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草莓灰霉病是世界各国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的保护地和露地栽培中均有发生,尤其是保护地草莓种植管理中发生普遍,危害较为严重。感染灰霉病的草莓病果率一般为30%左右,严重者可达60%以上,减产幅度较大,甚至导致绝收,对草莓产量、品质及种植者的收入具有较大影响。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红薯的市场行情近几年走势较好,不少农民常把红薯作为增加收入的来源之一,但他们也常被红薯的病害所困扰,感病轻的造成弱苗、缺苗断垅,感病重的减产20%~30%,最严重的减产达50%~60%。同时。薯块的质量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有的肉质根变色,有的有苦味,有的有臭味,致使经济效益严重受损。红薯的病害很多,分布、危害面也  相似文献   

3.
<正>草莓真菌病害主要有黄萎病(枯叶病)、叶斑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其中,在温室栽培草莓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是灰霉病,其次是白粉病。灰霉病灰霉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多在草莓开花后发生。在18℃~28℃、高湿的环境条件下该病易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棚室草莓又到收获的季节,而草莓生长过程中,灰霉病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草莓灰霉病又叫腐烂病,是草莓产区的主要病害,直接为害花器和果实。1.为害症状草莓灰霉病多在谢花后开始发生,病菌先侵染小果,使接触湿土的果面首先发病,然后沿果梗蔓延至花序,使整个花序干腐枯死;果实受侵,果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褐色,组织软腐,香味消失。在潮湿条件下,病部  相似文献   

5.
<正>灰霉病是危害草莓最严重的一种真菌病害,发生严重的年份可造成50%的减产。该病主要危害果实,花瓣、果梗、叶片和叶柄也均可感染。果实经常在接近成熟期发病,刚开始发病时,受害部位出现黄褐色斑点,似油浸状;然后病斑逐渐扩大,边缘为棕褐色,中央为暗褐色,而且病斑周围呈现油渍状,最后整个果实变软腐烂。发病部位表面着生一层灰色霉状物,如果湿度大,会有白色絮状菌丝长出。茎、叶、花感染此病后,患病部位呈褐色,油渍状。该病的病原菌为灰霉菌。在气温18℃~28℃及高湿的条件下,灰霉病发  相似文献   

6.
<正>草莓病毒病在全球范围内共发现有30多种,其中对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由皱缩病毒病、斑驳病毒病、轻型黄边病毒病、镶脉病毒病和轻型黄边伴随病毒病、潜隐环斑病毒病等6种,因为这些病毒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在生产上常被忽视,前四种在我国各草莓产区感染率一般达60%以上,平均减产25%左右,在使草莓商品性下降的同时,给种植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了草莓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那个灰色的草莓吃得不?"正在湖南省资阳区草莓种植大户刘宜文的大棚里摘草莓的一个小朋友问道。"吃不得,吃不得,那里得了病的。"笔者赶忙说,只见一粒鲜红的草莓旁躺着一粒灰褐色的草莓,拨开一丛丛的叶片,有近30%的草莓发生了灰霉病。  相似文献   

8.
<正>施佳乐(嘧菌胺),为400克/升悬浮剂,属苯胺基嘧啶类,是新型灰霉病杀菌剂,专门用于防治各种蔬菜以及葡萄、草莓等作物的灰霉病,也可用于防治菌核病、褐腐病、  相似文献   

9.
<正>1大豆灰霉病的为害及防治方法1.1大豆灰霉病的为害大豆灰斑病是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地块减产10%~15%,为害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灰斑病主要为害大豆叶片,病斑开始呈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色或灰褐色,直径1~5mm,有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气候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斑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斑点,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巴斯夫欧洲公司在国内登记了基于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悬浮剂产品,该产品中的上述两个有效成分的配比为1:1,总含量为42.4%(21.2%+21.2%)。目前该产品已经登记用于草莓白粉病、灰霉病,番茄灰霉病、叶霉病,黄瓜白粉病、灰霉病,辣椒炭疽病,马铃薯黑痣病、早疫病,芒果炭疽病,葡萄白粉病和灰霉病,西瓜白粉病、香蕉黑星病等作物及病害。次年,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亦成功在国内登记上述成分、配比、剂型的产品,主要使用范围和对象基本一致。最近,在2018年6月29日公示的拟批准登记产品中,巴斯夫另外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西南地区草莓灰霉病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致病力状况,从贵阳、重庆、成都等14个地区的不同草莓品种上采集82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其对嘧霉胺的敏感性,离体叶片接种法检测各菌株致病力。结果表明,高抗菌株36株(43.90%),中抗菌株26株(31.71%),低抗菌株4株(4.88%),敏感菌株16株(19.51%);强致病力菌株6株(7.32%),中等致病力菌株21株(25.61%),弱致病力菌株55株(67.07%)。西南各草莓种植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都有较高的抗药性,致病力以中等、弱为主。这表明,西南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已产生抗药性,致病力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草莓灰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三个方面综述了草莓采后灰霉病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草莓采后灰霉病的控制方法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几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烯唑醇和三唑酮对草莓灰霉病菌的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0233、0.0421、0.1724、0.2837、0.3021和0.3263mg/L。草莓灰霉病菌对上述6种杀菌剂均表现敏感,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咪鲜胺最敏感。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韭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菜灰霉病是近几年随着保护地韭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病害。据调查 ,轻病田可减产 10 %~ 30 % ,重病田可造成毁棚绝产 ,严重影响春节上市韭菜的产量与品质 ,降低菜农的经济收入。因此 ,应加强调查 ,及时防治。1 危害症状韭菜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属弱寄生  相似文献   

15.
灰霉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今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该病发生呈加重趋势。特别是花与果实受害最重。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发病症状。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的花、花萼、花瓣和果实。叶及叶柄也可患病。花和花瓣患病后,花瓣易粘萎脱落,幼果受害,果蒂部呈水渍状软化;尤其是接近成熟的果实易发病。病初,被害果实在患病部位出现黄褐色小斑,斑点呈油渍状,后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边缘呈棕褐色,中央暗褐色,最后全果变软腐烂,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灰色霉层,有时还会产生白色菌丝。草莓患病后,不仅产量大减,且严重影响品…  相似文献   

16.
<正>每到甜瓜生长季节,我们在下乡开展农业生产调查及技术服务时,看到有些甜瓜前期出苗生长比较正常,可遇到生育发生突变时,常见有的农户甜瓜幼苗成片枯萎,有的甜瓜茎蔓和叶片也点、片或者成片枯死,有的瓜果也会遭受为害,轻者减产20~30%,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更多,从田间诊断来看,这些情况就是甜瓜不同生育时期蔓枯病的为害状态。根据历年观察,甜瓜蔓枯病从苗期到结瓜期都有可能发生,一是在幼苗子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域草莓灰霉病菌种群多药剂抗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阐明江苏省草莓主产区草莓灰霉病菌种群对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2019和2020年采集的236株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13种杀菌剂的抗性,并对菌株抗性频率和多药剂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灰霉菌株对咯菌腈(fludioxonil,Flu)表现敏感,而对多菌灵(carbendazim,Car)、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Pyra)、扑海因(iprodione,Ipr)、腐霉利(procymidone,Pro)、嘧霉胺(pyrimethanil,Pyr)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其抗性频率分别为58.05%、55.01%、51.44%、45.80%、33.94%;灰霉病菌种群在地区间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水平不同,溧水、昆山、姜堰、铜山田间以抗性菌株为优势种群,无锡和常州新北地区以敏感菌株为主;本研究在区分计量浓度下,根据各药剂抑菌率分布状况,将供试药剂分为敏感药剂、敏感性下降药剂和抗性药剂3种类型;本研究共检测到9种抗药性类型:PyraR(7.32%)、CarR(6.50%)、PyrR(0.81%)、CarR PyrR(3.25%)、CarRPyraR(14.63%)、CarRBosR(1.63%)、CarRPyraRPyrR(23.58%)、CarRBosRPyraR(7.31%)、CarRBosRPyraRPyrR(34.15%)。江苏省草莓灰霉病菌种群对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基本丧失了敏感性,对扑海因、腐霉利、啶酰菌胺、戊唑醇等敏感性下降,多药剂抗药性种群以CarRPyraRPyrR和CarRBosRPyraR PyrR为主,抗性治理措施中推荐使用不同类型药剂交替防治灰霉病。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气温下降,棚内湿度增大,蔬菜烂蔓逐渐进入高发期。导致蔬菜烂蔓的病害很多,主要有蔓枯病、灰霉病、炭疽病和细菌性软腐病等。菜农要正确识别这些病害,防治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蔓枯病发病植株茎杆上现椭圆形病斑,有的流出乳白色胶状物,严重的茎杆开裂。防治该病可采取药剂防治和环境调控相结合的措施。当温度在18℃~25℃,相对湿度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GO基因对草莓遗传转化及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PCR技术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中扩增并克隆了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简称GO)基因,并将马铃薯病原诱导型启动子(Prp1-1基因启动子)与其融合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GO,经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了转基因草莓.在病原物灰霉菌孢子诱导后,由淀粉-KI的显色反应证实,转基因草莓中GO基因的表达引起H2O2的生成;用草莓灰霉病病原侵染,结果表明:转基因草莓抗灰霉病的能力较对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江苏省镇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通过"物理+生物"的绿色防控方式,让草莓既美味又放心。物理防治从头控制病菌草莓在育苗期和大棚定植后易发生炭疽病和枯(黄)萎病,采果期主要是白粉病、灰霉病,主要害虫有蓟马、蚜虫等。这些病虫害直接影响着大棚草莓的生产效益和新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