶液的保果率13.89%~14.36%,对照保果率仅7.10%~8.40%。在9月下旬开始喷或淋多效唑、环割主枝、喷多效唑+环割主枝、环扎主枝可极显著提高‘桂柚1号’结果母枝数和成花量;在第1次生理落果期间,全树或果实喷80% 2,4-D可湿性粉剂10 mg/L溶液或果实喷80% 2,4-D可湿性粉剂12 mg/L溶液均可极显著提高‘桂柚1号’的坐果率。  相似文献   

3.
<正>在茄果类中,西红柿、茄子常采取激素处理的方式来提高坐果率,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点,二是喷。笔者了解到,不少菜农采取的处理方式是蘸花。显然,在处理方式上,蘸花更节省时间、容易操作等。但笔者认为,在西红柿上采取蘸花的方式,所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首先,药量不易控制。西红柿蘸花,整个花穗的药液量,与点花、喷花相比过大,进而使得植株营养往该处大量运输,如此多次,会造成西红柿长势衰弱,  相似文献   

4.
杂交育种是果树育种的重要途径,但枣树因其坐果率低、种子含仁率低等特性,限制了枣树杂交育种的进展。为了提高枣树杂交育种的效率,以‘冬枣’、‘早脆王’、‘蜂蜜罐’3个枣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枣树品种的坐果规律进行调查,并对提高冬枣坐果率和种子含仁率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枣树均具有相似的坐果规律,坐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南部外围、南部内膛、北部外围和北部内膛;不同枝龄的坐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年生、2~3年生和1年生;果实在枣吊上分布的位置主要集中在3~7节位;花序的1~2级花坐果率最高;盛花期是施肥以及环剥处理提高坐果率的关键时期;喷施2,4-D、赤霉素和硼酸均可提高坐果率,但喷施2,4-D和赤霉素会降低含仁率,而喷施硼酸可提高含仁率。  相似文献   

5.
<正>1.注意范围。防落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茄科蔬菜的蘸花,但如果喷施在黄瓜、青椒、菜豆上就会使幼嫩组织和叶片产生严重药  相似文献   

6.
多花黄精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多花黄精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多花黄精带芽根茎为外植体,消毒后将其置于富含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培养,筛选各阶段合适的培养基。[结果]:在附加有2,4-D的诱导培养基上出现不定芽,增殖培养以MS+6-BA4.0 mg/L+2,4-D0.2 mg/L为好,增殖倍数可达10倍。在增殖培养基中加入GA3有利于壮苗。6-BA、2,4-D、GA3组合更加有利于形成粗壮无根苗。培养基1/2 MS+IBA0.7 mg/L最适合用于诱导黄精不定芽生根,生根率可达95%。[结论]:2,4-D比NAA更有利于多花黄精的不定芽诱导。该繁殖体系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黄精种苗。  相似文献   

7.
<正>在大棚番茄上使用2,4-D是提高坐果率的重要途径,生产中常因使用不当造成尖顶果、奶头果、空洞果、裂果等现象,致使产品  相似文献   

8.
<正>冬春季节,大棚蔬菜经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促进生长、提高品质,应对不良环境。但如果施用不当,特别是超量使用,很易产生药害,而有些菜农往往又不会与蔬菜的病害症状相区别,结果延误了识别和补救的有利时机。植物生长调节剂出现的药害,主要见于蔬菜作物的生长点、花及果实附近,常表现为叶片向上卷曲、僵硬、纹理(叶脉)较粗重,叶片颜色不变或变得更绿,症状表现为渐进式,以后症状变得更加明显,危害加重。如棚室辣椒常用2,4-D点花,但使用浓度过大、浓度过高大量的花朵经处理后,大量的2,4-D  相似文献   

9.
在玉米花粉诱导普通小麦产生单倍体技术中,2,4-D浓度是影响幼胚得胚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确定2,4-D的适宜浓度,利用9个玉米材料和16个小麦材料进行了研究.在小麦散粉前和散粉后,授玉米花粉后12h和36 h分别用150、200、250、300、350 mg/L的2,4-D蘸穗2次,调查数据显示,散粉前处理得胚率平均值分别为6.74%、7.19%、8.44%、7.53%和6.61%;散粉后分别为2.53%、3.11%、4.70%、2.81%和2.67%.结果表明,小麦散粉前授玉米花粉后用250 mg/L的2,4-D处理得胚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正>2,4-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低毒,对人畜无害,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是使用成本最为低廉的一种。冬季由于气温低,昆虫活动基本停止,因此不利于大棚内蔬菜的传粉授精。而使用2,4-D则可有效防止大棚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作物落花落果。冬季温室及春播西红柿应用2,4-D,还可以提早10-15天采摘上市,改善茄果品质和风味,增加果实中的糖和维生素含量。2,4-D还可用于蔬菜的保鲜。  相似文献   

11.
<正>棚室蔬菜点花、蘸花是一项常规技术,似乎没啥道道。但现在很多菜农在点花时一些细节不注意,很容易对植株造成不利影响,如出现畸形果、导致病害发生等,根据近期棚中了解到的一些问题,在这做一下简要分析,希望能够给大棚蔬菜种植者带来帮助。一、点花不宜早。种植西红柿的菜农前期点花不宜过早,如果有花就点,那么由于秋茬西红柿苗期处于高温季节,往往第一穗花花芽分化不良,即使  相似文献   

12.
此项试验旨在探讨防止满天红梨采前落果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表明:采果前一个月对树冠喷施10~30mg/L的2,4-D、50~200mg/L的GA3和10~40mg/L的NAA对防止满天红梨采前落果均具有极显著作用。在不同浓度处理中,2,4-D和NAA均以20 mg/L的处理效果最好,坐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和16.8个百分点,GA3以100 mg/L的处理效果最好,坐果率比对照高1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高效稳定的薰衣草再生体系,本研究以‘杂花’薰衣草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激素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6-BA与NAA及6-BA与2,4-D组合均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最佳培养基配方分别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和MS+6-BA 0.5 mg/L+2,4-D 0.2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出愈率分别为95.2%、92%;6-BA与NAA组合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显著优于6-BA与2,4-D的组合,适合诱导再生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4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分化率为68.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生根率为91.1%。本研究建立了‘杂花’薰衣草的再生体系,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的薰衣草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番茄大棚越冬栽培,在整个开花结果期的前半期处在比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同时大棚内湿度较大,番茄的花粉不易自然散出授粉,故可以采取晴天中午敲花或放养熊蜂辅助授粉,以提高坐果率。目前,大多数农户还是采用生长激素——防落素处理,促进和保证坐果,但是必须严格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选用防落素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草甘膦与2,4-D混配后防治薇甘菊的效果,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计算出2种除草剂复配后对薇甘菊的鲜重防效,结合等效线法评价二者的最佳配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药剂混用对薇甘菊具有增效作用,在草甘膦和2,4-D(153.75,175)到(170.65,161)两等效线坐标点之间范围地上部增效作用最明显,此两点的相互作用指数为1.58和1.60;而草甘膦和2,4-D(153.75,203.15)到(202.76,161)两等效线坐标点之间范围根部增效作用最明显,此两点相互作用指数为1.48和1.53。可见,草甘膦153.75~170.65 g a.i./hm2与2,4-D 161~175 g a.i./hm2的配比范围内对地上部的防效达到了最佳增效作用,而草甘膦153.75~202.76 g a.i./hm2与2,4-D 161~203.15 g a.i./hm2的配比范围内对根部的防效达到了最佳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龙眼末批花坐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调节龙眼产期提供理论依据,探索利用龙眼末批花结果技术。以石硖龙眼为试材,于龙眼花朵零星开放时叶面喷施宇花灵4号,观测龙眼花朵(蕾)脱落率、末批花雌花比率、坐果率、成熟时间、果实单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变化曲线等。结果表明,试验树花朵(蕾)脱落率衡定在60%~73%,花蕾脱落规律为大花蕾脱落而小花蕾(末批花)不易脱落;末批花发育成熟后雌花比率高,最高达78%;2009—2012年4年试验结果:试验树单株产量分别为42.77、42.99、58.62、66.20 kg,果实成熟期比对照分别延后18、17、14、16天。利用龙眼末批花结果技术可延迟龙眼成熟期14~18天,有效调节龙眼鲜果供应期,对龙眼产量、品质无明显差异,同时,由于末批花开花期气候较稳定,坐果率高,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合适的离体诱导霍山石斛开花的激素配比,以3个月大的霍山石斛无菌幼苗为材料,比较6-BA、2,4-D、NAA、Ad、PP333和TDZ 6种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霍山石斛试管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均能显著促进霍山石斛花芽形成,其中0.5 mg/L 6-BA+ 0.2 mg/L 2,4-D处理效果最佳,120天内花芽诱导率、开花率和正常花比率分别达35%、20%和8.9%,而0.5 mg/L 6-BA+0.2 mg/L NAA处理次之,花芽诱导率、开花率和正常花比率分别达24.4%和12.8%和5.0%。  相似文献   

18.
设置生长调节剂Dicamba和2,4-D不同浓度混合液共6种处理,研究Dicamba和2,4-D对5个小麦基因型与玉米杂交得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处理间、小麦基因型间以及二者之间互作均显著影响小麦与玉米杂交得胚率。单独使用100mg/L2,4-D的得胚率最高(26.2%,极显著高于25mg/L2,4-D+75mg/L Dicamba处理的得胚率(19.9%)和50mg/L2,4-D+50mg/L Dicamba混合处理的得胚率(20.0%)。其余3种混合型生长调节剂处理间得胚率差异不显著。襄麦56平均得胚率最高,显著高于扬麦158、郑麦9023和组合0173,其次为裹麦25。同一小麦基因型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得胚率及同一生长调节剂处理不同小麦品种间得胚率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产品     
<正>中科院版纳植物园探讨2,4-D作为除草剂的分子机理生长素作为第一个被人类发现的植物激素,其调控很多复杂的生理过程广为人知。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另一个重要功能即可以作为除草剂使用。20世纪40年代2,4-D的出现,大大促进了除草剂工业的迅速发展。越南战争时期,美军在越南战场上施用的落叶剂"橙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2,4-D类除草剂。在前期的工作中,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分离克隆了水稻两个基因,在水稻中过表达这两个基因后导致转基因植物对除草剂2,4-D的抗性大大增强。在此工作基础上,该所研究人员综述了2,4-D选择性去除双子叶植物而不伤害  相似文献   

20.
1979年我们以冬小麦(有芒红7号×洛夫林10号)5190×京双2号F1代花药为材料。按常规的花培无菌操作程序进行接种和培养。培养基为N6+LH500毫克/毫升+2,4-D2毫克/毫升+KT1毫克/毫升+蔗糖8%+琼脂0.8%、N6+LH500毫克/毫升+2,4-D2毫克/毫升+蔗糖8%+琼脂0.8%和C1+VB10.4毫克/毫升+肌醇100毫克/毫升+生物素0.5毫克/毫升+2,4-D3毫克/毫升+KT0.3毫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