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三台县丘陵地区黄荆生长规律的研究,提出了黄荆实生林樵采的初采年龄,萌生林的合理轮伐期及其密度调整的依据和标准。在进行黄荆薪炭林的混交类型、树种组成的对比试验中,提出了黄荆可以与其它树种混交造林,但与马桑、刺槐、麻栎、栓皮栎等较它生长快、产量高的树种混交造林时,不宜作为主要树种,以利获得较高的薪材产量。  相似文献   

2.
京山县地处长江中游,地理位置、水热条件好,又因地形复杂地貌多变,加之气候、土壤等因子的复杂多样,造成了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主要乡土树种之一栎林(主要为栓皮栎、麻栎、檞栎、白栎……)萌生能力强,生长潜力大,在缩短森林培育期及获得森林多效益方面均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1年生橿子栎(Quercus baroni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槲栎(Quercus aliena Bl.)和欧洲山毛榉(Fagus sylvatica)营养钵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分析对比其各项生长指标以及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山西省南部地区,相同的生长环境及育苗措施下,5种壳斗科树种的幼苗在部分生长指标上表现出差异性。其中,山毛榉1年生幼苗苗高、侧根重、1级侧根长、2级侧根数、2级侧根长表现最好;槲栎地径指标表现最好;栓皮栎地下生物量、主根重、根冠比指标表现最好;而辽东栎、橿子栎各项生长指标表现均一般。  相似文献   

4.
设置模拟氮沉降的控制试验,以NH4NO3作为外加氮源,模拟氮沉降变化,设置CK、N5、N15和N30(分别相当于氮沉降0、5、15和30 g·m-2a-1)4个处理,历时2 a,研究氮沉降对小叶栎、麻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幼苗生长、光合特性以及生物量累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氮沉降浓度的逐渐增加,麻栎、栓皮栎和短柄枹栎的株高显著增高,中高浓度氮显著促进了栓皮栎和麻栎地径的增加。(2)栎类不同树种利用光能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除麻栎外,小叶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速率和光饱和点随氮处理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水平达到最高。小叶栎和麻栎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随氮沉降浓度增加呈逐渐增加,栓皮栎和短柄枹栎呈先增加后降低,而白栎则为逐渐降低的趋势。除栓皮栎和麻栎外,氮沉降对白栎、短柄枹栎和小叶栎叶绿素α、叶绿素b和叶绿素α+b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栎属5个树种生物量均表现随氮沉降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同栎类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受氮沉降影响存在差异。叶重比受影响均不显著,中高氮水平促进麻栎和小叶栎的枝重比以及短柄枹栎和栓皮栎的干重比明显增加。5种树种幼苗根冠比显著降低,且氮沉降浓度越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栗长红天牛中Erpthresthes bowr-ingii(Pascoe)是水土保持林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苦槠等栎类树种以及经济林板栗的蛀梢害虫之一。国内分布于湖南、江西、广东,国外尚无记载。我省湘东、湘中、湘北低丘岗地天然次生林及人工林均有分布。作者从1981-1983年对此虫作了一些研  相似文献   

6.
近年通过对百色地区雅长林区的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和植被调查,认为经过多年的采伐利用,林区的细叶云南松纯林多为松栎混交林代替,其栎类林相已构成红水河畔、右江河谷山地独特的森林类型.其麻栎林栓皮栎林的成因有①百色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地形,为麻栎栓皮栎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②当地的气候特点为麻栎栓皮栎林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热条件;③麻栎栓皮栎对百色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盆地通过引进国内外薪材树种和选择乡土薪材树种,进行栽植密度、始伐年龄、轮伐期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引进的8个新材树种中,选择出任豆为适宜生长的树种,新银合欢、黑荆、荆为为适宜部分地区生长的树种;从13个乡土薪材树(草)种中筛选出桤木、刺槐、麻栎、栓皮栎、马桑、卵花甜茅等为比较优良的薪材树(草)种。桤木、刺槐、马桑等薪炭林的合理造林密度为10000株(丛)/ha;麻栎、栓皮栎为6000~7000株(丛)/ha;印花甜茅以行距1m为宜。桤木、刺槐、麻栎、栓皮栎等薪炭林,始伐年龄不超过5年,轮供期3~6年;马桑薪炭林始伐年龄为3~4年,轮伐期2~3年、印花甜茅栽植1年后平茬,以后每年采收。合理的造林密度、始伐年龄、轮伐期,能使选择的几个树种提高生物产量1.0~2.5倍。  相似文献   

8.
栓皮栎 麻栎 小叶栎 苦槠 石栎扦插繁殖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麻栎(Q.acutissima)、小叶栎(Q.chenil)、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木材坚硬致密,是著名的硬质用材树种;根系发达,深根性,萌芽力强,耐干旱瘠薄,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树种;其枝、干可以作为培育香菇、木耳的段木;叶可饲养柞蚕;栓皮可制作软木;栎类萌生能力强,木材热值高,又是优良的再生能源树种。在我省的造林绿化中需要大量的种苗。  相似文献   

9.
近通过对百色地区雅长林区的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和植被调查,认为经过多年的采伐利用,林区的细叶云南松纯林多为松栎混交林代替,其栎类林相已构成红水河畔、右江河谷山地独特的森林类型。其麻栎林栓皮栎林的成因有:①百色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地形,为麻栎栓皮栎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②当地的气候特点为麻栎栓皮栎林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热条件;③麻栎栓皮栎对百色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河北低山丘陵区自建国以来封育及被反复砍伐利用的栎林结构及其经营情况。仅山海关林场保存了一些30~50a生的栎林,阳坡为麻栎、栓皮栎及柞栎林,阴坡为蒙古栎林。林内幼树更新良好。萌生栎林早期生长迅速,10a后高生长逐渐减缓,50a生林分平均高才10m.1a生萌生栎林,每亩产枝干干重28.5~425kg不等。在土壤为中层-厚层厚度的条件下,栎林矮林作业轮伐期以3~5a为宜。采伐35~40a生栎林,每年每亩平均产值要略高于短轮伐期的栎林。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还可采用选留木法的矮林作业,形成轮伐期不一致的具有2个林层的栎林。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3种落叶栎树抗旱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地区树种单一,阔叶乔木树种尤为缺少。增加树种多样性,改善树种结构是辽西林业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半干旱的辽西地区,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树种的抗旱性。对蒙古栎、辽东栎、麻栎3种落叶栎树的根系分布、叶片解剖结构和水分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蒙古栎和辽东栎抗旱性差异不大,但都强于麻栎。造林时应优先选择蒙古栎和辽东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考虑选择麻栎。  相似文献   

12.
麻栎薪炭林的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又名橡树,落叶乔木,高可达25m,胸径达1m,是江淮地区的原生树种,曾有大面积分布,常与松树、化香、以及其它栎类等树种形成混交林。麻栎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是著名硬阔优良用材树种。其果实可加工成淀粉及饲料,枝材可培育香菇、木耳,可烧制成优质木炭,也是较好的薪材。南谯区近年把麻栎薪炭林生产作为林业四大产业之一,现已发展麻栎近10万亩,年采伐栎林约1万亩,年产栎炭一万余吨,产值达1千多万元,形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麻栎人工林基地和栎炭集散地,薪炭林产业已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13.
麻栎(Qucrcus aculisoima Care)适应性强,分布于我国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四川除盆地西北的阿坝、甘孜及凉山部分地区外,各处均有分布。生长迅速,能耐干旱瘠薄,以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黄土类生长发育最好,是优良的薪材树种,据调查,在农村生活能耗结构中,栎类薪材(主要是麻栎)约占木本薪材的40%。研究如何提高麻栎薪炭林的生产量,其目的是为经营麻栎薪炭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麻栎薪炭林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栎,又名橡树,落叶乔木,高可达25m,胸径达1m,是沿江江南的原生树种。当涂县曾有大面积分布,常与松树、化香,以及其他栎类等树种形成?昆交林。麻栎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是著名硬阔优良用材树种。其果实加工可食,枝材可培育香菇、木耳,可烧制成优质木炭,也是较好的薪材。笔者2001年以来结合本地区的低产林改造营造了250亩的麻栎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积累了一点栽植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的栎林种类主要有蒙古栎林、辽东栎林、槲栎林、栓皮栎林和槲树。其中,蒙古栎林又包括杜鹃蒙古栎林、胡枝子蒙古栎林和榛子蒙古栎林。它们的分布情况、群落结构、生态习性等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区不同栎类树种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差异,特别是在分布边缘不同树种的种内种间差别。[方法]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分析了我国暖温带北缘3种优势落叶栎树(蒙古栎、栓皮栎和麻栎)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差异;同时利用混合线性效应模型构建了3个树种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并基于未来气候情景(RCP2.6和RCP8.5)预测了其未来生长趋势。[结果]同一地区栎类树种年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方面,同一地区的不同栎类树种和不同地区同一栎类树种也存在一定差别。其中北京地区的3种栎类树种的径向生长与当年6月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但在辽宁仙人洞地区却与气温无显著相关关系;北京地区的麻栎、河北地区的蒙古栎、辽宁大黑山地区的栓皮栎的径向生长均受降水条件限制。模型预测显示,至本世纪末,北京地区和辽宁大黑山地区栎类树种的径向生长呈现下降趋势;而辽宁仙人洞地区栎类树种径向生长呈增加趋势。[结论]我国暖温带北缘不同地区的栎类树种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别,主要为取样地区的气候所支配,下一步尚需结合林分及立地因子,来厘清各类环境要素的相对贡献度。  相似文献   

17.
<正>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专项(201104012)"太行山区主要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保育利用研究"项目,通过对山西省境内辽东栎等13个乡土阔叶树种的种质资源调查、优树选择、苗期测定、区域试验林建设等研究,选育出一批优良种质资源。2014年申报了林木良种,皂荚"帅丁"、横河辽东栎母树林种子、康城辽东栎母树林种子、坪松辽东栎母树林种子、灵空山辽东栎母树林种子、真武山辽东栎母树林种子,分别通过了山西省林木良种委员会的审定。这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是湖北省主要用材和薪材树种。由于大面积经营纯林,林分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森林群落不稳定,抗病虫能力差,地力恶化,生产力低。合理营造混交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为了探索松、栎混交林的混交机制,总结营造经验,为我省大面积营造马尾松,栎类混交林提供科学依据,我们1987—1989年对马尾松、麻栎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落叶栎属中的辽东栎、栓皮栎,以及槲树的木材解剖构造与材性测试结果。三种栎木均属环孔材,心边材明显,木射线较宽,薄壁细胞发达,容积重较高,干缩系数也较大,强度指标较高,属于高强度的木材,其中辽东栎的纤维细胞较长,侵填体发达,早晚材的导管直径差异小,顺纹抗拉力最大,栓皮栎的容积重较其它二种为高,干缩系数的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20.
<正> 橡子(树)是壳斗科(Fagaceae)中一些植物的通称。它是在地史上,没有受到冰川侵蚀的地方(包括我县)保存下来的第三纪古老植物之一。本文重点研究壳斗科中栎属的利用和造林问题。在栎属(Quercus)中,我县有麻栎(白枣子)、栓皮栎(软木栎)、蒙古栎(柞树)、辽东栎(柴树)、槲栎(青杏子)、槲树(桲栎)等六种,通称橡子。橡子的适应性较强,分布较广,不论是花岗岩、片麻岩的北部山区和石灰岩的南部山区,生长都比较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