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科学养鱼》2003,(8):63-63
孢子虫是水生动物寄生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大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危害比较严重的有球虫目的艾美虫病;粘孢子虫病中的鲫鱼碘泡虫病、圆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和鲫鱼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等。 1.艾美虫病:又叫球虫病,主要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海  相似文献   

2.
3.
1车轮虫病此病易发生于早繁苗培育期,特别是0.8~2厘米的小苗。虫体呈蝶形,寄生于鳃及体表,在体表粘液中或鳃小片间迅速游动或翻滚。发病初期鱼苗单个或几个在他角、池边缓慢游动,或静止不动,鱼体呈黑色。发病后期则能见到鱼苗成群绕池狂游。防治方法:鱼苗下地前用s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10~20分钟,发病后用O.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地泼洒。2小瓜虫病小瓜虫幼虫呈卵形或鞋底形,成虫呈球形,运动时体形随所处空间而变化。虫体寄生于鳃、体表、鳍条等处,形成白色胞投,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鳃、体表和…  相似文献   

4.
鳜鱼又名桂花鱼,是闻名遐迩的淡水珍贵鱼类。近年来,随着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和过度投饵等养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多种较严重疾病及惨重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对该鱼常见病的调查研究及其防治经验作如下综合分析,以供研讨。1暴发型出血性流行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鳃盖及各鳍条、体侧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鳃瓣内充满血块和血粘液物。肝脏和胆囊肿大,肝表层深黄色或浅白色。肝组织切片表明,肝细胞出现自溶,胞核萎缩、坏死及严重充血。此病蔓延甚快,在水温25~30℃条件下,急性暴发型的病鱼3~4天死亡;亚急性型7~8天死亡。严重的病鱼池死亡率可…  相似文献   

5.
季东升 《淡水渔业》2002,32(4):59-59
1 水霉病1 1 病原 水霉菌寄生。1 2 症状 病鳅活动迟缓 ,食欲减退或消失 ,肉眼可见体表簇生白色棉絮状物 ,最后衰弱致死 ,在孵化季节流行 ,能引起大批受精卵死亡。防治 ①避免鱼体受伤 ,水霉菌往往在受伤部位寄生繁衍。②鳅种下塘前用食盐浸浴。③受精卵受感染用 5‰食盐浸泡。鱼巢使用前预先用食盐水浸泡。④泥鳅感染时用 0 0 4 %小苏打和食盐混合液全池泼洒。2 烂鳍病2 1 病原 短杆菌感染2 2 症状 脊鳍附近表皮脱落 ,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 ,肌内外露 ,停食 ,衰弱致死 ,夏季易流行。2 3 防治  1%~ 5 %氯霉素或土霉素或…  相似文献   

6.
8.指环虫病【症状及诊断特征】指环虫病的流行通常极为迅速,刚开始只出现个别鱼患病,几天后就有大量的患病鱼聚集于进水口或浮在水面,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严重患病的鱼,体色发黑,十分瘦弱,与正常鱼比较起来,头显得特别大,同时行动迟缓,鳃丝表面覆盖着很厚的粘液,整个鳃或部分鳃由于失血而呈灰白色。幼小的鱼苗,特别是鳙鱼苗,常表现出鳃部浮肿的症状,导致鳃盖难以闭合。严重感染指环虫的病鱼鳃部,指环虫聚集成群,肉眼就可看到鳃丝上布满的灰白色虫体。将这些虫体用镊子轻轻取下来,放在盛有清水的小器皿中,可以见到蠕…  相似文献   

7.
1.水雾病在水温18℃~27℃的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过程中,及鱼苗、鱼种和成鱼养殖各阶段均可发生。可以见到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病鱼体表和受伤处有白色絮状物。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而死,死亡率较高。防治方法:(1)鱼卵的孵化用水用60目纱绢网过滤,用万分之一孔雀石绿泼洒,停水3~5分钟,每天2~3次;或用2%食盐水泼洒,停水5分钟;(2)在鱼苗、鱼种及成鱼阶段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或用l%食盐水加数滴食醋浸洗病鱼5分钟;(3)在捕捞及运输等操作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可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适量的磅胶软膏…  相似文献   

8.
一、车轮虫病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它的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2.流行与危害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水质混浊且有机质多的池塘较易发生,适宜繁殖温度20~28℃,4~7月份较流行。鳗…  相似文献   

9.
10.
一、早春常见鱼病越冬后期常见鱼病有:气泡病、水霉病、竖鳞病、白云病、腹水病、腐皮病、鳃隐鞭虫、鱼波豆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孢子虫病、红线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鲺病等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1.
对鲶苗(种)的肤孢虫病与小瓜虫病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瓜虫仅在鲶体表形成孢囊,而肤孢虫则可深入皮下及肌间组织,并伴有明显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2.
寄生虫对大黄鱼养殖造成的危害极大 ,因其种类多、不分季节、寄生的部位又很广泛 ,使人们防不胜防。现主要介绍几种 ,供养殖业者参考、借鉴。一、指环虫病1 .病原体  指环虫。2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大黄鱼的鱼种和成鱼 ,四季均可发生 ,寄生于鱼鳃内。3 .主要症状  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 ,当大量寄生时 ,由于指环虫以其钩及边缘小钩钩住寄生的鳃组织 ,并在鳃上不断蠕动 ,因而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 ,刺激鳃丝细胞分泌过多的粘液 ,妨碍鱼的呼吸并使鱼体贫血。在低倍镜下 ,可以观察到鲜活病鱼鳃片上正在伸缩活动的虫体。若一个视野虫体达 5…  相似文献   

13.
邓志斌 《科学养鱼》1997,(12):21-21
我县元坑镇一养鱼户2.3苗池塘放养的草鱼在今年5月中旬发生了严重病害,3天内共死亡草鱼110多层,重30多公斤。经请笔者诊治,用药7天后基本控制住病情,现把其诊治技术介绍如下:一、病症1.目测症状病鱼消康,头部、背部发黑,胸、腹鳍,尾鳍等基部充血,并有蛀鳍症状。手摸鱼体两侧鳞片极易脱落,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手挤压腹部.肛门有浓黄色液体流出。翻开鳃盖可见鳃丝浮肿,末端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有的被腐蚀成“开天窗”,也有的鳃盖略微张开。鱼体腹腔内积水,肠道内无食物,肠壁充血成紫红色,并伴有黄色粘…  相似文献   

14.
1996年11月中旬和12月下旬,在广西柳州市沙塘园艺场水产公司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内先后发生过小瓜虫病和斜管虫病,由于发现得早及治疗措施得当,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只有在发生斜管虫病时死了几尾鱼种,过程如下:一、小瓜虫病症状及治疗1.症状:11月13日上午在喂鱼时发现白鲳鱼种不摄食,而前两天鲳鱼种都抢食较狠,经观察,发现鱼种成堆在池角集中,鱼不时跳出水面,鱼体不断地和增氧机缆绳磨来擦去。捞出两条鱼种,刮取体表粘液和鳃上粘液在10×4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两鱼的鳃上和体表都带有不同数量的有明显香肠形大核的小瓜虫。2.…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情报》1999,26(5):230-231
  相似文献   

16.
第九讲 河蟹的疾病防治 (下 )  二、常见河蟹疾病的防治(一 )传染性、侵袭性疾病8.拟阿脑虫病(1)病原体及症状由拟阿脑虫寄生所引起。该虫属原生动物的纤毛虫类 ,自然分布广 ,生活在半咸水中。虫体略呈瓜子形 ,前端尖 ,具 1个孢口 ,核大而位于中部。后端圆钝 ,具 1个伸缩胞和 1根鞭毛。虫体长 4 0 μm ,宽 15 μm。拟阿脑虫虫体由河蟹的伤口进入蟹体后从腐生生活转为寄生生活 ,在河蟹的血液淋巴中以裂殖方式迅速繁殖 ,吞食血细胞 ,最后使河蟹的血液失去血蓝细胞而呈混浊的乳白色。虫体在蟹体内钻动 ,大量消耗养料 ,造成蟹体肌肉疏松 ,…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条纹鲈(Moronesaxatilis)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发现其较易感染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刺激隐核虫病及肠炎、烂鳃、营养不良症等病,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特别注意,要准确计算面积与剂量。现对上述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做如下介绍。1小瓜虫病1.1病因小瓜虫寄生引起。1.2症状肉眼可见鳃、鳍、体表布满白点状囊包,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1.3治疗方法(1)百虫净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0.15克/米3,疗效显著。(2)用0.2~0.4克/米3孔雀石绿和25克/米3福尔马林混…  相似文献   

18.
1白头白嘴病1.1病原与症状 病原为粘球菌属一新种,与鱼害粘球菌的形态相似。主要症状:病鱼自吻端至眼球的皮肤变成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呼吸困难。口周围的皮肤溃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在池边观察水面游动的病鱼,明显可见“白头白嘴”症状。取出水面观察,症状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庭院养殖观赏鱼鱼病防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笔者应一宾馆要求前往诊治鱼病。该宾馆庭院采用微流水养殖红鲫鱼和锦鲤,发病约10天,每天死亡近百尾。病鱼体表溃烂,体质较瘦弱,竖鳞、烂鳃,有少量水霉寄生。经解剖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显微镜观察:鳃及体表有大量车轮虫、一些三代虫、少  相似文献   

20.
天津地区养殖南方大口鲶常见病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天津地区在养殖南方大口鲶过程中10种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包括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腐皮病、白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和气泡病、感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