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杨梅褐斑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了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并进行了部分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值为0.96mg/L;百菌清的活性最弱,EC50值为69.24mg/L;其余药剂的抑制活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氟硅  相似文献   

2.
正为明确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对戊唑醇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环丙唑醇等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11个地市分  相似文献   

3.
正为明确对葡萄炭疽病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杀菌剂,为葡萄园炭疽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山东省龙口市果树技术推广站联合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对应用较多的多菌灵、福美双、代森锰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及吡唑醚菌酯等6种杀菌剂进行了毒力测定,研究了上述6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闽南地区4个薏米产区72株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试了吡唑醚菌酯对薏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范围为1.11~5.06μg/mL,平均值为(3.44±0.98)μg/mL,且其EC_(50)值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符  相似文献   

5.
为推荐登记优稀水果重要病害的防治用药,有效缓解小宗作物病害防治缺药或无药可用的现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黄皮炭疽病菌和番石榴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321 µg/mL和2.0167 µg/mL,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的抑菌效果;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50 mg/kg对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施药处理3次后对2种果树病害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8.68%和77.45%,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 mg/kg的处理。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应用于两种果树病害的防治与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丝核菌引起的冬小麦种植区的一种重要土传真菌病害,为筛选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缓解和治理生产中病原菌对药剂的抗性,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原药对禾谷丝核菌的毒力。结果表明,98%戊唑醇原药、95%氟环唑原药、96%烯唑醇原药、96%三唑醇原药、97%吡唑醚菌酯原药、95%  相似文献   

7.
吡唑醚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及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对吡唑醚菌酯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和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除对山东地区菌株的菌丝毒力低于多菌灵外,对两地孢子萌发的毒力和对安徽地区菌株的菌丝毒力均高于多菌灵。在田间,吡唑醚菌酯对山东和安徽两地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均在78.33%以上,且对安徽菌株的防效高于多菌灵。吡唑醚菌酯150 g a.i..hm-2和225 g a.i..hm-2处理的小麦产量在0.69 kg.m-2以上,均高于多菌灵处理。吡唑醚菌酯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310~0.0647 mg.kg-1,小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的0.2 mg.kg-1,残留较低。吡唑醚菌酯在山东和安徽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低于11.3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低于9.9 d,属于易降解农药。因此吡唑醚菌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可达到较高防效且对人体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为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敏感性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两类杀菌剂的代表药剂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对分离自该省7个玉米产区的73株玉米小斑病菌的毒力。  相似文献   

9.
<正>说到杀菌剂,这两年最火的莫过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了。也许很多人对甲氧基丙烯酸酯不太了解,但说到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大家一定不陌生,然而"菌酯"的施用技巧以及品种差别需引起用户广泛关注。都叫"菌酯"效果有何不同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杀菌剂按作用机理可分为保护性、铲除性和内吸性  相似文献   

10.
菌酯知多少?     
<正>说到杀菌剂,近几年农药市场上最火的莫过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了,或许很多人对甲氧基丙烯酸酯不太了解,但说到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之所以这般引人注目,原因在于它是一种仿生杀菌剂,是世界农药界继苯并咪唑和三唑类之后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农用杀菌剂,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具有保  相似文献   

11.
正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它们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款优秀的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今年专利到期后受到企业热捧,但是使用时浓度必须把握好,否则会产生药害现象。吡唑醚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优异的杀菌防治谱,且具有调节作物生长、促进植物健康的优点,在国内市场取得较好反响。随着2015年6月20日该化合物专利的过期,国内厂家纷纷涌入。截至目前,吡唑醚菌酯登记有效期内原药厂家已增至26个,制剂登记证件28个(不合分装证),其中,单剂、混剂登记证件各占14个。  相似文献   

13.
<正>吡唑醚菌酯自2002年推广上市以来深受使用者的喜爱,销售额迅速上升,2016年全球销售额7.65亿美金,在全球最重要的15个杀菌剂品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全球市场快速扩张,美国和巴西市场更是获得空前成功,2011年,巴斯夫公司将其销售峰值上调至12.95亿美元/年。对全球市场的良好预期,促使近年中国企业吡唑醚菌酯登记呈现井喷趋  相似文献   

14.
<正>提及2016年农化市场的焦点,在单品方面吡唑醚菌酯无疑是杀菌剂市场的热点。首先是随着2015年6月20日该产品的专利到期,国内企业注册该产品情况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2017年3月10日,国内吡唑醚菌酯原药登记证有45个,制剂登记有159个。其次是,巴斯夫围绕吡唑醚菌酯往大田方向的布局,促使吡唑醚菌酯再度升温,成为行业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正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均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strobilurin)杀菌剂,该类杀菌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杀菌剂,是一类作用机理独特、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的新型农用杀菌剂。表1从"三菌酯"的作用方式、作用谱、已登记的原药、已登记的制剂涉及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嘧菌酯、特别是吡唑醚菌酯的专利到期,国内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发着这两种化合物单剂和混剂。那么不同甲氧基丙烯酸酯品种,特别是居全球杀菌剂销售额第一、第二的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究竟有何区别?各自的产品特点和有别于对方的优势又在哪里?企业开发产品、经销商引进相关产品时应考虑哪  相似文献   

17.
<正>据长江大学农学院翟平平等人试验,选取己唑醇、戊唑醇、嘧菌酯、醚菌酯和多菌灵5种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小麦赤霉病杀菌剂的室内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515毫克/升;其次是多菌灵和己唑醇,EC50分别为1.964毫克/升、2.209毫克/升;嘧菌酯和醚菌酯抑菌效果差,EC50分别为84.713毫克/升、16.813毫克/升。另有研究结果表明,用嘧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不仅防  相似文献   

18.
正吡唑醚菌酯是一种广谱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而发挥药效,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可以茎叶喷雾、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还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它可广泛用于玉米、大豆、花生等大田作物上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等几乎所有的病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同时它还是一种植物保健品,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为明确三唑酮和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乙嘧酚等5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研究人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喷雾离体叶段法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筛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笔者以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为试验药剂,在2018年和2019年开展了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在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进行茎叶喷雾施药,133.3 mg/kg的试验药剂在3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74.08%和74.54%,明显优于对照药剂中133.3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166.7 mg/kg的吡唑醚菌酯乳油和丙环唑乳油;而200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3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可达79.68%和79.93%。说明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优良,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良杀菌剂,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