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采用A-PAGE和SDS-PAGE方法,对四川省49份小麦新品种(系)的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在醇溶蛋白位点上存在广泛的变异,49个品种(系)具有48种醇溶蛋白带型,共分离出38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35条具有多态性,占92.1%,每个品种(系)可分离出11~23条带。15个品种(系)具有1BL/1RS易位系标记位点Glid1B3,占供试品种(系)的30.6%。在Glu-1位点上,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11种不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18种亚基组合类型,品质得分在5~10分之间,平均6.9分。49个品种(系)中,21个具有5+10优质亚基,3个具有2亚基。新品种(系)中5+10亚基比率较高,反映了四川省强筋小麦育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优质亚基和优质亚基组合的频率仍然偏低,因此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应进一步加强优质谷蛋白亲本材料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采用SDS-PAGE和A-PAGE技术对14个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份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共出现了7种亚基和5种亚基组合类型。Glu-A1位点,1亚基是主要亚基,其频率达85.7%;G1u-B1位点,7+9亚基是主要亚基。其频率为50%;Glu-D1位点,2+12是主要亚基,其频率高达92.9%。1,7+9,2+12是主要的亚基组合类型,其频率为35.7%;小偃系列小麦品种整体品质得分较高,为7.21。14个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共检测到19条醇溶蛋白带型。平均13.6条;其遗传距离(GD)在0.23-0.59之间,当遗传距离为0.50时,14个品种可聚为4个大类,来源相同的品种,遗传相似性大。可以聚在一起。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较狭窄。  相似文献   

3.
通过SDS-PAGE技术和A-PAGE技术对8个小麦种质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CS)和醇溶蛋白亚基进行分析发现,有3个种质系中含有被公认的优质亚基5+10亚基,同时7+8亚基、1、2^*等强弹亚基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这些种质系的醇溶蛋白与作为对照的普通小麦相比在谱带的数量和分布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其醇溶蛋白带型丰富,一共分离出35种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而作为对照的7个普通小麦品种一共分离出16条谱带。在ω-快带区和γ-慢带区有较对照品种丰富的谱带出现。同时还发现其种质系缺少GLd1B3位点。研究认为,这8个种质系是新型的育种材料。具有丰富的优质亚基和兼抗多种病害的优良抗性,宜发展为核心种质进行保存、传播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水稻品种蛋白质亚基的百分含量,探讨水稻谷蛋白(PB-Ⅱ)亚基和醇溶蛋白(PB-Ⅰ)亚基的相关性.以日本现行的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方法,利用Labwork4.5电泳凝胶成像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对水稻不同品种进行全蛋白电泳及蛋白质亚基检测及进行电泳凝胶谱带13 kDa醇溶蛋白单一亚基含量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龙粳8号的醇溶蛋白亚基含量较低为11.53%;富士光和松99-135的谷蛋白亚基含量较高为72.87%和69.52%;绥粳3号的醇溶蛋白亚基舍量相对较高为15.25%.醇溶蛋白与PB-Ⅱ谷蛋白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77315.16kDa醇溶蛋白亚基与PB-Ⅱ谷蛋白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94356.13 kDa醇溶蛋白亚基与PB-Ⅱ谷蛋白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13779.绥粳3号和籼粳交的特优21在单一亚基分析中,其13 kDa醇溶蛋白亚基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品种.也就是说,不同水稻品种的蛋白质亚基含量不同;不同品种的13 kDa醇溶蛋白亚基含量存在差异;醇溶蛋白总量、13kDa、16kDa醇溶蛋白亚基与PB-Ⅱ谷蛋白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优质小麦杂交后代的种子贮藏蛋白组成变化。[方法]采用SDS-PAGE分析2个亲本小麦株系一粒葡8-5-2和P5及其杂交F3株系的高分子量(HMW)谷蛋白组成,并对谷蛋白亚基评分;采用A-PAGE方法分析醇溶蛋白谱带。[结果]杂交后代株系中共出现4种HMW谷蛋白亚基组合类型,优质亚基及亚基组合所占的比例较多,其中Glu-A1位点1亚基出现频率为77.8%、Glu-D1位点5+10亚基出现频率高达89.9%,杂交后代平均品质评分高达8分。A-PAGE方法分析表明,在醇溶蛋白谱带中,供试F3株系在ω区域出现3种变异,在γ、β、α3个区域变化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增加杂种后代选择的准确性和提高品质育种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瑞  张改生  王宏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1):144-147,151
小麦胚乳贮藏蛋白质中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高分子量醇溶蛋白组成和含量对品质也有重要作用。二者的编码基因紧密连锁,分子量和电泳中的迁移率接近,为其分离和标定增加了难度。用20个小麦标准品种为对照,结合Gupta汇总的Gli-3位点等位基因变异图和Jackson汇总的Gli-1位点等位基因变异图,可对分步法SDS-PAGE分离图谱中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Glu-3)和A-PAGE图谱中高分子量醇溶蛋白组成(Gli-1)进行辨读,获得任何一个小麦品种Glu-3和Gli-1基因组成。  相似文献   

7.
四川三个专用小麦的贮藏蛋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SDS -PAGE和APAGE方法对四川 3个不同品质特性的小麦品种在不同收获期、不同发芽程度以及杂种F1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①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组成虽然在小麦的品质上起着重要作用 ,但仍然受到醇溶蛋白和低分子谷蛋白组成的影响。具 5 + 10亚基的小麦品种不一定具有优良的面包烘烤品质 ;②无论醇溶蛋白还是谷蛋白 ,杂种F1的带型呈共显性遗传 ;③在较为正常的收获期内 ,收获时间或轻度发芽的种子对贮藏蛋白的组成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川麦42蛋白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川麦42的谷蛋白、酵溶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等3个生化性状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2与对照品种川麦107、川育12在蛋白质水平上存在遗传多样性。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6 8和2 12,品质评分为7分;醇溶蛋白等位基因变异类型为Gli-Ala、Gli-Alf、Gli-Dlk、Gli-A2a和Gli-D2r。川麦42与川育12和川麦107分别存在53.6%和50%的醇溶蛋白多态性带纹,而酯酶同工酶能检测到差异。6 8亚基的出现和醇溶蛋白带型均表明了人工合成种Syn—CD768(Altar84/Aegilops tauschii 188)对川麦42的影响。川麦42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特征图谱,可用于品种认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49个国内外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39个国内小麦品种中,5 10亚基的频率这64%。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强筋品种含有较多的1或2^*、7 8或17 18或14 15、5 10亚基组合类型,亚基总评分一般为9~10分;弱筋品种含有较多的Null、7 9、2 12亚基组合类型,亚基总评分一般为5~8分;中筋品种则处于中间类型,亚基总评分差异较大。然而,有些中筋甚至弱筋小麦品种也含有5 10亚基或者一般强筋品种才具有的亚基组合,有的强筋小麦品种反而没有5 10亚基,说明低分子量的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质组分对面筋强度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小麦新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及变化趋势,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77个小麦DUS测试品种及近似品种进行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结果表明,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存在着较丰富的变异,在三个位点上共检测出12个变异类型,发现共有17个不同的亚基组合类型。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其中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纯化的小麦胚贮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为抗原制备了8个不同的兔抗血清,并对这些抗血清与不同品种小麦贮藏蛋白的免疫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MW-GS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够产生较高效价的抗血清;HMW-GS抗血清与小麦胚服全蛋白具有较强的反应,但与醇溶蛋白反应较弱;HMW-GS抗血清可用于小麦品质性状的测定,但不能有效地鉴别不同的HMW-GS。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氮素形态对小麦醇溶蛋白及其组分积累的调节效应,以4种HMW-GS亚基组成的18个春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醇溶蛋白α、β、γ、ω组分积累规律及3种形态氮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各品种醇溶蛋白含量均随籽粒灌浆的进行逐渐增加,但积累强度和最终积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4种亚基类型中,以7+9、2+12亚基类型品种积累强度最小,最终积累水平较低。籽粒灌浆过程中,4种醇溶蛋白组分均呈增加趋势,但各组分的积累进程有所不同。不同形态氮素处理,醇溶蛋白及4种组分的积累规律一致,但对其形成和最终积累水平有不同调节效应,并因品种而异。比较而言,酰胺态氮素更有利于醇溶蛋白及各组分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3.
Gliadin, the major storage protein in endosperm, affects grain quality in spring wheat by its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Eighteen cultivars differing in HMW-GS were used in the study to approach the accumulation pattern of gliadin fractions α, β, γ, ω and regulation of three kinds of nitrogen sour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gliadin in grains increased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grain-filling, but the accumulation intensity and final content differed evidently among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HMW-GS composition. Of all the subunit types used here, cultivars with subunits 7+9 and 2+12 had smaller accumulation intensity and lower final content. During grain-filling, 4 gliadin fractions had the same increase trend, but differed in accumulation course. The dynamic trends of gliadin accumulation were similar in different nitrogen treatments whose effects on initial amount, accumulation intensity and final level of accumulation varied with cultivars. Of three nitrogen fertilizer types, the amide-form nitrogen source was better to the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gliadin as well as its fou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按国际通用醇溶蛋白块的命名方法分析了5+10亚基龙麦19小麦品种中来源于5+10亚基供体Marquis的3条醇溶蛋白谱带.结果表明:这3条醇溶蛋白谱带是由Gli-1位点Gli-Alm 基因编码的醇溶蛋白块.  相似文献   

15.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醇溶蛋白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对四川省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6 万hm2 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40 个品种具有38 种醇溶蛋白带型,其中9 个品种具有1BL/1RS易位标记位点Gli Bll;醇溶蛋白电泳分离出的46 条带中,40 条具有多态性,占848 % 。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GD)在0 ~067 之间,平均值为033 ,遗传变异较大,特别是早期品种与近20 年育成品种间,以及1BL/1RS易位系品种与非1BL/1RS易位系品种间均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在遗传距离035 水平上明显聚为4 类,具有相同血缘的品种大多数聚在了同1 类。分析认为,四川小麦品种醇溶蛋白变异丰富,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部分小麦新品系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对 2 0 0 1年参加四川省区试的 2 0个小麦新品系和 2个对照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基因位点的特异性检测 ,分析了不同品系 (种 )间醇溶蛋白带型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2 2个小麦品系(种 )具有 2 2种带型 ,每个材料分离出 18~ 2 9条带 ,2 2个材料共分离出 5 6条带 ,其中 4 9条具有多态性 ,占 87 5 %。2 0个新品系中具有 1RS/ 1BL易位系标记性位点Gli B1l的有 11个 ,占供试新品系的 5 5 %。 2 2个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 0 0 4 3~ 1 0 0间 ,平均值为 0 4 4 4 ;1RS/ 1BL易位系与非 1RS/ 1BL易位系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 :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 0 5 0水平上明显聚为 4类。分析表明 ,供试四川小麦新品系具有较为广泛的基于醇溶蛋白带谱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还探讨了供试材料中Gli B1l位点高频率存在的原因及进一步合理利用1B/ 1R易位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部分小麦新品种(系)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A-PAGE方法对58份来自不同育种单位的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全部供试品种(系)共检测到886条带,每份材料可电泳出8~20条带,平均15.3条.试验共获得迁移率不同的谱带86条,其中第2和第4条谱带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为53.45%和50.00%,其余的谱带多态性很高,说明被检测的小麦新品种(系)间存在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异质性.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GD)变异范围在0.26~0.83,平均为0.55.聚类分析在GD值为0.81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大类群.研究数据为被检测材料在育种中的利用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普通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国内外早期选育和近期推广的72个小麦品种进行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2个供试品种在醇溶蛋白带型上差异显著,醇溶蛋白电泳共分离出93条迁移率不同的带,其中有2条双联共显带和4条稳定表达带,68条具有多样性,占94.4%。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在0~0.84之间,平均值为0.42,变异较大,特别是大多国外品种与国内品种之间,以及早期选育品种与近期推广品种之间均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在遗传距离0.57水平上聚为4类,具有相同亲缘关系的品种大多数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9.
SDS—PAGE鉴定小麦品种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品种纯度鉴定是当前国内外种子检验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小麦为材料,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分析了10个品种种子的醇溶蛋白图谱。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贮藏年限种子的醇溶蛋白组分没有发生变化,电泳图谱基本一致;而不同品种种子的醇溶蛋白条带差异明显,B区和C区的主带数目是品种的“指纹”特征,可用于品种鉴定。本文还对几项电泳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簇毛麦基因向小麦中的导入情况,对151个簇毛麦与绵阳11杂种后代稳定品系贮藏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杂种后代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中,除具有小麦亲本绵阳11的亚基外,还存在大量的变异,包括两亲本都不具有,如2+12,9等亚基,但在后代中未发现簇毛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说明在杂种后代中存在大量的变异与重组亚基。结果还表明后代中有少量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位点未纯合,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在后代中进行选择。而醇溶蛋白结果表明在其α、β、γ、ω区都有簇毛麦的谱带和新的谱带出现,说明簇毛麦的一些控制纯溶蛋白的位点已转入小麦中,丰富了小麦遗传多样性。利用醇溶蛋白谱带数据聚类分析表明,后代品系与亲本之间存在较大变异。因此,在远缘杂交后代中不仅可以转移外源基因,而且还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变异,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