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枣锈病又称枣雾、枣串叶病和枣雾烟病,是侵染枣树叶片的一种主要流行性病害,各枣种植区均有分布,常在果实膨大期引起大量落叶,削弱树势,枣果皱缩,果肉含糖量大减,降低枣的产量和品质,导致枣果多数失去食用价值,重灾年份可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病株早期落叶后出现二次发芽,又导致翌年严重减产。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枣轮纹病又称枣浆果病、枣黑腐病,广泛分布于中原和华北等地,主要为害果实,一般年份病果率达15%~20%,严重时病果率达40%~50%,引起枣果提前脱落,品质降低,甚至不能食用。发病原因:引发枣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轮纹大茎点菌。其菌丝无色有隔,扁圆形或球形的深褐色子囊壳有孔口,上端稍大下端稍窄的棒状子囊内有8个子  相似文献   

3.
<正>枣焦叶病近年来在各大枣区,特别是相关局部地区逐年加重,一般流行年份发病率在40%左右,个别暴发区域可高达60%以上,远看像"火烧"一般的枣园,坐果率低,落果严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枣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枣焦叶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黑斑孢目真菌胶孢炭疽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真菌围小丛壳菌。其圆柱形的无色分生孢子梗短小、无隔膜,密集生长;圆柱形的单胞分生孢子(图1)两端钝圆,有的略弯,一般与菌丝一  相似文献   

4.
<正>枣疯病又称枣丛枝病、枣扫帚病和枣火龙病,俗称"疯枣树"或"公枣树",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感病枣树发育滞缓,枝叶萎缩,个别地块发病率达到80%以上。枣树一旦发病,发病枝即失去结果能力,全树发病3年左右即会死亡,常导致整株或成片死亡,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枣疯病的病原为枣植原体(图1),形状多样,但无细胞壁,仅以厚度约10纳米的单位膜所包围,可通过二均分裂、出芽生殖、在细胞内部生成许多小体再释放出来等  相似文献   

5.
<正>枣黑斑病于1985年在云南被发现,此后在全国各枣产区普遍发生,一般病果率为30%~50%,重者甚至达80%以上,造成果实变小,品味降低,影响品质和产量,严重挫伤了果农种植的积极性,对枣生产带来极大破坏,给枣农经济带来严重损失。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梨轮纹病又称瘤皮病、粗皮病,分布遍及各梨产区,在南方果梨产区尤其严重,可造成烂果和枝干枯死,特别是部分感病品种在轮纹病流行年份采收时,病果率可达50%以上,贮藏一月后基本损失殆尽。发病原因:引发梨轮纹病的病原在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轮纹大茎点菌。扁圆形或椭圆形的分生孢子器拥有黑褐色的炭质器壁,并有乳头状孔口,内壁密生丝状、单胞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单胞、无色的生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5.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又称大豆蛙眼病或斑点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云南等大豆种植区,以黑龙江省最为严重。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随着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一般发生年份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份可减产30%,重可达50%以上。病害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外观,品质变劣,使商品豆降价,出口受限制。病粒发芽率降低,含油量降低约2.9%,蛋白质含量降低约1.2%。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抽风病",与霜霉病、软腐病并称大白菜三大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10%左右的产量损失,部分重发年份可减产30%以上,严重地区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发病原因:白菜病毒病可由线条状的芜青花叶病毒(图1)、球状的黄瓜花叶病毒(CMV、图2)和杆状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MV、图3)等多种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可在白菜、甘蓝、萝卜等采种植株上越冬,也可在宿根作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利用8种药剂对枣果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枣缩果病、枣黑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70%甲基托布津、70%代森锰锌、3%中生菌素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防效较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9.91%和76.60%,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50%和81.89%;70%代森锰锌500倍液和8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31%和72.19%,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43%和84.48%;3%中生菌素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15%和76.2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00倍液和300倍液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62%和78.85%。  相似文献   

10.
正烟草低头黑病是为害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最早于1953年发现于潍坊烟区,在20世纪50年代其为害程度不亚于黑胫病,之后逐渐减轻,但20世纪80年代在山东等烟区发病又趋加重,直至90年代仍是山东烟区第二大根茎病害。近年来又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平均发病率在15%以上,严重田块可达80%之高,甚至造成成片死亡或绝产。发病原因:引发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属半知  相似文献   

11.
枣炭疽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磊 《科学种养》2012,(2):31-31
1.发病情况枣炭疽病有的枣区叫烧茄子病,是枣树果实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和河北省的重点枣区均有发生。枣果染病后,受害处出现淡黄色斑痕,之后逐步发展成不规则的水渍状黄褐色斑块。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中间凹陷,果肉味苦,不能食用。受害严重的枣园,病果率高达80%以上,给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烟草黑胫病又称烟草黑根、黑杆疯,189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首次被发现,1950在我国黄淮烟区出现后迅速扩散,目前已是各烟区普遍发生的土传真菌毁灭性病害之一,造成的年损失仅次于病毒病,在某些病害严重的地块,发病率高达75%以上,严重影响烟草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枣炭疽病是枣树的重要病害,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相对较重,引起早脱落果,品质降低,严重者失去经济价值。一般可导致25%左右的产量损失,流行年份损失可高达80%。发病原因:引发枣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盘长孢状刺盘孢,其有分枝和隔膜的无色或淡褐色菌丝体在果肉内生长旺盛,疏丝状菌丝细胞组成的分生孢子盘位于表皮下,分生孢子盘上着生无分隔或有1个分隔的黑褐色束状刚毛,短棒状的无色单胞分生孢子梗着生  相似文献   

14.
<正>梨锈病又称梨赤星病、梨羊胡子,是梨树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年份个别梨园的感病品种病叶率可达60%以上,对果实产量和品质均可产生严重影响。发病原因:引发梨锈病的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真菌梨胶锈菌(图1),其扁烧瓶形的性孢子器埋生于梨叶正面病部组织的表皮下,孔口外露,内生许多无色、单胞纺锤形或椭圆形的性孢子;细圆筒形的锈子器丛生于梨叶病斑  相似文献   

15.
正烟草根黑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土传病害,在我国各烟区均有发生,可使受害根组织呈特异黑色腐烂,地上部分矮化,叶片皱缩或萎蔫,严重时烟苗倒伏,甚至死亡。20世纪初在世界各地为害严重,50年代后因抗病品种的普及开始减轻。但近年由于耕作制度和种植品种的变化,根黑腐病为害有所上升,发病率一般为8%左右,病重田块发病率达30%以上,又开始成为影响烟草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枣树腐烂病又称枣树枝枯病,近年来扩大蔓延的趋势已使其上升为枣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常造成新栽幼树大量死亡。枣树受害后,树势衰弱,生长缓慢,结果晚,产量低,暴发的枣园病株率可达70%左右,死亡株率在20%以上,造成枣树大幅度减产托和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枣农管理枣树的积极性。发病原因:引发枣树腐烂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弱寄生真菌壳囊孢菌(图1),其多室、不规则形的分生孢子器生于黑色子座内,香蕉形或腊肠形的分生孢子小而无色。一般以菌丝体或子座在感病树皮内越冬。翌年形成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经伤口侵入后,先在枯枝、死节、干桩、坏死伤口等组织上  相似文献   

17.
正桃细菌性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害性大,在多雨年份或多雨地区,常造成叶片穿孔,引起大量早期落叶和枝梢枯死,影响果实正常生长或花芽分化发育不良,引起落花落果和品质变劣。引发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属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图  相似文献   

18.
<正>马铃薯黑胫病又称黑脚病,因茎基部变黑的症状而得名,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为25%,严重时达205%,严重时达2030%。近年来,南方和西南的马铃薯种植区也都有的趋势。发病原因:引发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图1),周生鞭毛的单细胞菌体呈短杆状,极少双连,具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发酵葡萄糖产出气体,边缘齐呈整圆形  相似文献   

19.
<正>(接上期)2.花生叶斑病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褐斑病又叫"早斑病";黑斑病又称"黑疽病、晚斑病"。这两种病遍及我国主要花生产区。多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的同一叶片上。轮作地发病轻,连作地发病重。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往往不到收获季节,叶片就提前脱落,这种早衰现象常被误认为是花生成熟的象征。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甚至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桃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点病或黑痣病,是普遍发生于各桃产区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时病果表面出现黑点甚至发生龟裂,严重影响商品价值。一般的发病率在20%~30%之间,严重时则可达6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桃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丝孢纲丝孢目嗜果枝孢菌(图1),其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嗜果黑星菌(Venturia carpophilum Fisner.),其暗褐色具分隔的弯曲分生孢子梗至多分枝一次,并单生或成短链状产生无色或浅橄榄色的椭圆形或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