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重、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重、商品率等性状逐渐降低,晚熟品种青薯9号地膜栽培种植密度不宜高,以播种37 378株/hm2鲜薯产量最高,以播种34 478株/hm2商品薯产量达到最高、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探讨马铃薯品种丽薯10号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丽薯10号生育期影响不大,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均有影响,单株薯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有降低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产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当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平均产量最高,为28 102.5 kg/hm~2。丽薯10号适宜种植密度为5.25~6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陇薯10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量的硫酸钾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的出苗时间没有影响,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物候期会提前,马铃薯的株高基本呈减小趋势,茎粗、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和大中薯率则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钾肥施用量为150 kg/hm~2时,马铃薯的产量最高达34 110.6 kg/hm~2,比对照高24.7%。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种密度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增加使马铃薯产量提高但同时造成商品薯率下降,生产上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生产商品薯及种薯,以满足不同需求。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对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大中薯率、小薯率及产量影响,找到最佳播种密度,旨在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晚熟品种冀张薯8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中熟品种同薯20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7 250株/hm2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早熟品种冀张薯12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63 000株/hm2产量最高,商品薯率最低,但3个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建议冀张薯12号播种密度以63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以在宁夏地区表现较好的燕麦品种甜燕1号和加燕1号为材料,对不同播种密度燕麦的农艺性状和干草产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单株分蘖数、茎粗、叶长、叶宽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株高和节长呈上升趋势。播种密度为180 kg/hm~2时,2个燕麦品种的干草产量都最高,甜燕1号干草产量(9 487.0 kg/hm~2)高于加燕1号(6 931.5 kg/hm~2)。  相似文献   

6.
庄浪县旱地梯田马铃薯全膜双垄侧播播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全膜双垄侧播条件下,进行了马铃薯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随播期的推迟,单株结薯数呈降低趋势,单株薯重和大中薯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小薯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马铃薯折合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4月8日播种时马铃薯折合产量最高,为42511.36 kg/hm2,较对照(4月15日播种)增产1.41%。解析以马铃薯产量(y)与播期(x)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马铃薯在4月10日左右播种时产量最高,为42636.19 kg/hm2,即庄浪县旱地梯田全膜双垄侧播条件下马铃薯适宜播期为4月10日。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秋马铃薯产量,降低种薯成本,以华薯1号、兴佳2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秋马铃薯的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茎粗、SPAD值、主茎数、产量和单株结薯数影响显著,对块茎品质影响不显著;其中,茎粗和SPAD值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株高和主茎数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的...  相似文献   

8.
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覆膜和密度对其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产量、成本、效益,提出高寒阴湿区‘陇薯7号’繁种适宜的种植方式和合理的种植密度,为其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在南方冬作区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能使‘陇薯7号’成熟期提前15 d,生育期缩短11 d,产量增加57.19%。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株数增加,单株结薯数减少,单薯质量降低,产量显著增加。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在最高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20 g、20~50 g块茎比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00g块茎比率呈直线下降趋势, 50~100 g块茎比率因种植方式不同而变化不同,地膜覆盖种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密度13.5×10~4 hm~(-2)时达到最高,露地种植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地膜覆盖主要影响20~50 g和100 g块茎比率。综合分析产量、成本和效益,以地膜覆盖密度增加到13.5×10~4 hm~(-2)为试验最佳处理,产量48 938.89 kg/hm~2,纯收益1673.53元/hm~2,20~50 g块茎比率27.15%,50~100 g块茎比率36.08%。建议在高寒阴湿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种植,密度13.5×10~4 hm~(-2),块茎按质量大小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在高(900kg·hm~(-2))、中(750kg·hm~(-2))、低(600kg·hm~(-2))3种施肥条件下进行4种种植密度(45 000株·hm~(-2)、52 500株·hm~(-2)、60 000株·hm~(-2)和67 500株·hm~(-2))试验,并对其主要生长指标和产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同等肥力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及商品薯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60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及商品薯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 112.45kg·hm~(-2)和89.1%;相同密度下肥力越高,单株个数、大中薯个数、单株薯质量和大中薯质量也越大;施肥量×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但对产量影响显著。综合来看,900kg·hm~(-2)施肥量与60 000株·hm~(-2)种植密度组合为该种植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峨边县海拔1200~1500m区域原种繁育基地春播马铃薯适宜的播期和密度。[方法]以川芋13脱毒原原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春播马铃薯生育期、出苗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播种期的推迟,马铃薯播种至出苗天数缩短、出苗率提高、单株结薯数、群体中小薯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播种密度对马铃薯播种至出苗天数、出苗率没有影响,但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群体中小薯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结论]在峨边县海拔1200~1250m地区,马铃薯适宜的播种期为2月9日至3月1日,适宜的播种密度为12.0万窝/hm2,但最佳密度还未出现峰值,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密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马铃薯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问题,以陇薯10号为指示品种,在水地覆膜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田间农艺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水平对马铃薯田间农艺性状有着明显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株高、茎粗和主茎数明显增加;而块茎折合产量、单株结薯重和平均单薯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趋势变化。以施N 225 kg/hm~2的处理块茎折合产量最高,为39 961 kg/hm~2,较对照不施氮增产81.65%;单株结薯重最高,为570.45 g,较对照不施氮增加169.34 g;平均单薯重最高,为115.85 g,较对照不施氮增加38.71 g。说明水地覆膜栽培条件下,陇薯10号栽培的最佳施氮量为N 225 kg/hm~2。  相似文献   

12.
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高海拔旱作区马铃薯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密度范围内,马铃薯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二者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Y=12 487.475+5 160.417 2X-236.968 6X2。马铃薯在高海拔旱作区较佳的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密度与株高之间为正相关,函数曲线是逆模型Y=96.566-85.513/X,单株结薯重量、商品薯率2个性状与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函数模型均为性状指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二次曲线。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重量之间呈正相关,商品薯率随着单株结薯重的增大而升高,株高与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株高增加,商品薯率、单株结薯重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总结出最适宜平凉市的马铃薯种植模式和密度的配套技术,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全膜垄作侧播种植模式的不同种植密度对各个生育期没有影响,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增高,大薯率随密度增加明显降低,中薯率变化不大,小薯率随密度增加大幅度提高,单株结薯个数也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多,单株薯重随密度的增加明显减小。根据产量结果建立的回归方程分析可知,当密度为62 700株/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39 781.5 kg/hm~2.  相似文献   

14.
以陇薯3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庄薯3号、庄薯4号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折合产量分别为23 878.9 kg/hm~2、22 966.9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3号(CK)增产28.8%、23.9%,应作为主栽品种继续种植;天薯11号、陇薯9号、陇薯7号、陇薯11号综合经济性状好,折合产量分别为22 321.5 kg/hm~2、22 083 kg/hm~2、21 648.1 kg/hm~2、21 578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3号(CK)增产20.4%、19.2%、16.8%、16.4%,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条件下,进行了马铃薯新品种庄薯4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为5.7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 2748.5 kg/hm~2,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环县引进的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马铃薯参试品种在环县马铃薯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陇薯10号产量15 357.14 kg/hm~2,定薯1号产量14 970.24 kg/hm~2,庄薯3号产量14 702.38 kg/hm~2,陇薯11号产量14 285.71 kg/hm~2,陇薯9号产量14 017.86 kg/hm~2,陇薯8号产量13 898.81 kg/hm~2,这6个品种产量高、抗逆性强、抗病性好、商品薯率高,可以在环县马铃薯主产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旱地垄上微沟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会宁县旱川地进行了马铃薯垄上微沟集雨增墒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马铃薯晚熟品种青薯9号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生产能力逐渐降低,单株结薯数最大值为14个,单株鲜薯重最大值为2 728 g,其中单株商品薯数为11个,单株商品薯鲜重为2 548 g。以商品生产为目的时,播种密度以51 285-52 230株/hm^2为宜;以生产种子繁种为目的时,播种密度以54 0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种薯大小及播种密度对马铃薯青薯9号种薯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种和一级种薯为材料,研究青薯9号种薯不同大小和播种密度对其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原种繁育中,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出苗时间较早,出苗率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一级种繁育中,出苗时间没有差异,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出苗率与原种繁育一致,而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出苗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2)原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薯块产量比种薯大小17.5~20.0 mm高,播种密度17.5万株/hm~2可获得最大薯块产量;一级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4.5万株/hm~2。(3)原种繁育中,获得最高薯块数量的最佳播种密度是17.5万株/hm~2;一级种繁育中,种薯大小45.0~55.0 mm和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7.5万株/hm~2则是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4)提高播种密度对增加中小薯个数占比具有促进作用,原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12.0株/hm~2、一级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6.0万株/hm~2时均能获得较理想的中小薯数量比。(5)综合以上各因素,有利于青薯9号小整薯种植模式的种薯繁育最佳播种密度推荐为原种17.5万株/hm~2、一级种整薯和切块薯块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薯9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马铃薯青薯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设置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处理的净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提高,以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40 350 kg/hm~2,再增加密度,产量开始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的商品率随之下降,商品率由4.50万株/hm~2的92.4%降至7.50万株/hm~2的81.9%。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青薯9号净作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陇薯10号是庄浪县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为探索该品种在庄浪县的最佳栽培密度,为大田生产提供技术指导,2020年在庄浪县韩店镇西门村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60000株/hm~2时综合经济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为38 408.08 kg/hm~2;栽培密度为52 500株/hm~2时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为35 696.85 kg/hm~2;陇薯10号在庄浪县的最佳播种密度为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