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开祥  余贵兴 《蔬菜》2015,(3):23-25
采用"3414"施肥方案,在冷凉山区上、中等肥力地块开展夏秋大白菜施肥试验,对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下的大白菜产量及养分最佳投入量和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等肥力水平地块的667 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5.2 kg,P2O5 7.7 kg,K2O 17.8 kg,其施用比例为1︰0.51︰1.17;中等肥力水平地块的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8.4 kg,P2O5 7.0 kg,K2O20.5 kg,其施用比例为1︰0.38︰1.11。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组合设计,氮、磷、钾分别为1个因素,设7个处理,研究探讨了氮、磷、钾对籽瓜生长、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对籽瓜产量影响显著,钾肥对籽瓜产量影响不显著。该试验条件下,氮、磷、钾的最佳组合是N 90kg/hm2、P2O5150kg/hm2、K2O120kg/hm2。低氮和中氮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高氮处理。中等磷、钾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高于高、低磷处理和高、低钾处理。除磷、钾对10粒宽,钾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外,氮、磷、钾对籽瓜各经济性状影响显著。在全生育期内,低氮中磷中钾组合处理和中氮中磷中钾组合处理的LAI和群体总光合势较高,中氮中磷中钾组合处理的光合生产率较低(高)氮中磷中钾组合处理的高。不同生育期,磷、钾对籽瓜光合生产率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巨玫瑰葡萄不同生育阶段对各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分配比率、需求比例、吸收速率和需求量等需求特性指标,为巨玫瑰葡萄的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年生贝达嫁接的巨玫瑰葡萄为试材,2017—2018年分别在其关键生育期整株取样,对树体各必需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生育阶段巨玫瑰葡萄对各元素均有一定需求。末花期至转色期对各元素的需求量均最大,占全年总需求量的39.18%~53.19%。萌芽期至始花期氮和铁、转色期至采收期钾和钙及采收期至落叶期镁的吸收分配比率均超过20%。生产1000 kg果实需要氮4.77 kg、磷1.41 kg、钾6.08 kg、钙5.05 kg、镁0.96 kg、铁124.86 g、锰31.05 g、锌26.17 g、硼33.89 g、铜6.83 g、钼0.27 g。全年各营养元素的需求比例氮∶磷∶钾∶钙∶镁为10.00∶2.97∶12.74∶10.65∶2.02,铁∶锰∶锌∶铜∶硼∶钼为10.00∶2.48∶2.09∶2.72∶0.55∶0.02。【结论】巨玫瑰葡萄对钾的需求量最高,钙与氮相近,镁与磷相近,施肥管理需要重视每个生育阶段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供给。  相似文献   

4.
研究马铃薯会-2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会-2叶片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与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同步,呈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现蕾期和终花期间出现峰值;块茎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块茎干物质主要在盛花期至茎叶枯萎期形成,该期也是块茎养分积累的主要时期;终花期以前,干物质及养分主要分配在地上部分,终花期以后,主要分配在块茎中;会-2对氮(N)、磷(P2O5)、钾(K2O)的吸收比例为1∶0.140∶1.919;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N2.756kg,P2O50.310kg,K2O4.256kg。  相似文献   

5.
研究马铃薯会-2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会-2叶片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与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同步,呈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现蕾期和终花期间出现峰值;块茎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块茎干物质主要在盛花期至茎叶枯萎期形成,该期也是块茎养分积累的主要时期;终花期以前,干物质及养分主要分配在地上部分,终花期以后,主要分配在块茎中;会-2对氮(N)、磷(P2O2)、钾(K2O)的吸收比例为1:0.140:1.919;生产500 kg块茎,需吸收N 2.756 kg,P2O5 0.310 kg,K2O 4.256 kg.  相似文献   

6.
巨峰葡萄若氮肥施用不当,会造成严 重落花、落果,大量发生病虫害,同时也 带来果粒大小不匀、着色不良、品味不佳 等现象。因此,必须针对巨峰葡萄的生育 特性,合理施用氮肥。 1、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巨峰葡萄的 需氮量要比其它品种少,而磷、钾肥要略 多,其适宜的氮、磷、钾比例为1:0.9: 1.04.(其他品种为1;0.77:0.95)。 2、巨峰葡萄开花期间,如果新梢生 长旺盛,树体内的水溶性氮含量高,就会 引起严重落花。因此,在开花期以前应严 格控制施用氮肥。氮肥可在葡萄谢花以后 施用,这样,既能抑制新梢旺长,减少落 果,同时,还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降低 …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研究冀中南地区小葱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以“青叶1号”为试材,采用“3414”肥效试 验方案,研究不同氮(N)、磷(P2O5)、钾(K2O)配比施肥对小葱产量、可溶性糖和叶片SPAD值的影 响,并运用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肥效效应函数得出冀中南地区小葱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肥中等水平 的小葱叶片SPAD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大,分别为26.3和20.0%;单种肥料对小葱的增产顺序依次为 氮>钾>磷,而产投比顺序依次为钾>氮>磷;氮、磷、钾施用量均为中等水平时,小葱产量达到最佳, 为63 860.3 kg/hm2 。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冀中南地区小葱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N 456.0 kg/hm2 、P2O5 158.3 kg/hm2 、K2O 233.3 kg/hm2 。  相似文献   

8.
<正>1辣椒水肥需求特性辣椒的生育期较长,因此需水量也较大。辣椒的生长发育期为130天左右,每667m2需水量为546m3,平均每天需水量为42m3。辣椒对养分的吸收量是,一般每生产1000kg果实,需要吸收纯氮(N)3~5.2kg、磷(P2O5)0.6~1.1kg、钾(K2O)5~6.5kg、钙1.5~2kg、镁0.5~0.7kg,其养分吸收比例为1:0.21:1.40:0.43:0.15。不同生育时期的辣椒,对养分的吸收量有所不同。随着果实产量的增加,氮素的  相似文献   

9.
正肥水管理。巨峰葡萄通常每100kg浆果需纯氮1.5kg、纯磷1.0kg、纯钾1.5kg。秋季落叶后施基肥,每666.7m~2施2000~3000kg腐熟有机肥,掺入磷肥40~60kg,此时地温较高,有利于有机肥的分解及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追肥量少氮多磷钾可防止植株徒长。浆果着色期,叶面喷施8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隔15天喷1次,提高浆果品质。同时适量灌水。  相似文献   

10.
以"十月红"红菜薹品种为材料,采用二次回归"3415"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氮、磷、钾3种肥料的施肥量对红菜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配方施肥处理红菜薹的产量均有所提高;从拟合的红菜薹氮、磷、钾肥料效应三元二次回归模型Y=1169.93+42.91 N+71.7 P-5.65 K-1.65 N2-3.63 P2-3.12 K2-1.56 NP+2.55 NK+2.62 PK分析,在施有机肥2 000 kg/667 m2的基础上,确定该区域最大施肥量为纯氮15.76 kg/667 m2、五氧化二磷9.97 kg/667 m2及氧化钾9.72 kg/667 m2,预测最高产量1 838.21 kg/667 m2;生产上红菜薹最佳N、P2O5、K2O配比为1︰0.63︰0.61。  相似文献   

11.
该试验研究以采用农业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因素施肥组合对核桃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提出氮、磷、钾的最佳用量和配肥比例.结果表明:随氮、磷、钾配肥比例的增加,单果重、单株果数和产量也增加,最高产量(229.5 kg/666.7 m2)出现在高氮施肥处理中,最低产量(85.5 kg/666.7 m2)出现在对照处理中.因此,施N 48.3 kg/666.7 m2、P2O524.7 kg/666.7 m2、K2O 37.6 kg/666.7 m2是喀什地区果粮间作区域核桃树理想的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们对以巨峰为代表的欧美葡萄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摸索出了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几个关键时期的管理,再配合氮、磷、钾三大要素及钙、镁、锌、硒、铁、锰、钼等中微量元素全方位施肥,667m2可产优质葡萄2000kg以上,而且比传统方法提早成熟1周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1科学施肥灌水巨峰葡萄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对氮磷钾的比例要求较严格,一般每增产100 kg浆果,需要增加1 kg氮、0.3 kg磷、1 kg钾。因此,增施有机肥、追施叶面肥,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在生长季节要控制氮肥施用量,适当增加磷钾肥。浆果生长初期可喷12次速效氮肥;6月结合灌溉每株施硫酸钾0.2 kg;采前1个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处理对西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开封市金明区地力条件下,西瓜667 m2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22.08 kg、P2O512.97 kg、K2O 13.58 kg,最高产量为2974.998 kg,氮、磷、钾比例为1∶0.59∶0.62。  相似文献   

15.
在宁夏中部干旱区以圆葱"巴顿"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氮、磷、钾配施不同用量对圆葱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15kg/667m2、磷17.5kg/667m2、钾25kg/667m2(T1)处理对圆葱株高、叶片数、生长量有明显地促进作用,鳞茎产量5 580.83kg/667m2,较当地常规施肥氮10kg/667m2、磷12.5kg/667m2、钾20kg/667m2处理(CK)产量4 478.93kg/667m2,增产24.6%;氮20kg/667m2、磷22.5kg/667m2、钾30kg/667m2处理(T2)产量4 702.09kg/667m2,较CK增产4.98%,较T1减产15.75%;进而优化得出"巴顿"丰产高效的合理施肥模式为氮15kg/667m2、磷17.5kg/667m2、钾20kg/667m2,为当地圆葱大田栽培合理施肥提供参考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栽培密度、氮、磷、钾四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甘蓝产量与四因素的耦合回归数学模型;分析了四因素对甘蓝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氮>密度>钾>磷;密度×氮、氮×钾交互效应显著;筛选出667 m2(平方米)产量≥4 800kg(公斤)的四因素最佳组合为密度2 431~2 475株,N20.3 kg~21.4 kg(公斤),P2O56.7 kg~7.3 kg(公斤),K2O15.5 kg~16.8 kg(公斤).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玉米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河南省玉米土壤供肥、肥料利用效率、养分吸收等主要施肥技术参数,指导玉米科学施肥,通过对2007~2010年在河南省进行的781个“3414”田间试验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肥力土壤玉米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产量平均分别为399.61 kg/667 m2、455.98 kg/667 m2、472.95 kg/667 m2,不施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不同肥力的土壤平均供应氮、磷、钾的能力分别为9.53 kg/667 m2、6.62 kg/667 m2、12.79 kg/667 m2;玉米定产经验公式为Y =0.6585X+294.34;玉米上氮肥、磷肥、钾肥当季利用率平均分别为26.35%、9.99%、34.45%;玉米形成100 kg产量,平均吸收N∶P2O5∶K2O 为2.22∶1.59∶2.99,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对磷、钾吸收量有减少趋势,而氮则变化不大。玉米不同品种之间100 kg产量养分吸收量也明显不同,从河南省应用最多的5个品种来看,‘中科11’对钾需求较高,‘张玉9号’需磷较高,而‘农单5号’则需氮较高。  相似文献   

18.
乐都地膜大蒜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乐都川水地区,研究"3414"配方施肥设计对大蒜蒜薹、蒜头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乐都川水地区随着化肥施肥量的增加,大蒜蒜薹和蒜头的产量逐渐增加,但当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大蒜蒜薹和蒜头的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不断降低;氮、磷、钾肥中,对大蒜蒜头产量的促进作用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氮、磷、钾两两配合后均可提高大蒜蒜头产量,对大蒜蒜头产量的促进作用顺序为:磷钾>氮钾>氮磷。收获蒜头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氮、磷、钾配合施用量为纯N 32.84 kg/667 m2、P2O514.12 kg/667 m2、K2O 10.16 kg/667 m2,此时大蒜蒜头产量为2 852.22 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不同栽培条件(设施、露地)最佳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2015年建水县进行了大白菜"2+x"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区土壤类型随着氮、磷、钾肥料的合理配比,产量呈上升的趋势。大白菜最佳经济产量配方以N 10.8︰P_2O_57.2︰K_2O10.8为宜,比值为1︰0.67︰1。白菜每667m~2产量可达7210.36kg左右,可作为该区域今后栽种大白菜时,施肥分区、肥料配方和节本增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高磷钾土壤不同施肥水平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土壤中养分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番茄植株和果实中氮和钾的吸收量增加,叶、茎、果实中钾的吸收量明显高于氮、磷的吸收量;每1 hm~2N、P_2O_5、K_2O的追肥量为277.5、83.25、416.3 kg时,番茄产量较高,品质最好,且养分投入量低,土壤中盐分和养分累积相对较低,但磷、钾吸收量偏高,因此在该施肥方案基础上增施氮肥,降低磷、钾肥的施用量更利于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