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控制猪瘟流行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免疫程序不够完善、猪群防疫密度较低、母源抗体干扰及首次免疫脱节等,影响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1986年至1987年,我县猪瘟发病数为930头,严重挫伤了群众养猪的积极性。为此,自1988年后,我县开始推广20、60日龄猪瘟免疫程序,至今已取得明显效果,现简介如下。一、推广二次免疫的主要措施:首先继续推行兽医防疫岗位责任制、防疫检疫奖罚制度,从而提高了兽医人员对防疫工作的责任心。其次针对二次免疫程序的推广,建立“一证三卡一表”制。即实行“生猪防疫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8,(6)
为研究抗原量与母源抗体等因素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分别开展不同剂量猪瘟疫苗免疫试验与不同母源抗体水平免疫试验,结合生产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因素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分别以每头7 500 RID、15 000 RID、30 000 RID剂量的猪瘟细胞苗免疫阴性仔猪,免疫后35 d,各试验组猪瘟抗体阻断率均值分别为78.8%、82.8%、84.6%。以每头15 000 RID的剂量免疫,低母源抗体组(阻断率值40%~50%)一免后28 d抗体水平比无母源抗体组低,二免后28 d与无母源抗体组无差异;高母源抗体组(阻断率值60%以上)一免后14 d仍维持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二免后28 d抗体水平比无母源抗体组低。在高母源抗体的情况下,提高猪瘟疫苗的免疫剂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母源抗体水平调整猪瘟疫苗的免疫程序,以获得高水平的抗体保护,缩短仔猪抗体空窗期。  相似文献   

3.
控制猪瘟的关键是注射猪瘟疫苗。一般沿用春、秋两次季节性防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部分仔猪因受母源抗体的影响,减弱了疫苗的免疫效果,使间隔期所生仔猪数个月内得不到及时的免疫保护,处于易感状态,这样虽然每年都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猪瘟病年年都有零星发生。近几年某县的一个镇对猪瘟免疫程序进行了改革试验,实行仔猪窝防及市场检疫注射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免疫效果,现分述如下供探讨。1猪瘟春、秋两次免疫注射程序的不足在生猪防疫工作中,一直沿用的春、秋两次突击性防疫注射程序,多年来对控制猪瘟传…  相似文献   

4.
提高猪瘟兔化弱毒脾淋疫苗原料兔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兔化弱毒脾淋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猪瘟弱毒细胞苗,特别是用于母猪的加强免疫和有母源抗体小猪的免疫,其免疫效果更好,是猪瘟防疫的最重要的疫苗品种之一[1-3]。  相似文献   

5.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初生仔猪对猪瘟的防制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母源抗体的存在,可使仔猪在一定时间内被动地得到保护,但接种猪瘟疫苗的疫苗抗原会被母源抗体所中和,使仔猪免疫效果打折,免疫保护期缩短。文章摸索出在母源抗体水平降低到合适临界点的时候,使用合适免疫剂量使得猪瘟疫苗1次免疫对生长猪群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保护,商品肥猪可以保护至出栏。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应用猪瘟病毒疫苗防制猪瘟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如果疫苗运用不当,免疫效果将会受到影响。为此,提出防制猪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1仔猪是防制猪瘟的重点对象经过猪瘟弱毒疫苗免疫过的母猪生下的仔猪,可由母乳获得母源抗体,从而使仔猪产生被动免疫。据有关资料记载,这种母源抗体在仔猪生后20日龄  相似文献   

7.
猪瘟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目前多表现为非典型猪瘟。长期以来,接种猪瘟疫苗是综合控制猪瘟的主要措施,但由于各猪场的母猪群、仔猪间母源抗体的分布参差不齐,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更是千差万别,导致许多猪场出现“经过猪瘟免疫但还是发生猪瘟”的现象,尤其是各猪场仔猪群免疫时,由于母源抗体滴度对猪瘟兔化弱毒苗的免疫保护效力有影响,导致疫苗接种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确定某场仔猪猪瘟首免日龄与疫苗剂量,特进行了仔猪群猪瘟母源抗体滴度测定和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状态时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效力的小样本试验。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对散养生猪同时进行猪瘟和口蹄疫防疫的可行性,本试验采用口蹄疫常规剂量接种,同时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瘟单苗和猪瘟猪丹毒二联苗)分别按照1、2、3倍剂量接种35~40日龄(阉割时进行)的仔猪;猪瘟疫苗和猪瘟-猪丹毒二联苗分别2倍剂量接种35~40时间日龄(阉割时进行),间隔1周进行口蹄疫疫苗常规剂量的免疫接种,共8组,免疫后不同时间采血,分离血清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对散养生猪同时进行猪瘟和口蹄疫双针防疫是可行的,且不同免疫剂量猪瘟疫苗在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略有不同,剂量大,则一定时间后抗体水平相对高些。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疫苗本身质量、疫苗保管等因素导致防疫质量下降,建议采用2头份剂量规范实施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9.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猪瘟的预防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母猪所产亲代仔猪的母源抗体对疫苗注射的抑制免疫明显,选含母源抗体中和价滴度在32以上的仔猪进行1至3头剂量的免疫,等免疫至9个月时,攻击猪瘟石门系强毒,免疫抑制占50%以上,通过加大免疫剂量对仔猪免疫,可排除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障碍。  相似文献   

10.
1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首先是免疫程序的影响。在我国一般采用20日龄首免,55~60日龄第二次免疫的免疫程序。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原有的猪瘟免疫程序已不能解决生产问题。因而往往加大免疫剂量而没有根据猪群抗体水平制定免疫程序,造成母源抗体干扰等免疫失败问题。其次是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对初生子猪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子猪的免疫效果。因此,在给子猪使用高质量疫苗时,能否起良好的免疫效  相似文献   

11.
应用猪瘟弱毒疫苗防制猪瘟,已经收到了很好效果。如果疫苗运用不当,免疫效果将会受到影响。为此,提出防制猪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参考。一、仔猪是防制猪瘟的重点,经过猪瘟弱毒疫苗免疫过的母猪生下的仔猪,可由母乳获得母源抗体,从而使仔猪产生被动免疫力。这种母源抗体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仔猪生后20日龄时效价保持在1:32—1:64倍,对强毒功击有坚强的保护力。到30日龄时,母源抗体将下降到1:16—1:32倍,此时注射疫苗较为合适。母源抗体效  相似文献   

12.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已广泛应用于防制猪瘟,该苗对断奶猪和成年猪免疫效果可靠,但对哺乳仔猪免疫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国内外一些报道普遍认为是仔猪吸吮母乳获得母源抗体而在一段时间内能中和疫苗抗原影响了免疫效果。因此,怎样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对仔猪进行免疫,已是兽医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超前免疫──猪免疫上的新技术时常发生注射过疫苗的猪在有效免疫期内仍染上猪瘟的现象。原因是免疫程序不科学。仔猪由于吸吮母猪初乳而获得的母源抗体干扰了猪瘟疫苗,可实行仔猪超前免疫,克服母源抗体干扰。超前免疫是仔猪产下后,完成擦身、断脐、剪牙、称重等接产工...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湖北洪湖某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采用猪瘟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猪场种猪及不同日龄商品猪的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种猪的抗体阳性率均达到97%以上,猪瘟疫苗首免前哺乳仔猪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67%,疫苗首免后21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54%,二免后21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3%。表明该猪场哺乳仔猪在猪瘟疫苗首免时,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导致首免后猪瘟抗体水平提高缓慢,免疫抗体效价较低,整齐度较差,应及时调整和优化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5.
猪瘟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有零星发生。猪瘟未能彻底控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单纯强调防疫密度,忽视免疫规律,导致免疫程序混乱,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以排除母源抗体对仔猪主动免疫的干扰,科学地  相似文献   

16.
<正> 猪瘟免化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猪瘟流行的主要措施。在生猪的一生中如何正确地使用疫苗,制订一套免疫程序,而从达到人们所预期的目的,是国内外畜牧兽医学者们致力研究的课题。对仔猪免疫影响最大的因素一是认为,仔猪的免疫机制尚未成熟,产生的抗体不足,二是母源抗体的影响。对  相似文献   

17.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因仔猪含有从母体获得的母源抗体,影响自动免疫的建立,有时防疫效果不令人十分满意,成为当前猪瘟防疫工作中一个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试验目的就是通过对本地经产母猪和哺乳仔猪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的调查,根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们在认真贯彻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免疫接种,猪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是,在高密度免疫接种情况下,免疫猪发生猪瘟的现象时有发生。接种了猪瘟疫苗的猪,为何还会发生猪瘟?为此,我们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加以研究总结并论述如下,供同仁参考。1免疫失败的原因1.1免疫程序不合理接种猪瘟疫苗的母猪产仔后,通过母乳将母源抗体传递给仔猪,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随着日龄的增长,母源抗体逐渐下降。若过早免疫,由于仔猪体内尚残留部分母源抗体,能干扰疫苗产生抗体,从而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抵抗不…  相似文献   

19.
调查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种猪猪瘟抗体水平和仔猪母源抗体消退情况,为评估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和确定仔猪猪瘟疫苗的首免日龄提供科学参考。本试验使用猪瘟病毒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种猪及3头抗体水平合格母猪所产并且未经过猪瘟疫苗免疫的仔猪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公猪和后备母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均为100%;经产母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为98%。5、10、15、20、25、30、35、40日龄仔猪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00%、100%、100%、100%、100%、96%、68%、20%。根据母源抗体的消退情况,仔猪猪瘟的最佳首免时间为35日龄。  相似文献   

20.
自2006年以来,生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流行情况严重,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广大养猪户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了沉重打击.为有效控制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保障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2007年起农业部把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纳人强制免疫病种,要求对所有应免生猪进行强制免疫.有关研究表明,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会推迟猪瘟疫苗产生免疫抗体的时间).由于增加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强制免疫,也加大了基层生猪防疫工作开展的工作量和难度,难以确保面上免疫的密度和免疫效果.为了寻找-个比较合理的猪病免疫程序,利于我市更好的开展生猪的防疫工作,确保面上的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我们选择了-个规模猪场进行了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