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GPS的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PS实时差分定位技术原理,利用RTK五轮仪样机,测出汽车运动的轨迹和速度等运动性能参数;用运动学理论建立前轮上一点与车身质心之间的运动关系,推导了汽车的操纵稳态性评价指标;试验结果与用传统仪器LC-5100型光电五轮仪和QCW-2型汽车动态测试系统所得试验结果接近,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CTM──Ⅳ型汽车拖拉机综合测试仪的扩展应用王旭,姜黎晨CTM──F型汽车拖拉机综合测试仪是一种以微电脑为核心的智能化仪器,用于汽车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拖拉机牵引性能的测试。它集五轮仪、车用油耗仪、应变仪、加速度仪、转速测量仪等多种仪器于一体,具有收...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汽车惯性参数测量试验台,通过模拟汽车的侧倾、俯仰和横摆运动测量汽车的惯性参数。在对试验台的结构、控制方案和解算原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对试验台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定轴转动的惯性参数解算公式,并根据试验测量数据进行惯性参数的计算;在试验过程中,由于在主模态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副模态运动,为了验证定轴转动解算公式的精确性,建立了考虑试验台耦合运动的定点转动惯性参数解算公式,根据试验测量数据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惯性参数进行辨识,辨识结果与利用定轴转动解算公式求解值和理论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汽车惯性参数测量试验台的解算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五轮仪的故障排除WLY-81型五轮仪使用中常见的故障是,速度显示、刹车距离显示混乱。产生此故障的原因是,第五轮在行进中受地面不平影响而引起振动,使永久磁环退磁,吸力不够,磨擦力减少,使倒行开关压力减小,开关出现通断现象,而造成显示混乱。排除的方法.更...  相似文献   

5.
为了克服五轮仪在车辆行驶性能测试中的固有缺陷,应用光电测试技术、跟踪滤波技术及微观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制了新型车速仪。通过试验及用户使用,证实了该新型车速仪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整车性能检测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室内试验台架检测方法.该试验台检测系统主要由路面附着系数模拟装置、车辆运动惯量模拟装置、测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在相同工况下对同一辆车进行ABS台架与道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汽车ABS台架检测方法能够真实地模拟汽车在道路上的运行工况;台架检测结果中的关键技术参数与道路试验相应参数误差小于5%,证明了该ABS台架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的研究现状,采用实神经网络代数算法,对汽车逆动力学进行研究.根据二自由度汽车开环系统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和双移线道路模型,进行“正问题”的求解,将获得的样本输入实神经代数网络进行训练.将训练过程与BP网络算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说明代数算法的优越性.另取一组仿真值输入训练成功的代数网络进行识别,将得到的汽车方向盘转角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网络精度.最后进行实车试验,将试验数据与神经网络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再次验证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汽车制动过程中方向稳定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汽车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通常用试验的方法来确定,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建立汽车直线制动过程的力学模型,用车身航向角和质心侧向位移来表征制动跑偏和制动侧滑的程度,用Matlab/Simulink对某车型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拖拉机试验中速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五轮仪测速、雷达测速、GPS测速等。对比分析各测速方法的优缺点,指出拖拉机速度测试应考虑试验的精度要求、工作环境、成本等因素,选择最佳的测量方法。提出拖拉机试验鉴定中速度测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药物喷雾过程中,由于喷雾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不必要的频繁运动,造成喷雾的不足或过量,产生农药的浪费、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设计一种按照不同地形、不同振动程度进行实时调节的喷雾系统,并进行仿真测试。首先通过ADAMS和Mat Lab建模,然后使用五轮仪进行路谱数据采集并结合Lab VIEW进行联合仿真,与此同时进行1Hz0.5g、2Hz0.5g、1Hz1g这3种正弦激励的试验。数据显示:当振幅由0.5g增至1g时,加速度的增幅将近50%;当频率从1Hz增至2Hz时,加速度的增幅则超过了50%。在速度为5km/h和8km/h的两种情况下进行实地与仿真测试,仿真的结果与路面激励下喷雾器喷杆的实际振动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ZAY-1智能型车辆安全性能检测仪湖南省农机鉴定站刘立钊ZAY—1智能型车辆安全性能检测仪是湖南省农业工程研究所、湖南省农机鉴定站研制的用于检测机动车辆行驶和制动技术状态的一种智能型便携式精密测量仪器。它兼有第五轮仪和加速度测量记录仪的全部功能,可广...  相似文献   

12.
旋流泵叶轮位置对性能影响与无叶腔流场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研制32WB8-12型旋流泵为试验样机,通过改变叶轮轴向位置的外特性试验,得出泵qv-H、qv-P、qv-η和qv-NPSHc性能曲线变化规律;同时用5孔球形探针对泵无叶腔流场进行测量,得到流场5个测点绝对速度v、圆周速度vu、径向速度vr、轴向速度vz和静压ps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证明旋流泵qv-NPSHc曲线小流量范围与离心泵等呈相反趋势;随着叶轮伸入无叶腔尺度S的加大,泵扬程、效率和抗汽蚀性能均有提高。分析表明:无叶腔轴向旋涡运动为主流,存在回流运动;解释了外特性与内部流动参数之间的转化和因果关系;阐明旋流泵抽吸及扬程形成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对四轮转向系统建立一个五自由度车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与现有的4W S模型进行比较,以证明其能更好地反映车辆实际的动力学响应。用"牛顿力学"理论来建立平衡方程,物理运动分析也较为完善,并进行了精确的仿真,对建立汽车四轮转向模型来说无疑是一个突破,不仅能对汽车各个方向的运动建立严密的平衡方程式,仿真结果也更为准确,有利于更进一步地对汽车动力学运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将逆系统理论应用于汽车操纵动力学,用于研究汽车精确达到给定侧向加速度时的驾驶员方向盘转角输入.以汽车方向盘转角输入的状态方程为基础,在逆系统满足稳定、可逆、可控、可观的情况下,分别以闭环仿真和实车试验得到的侧向加速度为逆系统输入识别方向盘转角,并和实车试验的方向盘转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的方向盘转角和实车试验的方向盘转角运动趋势相似,得到的侧向加速度与给定的侧向加速度绝对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5.
嵌入式与GPS在汽车运动状态实时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主动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采用更为有效的测试手段准确监控汽车的各种运动状态参数,获得良好的运动稳定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GPS技术应用于汽车运动状态实时监控中。构建了GPS硬件系统;研究了基于ARM的GPS接收机的数据提取及处理的软件实现方法;由运动学的理论知识推导出汽车运动状态的理论公式;并经试验数据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汽车运动状态的连续监控。  相似文献   

16.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析了汽车侧倾引起的左右轮胎垂直载荷的重新分配,以及轮胎侧向力非线性变化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并综合考虑汽车转向系和行驶系的结构和性能特性,建立两轴汽车操纵稳定性数学模型.并对用Simulink构建的计算机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证实模型具有很好的精度和实用性.分析了车速、转向系刚度、前后轮侧偏刚度比、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比以及侧倾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混合动力汽车牵引力分层控制与硬件在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内燃机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无法直接给混合动力汽车,需要重新设计混合动力汽车的牵引力控制系统。提出ISG型混合动力汽车牵引力分层控制体系,上层控制采用基于动态滑模的整车期望驱动总力矩制定策略;中层控制采用基于低通滤波的发动机目标转矩设计算法和基于模型匹配二自由度控制的转矩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底层控制采用基于动态补偿的系统退出策略。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混合动力汽车牵引力控制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抑制车轮的过度滑转,有效地实现了ISG型混合动力汽车牵引力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运动的相对性,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行驶惯性的汽车ABS系统试验平台。该平台能模拟行驶惯性条件下的汽车动态制动过程,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传感器信号和制动参数,能对各种汽车ABS系统的制动效能进行有效测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增加,汽车能源结构和尾气排放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动汽车在运动中为“零排放”清洁代用燃料汽车与传统的汽车相比其尾气排放中CO,NOX,HC等都要低得多。通过技术分析认为,电动汽车和清洁供用燃料汽车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汽车转向节臂疲劳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机疲劳分析软件Msc.Fatigue对某型汽车的转向节臂进行了疲劳强度仿真计算,并作了相应的试验,验证了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