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种食用菌菌渣部分替代废棉栽培草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SP)、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菌渣(SH)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渣(SA)替代部分废棉(CW)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9715菌株,结果与对照培养料(97 CW +3%石灰)相比,用60%的SP和SA 分别替代CW可使草菇生产周期缩短1.6 d、产量分别提高15%和17%;30%的SP和SA 分别替代CW生产周期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产量皆提高7%;30%的SH替代CW进行草菇栽培时生产周期与产量和对照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以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为原料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考察层架空间位置、菌渣含水量和发酵时间对草菇生产的影响,还研究了菌渣发酵过程中电导率、pH和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菌阶段,不同层架上草菇培养料的温度相近;出菇阶段,层架自下而上料温升高;草菇产量也随层架自下而上逐渐提高。利用刺芹侧耳菌渣栽培草菇,以含水量68.5%的未发酵菌渣产量最高。刺芹侧耳菌渣发酵过程中,电导率在前3 d快速上升,之后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pH在前3 d变化幅度较大,先降后升,之后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但明显低于未发酵菌渣。  相似文献   

3.
不同木腐菌菌糠对双孢蘑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来源的木腐菌菌糠,以编织袋为包装材料,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生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基。测定各种培养基上双孢蘑菇的产量,以及不同菌糠的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主要培养基的C:N,研究不同菌糠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以采收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产量最高,料层18 kg·m~(-2),产量14.918 kg·m~(-2);平菇菌糠是很好的基质生产料,以采摘过6潮菇的平菇菌糠生产的双孢蘑菇,虽然产量不是最高,但仍比合成料产量高,且具有出菇集中、周期短的优势;双孢蘑菇产量不仅取决于培养料的含氮量和C:N,还取决于培养料中纤维素的含量。以平菇菌糠、采摘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糠添加5%的麸皮作为栽培培养基,可以生产出具有高产能力的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4.
以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为试材,采用U16(163)和U18(184)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5种农药对刺芹侧耳、糙皮侧耳、双孢蘑菇等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就生长结果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期为生产中正确使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刺芹侧耳适于选用的杀菌剂是48%克霉灵可湿性粉剂,可选用的杀虫剂是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囊悬浮剂;糙皮侧耳适于选用的杀菌剂是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者是48%克霉灵可湿性粉剂,最适的杀虫剂为0.3%印楝素乳油;双孢蘑菇可选用的杀虫剂为0.3%印楝素乳油。筛选出的以上农药均可在现有浓度下使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草菇和双孢蘑菇对营养成分的不同需求,用草菇菌渣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研究了常规培养料与草菇菌渣培养料不同比例配方和草菇菌渣培养料不同制备方法对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合的配方(玉米芯45%、杏鲍菇菌渣30%、牛粪20%、石灰5%)栽培草菇,具有稳定性好、养分充足等优点,可在保证草菇产量的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工厂化栽培草菇(Volvaria volvacea)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品种W192为试验材料,工厂化生产草菇的菌渣为原料,设计了菌渣、牛粪比例3:1和菌渣、牛粪比例4:0的2个处理。对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生产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培养料预堆和发酵过程的温度、水分、p H、碳氮比的变化等,同时对这两个处理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发菌周期、出菇周期、鲜菇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菌渣加牛粪和不加牛粪处理的培养料发酵过程的各项生产指标均符合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要求,菌渣、牛粪比例3:1配方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发菌快(1 d),出菇时间短(3 d),产量高(2.04 kg·m-2)。这综合说明工厂化栽培草菇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可行,并对本地区综合利用草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刺芹侧耳菌糠及其提取液对糙皮侧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糠提取液替代PDA培养基中马铃薯煮汁和刺芹侧耳菌糠替代常规培养料中的玉米芯,考察菌糠对糙皮侧耳(P.ostreatus)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菌糠提取液替代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有减慢的趋势,当替代比例为100%时,菌丝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然而,随着菌糠替代玉米芯比例的增加,菌丝长速加快,且第一茬菇产量增加。当替代比例为26%和39%时,糙皮侧耳的生物学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9.2%和11.4%。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菌糠草菇产业化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考察了不同杏鲍菇菌糠配比、pH值、碳酸钙条件下对草菇菌丝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杏鲍菇栽培菌糠为原料与利用传统稻草为原料,草菇菌丝长势差别不大仅出丝周期延长了1d,经3次采收生物转化率可提高51.3%。以95%杏鲍菇菌糠为基质,在pH8.0、碳酸钙含量1%(w/w)条件下,经3次采收,草菇生物转化率最高可达23.2%,所产草菇的主要营养成分合理,特别是六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更是非常丰富,具有较极大的产业化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松杉木屑栽培金针菇菌糠再栽培双孢蘑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胞蘑菇‘As2796’为试材,采用50%、60%、70%松杉木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菌糠的3个比例配方为处理,以当地规范化稻草配方栽培双孢蘑为对照,对各个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生产效益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外观性状差异不明显,3个不同用量的金针菇菌糠配方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筛选出经济效益配方为金针菇菌糠60%~70%、牛粪26%~36%、过磷酸钙2%、石灰2%。  相似文献   

10.
介绍利用玉米芯连续栽培草菇—双孢蘑菇的栽培季节,草菇栽培要点,草菇菌渣留存处理,双孢蘑菇栽培要点,病虫害防控等技术。  相似文献   

11.
凤尾菇是近年来国外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因其形状象凤尾而得名。它学名是Pleurotus sajor-caju。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于糙皮侧耳、双孢蘑菇、香菇和草菇,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它的生活力很强,在稻草、棉籽壳、茶渣等多种培养料上都能生长,栽  相似文献   

12.
分析比较了稻草、玉米芯和杏鲍菇菌渣为主要原料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经济性状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稻草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个较大,容重较小,菇体紧实度稍差;杏鲍菇菌渣及玉米芯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相对个小,容重较大,菇体紧实。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的粗蛋白、可溶性糖、总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稻草次之,玉米芯最低,但是,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3.
以麦草培养料配方作为对照,对4个不同水稻品种稻草配方培养料的预湿料、发酵熟料和栽培结束废料的理化性状,以及双孢蘑菇产量与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4个稻草配方处理中,浙粳99稻草配方的总产量、前三潮菇产量和总生物学效率均最高,且略高于麦草配方;而其他3个稻草配方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显著低于麦草配方和浙粳99稻草配方。浙粳99稻草的粗蛋白和氮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4个稻麦草;栽培结束后的菌渣中,浙粳99稻草配方处理的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个稻麦草配方,说明浙粳99稻草培养料中的粗纤维更多地被双孢蘑菇所降解吸收利用。推测浙粳99稻草培养料高产原因与其氮含量高、粗纤维降解利用率高有关。5个不同稻麦草培养料配方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蛋白质、粗多糖、麦角甾醇等营养成分含量总体相近,而浙粳99稻草配方处理的双孢蘑菇子实体钙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稻麦草配方处理。  相似文献   

14.
杂交狼尾草栽培双孢蘑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干草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试验研究,探讨不同草粪比对双孢蘑菇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干草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是可行的,供试草粪比中,以3∶2(配方A,碳氮比为28.66∶1)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最高(12.32 kg/m2)、品质最好(单菇重、氨基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15.
以杏鲍菇的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分析菌渣对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成本利润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与牛粪比例3∶1时双孢蘑菇产量和菇质最好,比稻草栽培和纯菌渣栽培分别提高5.23%和13.36%,且菇体紧实致密,单朵菇平均重35.7 g;纯收入最高的为纯杏鲍菇菌渣,达到42.91元/m2,比对照增加39.82%,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草菇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菇类,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草菇和双孢蘑菇都是草腐性真菌,栽培双孢蘑菇的主要原材料为麦草、稻草等,栽培草菇的主要原材料与之相似,但是这两种菇类对原料的分解能力和分解程度不同,对原料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也不同~([1~2])。上海地区栽培草菇使用的原料主要从外地调运购买,成本较高,开发新的草菇培养基及栽培方法是近些年来草菇栽培的研究热点。经多年试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以双孢蘑菇菌渣~([3])作原材料栽培草菇的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韩金陵 《食用菌》2012,34(6):43-43,48
河南省夏邑县是全国食用菌行业的后起之秀,每年双孢蘑菇和草菇的栽培面积及产量在全国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夏邑县草菇、双孢蘑菇栽培是沿用东南沿海地区大棚层架栽培模式,主要栽培原料是稻草和牛粪,而当地及附近地区是小麦主产区,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分析稻草、废棉、棉籽壳、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5种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评价挥发性风味成分对草菇子实体总体风味的贡献,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对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香气影响较大的挥发性香味成分,通过综合评价指数(general evaluation indexes,GEI)对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香气进行评价,采用感官评定法验证分析草菇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中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的化合物为26种,主要是芳香族和烯烃类、醛类化合物,其次是醇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通过对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异戊醛、己醛、1-辛烯-3-醇、甲硫醇、2-戊基呋喃、二甲基硫醚对草菇子实体香气影响较大。GEI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香气差异显著,用刺芹侧耳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气品质最优,金针菇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气品质最差,感官评定结果与构建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模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草菇工厂化周年栽培常因病虫害严重而损失惨重,通过实践总结提出现有工厂化菇房内草菇与双孢蘑菇轮作栽培关键技术,利用草菇、双孢蘑菇不同的栽培温度需求,高低温交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既实现了草腐菌工厂化栽培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又实现了栽培基质的高效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刺芹侧耳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基质菌丝体和子实体为试材,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刺芹侧耳栽培过程中基质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期掌握刺芹侧耳整个栽培周期中基质菌丝体和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动态,为进一步探索刺芹侧耳栽培过程中菌丝吸收利用氮后合成的有机氮载体以及转运和传递方式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基质菌丝体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发菌阶段显著上升,在后熟阶段及搔菌处理时期,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显著;子实体生长阶段,基质菌丝体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下降。基质菌丝体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为精氨酸(Arg),现原基时含量达到最高值为7 082.30μg·g~(-1)(占比65.86%),从现原基到子实体成熟过程中基质菌丝体中Arg含量逐渐下降,最终为1 741.31μg·g~(-1)(占比40.67%)。由此推测Arg在刺芹侧耳生长过程中的氮素营养转运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