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冬季大棚黄瓜栽培中,烂头现象很多。黄瓜烂头指植株顶部的"龙头"新叶出现腐烂黄瓜烂头主要由以下三种疾病引起。黑星病主要危害黄瓜的生长点,几天内即可造成心叶枯萎。叶片病斑形成星状穿孔,症状明显,其它病害穿孔没有此现象。茎部病斑龟裂,往往有胶质物流出。瓜条上病斑有透明胶状物流出,后成疮痂状。无论茎上或瓜条上,湿度大时,  相似文献   

2.
<正>一、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叶片、果梗也可受害。果实染病,主要表现在果面有褐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直径在1厘米左右,多数下陷,病健交界明显,斑面轮生黑色或橙红色小粒点。这种病斑干燥时易干缩、破裂,像虎皮一样吊挂着,故又名"虎皮病"。潮湿时果实表面溢出红色黏稠物,病果腐烂脱落。高温多雨发病重。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  相似文献   

3.
正黄瓜靶斑病是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黄点子病"。发病初期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省农科院和磐安县的蔬菜专家在磐安等地调查时,发现该省部分西瓜秧苗上出现细菌性果腐病病斑。该病为检疫性病害,危害性大,是瓜类生产中的"大杀手"。去年,该省部分地区的西甜瓜秧苗及大田生产上出现过细菌性果斑病危害植株。农技专家提醒,当前正值西甜瓜等瓜类育苗、移栽及管理等关键期,农户要引起高度重视,趁早  相似文献   

5.
正佛手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浙江、福建等省区,多栽培于庭院或果园,也有露地栽培。现将其"两病一虫"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炭疽病6~8月为该病重发期,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出现黄色小斑,随后扩大成不规则大斑,略下陷,边缘黄褐色,微隆起,中心散发小黑点,后期部分病斑外穿孔,严重  相似文献   

6.
<正>一、吊瓜蔓枯病1.识别特征蔓上病斑呈椭圆形,灰褐色边缘褐色,后期溢出胶质物。叶片上病斑近圆形。灰褐色,有少量轮纹,上生许多小黑点,同时叶片在阳光下出现萎缩。2.防治技术入冬前清除病株残体,集中处理,以减少田间侵染源。发病前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杜邦福星乳油和无毒高脂膜。也可用高浓度的多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波尔多液涂茎。二、吊瓜白粉病  相似文献   

7.
<正>夏雨之后,靶斑病的病菌发生极为迅速,为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农户一定要把病症区分开,才能有效防治。一、区别1.黄瓜靶斑病: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在黄瓜坐果期和盛果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中下部叶片先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后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由下向上发展,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围黄褐色,中部淡黄色,病斑与健壮面分界明显。发病中期病斑极易穿孔,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或凸起,病斑整体变为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且病斑中央有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防治历"就是按照果树病虫害田间发生规律制定的病虫害防治日历,现将苹果、大樱桃的防治历分享如下。无公害苹果防治技术苹果树萌芽前,主要防治的病害有枝干轮纹病、腐烂病、褐斑病、炭疽病,主要防治的虫害有苹果绵蚜、红蜘蛛、潜叶蛾。主要防治措施有以下五项:一是剪除病虫枝并运出园外烧毁;二是刮除粗皮(轮纹病瘤);三是刮除腐烂病病斑,涂40倍腐必治或10倍过氧乙酸;四是清除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病僵  相似文献   

9.
<正>1.菜用大豆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豆荚及籽粒。幼苗受害,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适温多雨时,病害扩展迅速,造成病苗枯死。叶片染病,初现褪绿小圆斑,后逐渐形成中央灰色至灰褐色、四周红褐色的蛙眼斑,直径为2~5毫米;湿度大时,叶片背面病斑中央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发病重时,病斑布满整张叶片,致使病叶干枯。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密布微小黑点。豆荚染病,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籽粒染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病斑  相似文献   

10.
防病治虫     
辽宁平顶山市张宏如问:一品红的叶上生黄褐色病斑,病斑周围也变黄,不知是什么病,打什么药可防治?答:是一品红细菌性叶斑病。发病叶上现圆形至多角形的棕褐色或锈褐色斑点,大小2~6毫米,斑边缘有黄色晕圈,生有病斑的叶片逐渐全叶变黄。湿度大的情况下病部分泌出白色脓液,后期病斑破裂,病叶提早脱落。  相似文献   

11.
<正>给邻村的一朋友割韭菜,他们一家都为大棚里的韭菜"飘雪花"而烦恼。所谓"飘雪花"就是韭菜叶片上长了许多白点,让本来收购价每斤2.3元的韭菜只卖了0.75元,损失不小。这其实就是韭菜得了灰霉病。它的症状是:韭菜叶片上出现白色斑点,很小,如及时发现应该能治,如治得不及时,随后扩大为椭圆形或梭形病斑,后期病斑常相互联合成大片枯死斑,导致半片叶或整片叶枯死,在叶片上湿度大  相似文献   

12.
正芝麻疫病1.发生特点: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但以生长中后期发病较多。主要危害茎、叶和蒴果。叶片染病着生不规则形水渍状褐斑,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湿腐状,略有轮纹,在病斑边缘产生稀薄白色霉层,病健组织界限不明显;干燥时病斑呈黄褐色,病部常收缩以至形成畸形。茎上病斑呈墨绿色水渍状,以后逐渐变为深褐色斑,环绕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入伏以来,阴雨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各种叶斑病害发生较重。如不及时防治,可造成光合面积较少,生长不良,甚至落叶,严重的影响花生产量。因此,要根据病斑的特征,确定病害的种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病害识别1.网斑病常在花期染病,先侵染叶片,初沿主脉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小斑,病斑周围有褪绿晕圈,后在叶片正面出现边缘呈网纹状的不规则形褐色斑,病部可见粟褐色小点。阴雨连绵时叶面病斑较大,近圆形,黑褐色,叶背病斑不明显。干燥条件下病斑  相似文献   

14.
正黄瓜灰霉病以保护地黄瓜受害最重,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一、发病症状1.苗期染病子叶多从叶尖开始发病,然后病菌呈水渍状向内侵染,病健交界处呈弧形,病斑数量少,但比较大,通常为浅灰色,有轮纹,没有明显的霉层。幼苗真叶染病与成株真叶染病症状类似,也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呈现"V"字形病斑或圆形病斑(见图1)。严重时,幼茎软化,然后腐烂,表面长有灰色霉层。2.花朵染病病原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后期花瓣腐烂,  相似文献   

15.
正芋艿是沿江地区特色蔬菜,深受广大城乡居民消费者欢迎。而疫病是芋艿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芋艿的产量和品质。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和球茎,叶片上初生的病斑为黄褐色斑点,后扩大融合成圆形或规则形的大斑,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湿度大时,斑面可见一层白色霉状物,在坏死组织上分泌有黄色至淡褐色液滴,后期病斑多从中央腐败成裂孔,严重受害的叶片仅残留叶脉呈  相似文献   

16.
1.大褐斑病此病是水仙叶部的重要病害。我国主要产区漳州、崇明、舟山、福州、厦门等地发病均较严重。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初次侵染时,多发生在叶片尖端,造成叶片先端枯死。再次侵染的,病斑多发生在叶片中部及边缘。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黄褐色至褐色小斑点,后发展成纺锤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红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后期病斑相互愈合连成大型条斑,病斑上产生黑褐色小点(如图所示)。发病严重时全叶干枯,整株死亡。漳州地区发病严重的病圃,水仙叶片如同被  相似文献   

17.
<正>菌核病、霜霉病和病毒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三大病害,注意及时防治。菌核病油菜全株均可发病,以主茎发病损失最大。通常于早春下部叶片首先见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或灰白色,典型病斑可见同心轮纹,病斑背面铁青色,湿度大时可见白色絮状物。茎秆和分枝病斑为梭形或长条形淡褐色水渍状,后渐为灰白色,湿度大时病部软腐,表面生白絮状霉层,内部空心,后期可见鼠粪状菌核,干燥后表皮破裂,纤维外露如麻绳状。花瓣感病,可见油渍状褐色小点,发病角果  相似文献   

18.
朱友林  何嵘 《作物学报》1994,20(6):653-657
本文比较了玉米抗、感大斑病菌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及其在感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未受病菌侵染的情况下,Ht1Ht1、Ht2Ht2和HtNHtN3种抗病系以及htht感病系间丁布含量没有明显差异。接种大斑病菌后,各种抗病系在病菌侵染初期丁布含量迅速大幅度上升,在整个病程中始终明显高于感病系。感染大斑病菌最终导致罹病植  相似文献   

19.
唐山地区温室栽培蝴蝶兰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灰霉病、褐斑病、红蜘蛛、蛞蝓等,其中炭疽病、灰霉病病原体为真菌,软腐病、褐斑病病原体为细菌。主要病害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上生浅黄绿色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变成灰褐色病斑,相邻病斑融合形成不规则大斑,最后多在干枯的病斑上产生隆起的黑色小粒点。  相似文献   

20.
<正>一、辣椒炭疽病主要表现在果面有褐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直径在1厘米左右,多数下陷,病健交界明显,斑面轮生黑色或橙红色小粒点。这种病斑干燥时易干缩、破裂,像虎皮一样吊挂着,故又名"虎皮病"。潮湿时果实表面溢出红色粘稠物,病果腐烂脱落。常挂在果枝上,高温高湿易发病,蔓延速度快,一周之内常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