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尾松不同方法扦插育苗及幼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无性系沙床扦插和容器扦插育苗比较,马尾松速生单株、高产脂家系及大龄母株穗条沙床扦插和以苗繁苗容器扦插育苗试验,表明马尾松无性系容器扦插效果优于沙床扦插,筛选出容器扦插效果佳的无性系编号5815-1号、1204-1号及5815-2号。马尾松速生单株、高产脂家系及大龄母株采用以苗繁苗容器扦插幼化后扦插成活率和成苗率高于未幼化前沙床扦插,幼化后插插效果理想的速生单株有S2、S3、S6,高产脂家  相似文献   

2.
信息荟萃     
<正>我国培育出环保型纸材马尾松造纸污染一直以来都是环保部门和老百姓头疼的问题。南京林业大学季孔庶教授研究的马尾松高世代良种快速繁殖技术,可使造纸污染源木质素的含量降低3%,大大减少了马尾松用于造纸的污染。目前,该技术已在福建漳平五一林场推广运用,已培育500万株马尾松高世代良种。据介绍,相对于传统的种子繁殖培育方式,扦插繁殖技术培育出的马尾松具有以下优势:长势均匀,方便  相似文献   

3.
张国洲  谢维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42+20357-20342,20357
[目的]研究马尾松花粉量对球果出种率的影响。[方法]在种子园的Ⅴ和Ⅲ大区随机抽取8个无性系,研究不同马尾松花粉量下球果的出种率。[结果]在马尾松撒粉期和授粉期,花粉量增加能够提高马尾松的产种量。马尾松种子园Ⅴ与Ⅲ大区随机抽取的8个马尾松无性系附近花粉量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不同授粉量下球果出种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马尾松花粉量对球果出种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种子园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及雌雄配子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马尾松嫁接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对象,探讨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及雌雄配子比例。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单株间马尾松雌雄球花数差异均达显著性水平,雄球花为291.61~1 549.69个/株,平均值为1 009.09个/株,变异幅度大;雌球花为135.40~636.39个/株,平均值为343.91个/株,变异幅度较大;雌雄球花比值变异幅度也较大(0.14~1.07)。不同无性系马尾松单株花粉产量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平均单个马尾松花粉囊产花粉16 513.33粒,平均单株马尾松花粉产量为3.75×1011粒,全园花粉产量为2.03×1015粒。平均单个马尾松雌球花生产胚珠177个,平均单株马尾松产胚珠60 872.07个,全园产胚珠3.29亿个,种子园马尾松雌雄配子比例为1∶6.16×106;全年种子产量可期望达到约4 115.53 kg。  相似文献   

5.
张国洲  谢维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60+17371-17360,17371
[目的]研究马尾松无性系结实规律。[方法]采用球果称重法。[结果]马尾松同一无性系结实量,在2005、2006、2007年平均单株结实量差异极显著;在14个不同无性系中,无性系岑12(a12)结实量与无性系黄10(a2)结实量两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马尾松不同无性系在不同年度平均单株结实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闽清美菰国有林场开展了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造林试验,马尾松与台湾赤杨采取9:1和7:3这2种比例插花混交,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生长量与马尾松纯林有显著差异.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土壤的肥力状况优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内植物种类比马尾松纯林多,植物多样性指数大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马尾松作为我国主要树种之一应当得到保护,讨论其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基于此,本文从3个角度分析了马尾松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马尾松苗猝倒病防治技术和马尾松疱锈病防治技术,符合马尾松的生长规律,为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本土树种,属于针叶树种,实际分布范围较广。马尾松自身繁殖能力较强,在贫瘠以及干旱地区也能保持稳定生长,实际生长速度较快,木材优质,具有丰产特征,实际用途较为广泛。马尾松木材能够在建筑、化纤工业、家具生产、造纸领域作为基本原材料,所以当前对马尾松进行有效培育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马尾松在实际种植培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病虫害威胁,对其生长发展速率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无性系的抗病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研究马尾松抗性候选无性系的抗病性测定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大棚内接种能够加速病害的发生,同时在高温和干燥条件下,松树树种间反应不一样,不能真实体现出各松树种间的抗性能力,接种测定环境适合在野外。在野外接种环境下,火炬松抗性能力最强,确定无性系抗性能力对照树种应为火炬松。各松树在不同接种环境下的感病率在接种第9周后均达到最大值,在此时间内进行调查并分析植株的抗病能力较佳。抗性候选无性系间抗性差异极显著,抗性候选家系的平均健全率78.2%,抗性无性系的平均健全率76%,对照使用的马尾松健全率29.7%,火炬松健全率52.4%。结果显示马尾松抗性无性系的抗性水平高于火炬松0.45倍,为普通对照马尾松的1.63倍。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亚热带低效马尾松林下套种改造(马尾松改造模式Ⅰ和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白然更新(马尾松自然更新Ⅲ)3种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马尾松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试验林间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差异不显著,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影响不显著.土壤容重介于1.36~1.39 g/cm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自然更新Ⅲ,毛管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自然更新Ⅲ>马尾松改造模式Ⅰ,而田间持水量大小为马尾松自然更新Ⅲ>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改造模式Ⅰ.3种试验林间凋落物蓄积量差异不显著,其蓄积量介于13.74~18.56t/hm2之间.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马尾松自然更新模式Ⅲ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改造模式Ⅰ,凋落物拦蓄地表径流功能优于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马尾松自然更新模式Ⅲ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仅为其0~2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的2.26%、3.02%和3.28%.研究结果为低效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可持续经营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马尾松历来被认为是扦插极难生根树种,是良种繁育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探索马尾松扦插育苗技术,1989~1991年进行了马尾松扦插育苗、提高繁殖系数以及扦插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修剪诱发萌芽枝作插穗,并合理选择扦插基质、扦插时间,经生根促进剂处理和全光喷雾管理,扦插生根率可达90%以上;幼树插穗繁殖系数可达2~5倍;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均优于实生苗,使该项技术在生产上可以有效地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连续4年调查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以及马尾松纯种苗木造林早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幼树存活率在造林4年后趋于稳定,且火炬松×马尾松杂种F<,1>存活率高于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和马尾松纯种3个树种4年生以下(含4年生)幼树的平均地径(...  相似文献   

13.
李玉华 《北京农业》2014,(24):92+133
马尾松作为林业种植中的一个优良树种,具有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生长快、更新能力强、易成活等多种优点,在四川省的多个地区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与培育。马尾松的中幼林时期对于造林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科学的抚育经营方法及技术对马尾松的中幼林进行维护。本文在简要叙述马尾松特色习性及用途的基础上,对马尾松中幼林抚育的经营方法与技术进行分析,以促进马尾松的健康、快速生长,并使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长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清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44-145,212
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开展马尾松与火力楠单行、带状混交及马尾松纯林造林对比试验,对10年生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大于纯林,火力楠对马尾松生长起着辅佐作用.采用马尾松与火力楠带状混交,各个树种保存率高、生长量大,与马尾松纯林相比较,带状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优势,混交林林内小气候条件适宜,土壤理化性质良好,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明显.马尾松与火力楠单行混交,马尾松保存率和生长量不如带状混交类型.  相似文献   

15.
张国洲  谢维斌 《贵州农业科学》2011,(12):194-195,201
为马尾松种子园建园时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对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胸径(营养生长)与结实量(生殖生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不同无性系间,胸径与结实量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27598);在马尾松相同无性系内不同单株胸径与结实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7).在入园材料选择时,预选家系的生殖生长指标与...  相似文献   

16.
黄栋才 《吉林农业》2012,(2):161-162
马尾松具有经济价值高和适应性高的特性,因此它经常被选作为荒山造林的树种.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马尾松的乱砍滥伐等过度开发行为,造成了马尾松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因此,选育马尾松优良、优势种,提高马尾松种植技术,实现马尾松种植现代化都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小金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63-165
对次生马尾松林改建松阔混交林培育技术与经营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行抚育间伐后,林分树种组成得到改善,马尾松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其他阔叶树所占比例显著提高。阔叶树所占比例与上层马尾松保留的数量呈反比。群落类型由马尾松为优势种的次生马尾松林转化为马尾松占居上层,阔叶树位于中下层,层次明显的松阔混生林,改建后的林分,不仅能够促进保留马尾松生长,而且有利于林下阔叶树的保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松树品种之一就是马尾松,马尾松在广西等南方地区种植面积最广。马尾松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此外它还具有涵养水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将经济、社会、生态3大效益集一体的树种。因此,本文对马尾松的种植技术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希望能提高马尾松的产量和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的本土树种,典型针叶树种,分布范围广。马尾松繁殖能力强,耐干旱、贫瘠,生长速度快、丰产、优质,其用途非常广泛,在建筑、造纸、化纤、家居等行业都是很好的原材料。所以,培育优良的马尾松树种成为南方一些地区人们的热衷,比如广西的岑溪市,在这方面发展就很迅速,目前松林面积近11.33万hm2,占岑溪市林业用地20万hm2的56.7%。但是,马尾松的病虫害却极大地影响着马尾松林的生长和发展,为此,本文就马尾松常见的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探讨,对松毛虫等食叶害虫和松突圆蚧以及松梢螟等常见病虫害的相关防治措施进行总结论述,以供马尾松病虫害防治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抗病性差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不同种源的马尾松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就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的抗病性差异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马尾松抗病性的研究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①不同树龄与抗病性之间的关系;②不同地理种源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抗病性的差异;③与种源抗病性有关的主要成分;④马尾松的诱导抗病性;⑤马尾松抗病育种.马尾松的抗病性与多种因素有关系,通常具有抗性的马尾松一般生长状况较好;马尾松的抗病物质很复杂,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马尾松的一些抗病物质的种类,并对这些物质的结构进行了研究,但对这些抗性物质的产生和马尾松抗病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