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GP—1输气管道缓蚀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明 《油气储运》1996,15(6):31-34
由于管输天然气中硫化氢和水含量较高,管道内壁腐蚀程度呈增长趋势,近年来未保护管道的腐蚀穿孔及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输气生产。为提高抑制局部腐蚀能力及综合性能,研制了GP-1输气管道缓蚀剂。该缓蚀剂是酰胺化合物复配其他缓蚀组分的复合型缓蚀剂。通过室内评定(挂片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及现场模拟试验,认为GP-1缓蚀剂浓度为100×10~(-6)时,其缓蚀率已达97.7%,且抑制坑蚀能力较强,综合性能良好,适用于抑制含硫化氢的天然气集输管道的内壁腐蚀。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硫化氢环境腐蚀原理,考察了管道钢硫化氢环境下应力腐蚀开裂的类型、条件及特点,列举了长输管道硫化氢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国内外典型的管道应力腐蚀开裂事故研究结果及其研究状况,提出了采用保护层、电化学保护以及添加缓蚀剂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大港油田采油三厂注水系统管道的腐蚀机理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证实,高矿化度和高腐蚀性离子含量水是腐蚀注水管道的主要因素.在同等条件下对各注水管道的腐蚀程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管材,并向注水管道内加注适当的缓蚀剂,可以有效抑制注水管道的腐蚀速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长输油气管道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介绍了长输管道腐蚀特点,对现有的检测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和现场实践,并结合长输管道的腐蚀防护方法提出了适合长输管道的外检测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邢波  檀秀萍 《油气储运》2004,23(12):44-46
分析了某压气站离心机组及输气管网腐蚀产生的原因,研制开发出了YH-901气相缓蚀剂.介绍了该缓蚀剂试验测定方法及现场试验,通过对各种防腐蚀方案进行经济比较表明,输气系统中应用YH-901缓蚀剂可减缓硫化物和二氧化碳对设备和管道的腐蚀,降低其腐蚀速度,保证压气站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CO2驱油、注水采油以及油水混输技术的应用,虽然节省了投资成本,但增加了油水混输管道CO2腐蚀失效的安全隐患。应用全瞬态多相流软件OLGA,将油水多相流模拟与CO2腐蚀预测数值仿真相结合,研究了立管角度、立管高度、入口温度、处理量、Cl-浓度、HCO3-浓度以及缓蚀剂MEG浓度对含CO2油水混输管道内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某些极端开发条件下,立管底部是腐蚀失效高风险点,需要提高立管底部腐蚀裕量;Cl-、缓蚀剂MEG浓度对油水混输管道内腐蚀速率的影响趋势相似,均存在浓度临界值,一旦超过该值,其对腐蚀速率的影响趋势将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BEM-5 P原油降凝剂试验效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港油田混合外输原油添加BEM—5P原油降凝剂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的情况,分别在两条长输管道上进行了现场加剂试验,BEM—5P原油降凝剂对大港混合原油的改性效果得到了验证,同时预测评价了大港油田低输量长输管道降凝输送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大规模管道长输CO2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CO2管道输送技术与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相似,主要差别在于CO2输送管道对于防腐保温和运行操作的特殊要求。我国目前尚未建造CO2长输管道,还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运用橇装试验装置进行现场工程试验,以迅速填补国内空白。根据我国的CO2排放和地质储存状况,CO2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分析成本低于国际碳排量交易价格,发展大规模管道长输CO2技术具有重大经济环保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大规模管道长输CO2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CO2管道输送技术与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相似,主要差别在于CO2输送管道对于防腐保温和运行操作的特殊要求.我国目前尚未建造CO2长输管道,还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运用橇装试验装置进行现场工程试验,以迅速填补国内空白.根据我国的CO2排放和地质储存状况,CO2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分析成本低于国际碳排量交易价格,发展大规模管道长输CO2技术具有重大经济环保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油田回注水管道腐蚀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试验方法,研究了温度、流速、pH值和氯化钠浓度等因素对腐蚀的影响规律.针对江苏油田回注水腐蚀问题,采用电化学法和挂片法对FHH-02、956-02和BUCT-01三种缓蚀剂进行了评价,指出BUCT-01缓蚀剂的防腐效果最好.通过对腐蚀严重的两口井投加BUCT-01缓蚀剂进行防腐试验,结果表明,管道加剂后有效地抑制了腐蚀.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是一种重要的管道内腐蚀评估手段,为了提高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与准确性,采用电化学测试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CO2电化学腐蚀及管内颗粒冲蚀对管道内腐蚀的影响,并分析管道倾角与持液率对电化学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气管道中电化学腐蚀对管道内腐蚀的影响远大于颗粒冲蚀的影响,颗粒冲刷作用可加速电化学...  相似文献   

12.
SPOT卫星影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广泛应用于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和跨越区域工程建设中,可以为拟建的长输管道通过地区提供新的工程环境信息,应用SPOT卫星影像数据技术可以长输管道工程在节约投资,缩短建设周期,减灾防灾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爆破切割输油管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秀 《油气储运》1998,17(7):45-46
目前国内采用的自爬式切管机在切割钢管时,对内壁带油管道的切割速度太慢,不适应大量拆除报废的石油管道的需要。新研制的爆破切割技术可提高切管速度20倍,降低切管费用5倍以上,且安全可靠。介绍了爆破切割管道的基本原理和爆破切割装置的研制试验情况。该装置更适合于拆除较长距离的埋地原油废管道,且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李大全  艾慕阳  王玉彬  苗青  赵国辉  刘凯 《油气储运》2012,31(4):267-269,327
涩宁兰输气管道沿线经过我国西北高原寒冷地区,因输送气质含水量较大、管道投运过程干燥不彻底,导致管道中存留液态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极易发生水合物冻堵。针对2010年冬季涩宁兰输气管道兰州末站发生的水合物堵塞事故,对管道中天然气气质的水露点和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将天然气的水露点值换算成含水量值,并将分析得到的含水量值和工艺运行参数范围与水合物生成条件参数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控制管道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水合物的生成。介绍了通过添加抑制剂防止水合物生成的方法及其添加量的计算方法。涩宁兰输气管道水合物事故分析与预防技术实践表明:与添加抑制剂方法相比,采用检测气质参数和监测管道工艺运行参数防止输气管道系统中生成水合物的方法,更能满足生产要求,且经济性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输气管道不停输封堵技术在鄯乌线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保证城市工业与民用的燃气供应,提高管道的运行安全性,鄯乌输气管道实施了不停输封堵作业,以提高站场设备的承压能力,平抑管道下游的压力波动.论述了输气管道不停输封堵工艺,介绍了该项目的施工程序和步骤.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中含有少量H2S气体,若脱水不彻底,则会在管道内形成湿H2S环境,导致管体发生电化学腐蚀。以两东管道和柴北缘管道为例,利用内检测数据分析、焊接工艺评定及腐蚀机理分析等手段,对微含硫天然气管道内腐蚀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腐蚀控制建议。不考虑内检测误差,两东管道和柴北缘管道内部管壁局部腐蚀点平均腐蚀速率分别为0.126 0 mm/a和0.008 6 mm/a,实验室腐蚀模拟试验测得工况条件下管体均匀腐蚀速率分别为0.006 9 mm/a和0.007 0 mm/a。焊接工艺分析表明金相和硬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当前焊接工艺满足要求。相对较高的H2S含量和较湿润的环境是两东管道比柴北缘管道内局部腐蚀严重的主要原因。此类管道应该严格控制输送的天然气水露点低于环境温度5℃以下,同时定期清管排除管内积液,并设置腐蚀监控点,定期进行壁厚测试。  相似文献   

17.
张行  张仕民  王文明  张雷  韩月霞  林立 《油气储运》2013,(11):1227-1231
管道封堵是管道抢修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封堵机的关键部件,悬挂式封堵器的结构直接影响管道封堵的质量.针对传统的悬挂式封堵器难以一次成功封堵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双级式封堵器,该封堵器具有扫除管内切屑和残留物,确保后部封堵皮碗可靠封堵的功能,由此达到一次封堵成功的目的.对封堵器结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同时对封堵皮碗的封堵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双级式封堵器在324 mm管道内,介质压力在6.4 MPa的情况下,封堵能力可达9.186 MPa,能满足压差6.4 MPa的要求,并有40%以上的冗余能力,可以实现一次成功封堵的目标,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管道封堵作业安全性更高.(图12,参12)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有利于超临界CO2管道输送的参数范围,保证安全输送,基于超临界CO2流体作为管输介质与天然气和原油的不同之处,分析了超临界CO2管道输送技术的特殊性,进而通过软件模拟计算,分别研究了不同入口温度、管输流量、总传热系数下管输压力、温度、密度、黏度与输送距离的关系,得到了特定条件下的有效输送距离,不同管输流量对压温及物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条件范围内,输送距离超过100km后,CO2由超临界态变为密相,若要保持超临界态输送,需要在每100km范围内设置加热站;管输流量介于200-250t/h之间较理想;总传热系数介于0.84~1.3W/(m2 ℃)之间为宜。该研究属于超临界CO2管道输送基础研究,对于我国形成完整的超临界CO2管道输送系统具有参考价值。(图3,表3,参10)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CO_2管输特性,以输量为100×104 t/a的CO_2管道工程为例,采用Pipephase仿真软件建模,分别对气相、液相和超临界相3种相态的CO_2在不同管径和温压条件下的输送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气相、液相、超临界相3种管输方式在不同管径下的压降均不大,压降基本只受输送距离的影响;管输CO_2的密度和黏度以气相输送时基本不受输送距离、温度及压力的影响,以液相和超临界相输送时主要受温度影响。管道以气相输送时,应避免在高压和准临界区域运行;以液相输送时,应选择在较高压力下运行;以超临界相输送时,应避免温度压力到达临界点。中长距离、沿线人烟稀少的CO_2管道优先采用超临界相输送;中短距离、沿线人口密度高的CO_2管道优先采用气相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