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树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侧多食跗线螨种群在各品种上的田间密度有明显差异,平均螨量早白尖上最多,906最少。室内该螨在各品种上的发育历期、产仔动态、增长速度、生命参数均有明显差异。雌成螨历期蜀永3号最长,蜀永1号最短;产卵数以早白尖最多,906最少,内禀增长率蜀永3号最大,蜀永1号和906最小。因此,蜀永1号和906抗螨性强,蜀永3号抗螨性弱。  相似文献   

2.
茶树品种抗跗线螨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萍 《植物保护》1990,16(6):12-13
就本省部分茶树品种资源材料(共16份)对茶跗线螨的抗性进行了鉴定。品种间反应虽有不同程度差异,但无免疫品种。其中高抗型材料1个1—608;中抗型材料有青城大柳叶、南江叶等5个。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品种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其与抗麦长管蚜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选用多年筛选抗感程度较稳定的10个小麦品种,于小麦拔节地其旗叶的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行全面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多种游离基酸中影响品种抗蚜性的主要氨基酸种类,并对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小麦品种抗蚜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u.)缬氨酸(Val.)蛋氨酸(Met.)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e.)谷氨酸(Glu.)和丙氨酸(Ala.)这8种  相似文献   

4.
新疆不同棉花品种游离脯氨酸与抗蚜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不同棉花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抗蚜性的关系,为早期鉴定棉花抗蚜性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新疆棉区主栽的9个棉花品种进行了蕾期抗蚜性鉴定,测定了不同品种非受害与受蚜害条件下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正常棉株与蚜害棉株蕾期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高抗品种‘新海21号’和抗蚜品种‘新杂棉2号’的游离脯氨酸含量较高,棉株在受蚜虫刺吸胁迫后,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度增加,感蚜品种增加的幅度不如抗蚜品种明显,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蚜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认为棉株中的游离脯氨酸是重要的抗蚜物质,在棉花品种固有抗蚜性及诱导抗蚜性中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6份抗感芜菁花叶病毒病的萝卜品种为材料,探讨了萝卜在不同叶龄期的抗病性以及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和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分析了萝卜在幼苗期的抗病性和接种芜菁花叶病毒后20天时病叶和对照叶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值的相关性,调查了接种芜菁花叶病毒后抗感病萝卜品种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叶内含有较高的蛋氨酸,感病品种的含量较低;子叶期后,萝卜叶内天冬氨酸、蛋氨酸、脯氨酸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迅速提高和抗病性的迅速增強呈平行关系;接种芜菁花叶病毒后,病叶蛋氨酸、酪氨酸含量和健叶差异不明显,其它各种氨基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文中还对氨基酸作为抗性鉴定标准及鉴定的适宜时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麦长管蚜种群消长与小麦植株游离氨基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小麦抗蚜品种冀保1号和感蚜品种中旱101不同生育期叶片和穗部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的测定,结合对田间麦长管蚜自然种群的系统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麦长管蚜种群消长和小麦氨基酸含量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甘氨酸、缬氨酸等10种氨基酸与麦蚜种群消长呈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感蚜品种中旱101叶片中缬氨酸、苏氨酸和甘氨酸与麦蚜种群相关显著,回归方程为y中叶=4.030+3.229x苏+1134.504x甘-79.458x缬;穗部的甘氨酸、缬氨酸与麦蚜种群相关显著,回归方程为y中穗=320.931+105.262x甘-33.528x缬。抗蚜品种冀保1号叶片中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与麦蚜种群相关显著,回归方程为y冀叶=-2.440+23.844x缬+8.010x谷-1.911x丙;穗部的甘氨酸、缬氨酸与麦蚜种群相关显著,回归方程为y冀穗=-235.666+20.245x甘+44.640x缬。综合分析得出:缬氨酸含量的高低可以作为评价小麦抗蚜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棉花抗蚜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可溶性糖含量与棉花抗蚜性的关系,在室内人工接蚜为害和田间自然蚜群两种条件下,测定不同抗蚜性棉花品种受棉蚜为害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其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棉蚜为害时,抗性品种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性品种,棉蚜为害胁迫后,抗蚜棉花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感蚜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棉花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可溶性糖与棉蚜若蚜历期呈正相关,与内禀增长率呈负相关。本研究说明可溶性糖含量对棉花的抗蚜性有一定的影响,转基因棉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常规棉品种可能是导致非目标害虫棉蚜猖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添加氨基酸对腐食酪螨的种群增长和巴氏新小绥螨捕食功能的影响.室内饲养条件下(25℃、RH 80%、光周期16L∶8D),9种氨基酸分别以1%的含量添加到麦麸饲料中.结果表明缬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的添加均能提高腐食酪螨的繁殖能力,其中缬氨酸作用最为显著,50 g混合饲料中接入2000头腐食酪螨,种群最大数量可达15072.33±710.75头.氨基酸添加饲养后,从捕食能力上来说,添加组氨酸能够显著促进巴氏新小绥螨捕食腐食酪螨,相比对照组,捕食能力提高了76.96%.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感染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幼虫血淋巴中共检测出 17种游离氨基酸,感染绿僵菌后不同时段,游离氨基酸总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感染24 ~72 h时,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呈小幅下降趋势,各时间点氨基酸总量互有高低,但相差不大;感染72 h后至120 h时,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下降,120 h时降到最低值1 042.33 mg/100 mL;之后急剧上升,144和168 h时分别为120 h时的1.44和1.51倍。赖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蛋氨酸含量的变化与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而脯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的含量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0.
粳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与其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42份粳稻材料进行抗稻瘟病性(抗叶瘟、穗颈瘟)与其生物学性状(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分蘖率、单株有效分蘖数、空秕率、着粒密度,以及成熟期等)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不同品种(系)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抗叶瘟性与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着粒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409、0.491、0.426、0.657、0.471;与空秕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1。抗穗颈瘟性与株高、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0.462、0.362;与空秕率、分蘖率、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343、-0.332、-0.476。试验表明,株高、单株有效分蘖率、每穗粒数、空秕率等性状,可做为主要标记,在粳稻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选鉴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茶树对茶橙瘿螨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作者分析了对茶橙瘿螨抗性和感性的两组无性系茶树新梢叶片下表面形态特征、叶片组织结构和新梢内含物含量。结果表明,抗性品种的叶片下表面茸毛密度、新梢咖啡碱和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感性品种;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和新梢还原糖含量则相反。叶片组织结构、新梢茶多酚和可溶蛋白的含量抗、感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在氨基酸的组份中,以茶树特有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差异最显著,其次是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和丝氨酸。采用反渗叶盘法测定了多种氨基酸、咖啡碱、葡萄糖对该螨生物学的影响,明确了咖啡碱和多种氨基酸具有增加该螨活动时间、抑制其取食,从而影响其生长、繁殖的生理效应;葡萄糖有助于该螨的取食和繁殖。据此表明,茶树新梢叶片下表面多茸毛、低气孔密度的形态学抗螨机制和新梢高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和低还原糖含量的生化抗螨机制。  相似文献   

12.
茄子叶片组织结构与对侧多食跗线螨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27个茄子品种叶片组织结构对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的田间种群密度、叶片为害指数和种群增长倍数(实验室)3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茄子品种的叶片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下表皮层厚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该螨主要集中在叶片背面取食,其口器不发达,口针长32.5%-43.4μm,口针能通过下表皮层进入海绵组织,但不能进入栅栏组织。在叶片下表皮层厚的品种上,螨的种群密度和叶片为害指数均显著低,其下表皮和栅栏组织层越厚,抗性越强。其上表皮层厚的品种,种群增长倍数高,抗性低。  相似文献   

13.
 大麦植株含糖量与品种对大麦白粉病抗性的关系,国外虽有报道认为不同抗性的大麦品种在含糖量上无明显差异,但是所测定的品种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瓜叶片中糖和木质素含量与霜霉病诱导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采用已筛选出的诱导菌,进行茎部注射接种,活化植株的抗性潜能,增强抵抗黄瓜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f.sp.cucumerinum)侵染的能力。进一步测定和分析木质素、糖含量与诱导抗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凡经诱导的植株,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和木质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未诱导叶片中的含量。诱导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11.21%和10.66%;木质素含量分别为8.4%和7.8%;而对照株(未诱导)叶的可溶性总糖只有9.58%;木质素含量只有7%。试验结果表明,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合成量的提高,是植物抗性潜能被激活的结果,是诱导抗性机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梨叶叶龄与梨黑星病菌侵染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鸭梨叶片在生长发育期抗病性差,易感染黑星病;发育成熟后,抗病性逐渐增强。自然条件下,受叶片抗病性和孢子着落量的综合影响,鸭梨成熟叶片很少感染黑星病。鸭梨叶片从展叶到发育成熟,在梨树生长发育前期(盛花期后60d内)约需40d,后期(盛花期60d后)约需30d。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鸭梨叶片受侵染,潜育期为18-25d,发病后,病斑大,产孢期短;成熟叶片受侵染,潜育期多在40d以上,发病后,病斑小,产孢期长。梨树生长前期梨黑星病的流行主要由于大部分叶片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抗病性较差;后期果实发病则主要源于成熟叶片内长期潜育和长期产孢的黑星病菌。  相似文献   

16.
麦穗形态学与抗吸浆虫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系统观测了85个品种材料的小穗高度、宽度、密度,抽穗期麦芒与穗轴的夹角,抽穗期小穗与穗轴的夹角,第1对麦芒长,第2对麦芒长,护颖芒的长度,扬花盛期内外颖的开张角度和持续的时间,内外颖的长度差,内颖缘膜的宽度等。利用重量法测定了各品种的灌浆速度及扬花10天后千粒重与成熟期千粒重之比。结合生育期运用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找出了对抗性表现有显著作用的8个因子,以每穗虫量为依变量建立了估测品种抗虫程度的多元回归方程;从小麦吸浆虫的为害习性出发,提出了小麦对吸浆虫的抗性机制是多层次、综合性的论点,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小麦品种对吸浆虫所表现的各种抗性类型。  相似文献   

17.
茶蚜在茶树不同部位上刺探行为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学穿刺记录技术(EPG)研究表明,茶蚜口针在茶树芽下第1叶、芽头、嫩茎和第4叶韧皮部中分泌(E1)和吸食(E2)的历时分别占总试验时间的30.6%、22.8%、9.6%和5.4%,差异显著(P<0.05).在第1叶上,多数供试茶蚜的口针第1次刺探就能够深入韧皮部、分泌消化液而产生E1波,第1次在韧皮部中的分泌(E1)就能引发从韧皮部的吸食(E2).但在芽头、嫩茎和第4叶上,只有少数供试茶蚜有这样的刺吸活动.证实茶蚜嗜好第1叶.该习性与第1叶的营养组分和物理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离体培养幼虫外寄生蜂过程中,发现不同的蜂对饲料中的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对麦蛾茧蜂(B.hebetor),矛茧蜂(O.Plaliatus),管氏肿腿蜂(S.guani)的蛋白酶活性,饲料中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表明:蛋白酶含量低的蜂,饲料中含高游离氨基酸及低蛋白;蛋白酶含量高的蜂,饲料中含低游离氨基酸及高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