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马力克(环虫酰肼5%悬浮剂)是日本化药株式会社研发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鳞翅目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登记在水稻上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是水稻主要害虫,由于其钻蛀为害,且对传统的有机磷产生抗性,较难防治;近几年不少区域,水稻二化螟也对新型的酰胺类杀虫剂产生了明显的抗性,因而在个别区域二化螟为害严重。为了  相似文献   

2.
<正>以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等为代表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是我国近年来在水稻、蔬菜等作物上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小菜蛾等重要害虫的新型高效杀虫剂,这类杀虫剂具有毒性低、用量少、作用机制新颖、效果好等特点,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以来,使用面积迅速增加,成为我国水稻害虫防治上的主力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2年组织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新疆等16个省(区)76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棉铃虫、棉蚜、小菜蛾、小麦赤霉病等农作物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部分病虫对一些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药性水平显著上升,亟需优化防治策略,加强科学用药,抓好技术指导,开展统防统治,降低农药使用风险,减少生产成本。一、水稻褐飞虱、二化螟抗药性快速上升。在南方水稻主  相似文献   

4.
高德良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2):145-149
摘 要:研究旨在明确几种常用杀虫剂对抗性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小菜蛾抗性水平与杀虫剂防治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笔者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田间抗性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7种杀虫剂在登记剂量下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靶标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大小依次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虫螨腈、茚虫威、丁醚脲、高效氯氰菊酯,其LC50值分别为1.14、1.81、2.27、4.22、4.59、45.80、156.96 mg/L。该小菜蛾种群对丁醚脲、茚虫威和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14、8.83和9.50,处于低水平抗性;对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55、30.17和44.21,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达113.50,已达高水平抗性。多杀菌素、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和丁醚脲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相对较好,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89.38%、90.67%、84.10%和86.18%。田间小菜蛾种群对7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抗性,杀虫剂登记剂量处理下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与小菜蛾对该药剂的抗性水平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监测,水稻、棉花、蔬菜主要害虫对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性水平显著上升,亟需优化防治策略。水稻褐飞虱、二化螟抗药性堪忧在南方水稻主产省28个监测点监测发现,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都已产生高水平抗性,与2013年相比,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倍数大幅提升,抗性倍数都在100倍以上;对吡蚜酮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据南京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植保所反映,与前几年相比,褐飞虱对吡蚜酮抗性水平上升很快,室内毒力测定2000毫克/升浓度的吡蚜酮死亡率不到20%。二化螟对杀虫剂抗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特约记者刘刚)茚虫威属新型噁二嗪类杀虫剂,通过干扰钠离子通道导致害虫中毒,随即麻痹直至僵死。对甜菜夜蛾、小菜蛾、棉铃虫、菜青虫、稻纵卷叶螟等多种鳞翅目抗性害虫和大龄幼虫防效较好,也可防治茶小绿叶蝉等。以胃毒作用为主,兼具触杀活性,施药后害虫停止取食,对作物保护效果比较优越,并具有耐雨水冲刷特性。截至2016年6月底,在我国获批  相似文献   

7.
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是新疆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为害棉花的叶、花、蕾、铃等部位,严重时造成棉花减产超过60%以上.化学农药是防治棉铃虫的有效方法,如有机磷类杀虫剂一直是防治棉铃虫的主要品种,但是这类杀虫剂多数具有较高的残留,对人类健康有影响,同时对环境污染也很大.调查发现长期使用棉铃虫易对其产生抗性.为了寻找高效环保型的新药剂,我们选择了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对棉铃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从而探索其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石河子地区棉田棉铃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利用高效氯氰菊酯、丙溴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硫丹4种代表性杀虫剂对石河子地区的桃花镇、石河子大学农田试验场(以下简称农试场)、泉水地镇等3个试验点的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种群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进行了抗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3个试验点的棉铃虫种群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抗性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7.47、5.38和7.88倍),对丙溴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硫丹3种药剂没有产生明显抗性。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期发布了《2010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建议应继续暂停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部分地区应继续暂停使用杀虫单、三唑磷防治二化螟,暂停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棉铃虫。褐飞虱2010年,13省(自治区、直辖市)22地褐飞虱种群中,7地对噻嗪酮产生低水平抗性,15地产生中水平抗性;4地对吡虫啉产生高水平抗性,16地产生极高水平抗  相似文献   

10.
<正>杜邦安打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生产的新型绿色高效杀虫剂,15%安打SC通用名茚虫威,登记的防治对象为棉铃虫、小菜蛾等。2009年,农一师农科所使用该药与常用农药"赛丹"进行了棉铃虫防治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棉田棉铃虫发生期,用安打防治棉铃虫效果较好,且对田间天敌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1.
科技与产品     
正我国科学家发现棉铃虫对Bt作物的抗性新机制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通报,该所棉花害虫研究组与华中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发现了棉铃虫对Bt作物的抗性新机制。据介绍,苏云金芽孢杆菌(Bt)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晶体蛋白对多种害虫具有毒杀作用,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Bt棉花、Bt玉米和Bt大豆已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种植。研究人员发现,棉铃虫Bt毒素受体基因ABCC2的变异可以导致其对Bt作物产生高水平的抗性,但这种变异显著增加了抗性棉铃虫  相似文献   

12.
<正>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联合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近期以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虫酰肼和阿维菌素高抗品系Teb-R和Aba-R,测定了小菜蛾对几种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对虫酰肼产生高水平抗性后(抗性倍数185.5倍),对阿维菌素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41.0  相似文献   

13.
<正>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新一代超高效杀虫剂。该药具有全新的作用机理,对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具有较高的防效,而且不易与已有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4.
科技     
<正>科学家发现与棉铃虫互利共生新病毒日前,从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领导的团队和英国兰开斯特大学合作,发现了一种对寄主棉铃虫有利的浓核病毒(Ha DNV-1)。该病毒不但使棉铃虫幼虫更健康,还可提高其对生物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相关成果日前发  相似文献   

15.
褐飞虱是我国在水稻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虫害。20世纪60年代后,水稻褐飞虱在我国猖獗频繁.常暴发成灾。近10年来发生地区逐渐向北方扩展.为害程度加重,其损失超过螟虫。对水稻褐飞虱一直采用化学农药防治,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造成害虫再猖獗、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增强和杀虫剂的残留问题。因此.选育和推广抗虫品种在确保高产稳产的同时.还具有减少投入、简便操作、不伤害天敌、对环境无污染、能与其他技术协调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20个省(区、市)的6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赤霉病、棉铃虫、棉蚜、烟粉虱等11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部分病虫对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药性显著上升。全国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张帅给出科学用药对策建议。水稻  相似文献   

17.
双硫沙属于新型结构的杀虫剂.通过三年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亩用有效成分50克,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效果与巴丹、杀虫环、杀虫磺、杀虫双在同一水平上,田间施药1—2次可控制螟害,残效期可维持7—14天.双硫沙属神经毒剂,对水稻螟虫表现一种特殊的中毒症状及毒杀机制,对高等动物属中等毒性.其特殊的毒杀机制,使双硫沙成为很有希望的克服水稻害虫抗药性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8.
正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治理技术水平,促进水稻杀虫剂科学安全使用,近日,全国农技中心与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作物害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组在江西省南昌市联合举办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治理技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参加人员广泛。既有来自全国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水稻主产省植保技术推广人员和农药企业技术人员,是一次产  相似文献   

19.
<正>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近日发布2013年本省农药抗性监测结果及2014年用药技术指导意见。201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6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赤霉病、棉铃虫等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其中运城市盐湖区作为山  相似文献   

20.
<正>每年6、7月份是我国杀虫剂销售和使用的旺季,可今年6、7月份我国杀虫剂市场较为平淡,旺季不旺。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稻、棉花、玉米等作物虫害轻发,导致杀虫剂市场低迷。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省稻飞虱较重,但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较轻微。目前早稻已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