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目前,药剂防治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关键。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我国登记用于小麦赤霉病的制剂产品共309个(截至2019年8月),其中登记数量较多的为甲基硫菌灵、多·酮、戊唑·咪鲜胺、多菌灵、戊唑·多菌灵、福美双,占到了总登记证数量的61.56%,涉及相关的活性成分有30种,主要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咪鲜胺、福美双、三唑酮、氟环唑、己唑醇、硫磺、井冈毒素、烯肟菌酯、氰烯菌酯以及2019年最新批准的丙硫菌唑等。  相似文献   

2.
<正>截至2015年2月底,在我国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农药品种主要包括:一、单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咪鲜胺、氰烯菌酯、己唑醇、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等。二、复配制剂:多菌灵·三唑酮、多菌灵·戊唑醇、多菌灵·咪鲜胺、多菌灵·井冈霉素、多菌灵·硫磺、多菌灵·烯肟菌酯、多菌灵·烯唑醇、多菌灵·氟环唑、甲基硫菌  相似文献   

3.
<正>安徽省合肥市有读者来电话:马上要防治小麦赤霉病和锈病,能否在小麦抽穗30%时每亩用戊唑·多菌灵(含戊唑醇8%、多菌灵22%)70毫升,间隔10天每亩再用戊唑·咪鲜胺(含戊唑醇15%、咪鲜胺30%)30毫升?防治小麦赤霉病,宜掌握在齐穗至盛花期及早喷药。一般在小麦扬花10%~  相似文献   

4.
藤仓赤霉菌的抗药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明江苏省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以及多菌灵与咪鲜胺对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区分剂量法分别检测了采自江苏省16个县(市)的202株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对多菌灵与咪鲜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叶菌唑、咯菌腈和氟啶胺等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7.72%、67.33%和0%。根据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表现,可分为4种表现型,其中对多菌灵和咪鲜胺抗药而对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58.42%;对多菌灵抗药而对咪鲜胺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20.30%;对咪鲜胺抗药而对多菌灵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9.90%;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均敏感的菌株占11.39%。通过敏感性相关性分析,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以及咪鲜胺和上述杀菌剂之间均无交互抗性。江苏省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较高而对氰烯菌酯敏感,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水稻恶苗病。  相似文献   

5.
<正>问:能否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25%戊唑醇水乳剂20毫升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答:咪鲜胺、多菌灵、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防效,咪鲜胺和戊唑醇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防效。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25%戊唑醇水乳剂20毫升,折合每亩用咪鲜胺纯药12.5克、多菌灵纯药40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目前获得防治麦类及小麦赤霉病登记的药剂共384个,其中登记数量较多的为多菌灵(101个登记证)、戊唑醇·咪鲜胺(35个登记证)、戊唑醇·多菌灵(18个登记证)甲基硫菌灵(60个登记证)、多·酮(34个登记证)、福美双(12个登记证),占到了总登记证数量的67.7%。从登记产品结构来看,产品主要集中在多菌灵及其复配,甲基硫菌灵及其复配,戊唑醇和咪鲜胺复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陇南市徽县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高防效的药剂,特开展不同药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3%戊唑醇悬浮剂、40%丙硫菌唑悬浮剂、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和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均对赤霉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小麦产量最高,在生产中可与其他3种药剂轮换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小麦抽穗期降雨多、气候潮湿、少耕免耕、秸秆还田等造成病原菌数量大幅增多,导致小麦赤霉病持续暴发,同时常用化学防治药剂频繁使用,已使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本试验在泗阳县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推广药剂氰烯菌酯·戊唑醇SC、丙硫菌唑·戊唑醇OD、咪鲜胺铜盐·噻霉酮SC推荐用量和用法中加入助剂卡剌,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交替使用药剂,为应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得出,3种加入助剂卡剌的处理的防治效果均高于没有加入卡剌的处理,说明卡剌能有效促进农药内吸、传导速率,显著提高农药耐雨水冲刷能力和农药利用率,提高防治效果。因此卡剌可以作为防治赤霉病的助剂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以小麦赤霉病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了9种药剂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从而为选择田间用药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科学依据。室内测定结果表明:9种原药对小麦赤霉病的活性到咪鲜胺铜盐最高,多菌灵活性最低。田间药效结果表明:50%多菌灵WP50~75克防效为76.11%~90.78%,25%氰烯菌酯SC25~50克防治效果这85.49%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的调查结果表明,江苏垦区小麦赤霉病菌群体中抗多菌灵菌株的频率逐年上升,多菌灵防效逐年下降,部分农场采用多菌灵防治几乎失效。为了筛选替代多菌灵的药剂,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研究人员在白马湖等6个农场对几种新型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叶菌唑悬浮剂和25%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在所有农场都有较好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正>问:能否每亩用450克/升咪鲜胺水乳剂40毫升加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0毫升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答:咪鲜胺和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均有较好防效。每亩用450克/升咪鲜胺水乳剂40毫升加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0毫升,折合每亩用咪鲜胺纯药18克、戊唑醇纯药4.3克,适期施用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均有较好防效。问:小麦已齐穗,近期有雨,能否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冶,发病后用药防治效果很差,应及时用药预防。生产上首次用药防治小麦赤霉病,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在田间有小麦开始开花时(扬花株率5%~10%)用药,用药时间便于掌握,防治效果好。用药时间推迟,防效下降。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或品种易感病,宜在首次施药后间隔5~7天再用一次药。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有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福美双、戊唑醇、烯肟菌  相似文献   

13.
<正>丙硫菌唑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发现、开发和生产的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可提供很好的内吸作用,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虽然丙硫菌唑是广谱性杀菌剂,目前我国主要使用于控制小麦赤霉病。据报道,丙硫菌唑不仅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而且还能有效抑制赤霉病产生的毒素。  相似文献   

14.
<正>问:赤霉病何时用药防治最佳?用什么药?田间小麦已有三分之一抽穗,可以用药防治赤霉病吗?第二次用药在什么时候?可用哪些药?答:用药防治赤霉病,一般在小麦齐穗(80%穗子抽出)至扬花初期施药。根据天气情况、品种抗病性等适当调整用药时间和防治次数。预计防治适期有雨时,可以适当提早用药,过1周左右或雨后酌情再次施药。适用药有氰烯菌酯、多菌灵及其与戊唑醇、咪鲜胺等的混配剂等。问:去年小麦赤霉病严重发生,现在不知道什么时间用药  相似文献   

15.
<正>在2019年春节到来之际,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历时9年,投资亿元,精准研发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新药,97%丙硫菌唑原药及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久幺久)获得农业农村部农药正式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这标志着我国小麦赤霉病防治用药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介绍,"久幺久"30%丙硫菌唑可  相似文献   

16.
<正>问:每亩用40%戊唑·多菌灵(含戊唑醇5%、多菌灵35%)100克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如何?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以多菌灵为主。由于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使得病菌抗药性上升,而且由于要保证防效,生产上往往加大多菌灵用量,导致麦粒中多菌灵残留量大。目前很多地区的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了较强抗性,单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效果不理想,容易导致麦粒中DON毒素含量超标。在这些地区,不能单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可以选用多菌灵与戊唑醇的混配剂防病,戊唑·多菌灵目前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流药种之一。每亩用上述戊唑·多菌灵100  相似文献   

17.
<正>问:现在地里小麦有白粉病,用什么药防治好?答:如果田间白粉病发生较重,宜及早用药;如果白粉病发生不是太重,可以考虑在小麦抽穗期结合防治赤霉病,用药兼冶白粉病。可以将嘧菌酯与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等药混用,这些药均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高效适用药种,混用有利于取得稳定的防治效果。问:用43%戊唑醇50毫升加25%咪鲜胺50毫升预防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能喷施2亩地吗?答:小麦齐穗期,可以按短信中所说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为明确烯肟菌酯和丙硫菌唑混剂在防治农业病害上的可混性,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室内联合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与丙硫菌唑混配,对禾谷类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多个混配比例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在112.5、135g a.i./hm~2剂量下,25%烯肟菌酯·丙硫菌唑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对照药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  相似文献   

19.
木薯炭疽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两个来自海南的木薯炭疽病菌菌株进行了13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必扑尔(25%丙环唑EC)、咪鲜胺(25%咪鲜胺EC)和国光多菌灵(50%多菌灵WP)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敌克松(55%敌磺钠WP)和代森锰锌(50%代森锰锌WP)的EC50值最大,抑菌效果最差,建议生产上使用丙环唑、咪鲜胺和多菌灵等来防治木薯炭疽病。  相似文献   

20.
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水稻恶苗病药剂防治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12种原药及12种制剂对多菌灵和咪鲜胺双重抗性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的室内毒力,并分别于2016和2017年进行了12种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检测结果表明,12种原药抑菌活性强弱依次为戊唑醇>氰烯菌酯>咪鲜胺>咯菌腈>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乙蒜素>嘧菌酯>噁霉灵>福美双>精甲霜灵>甲霜灵;12种制剂抑菌活性强弱依次为0.25%戊唑醇FS>25%氰烯菌酯SC>25%咪鲜胺E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25g/L咯菌腈FS>16%咪鲜胺?杀螟丹WP>62.5g/L精甲霜灵?咯菌腈FS>22%氟唑菌苯胺FS>12%甲?嘧?甲霜灵FS>17%多菌灵?福美双FS>17%杀螟丹?乙蒜素WP>15%噁霉灵WP。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种制剂推荐剂量下对水稻恶苗病防效高低依次为22%氟唑菌苯胺FS>25%氰烯菌酯S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17%杀螟丹?乙蒜素WP>62.5g/L精甲霜灵?咯菌腈FS>12%甲?嘧?甲霜灵FS>0.25%戊唑醇FS>25%咪鲜胺EC>16%咪鲜胺?杀螟丹WP>25 g/L咯菌腈FS>17%多菌灵?福美双FS>15%恶霉灵WP。22%氟唑菌苯胺FS、25%氰烯菌酯S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等3种制剂在水稻恶苗病防治及抗性治理中具备更为优良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为水稻恶苗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