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蜜、蜂王浆能否取得高产与蜂群的群势和生产能力有关。在蜜蜂春繁时,适时扩大蜂群,养成强群,蜂群中拥有大量适龄采集蜂和泌浆蜂,蜂群的生产能力才强大,才能获得高产。所以,春繁时如何将蜂群养成强群是取得全年丰收和夺取高产的基础,掌握春繁强群饲  相似文献   

2.
18 个不同品系间的蜜蜂单交种连续两年进行试验比较,凡产浆量较高的蜂种( 品系或杂交组合) 其产蜜量相应较低;反之,则产蜜量较高。从对蜜浆生产性能、浆糖比、全年综合经济效益、蜂群产育力等多方面综合评判,蜜浆兼顾的蜂场,仍应饲养浆蜂为主。浆蜂不同品系间杂交,可提高抗白垩病的能力。在所有浆蜜杂交种中,以美意、东北黑蜂与浆蜂的回交种表现最好,经济效益及王浆酸含量较高,适于我省及我国南方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20,(5):20-22
<正>生产群是指具有较强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蜂产品生产能力的蜂群。要实现蜂产品的优质高效生产(如实现成熟蜂蜜高产),除了良好的蜜粉源条件外,生产群至少应拥有以下特征:适龄工作蜂个体数量达到高峰,各日龄工蜂比例合理,子脾、空脾、蜜粉脾排列结构和比例合理,工蜂健康状态良好。对于优质成熟蜂蜜生产而言,要求西方蜜蜂群势至少达到16足框4万只蜜蜂(条件允许,最好能达到20足框以上),中蜂达到8足框(2万只蜜蜂)以上。但在我国,受蜂种、蜜源条件、气候环境和药害等多种因素影响,多数自然蜂群的群势达不到以上要求,这就必须改变传统养蜂模式,在主要蜜源大流蜜期前,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把生产蜂群扶壮,使群势达到优质成熟蜂蜜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
容易产生“热症”、好分蜂是中蜂特性之一,也是制约中蜂蜂蜜高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春季蜜源流蜜期,若处置不当常导致歉收。如果熟悉相关蜂性,略施小计仍能调动有分蜂热的蜂群,甚至可用欲分蜂的群来生产蜂蜜。“挫折分蜂取蜜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蜂群蜜浆双高产的心愿 ,我将单一品种的双王群改养一蜜一浆王。因为分区管理法改变了传统双王群的蜂巢结构 ,适于调控 2只不同品系蜂王的产卵力。具体管理简介如下 :1 春繁群势与最佳开繁日乐陵第 1个蜜源是 5月 5日的刺槐 ,最佳开繁日应选在蜜源流蜜前 6 7天。因为 ,要求春繁群开繁后 4 2天 (2个产卵周期 ) ,也就是刺槐流蜜前 2 5天采蜜群应达到 8~ 9框蜂 ,子脾卵、虫、蛹之比为 1∶2∶4 ,到刺槐流蜜时才能达到 18~ 2 0框蜂 (内勤蜂与外勤蜂之比为 1∶1 5 )。经实践 ,4框蜂的春繁群能达到预期群势 ,为此 ,春繁期要以蜂定群 ,不…  相似文献   

6.
正乌桕是黔北各县(市区)夏季主要的蜜粉源之一,它面积广而高产。养蜂人自开春以来的繁蜂都是为采乌桕作准备。乌桕开始流蜜时,蜂群群势、蜜浆产量均可达到全年的顶峰。乌桕也是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的蜜粉源植物之一。在地理、气候等条件都适合乌桕开花流蜜的情况下,意蜂一个15框足蜂的单王采集群(双王采集群产量稍差)单季乌桕流蜜期平均单产可达100 kg/群。中蜂5框以上的单产可  相似文献   

7.
对原群直接提交尾群和互换蜂箱提交尾群的两种蜂群在野藿香蜜源流蜜时群势增殖和蜂蜜产量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原群直接提交尾群对蜂群的增殖变化,成蜂量(P=0.048)及卵虫(P=0.009)增长显著,其余差异不显著。互换蜂箱提交尾群对蜂群的增殖变化,成蜂量增长显著(P=0.018),其余差异不显著。互换蜂箱提交尾群增殖与原群直接提交尾群对蜂群的增殖变化比较,总脾数(P=0.004)、成蜂量(P=0.001)、卵虫(P=0.028)增长差异显著,蛹差异不显著。互换蜂箱提交尾群的蜂蜜产量显著高于原群直接提的交尾群。说明原群直接提交尾群和换箱提交尾群到流蜜时群势均有增长,而换箱提交尾群的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8.
一、生产雄蜂蛹合算雄蜂蛹作为新型蜂产品,价格稳定且俏销。但据笔者调查的几个蜂友,他们顾虑重重,担心生产雄蜂蛹恐怕得不偿失,一怕影响工作蜂的增殖(即怕生产旺季群势不强,还怕越冬蜂群势弱、体质差);二怕生产雄蜂蛹消耗蜜粉太多,因而影响蜜、浆、粉的高产。笔者从去年试产雄蜂蛹样品,今年芝麻花期批量生产商品雄蜂蛹的实践来看,认为这种顾虑和担心是不必要的。笔者在生产蜜、浆、粉的同时,也生产了雄蜂蛹。仅就芝麻花期而言,有76个双箱体14框生产群,平均每群收商品蜜6公斤(不包括箱内存蜜5公斤和  相似文献   

9.
纪天祥 《蜜蜂杂志》1998,(10):12-13
在同一场内饲养东北黑蜂、高加索蜂、意蜂和喀尼阿兰蜂等不同品种的蜜蜂,在每年越冬期间发现这几种蜂群,蜜蜂的活动量大小、消耗蜂蜜的多少、越冬末期蜂王开始产卵日期的早晚有所不同,而差异比较明显的是:东北黑蜂和意蜂,越冬前同等群势,巢内贮蜜数量也相等,但是到...  相似文献   

10.
陈洪琪  黄红卫  王升  谢鹤  杨冲 《中国蜂业》2006,57(11):21-22
利用蜜蜂品种间杂交产生杂种优势的育种原理,采用蜂蜜高产型喀意杂交蜂种与王浆高产型浙农大1号浆蜂种进行三元杂交,定向组配培育成适合西北地区蜜源及气候条件的兼具蜂蜜王浆高产性能的优良蜜蜂品种。三交种蜂群越冬死亡率分别比其他两组降低3.8%与4.1%,比父母本组蜂群分别少消耗饲料0.9%与1.4%;春季繁殖力比意喀杂交种蜂量增殖10.6%;比意喀杂交种子脾增加20%,;蜂王浆产量比喀意杂交种群产量增产20%;蜂蜜产量群均增产21%,单群年增加产值131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