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根据分插机构的结构特点,对其进行了模型简化,应用速度瞬心法,求解出插秧机插杆末端的位移、速度方程;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虚拟样机模型,仿真得出了模型的末端轨迹以及插杆末端的位移和速度,并与应用方程求解出的理论值进行对比,一方面验证了理论计算的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为后续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高速分插机构均为多组非圆齿轮组成,安装和制造难度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控差速行星系分插机构。分析了该分插机构的工作原理并建立其运动分析模型;采用RecurDyn虚拟样机仿真和MATLAB数值仿真等方法,对该理论分析模型和机构各参数与秧针栽插动静轨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椭圆齿轮偏心率为0.13、插植臂长度135 mm、插植臂箱体与y轴的初始夹角50°、插植臂与回转箱体的初始夹角35°和插植臂回转箱体回转半径90 m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插秧株距为180~220 mm时该分插机构能满足水稻插秧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油菜钵苗移栽机的结构参数对栽植稳定性的影响及拖拉机田间作业时部分工作参数受载波动影响栽植性能等问题,采用ADAMS建立参数化模型,开展栽植机构结构参数(栽植臂、从动栽植臂、连杆)及作业参数匹配研究和轨迹分析,确定机组前进速度v(m/s)与栽植频率f(株/min)的匹配范围。结果表明:当栽植臂长度为300mm、从动栽植臂长度为305mm、连杆长度为95mm时,栽植轨迹高度为225mm,其中连杆长度对栽植性能有较大影响;在理论可行范围内,当f/v比值为200时,栽植轨迹达到最优,且随机组的前进速度增加,对应的可行栽植频率范围呈线性关系随之增大,栽植机构可适应株距范围为240~375mm。同时,应用高速摄像在线观察得出,栽植机构实际运动轨迹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田间试验表明:穴深合格率为90.7%,变异系数为7.1%,穴口长度合格率为84%,变异系数为6.6%,满足栽植要求。 相似文献
4.
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运动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焕煜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8,24(3):321-324
运用数学解析方法,建立了曲柄摇杆分插机构和偏心行星齿轮分插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对这两种机构进行了运动学特性分析和比较,为机构的设计,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洋葱移栽作业全部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栽植质量差、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一种洋葱移栽机的夹苗机构。对夹苗机构进行设计计算和理论分析,利用Pro/E进行三维建模和运动学仿真,MATLAB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和数据分析,优化结构和运动参数。结果表明:影响移栽效果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为夹苗机构水平方向的运动范围、开合夹具顶端的开合范围和升降气缸与伸缩气缸活塞杆运动速度之比,优化得到各参数依次为0~53.3 mm、0~27.8 mm和1.0。取苗过程中,升降气缸上升到优化位置时,开合夹具在伸缩气缸作用下顺利伸出并打开,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夹取洋葱苗;栽苗过程中,升降气缸下降到栽苗位置,两夹子打开,洋葱苗落入苗沟。夹苗机构满足设计和实际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77”型机动插秧机的分插机构为实例,运用复极矢量法解析并结合电子计算机计算,得到有关运动学参数,绘制出秧爪排轴心G点随曲柄转角θ_2的加速度,速度等变化曲线;结合分插工作的轨迹,逐段分析了工作性能,平衡性状以及影响惯性振动的参数关系;提出了这种方法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学解析方法,建立了曲柄摇杆分插机构和偏心行星齿轮分插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对这两种机构进行了运动学特性分析和比较,为机构的设计、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蔬菜移栽机的覆土镇压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移栽时需要秧苗稳定并牢固的压紧在泥土内,通过覆土镇压器进行覆土和压实,覆土镇压器的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受力分析,进行压强及应力计算,确定了主要工作部件的结构和性能参数,满足农艺要求,为小型蔬菜移栽机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茄果类蔬菜种植规模大,育苗移栽环节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提高茄果类蔬菜移栽质量和效率,自动移栽机应运而生。夹取式取苗机构是茄果类蔬菜自动移栽机的关键部件,该部件的性能将直接影响移栽钵苗的质量。综述了夹取式(夹茎式和夹钵式两类)取苗机构的研究现状,在总结和分析夹茎式和夹钵式取苗机构的优缺点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夹取式取苗机构和茄果类自动移栽机发展的原因,并从提高农机与农艺融合程度;提高控制系统精度,增强对取苗机构材质的相关研究;提高移栽机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在中国广西等部分地区发展迅速。为了探讨免耕抛栽水稻产量形成特点,以金优253(OryzasativaL.)为试验材料,以常耕抛栽水稻为对照,从叶面积大小、剑叶光合速率与衰老、库的大小及源库比率等方面研究了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免耕抛栽水稻早、晚季产量分别为5.97t/hm2和7.53t/hm2,常耕抛栽水稻分别为6.19t/hm2和7.63t/hm2,其产量差异在早季和晚季均不显著。与常耕抛栽水稻相比,免耕抛栽水稻的每穗总粒数和单位面积上的总粒数较多,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较大,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较高,而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较低,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协调能力较差,粒叶比和结实率下降,致使免耕抛栽水稻在产量上表现出一定的劣势。免耕抛栽水稻粒叶比和结实率的下降是由于其生产的干物质更多地分配在叶片中、贮藏在茎鞘中的干物质在抽穗后向穗部运转的能力较差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宋苏民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7,(3)
本文讨论利用连杆曲线的多种形态串接设计六杆机构,实现从动杆一定的摆角和一段慢速运动。结合移植机取钵机构的要求,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该机构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不同生育期的早、晚稻品种各8个,研究宽窄行和等行机插秧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缓苗期的长短与插秧机的性能有关;机插对早稻分蘖的影响大于晚稻,早稻比晚稻分蘖起始慢、分蘖期长,不同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差异较大;在相同密度的情况下,宽窄行机插处理水稻在缓苗期后分蘖发生快、消亡慢,宽窄行机插有利增加水稻分蘖、有效穗数以及提高水稻产量;不同品种的机插适应性有差异,生育期短、单株分蘖力强和单株有效穗多的品种适合机插;机插对水稻缓苗的影响应该可以通过提高插秧机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移栽期对贵烟5号叶片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设置4个移栽期处理对贵烟5号叶片出叶速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中所有处理的出叶速度、干物质积累速率、氮素积累速率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移栽期的推后,生长过程中平均出叶速度表现为T2T3T4T1,70 d时叶片数T2为33.4片/株,较其它处理多0.2片/株~1.0片/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表现为T2T3T1T4,70 d时T2为176.4 g/株,较其它处理多4.9 g/株~18.3 g/株;氮素平均积累速率为T2T3T4T1,70 d时,T2为2 554.13 mg/株,较其它处理高65.89 mg/株~240.37 mg/株。综上所述,叶片主要生长特征T2表现较优,T3次之,T1、T4表现较差,因此,从有利于叶片生长的角度看,建议贵烟5号在贵阳的移栽期为4月15日~4月20日。 相似文献
15.
电动打塘移栽机和人工移栽烤烟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大棚试验对烤烟移栽机移栽、人工移栽进行对比试验。[方法]研究移栽机移栽、人工移栽处理对烤烟株行距、打塘规格、移栽深度、生长特性、作业时间、作业效率、经济成本的影响。[结果]移栽机在打塘规格、减工降本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移栽质量上还需进一步提高。[结论]该研究为移栽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水稻有序摆、抛栽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超高产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水稻有序摆栽和点抛超高产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及机制,探索水稻超高产轻简化栽培途径。【方法】本试验通过塑盘旱育摆栽、点抛、撒抛3种栽插方式及与机插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比较,从活棵发苗、分蘖发生、光合物质生产、后期根系活性、群体透光率和抗倒伏性等方面,探究了水稻有序摆、抛栽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超高产机制。【结果】有序摆栽和点抛群体起点质量好,发棵快,各生育时期群体叶面积、光合势、粒叶比、物质生产积累与转运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撒抛,且后期通风透光性好,群体衰老慢,保持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抗倒伏性强,产量高。【结论】有序摆、抛栽群体起点质量高,活棵快,各时期生长优势显著,产量潜力大,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轻简化栽培的精良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