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偏最小二乘判别法相结合,建立了掺胭脂红色素茶水的判别模型。试验分别对38个未添加色素的茶水和38个掺不同浓度胭脂红(所掺胭脂红浓度区间为0.1~10.0μg/mL)茶水在4 000~15 000 cm~(-1)区间进行近红外光谱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在7个不同的波数区间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不同波数区间建模对掺胭脂红色素茶水的预判模型有着较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000~11 000 cm~(-1)区间建模,能取得较好的判别结果。所建的模型对校正集样品的判别正确率为100%,对预测集未知样品的判别正确率为96.15%。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水果中重金属元素的应用,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相结合分析脐橙中铜元素的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 PLS)、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优化建模区域,建立了经过标准正态变换(SNV)校正后光谱的铜含量分析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后两种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预测效果模型明显优于全波长(320~340 nm)PLS模型,并且当采用si PLS将光谱划分为25个子区间划分,选择其中5、14、16、22四个子区间时建立的si PLS模型效果最佳,其校正集相关系数r和交互验证误差(RMSEC)分别为0.988 3和5.61μg/g,预测集相关系数r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79 2和8.62μg/g。研究为进一步实现水果中痕量重金属元素的快速定量分析提供了方法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检测梨可溶性固形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采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利用不同光谱预处理算法及波长优选法建立检测模型检测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可行性。比较了一阶导数(1st)、二阶导数(2nd)、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等9种预处理方法进行PLS建模的效果,确定最佳预处理方法。用相关系数法、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向后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和向后区间偏最小二乘法结合遗传算法(biPLS+GA)优选波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梨SSC的定标模型,根据各个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和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评价定标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SNV预处理后的建模效果最好,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0 8和0.868 9,RMSECV和RMSEP分别为0.592 5和0.630 8;相较于其他3种波长优选法,biPLS+GA方法不仅优选的波长数少,而且所建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 9和0.891 0,RMSECV和RMSEP分别为0.599 9和0.571 3。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升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烟草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含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分别采用7500~4000 cm~(-1)、随机蛙跳(Random Frog)和间隔随机蛙跳(Interval Random Frog)波长或波长筛选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了烟草中上述3种物质的近红外校正模型,并采用模型的内部参数和外部预测集样本对建模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物质近红外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和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部验证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说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烟草中绿原酸、莨菪亭和芸香苷时,Interval Random Frog+PLS建模效果优于Random Frog+PLS方法,后者又优于7500~4000 cm~(-1)光谱波长变量+PLS。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运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巴山木竹蛋白质定量分析模型的可行性。运用传统方法实测了样品蛋白质含量,并运用光谱分析软件建立了样品蛋白质含量与光谱数据的PLS与PCR校正模型。基于主要性能指标对不同光谱预处理与建模方法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优校正模型并使用验证集样品对校正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验证。巴山木竹竹叶与竹秆蛋白质最优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R_c~2)分别为0.935和0.862,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分别为0.351和0.172;经外部验证,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_p~2)分别为0.916和0.874,验证集样品的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3.562和2.840。表明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巴山木竹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木样总酚含量化学测定耗时长、过程复杂,建立杉木木样总酚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模型,对实现木材无损检测及木材腐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试验以114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样为研究对象,用福林酚法测定样品总酚含量,利用MPA傅立叶变换光谱仪对杉木木材进行漫反射光谱数据采集。将木样分为校正集和验证集,通过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建模方法建立总酚的定量模型,选择出最优模型并用验证集对其进行验证。【结果】测定的114个杉木木样中总酚含量变异幅度大,可用于构建近红外模型。对114个杉木木样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得出建模光谱范围为9403.9~7498.4 cm-1、6102.1~5446.4 cm-1及4605.5~4242.9 cm-1。对杉木木样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得出最优组合: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SNV)和一阶导数,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建立模型最优。校正集和交叉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分别是0.8679和0.7549;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E)和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448和0.586,数值均较小且接近,说明模型具有很好稳定性;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和相对标准偏差(RPD)分别为0.521和2.16,说明模型可进行定量分析。【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杉木总酚含量可行,能为木材化学成分快速测定提供一种有效、无损方法。受拟合规则影响,构建的模型虽然不能用于精确定量测定,仍可应用于日常科研和生产检测,在木材材质预测及良种选育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假冒伪劣润滑油对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具有严重的影响,这里提出基于不同基底的拉曼光谱对润滑油掺假定量鉴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拉曼光谱对润滑油掺假样品进行校正模型建立,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均大于0.948,能很好地对验证集进行预测.结合间隔偏最小二乘(iPLS)和遗传算法(GA)对建模变量进行筛选,最终通过iPLS和 GA分别选出了1148~1484cm-1波段和185个波数点分别作为校正模型的输入变量.采用昆仑天歌掺假美孚润滑油作为特征波段筛选验证,建模结果达到很好的预期效果,大大缩减了建模的计算量,能为润滑油掺假判别分析仪器开发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藜麦蛋白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藜麦粗蛋白含量快速、无损、简便的测定方法,为藜麦的资源评价和品质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100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其中80%为校正集,20%为验证集,扫描得到藜麦近红外原始光谱,利用OPUS/QUAN T5.5光谱定量分析软件建立藜麦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结果]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方法进行预处理,结合化学方法测定数据建立藜麦粗蛋白近红外定量模型,校正和预测效果最好,藜麦粗蛋白近红外定量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为0.9182,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0.9151.[结论]基于近红外光谱法(NIRS)测定藜麦籽粒的蛋白含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升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烟草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含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分别采用7500~4000 cm(-1)、随机蛙跳(Random Frog)和间隔随机蛙跳(Interval Random Frog)波长或波长筛选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了烟草中上述3种物质的近红外校正模型,并采用模型的内部参数和外部预测集样本对建模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物质近红外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和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部验证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说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烟草中绿原酸、莨菪亭和芸香苷时,Interval Random Frog+PLS建模效果优于Random Frog+PLS方法,后者又优于7500~4000 cm(-1)、随机蛙跳(Random Frog)和间隔随机蛙跳(Interval Random Frog)波长或波长筛选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了烟草中上述3种物质的近红外校正模型,并采用模型的内部参数和外部预测集样本对建模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物质近红外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和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部验证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说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烟草中绿原酸、莨菪亭和芸香苷时,Interval Random Frog+PLS建模效果优于Random Frog+PLS方法,后者又优于7500~4000 cm(-1)光谱波长变量+PLS。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实时评价酶解中草药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本研究对5种蒲公英进行酶解,共收集125个酶解蒲公英样品。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立酶解蒲公英多糖的NIR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使用标准正态变换(SNV)+去趋势(Detrend)+二阶导数(SD)的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光谱范围为908~1 670 nm,主因子数为2时,酶解蒲公英多糖预测模型的建模效果最佳。2)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R2c)为0.917 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为7.714 4,校正集标准偏差(SEC)为7.753 3,校正集相对分析误差(RPDc)最高为3.480 9;验证集相关系数(R2p)为0.878 4,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CV)为9.411 5,验证集标准偏差(SEP)为9.458 2,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RPDp)为2.867 2。3)外部检验结果显示,样品的预测值和实测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本研究建立的NIR分析模型可对酶解蒲公英的多糖含量进行快速无损的实时监测,为蒲公英酶解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一种便携式苹果糖度无损检测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度是判断苹果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针对苹果糖度的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以Cortex-A9为内核、以自研发的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波长范围400~1 000 nm)作为光谱检测装置、以Linux为操作系统的便携式苹果糖度无损检测仪。以山东烟台的100个红富士苹果为材料,采集了漫透射检测方式下基于自收发光机构的苹果漫透射光谱曲线,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样本的全光谱曲线使用了平均法和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光谱预处理方法,将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按波峰位置划分区间,并分别按照全光谱范围和所划分区间的波段范围建立PLS模型来预测苹果的糖度含量。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后的全光谱数据所建立的PLS模型预测效果最好,优于按波峰划分区间所建立的PLS模型,其校正相关系数为0.96、预测相关系数为0.87,校正均方根误差为0.31、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34。同时对仪器工作时的预测稳定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得出检测精度可控制在±0.2 Brix以内,模型预测精度满足现场快速检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藜麦纤维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测定完整藜麦籽粒纤维含量的方法。[方法]采集100个藜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运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在10 000~4 000 cm~(-1)波长范围内,运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方法进行预处理,结合化学方法所得数据建立藜麦粗纤维近红外定量模型,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所得的粗纤维近红外定量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为0.884 8,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0.876 1。[结论]以完整藜麦籽粒为样品所建立的纤维NITS模型可用于藜麦纤维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滑皮金桔的糖度开展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为今后实现滑皮金桔在线糖度品质分级分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NIR Magic 1100型便携式果品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为主要研究设备,对采集的滑皮金桔光谱分别进行S-G卷积平滑(SG-smooth)、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滑皮金桔糖度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建模的最佳光谱波段为720~920 nm;光谱采用SG-smooth处理后建立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531,校正集均方根误差为0.6436,相对分析误差为3.55,均优于采用SNV和MSC处理建立的模型效果.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显示,糖度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582,均方根误差为0.5187,相对分析误差为3.24.[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滑皮金桔糖度可行,建立的预测模型稳定性好、精度较高,可为滑皮金桔在线分选及无损检测设备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集棉花、小麦、玉米、油菜和水稻等5种农作物秸秆,经炭化处理制备秸秆生物炭实验样本,采用C2000型量热仪测定其热值,利用VERTEX 7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采集红外光谱。采用联合光谱影响值和化学值绝对误差法剔除异常样本,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法(SPXY)划分样本集,利用TQ Analyst 8.3定量分析软件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秸秆生物炭高、低位热值的定量分析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经多元散射校正(MSC)和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后,建立的高位热值定量分析模型效果最优,其验证集相关系数RP为0.909,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P为614J/g,相对标准差RSD为2.61%;经多元散射校正(MSC)和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结合S-G平滑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后,建立的低位热值定量分析模型效果最优,验证集相关系数RP为0.873,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P为707J/g,相对标准差RSD为3.12%。结果表明,利用FT-MIR快速检测秸秆生物炭的热值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结合向前区间偏最小二乘法(FiPLS)快速测定食用油中总极性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以精炼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及其煎炸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谱预处理,采用FiPLS优化建模区间,得到了较优的总极性化合物分析通用模型。结果表明:原始红外波谱经二阶导数处理后,在3 400~2 800、1 800~1 400、1 000~800 cm-1上建模,所得模型的性能最优,此时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99 0,校正均方差为0.93,预测均方差为1.16。利用5种类型的油共15个样品对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显示,其真实值与红外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仅为3.88%,表明所开发的红外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稳定性和广谱性。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对多样本小米硒含量的快速检测,以93份遗传背景不同的小米样品为研究对象,将样品分为校正建模集(样本容量n=51)和外部验证集(n=42),利用丹麦生产的NIRSTMDS2500台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光谱信息,通过标准正态变化(SNV)、卷积平滑(Detrend)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LSR)建模方法建立脱壳谷子-小米总硒含量的测定模型,用工作流调用模型实现小米总硒含量的快速检测;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小米总硒含量,以此作为小米总硒含量预测模型的化学参比值。结果表明:小米总硒含量内部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为84.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和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9 6和0.089 2,说明小米总硒含量的近红外预测值接近化学参比值;性能偏差比为5.478,大于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和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提出的质量控制标准,本研究建立的模型中预测集和建模集标准误差的比值为1.073 0;因此采用PLSR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稳健程度较高,可实现对小米总硒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荧光光谱检测脐橙表面敌敌畏残留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蔬农药残留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实验使用农药为敌敌畏,用自来水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农药溶液.将400个喷施不同浓度农药的脐橙样品风干后采集其荧光光谱,光谱范围是350-1 800 nm,然后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脐橙表皮的农药残留量.把采集的光谱数据分成30个光谱区间,通过间隔偏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5个最佳的特征光谱区间.基于5个特征光谱区间建立农药残留的偏最小二乘法预测模型,其校正组和预测组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 7和0.837 5.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荧光光谱方法检测脐橙表皮敌敌畏农药残留的方法是可行的,而且通过特征光谱区间的选择还能有效地简化模型的复杂程度,为今后农药残留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测定完整藜麦籽粒纤维含量的方法。[方法]采集100个藜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运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在10 000~4 000cm~(-1)波长范围内,运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方法进行预处理,结合化学方法所得数据建立藜麦粗纤维近红外定量模型,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所得的粗纤维近红外定量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为0.884 8,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al)为0.876 1。[结论]以完整藜麦籽粒为样品所建立的纤维NITS模型可用于藜麦纤维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鸡蛋蛋白pH可见/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信息变量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鸡蛋品质中的蛋白pH, 采用漫反射方式进行光谱采集.采用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和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C-UVE)分别优化鸡蛋蛋白pH可见/近红外光谱的信息区间组合及筛选有效建模变量数.经过最优预处理方法一阶导数对光谱进行预处理校正后,BiPLS方法筛选的区间分隔最优数为25,对应信息区间为598.33~617.55 nm、636.63~655.58 nm、783.25~800.72 nm和852.24~885.82 nm.利用MC-UVE方法筛选出来的最佳建模变量数为250个,BiPLS模型的Rp为0.827和RMSEP值为0.094;MC-UVE-PLS模型的Rp为0.833和RMSEP值为0.086.结果表明利用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方法可以有效选择建模变量,既克服了复杂样品各信息区间对PLS建模贡献率不一样的问题,又能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多元校正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应用近红外光谱和小波网络构建的木材基本密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柞木为研究对象,将120个样本以2∶1的比例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80个校正集,40个预测集;使用900~1 700 nm的近红外光谱仪,获取样本径切面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蒙特卡洛采样法剔除奇异样本,采用多元散射校正和S-G平滑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消除光谱漂移、表面散射和噪声的影响;通过Bi PLS-SPA算法对特征波长进行提取,构建小波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柞木基本密度;将建模方法与常用的偏最小二乘(PLS)和BP神经网络进行了对比,验证小波网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对预测集样本验证结果更好,相关系数为0.968,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14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