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植物作为园林中唯一具有生命的构景元素,在园林景观塑造、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维护成本的不断提高,构建节约型园林植物景观已成为当今园林工程建设的客观要求。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复合绿道示范段植物景观设计实践为例,从总体规划布局、设计和施工三个层面阐述如何运用节约型园林思想进行植物景观布局和植物配置。  相似文献   

2.
节约型园林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要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构建的两个重要载体。基于此,从分析节约型的内涵、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理论基础、构建的主要措施以及对未来园林建设的期待与展望四个方面综合来论述。  相似文献   

3.
马跃  李君 《南方农业》2011,(3):46-48
木本花卉在城市绿化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能够达到绿化、美化、香化环境的目的。要实现具有生态、景观功能为一体的、以常绿植物为优势的城市道路绿化,木本观花植物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者通过调查重庆主城区主要的景观大道、鲜花大道、干道、支道等道路中常用的木本观花植物,应用频度(F值)分析观花植物在道路绿化上的分布特征,从而为重庆市大力发展鲜花长效植物、建设城市节约型园林、丰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四川省攀枝花市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现状,从规划设计、建设、植物选择和配置、养护管理等方面探讨深入开展节约型园林的途径和形式,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建立节约型生态保护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园林建设成为城市绿化的重要方面,因此,城市园林建设要秉承节约型理念、要避免铺张浪费,从而保证园林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发挥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从我国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构建节约型园林的途径,以期为我国园林建设的健康推进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园林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当前仍存在大量不规范的园林景观建设,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不利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而通过加强节约型园林建设工作,科学选择应用园林植物,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生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实现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基于此,介绍了节约型园林及其设计原则以及节约型园林植物应用的意义,分析了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思路,并探讨了园林植物在节约型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思考重庆如何开展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措施。技术措施包括绿化植物的选择应用、栽植养护,绿化用地及基质、肥、水、农药的有效利用;组织管理包括勤俭节约办实事、建好节约型园林管理制度、鼓励节约型园林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8.
选择利用耐旱植物是发展节水型园林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耐旱植物的特点、园林常用植物中的耐旱种类及耐旱植物的应用情况。提倡大力推广开发乡土耐旱植物,创建节水型园林。  相似文献   

9.
在重庆市渝北区龙塔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中,通过了解植物的文化内涵及特性,植物选择遵从体现佛教教义,因地制宜地运用乡土树种,使其体现寺庙园林相应的文化氛围,有利于通过植物延续寺庙园林的意境,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和适于游人休憩游赏的园林空间.  相似文献   

10.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两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园林理水中植物配置必须考虑的两个方面。本文从中外园林理水和植物配置的对比、艺术与科学的辩证关系分析、水景植物配置的艺术原则、水景植物配置应遵循的科学依据等方面对园林理水中植物配置作全面解读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植物种植设计时,苗木量统计表的绘制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而利用AutoCAD自动生成系统自动提取及生成相关数据则可大大降低此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然而,目前尚没有清晰可行的研究方法来阐述这一操作方法,作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在植物种植设计中,植物名称、数量、规格等自动生成表格的方法。该方法明晰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民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食品需求的增加,生态农场在我国蓬勃兴起。如何设计和建造生态农场成为新的研究领域。其中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整合到生态农场设计被认为是保障生态农场可持续生产的关键。本研究在回顾生态农场发展历程,分析生态农场中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总结生态农场的景观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升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的生态农场景观结构优化的设计原则。研究建议生态农场的景观设计应主要包括农场与周围景观的关系、种植系统设计和有益生物栖息地的保护和重建3方面的内容,并具体提出了每个方面需遵循的一般设计原则。同时,研究以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新建水稻生态农场设计为例,印证了上述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多样性整合到生态农场建设中,未来需要深入认识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认识生物多样性与农业产量和收益的关系,开发利用能够促进有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植物,并推动生态农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本研究对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服务管理整合到生态农场设计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实证,对生态农场的发展建设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流域景观的类型及其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生态可持续流域景观是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方向。流域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人文景观三种类型 ,其规划设计应遵循整体性、异质性、生态规律、美学、优化、可持续发展、生态关系协调、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统一等原则。自然景观规划重点是保护物种和生境 ,农业景观规划要把握好空间布局 ,人文景观规划应突出主体景观 ,处理好流域治理工程与景观开发项目的衔接。  相似文献   

14.
提高各级领导对园林绿化的认识,把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加强领导,增加投资,是南宁市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乡土野花组合是筛选以乡土野花为主体的,并通过混合播种建立群落的一种景观植被建植模式,是欧美国家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农业景观恢复与建设的技术措施。已有的研究发现乡土野花组合能够改善景观结构与生境质量,吸引传粉生物和自然天敌,从而起到增强农业景观的传粉及害虫控制功能,并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与此同时,乡土野花组合也具有较好的文化功能。乡土野花组合的设计对建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其物种筛选、配比、播种方式及布局是设计中需要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总结欧美国家乡土野花组合设计模式与生态监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乡土野花组合物种筛选的3原则:乡土性、功能多样性与包含特定关键物种;并对其生长周期、物种数、播量、播种面积与空间布局等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以促进乡土野花组合的本土化、区域化发展。欧美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产业发展及农户补贴的有关政策,其中美国主要以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政策为主,注重限制植物材料本土化;欧洲国家通过多项立法及农业环境管护政策为农户提供多样化的生态补贴,以促进农户充分参与乡土野花组合栽植过程。在我国,尚缺乏成熟的乡土野花组合应用案例。中国的乡土野花组合需充分发掘种质资源并进行生态、栽培与景观特性评估,以实现本土化的乡土野花组合。本文最后提出,通过多学科合作实现乡土野花组合的设计与推广,政府、产业、科研机构与农民共同参与乡土野花组合的设计过程,并提出市场化的生态补贴政策,以推动乡土野花组合在我国农业景观的应用,为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园林专业Photoshop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运用该软件进行景观设计和图像的后期处理。在分析教学常见问题的基础上,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道路景观美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云  崔鹏  江玉林  陈学平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06-208,233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道路沿线景观欣赏和审美的需求日益增加。自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已经对道路景观的“视觉美”开展专门研究。而我国直到今天仍鲜有相关报道。我国道路景观美学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提出了道路景观美学研究的重大意义,介绍道路景观概念、特征,道路景观美学评价理论和流派,从道路景观组成要素、属性特征、空间序列等方面对道路景观美学做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我国道路景观美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南京仙林新市区景观生态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探讨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质量产生的影响成为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之一。选取南京仙林新市区为研究案例,在理解与认识研究区域景观结构和格局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景观干扰和稳定性,构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利用RS和GIS技术构建各指标空间分异图来揭示城市化影响下景观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3—2009年间,研究区景观干扰程度日益加大,干扰程度处于4级和5级的面积增加89.34%,景观空间异质性分异明显;(2)受城市化影响,景观稳定程度降低,稳定程度处于4级和5级的面积减少83.11%;(3)研究区景观生态质量总体呈降低趋势,景观生态质量处于4级和5级的面积减少82.25%,并且随着城市化影响强度加大,其景观生态质量降低程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渝西方山丘陵区小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渝西方山丘陵区张家沟小流域为空间范围,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和分离度等景观生态学定量化指标,分析了该流域1957,1976,1982,1992和1998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运用分形理论计算得到了各种景观的分维数,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张家沟小流域各种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度和优势度以及景观的分离度发生了较为复杂的不均匀变化,变化的节律性与区域农业经济政策、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对应性;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程度排序为:居民地>林地>水田>旱地>园地>水域;应用RS和GIS技术,借助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小流域景观格局的演变,是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过程、格局和机理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综合生态防护工程技术在改善城市地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地景建设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内容。深圳市近年来开展了开发区大面积水土流失治理、裸露山体缺口的综合整治和水源保护林工程建设3个阶段的生态景观恢复工作。对各阶段城市地景生态防护工程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生物砖排水沟、直接喷播绿化、喷混植生、人工植生盆(槽)、挂笼砖、景观再造法、生态袋护岸和水库消落带生态防护等关键地景生态防护工程技术,以达到城市地景生态近自然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