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防治措施: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加强棚室保暖和增温工作,寒流到来时注意保温,并注意此时不要浇水,以免降低土壤温度。少施速效性化肥,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并进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可喷施高效利植素、复合磷酸二氢钾、喷施宝等叶面肥。雪后天晴时棚室应揭草苫,边揭边盖,并对叶面喷洒20℃左右的温水,及时摘除老叶,降低蒸腾作用。浇水以滴灌为宜,避免大水漫灌,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2.
2种常见番茄致病真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能同时有效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生长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比较病原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25%啶菌噁唑EC、25%咪鲜胺EC表现敏感,对50%腐霉利WP、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 B WP表现中抗;番茄晚疫病菌仅对25%啶菌噁唑EC表现敏感,对25%咪鲜胺EC、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对50%腐霉利WP则表现高抗。2种病原菌对2×108 cfu/g绿色木霉菌WP和8×109 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较为敏感,EC50值均小于1×108 cfu/L。化学杀菌剂中啶菌噁唑,生物源杀菌剂中丁子香酚、绿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2种番茄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用量少且毒性低,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两种常见番茄致病真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能同时有效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生长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比较病原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25%啶菌噁唑EC、25%咪鲜胺EC表现敏感,对50%腐霉利WP、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番茄晚疫病菌仅对25%啶菌噁唑EC表现敏感,对25%咪鲜胺EC、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对50%腐霉利WP则表现高抗。2种病原菌对2×108 cfu/g绿色木霉菌WP和8×109 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较为敏感,EC50值均小于1×108 cfu/L。化学杀菌剂中啶菌噁唑,生物源杀菌剂中丁子香酚、绿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2种番茄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用量少且毒性低,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四、苗期管理种子发育成小苗后,浇水应见干见湿,且不能使土表积水。浇水时间务必选在早晨。露地播种,采用控制播种期的方法,以确保上午10时及下午2时左右,幼苗处于最适生长温度,中午可采用遮阴、通风、流水等方法,降低环境温度。温差大的地区,夜间需加保护措施。保护地内白天温度超过25℃以上需要换气,换气口应远离幼苗,以免受害。一、二年生草花多数都需移植,移植床土可用播种土,亦可用园土加腐熟的堆肥。移植一般在阴天或傍晚进行,间距依苗大小而  相似文献   

5.
棚室黄瓜冷害主要发生在严冬和早春。棚室保温性能差,低温期浇水过大;或放风量过急、过大,冷空气侵袭致使棚室温度陡降;或过低的夜温  相似文献   

6.
感染叶斑病、疫病、炭疽病或叶枯病的大花蕙兰,除药物防治外,及时清除病斑十分重要。割除病斑并不复杂,但需仔细、认真地按操作规程进行。夏季露天栽培的,割病叶要避开阴雨天和早晨露水未干时。晴天的上午至下午4点进行最好。温室内栽培的,要避免浇水、喷水加湿前后操作,以免病菌传播。用双面或单面刀片都可以,长度  相似文献   

7.
<正>一、农业防治实行与非茄科作物34年轮作。选用无病壮苗,高畦栽培,合理密植,保护地注意通风。施足腐熟有机肥。盖地膜可减轻前期发病。定植至结果期,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和下部老叶,带出田外销毁。适时通风降湿,控制浇水。二、生物防治在棉铃虫孵化盛期喷施200单位的苏云金杆菌乳剂100倍液,可兼治粉虱、斑潜蝇等。有条件的,可在棚内释放丽蚜小蜂控制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用植物源农药,如蚜虫宜  相似文献   

8.
沈慧 《山东蔬菜》2007,(1):44-44
春季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可参考以下技术要点:采取农业、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措施,通风透气,降低棚室湿度。减轻病害发生;及时清理病株病叶,带出棚室集中处理。以减少病源;采用黄板诱杀斑潜蝇成虫。以降低田间虫口基数;摘除茄果类蔬菜果实上残留的花冠减少灰霉病的发生。另外,可根据蔬菜生育期及长势,喷施适量的微量元素,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应及时选用对口药剂控制病虫危害。[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北方冬季温室主要种植番茄、茄子、黄瓜和青椒等茄果类蔬菜,近年来灰霉病发生较为严重。灰霉病的主要防治技术如下:1.农业措施:一是清洁田园。及时摘除老叶、带虫叶、病果、病叶,带出田外集中深埋,减轻病虫发生基数;二是合理灌水。采取地膜覆盖,膜下灌水或滴灌,降低温室湿度。2.生态控病:晴天上午适当早揭草帘或保温被,延长光照时间,并注意通风,使棚室湿度降到80%以下;午后闭棚,使短时间棚温升至33℃以上,以高温抑制病菌发生发展,然后再放风排  相似文献   

10.
Ⅰ.褐斑病主要为害杜鹃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红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沿叶脉扩展成不规则形的黑褐色斑,病斑叶片正面色深而背面色浅,叶缘的病斑能相互联结。后期病斑中央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最后整个病叶发黄,提早脱落。此病菌借雨水或风传播,因此霉雨季节发病较严重。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病叶,清除落叶集中烧毁。夏季注意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大;(2)发病初期,喷施50%托布津800~1000倍液,  相似文献   

11.
莱芜日光温室气温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探明冬春季目光温室内气温的变化规律,于山东莱芜进行温室内小气候观测试验,对各月份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气温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2、1和2月份的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为08时,阴天会推迟1h.且最低气温均在番茄的生长界限温度以下;3和4月份的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分别为07和06时;且最低气温均在阴天最高,多云天次之,晴天最低;(2)温室内外气温相关性阴天时最大,多云天次之.晴天最小;且白天相关性明显小于夜间;(3)冬季温室内增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高寒冷凉地区日光温室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明高寒冷凉地区日光温室内温度变化特征,预报温室内温度变化规律,调控温室内温度高低提供依据,利用2012年10月—2013年5月大通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节能日光温室内外温度及大通县气象观测资料,分析高寒冷凉地区不同天气类型下日光温室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寒冷凉地区试验期间温室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和秋、冬、春3季温度日变化均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型。晴天温度最低值出现在08时,多云和阴天推迟1 h;室内温度最大值:晴天>多云>阴天,最小值:阴天>多云>晴天,导致日较差:晴天>多云>阴天,不同季节室内温度日变化有所不同;不同天气类型温室内外各时次、日平均以及最大值、最小值间相关性表现为:阴天>多云>晴天,相关系数夜间均大于白天,最低温度在不同天气类型相关性均较高,最高温度晴天、多云天两者相关性不明显,阴天相关性较高;冬季温室内外温差较大,增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①水分控制用盆宜小不宜大。早春、秋冬低温季节尤应少浇水,避免茎叶腐烂,促使植株健壮。健壮植株所开的花必然花期长。但夏季高温、干燥,应多浇水、喷水,不使花柄失水下垂,缩短花期。②多施钾肥钾是植物代谢中多种酶的活化剂,能延长花期。如经常往盆中施少量草木灰,能为植株提供一定量的钾元素,同时还能起到灭菌作用。③光照和温度非洲紫罗兰是需较多低光照的中性植物。夜间温度24℃左右,白天17℃左右才能生  相似文献   

14.
杜鹃管理卡     
般管理2 I花 期4 5 6 7 8 9 10'花期新生叶芽耍摘除11 12 花期 V若花苞过多.每苞只留一花 花后换盆轻剪 髓芽错{《嬲 摘心L}忌全日无光照 带蕾购苗光照与温度室温I【)~20 r遮光并地面洒水.降温至28% 白天20-C夜间6.15R 、 ,放向阳室内窗台。接受直光照 放密封阳台地面能见光处~5月下旬水温高于±温.花期保持20℃。气温2c)1:咀上时多喷雾少浇水。日喷2~4次,2%o矾水I(_~J5天一次常年浇雨水水的管理肥的管理盛开时保持温滑,不宜多浇水见干浇水.忌过干过湿,不积水孕蕾期略多浇.冬初稍干盛花期湿润幼、病苗只喷叶肥,20天一发喷磷酸二氯…  相似文献   

15.
<正>为筛选防治葡萄灰霉病的高效低毒新型植物源复配杀菌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和替换对葡萄灰霉病菌产生抗药性的一些常用化学杀菌剂,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植物源农药丁子香酚、苦参碱及其混配制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其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正是棚室冬春茬(越冬)蔬菜中后期管理和春茬蔬菜备播定植工作的关键时期,一些越冬大棚果蔬即将收获,因疫情影响物流,给草莓和瓜类采摘销售带来了困难,因此当下如何管控果蔬延迟出棚和春茬备播定植是关键。一、销路不暢,延迟棚室瓜果成熟管控措施。1.低温管控。早起帘晚放帘,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夜间控制在5℃左右,通过适当降低温度延缓成熟速度。  相似文献   

17.
<正>一、调控环境,错开温湿度时间差叶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借气流传播,最适宜的发病温度是20~25℃,相对空气湿度超过85%时,病菌便可大量繁殖。通过调控棚室小环境,错开温湿度的"时间差",棚内就不会同时出现适温适湿的环境,大大降低叶霉病的发病几率。在叶霉病尚未发病前,就要及时调控棚室环境,主要是控制棚内湿度,如白天适当延长通风时间,加大通风量进行排湿,并且在操作行铺上稻壳进行吸湿;浇水后尽量多通  相似文献   

18.
棉酚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到2株棉酚降解菌,命名为MM-2及RP-3。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MM-2与基因登录号为AF219122.1(Fusarium oxysporum)的同源性达93%,推测MM-2属于镰刀菌属;RP-3与EU294522.1(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的同源性达92%,故此推测RP-3属于红酵母属。棉酚降解菌在不同碳源及温度条件下生长试验表明:MM-2在葡萄糖中生长好于在棉酚中,葡萄糖中最适取种时间为48~72 h,棉酚中最适取种时间为60~84 h,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RP-3在葡萄糖中的最适取种时间为24~48h,最适生长温度在25~30℃之间。RP-3在棉酚中生长时,由于醋酸棉酚本身为黄色晶体,影响了OD值的结果,但仍能显示出对棉酚具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丁子香酚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出防治辣椒疫病有效的植物源药剂,采用喷雾法,比较丁子香酚和甲霜?霜霉威在田间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发现:丁子香酚和甲霜?霜霉威是防治辣椒疫病较好的药剂,具有防效高和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特点,可以在生产上推广。用量为3 g/kg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000 倍液、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施药时期掌握在辣椒疫病发病初期施第1次药,以后间隔7天再施药1次,防治效果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辣椒污霉病又称煤污病(图1、图2),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及果实,是棚室辣椒上的特有病害。湿度大、粉虱多,易发病。发病症状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污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霉点,随后霉点不断扩大,形成煤烟状物,可布满叶面、叶柄及果面,严重时几乎看不到绿色叶片及果实(图3),到处布满黑色霉层,影响光合作用。可引起病叶提早枯黄或脱落,果实提前成熟,但不脱落(图4)。病原辣椒斑点芽枝霉,属半知菌亚门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