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是全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新疆棉农的植棉决策影响国内棉花产量,调查分析新疆棉农植棉决策影响因素,对新疆乃至全国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随机抽样,对145户棉农植棉意愿作了问卷调查,将影响棉农植棉意愿的因素分为个人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及其他因素等4类,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新疆棉农植棉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人因素、市场因素、其他因素对新疆棉农植棉决策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性,而政策因素对新疆棉农植棉决策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新疆棉农植棉决策具有惯性,植棉历史越长的棉农选择继续植棉的概率越大。要稳定棉花生产,必须稳定5年以上植棉历史植棉户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植棉比较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新疆棉花植棉比较效益的变化.[方法]1981年至2009年近30年间相关资料汇编及年鉴.[结果]近30年间新疆棉花与小麦、棉花与玉米、棉花与(小麦+玉米)的整体平均净产值和减税纯收益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近5年棉花植棉效益下降明显(2010年除外).造成植棉比较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棉花市场价格波动、植棉成本上升、产量徘徊、植棉环境的制约和扶持政策少;尤其是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使棉花比较效益优势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着新疆棉花的竞争力和棉农增收.[结论]从政策、市场、科技、投入等方面全面提升新疆棉花植棉比较效益,对提高新疆棉花产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实现品种、技术和环境的高效统一,以及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提高植棉效益和全面均衡增产,促进棉农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影响天津市棉花生产起伏较大的主要因素是国家政策因素:购销体制因素,科技因素及效益因素等。通过分析,提出了在现行棉花政策及流通体制下;发展天津市棉花生产的总体思路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棉花产量,通过两个强化(强化社会化服务,强化科技投入),实现两个提高(提高棉花单产,提高植棉效益)。重点抓好四个转移,即由旱薄地向好地转移;由零星种植向规模种植转移,由露地棉向地膜棉转移;由单一种植向间作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棉花生产波动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图示法、趋势分解法和最小二乘法的方法,从植棉技术水平和棉农植棉意愿2方面,对1990~2006年河北省棉花生产波动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棉花生产的波动性很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棉农的植棉意愿是影响棉花生产波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稳定发展棉花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转入户视角研究新疆玛纳斯县农地流转对棉农植棉的影响。[方法]2011年8月对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整理相关数据,从植棉规模和植棉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转入户转入意愿。[结果]新疆棉农对农地转入的主要忧虑在于担心棉花种植风险和担心收益无保障。农地流转后植棉农户的户均农地面积增加,加快了植棉现代化进程,同时增加植棉收益,进而影响棉农植棉效益。[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新疆植棉规模效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呼图壁县种植棉花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棉花是该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14年,国家出台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以来,我县棉花生产呈现"六减三增"的总体趋势:面积大幅压减,植棉区域退减,产量减少,成本略减,种棉收益减少,植棉户数减少;植棉大户增加,规模种植面积增加,机采棉面积大幅增加。本文通过对国家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在呼图壁县实行2年来的运行分析,提出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目标价格低于棉农预期、政策执行滞后、植棉效益明显下降、企业收购热情不高、收购及皮棉销售手续繁琐等问题,建议完善目标价格改革信息平台,简化程序,尽量减少人力消耗和行政成本,努力提高棉  相似文献   

7.
湖南棉花生产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了湖南棉花生产发展简史,着重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湖南棉花生产历程,从湖南皮棉总产、种植面积、皮棉单产等方面按年代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了各年代湖南棉花生产特点与波动规律,认为原棉市场需求、植棉经济效益、植棉经济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全省棉花总产、植棉面积较大,棉花品种改良与更换、棉花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提高是湖南棉花单产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根据湖南棉花生产的新形势对湖南未来棉花生产进行了展望,指出全程机械化是湖南棉花生产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标价格政策下新疆棉花供给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利用新疆棉区20个棉花主产县近10年棉花面板数据构建Nerlove扩展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背景下的新疆棉花供给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标价格补贴对棉花播种面积具有正向影响,弹性系数为0.068;上一期棉花销售价格对于本期棉花播种面积具有正向影响,短期价格弹性为0.627,长期价格弹性为4.834;上一期棉花播种面积对于本期棉花播种面积具有正向影响,弹性系数为0.870;上一期棉花种植成本、棉花替代作物价格对棉花播种面积具有负向影响,但结果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农业用水量对棉花播种面积具有负向影响,结果同样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时间趋势变量对于棉花播种面积具有负向影响,可能是近年来新疆大力发展林果的农业产业政策对棉花播种面积产生的负向作用。研究表明:植棉预期收益是影响棉农种植决策的首要因素,棉农基于往期棉花销售价格及目标价格补贴确定本期植棉预期收益,决定本期棉花播种面积;新疆棉农的种植决策对于供给反应的调整比较缓慢,种植决策受前期的影响较大,不能根据市场及时调整生产播种情况;长远看,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发展受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林果发展双重约束有继续下滑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常德市鼎城区是长江流域的棉花主产县(区)。1989年以来,该区棉花种植面积和单产呈跳跃式增长。近几年由于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种植区域分散、投入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造成植棉比较效益降低,制约了该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推进鼎城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优化区域布局,实行科技创新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0.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降低农业成本、探索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的路径明确了方向。基于2001—2016年新疆棉花产业生产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影响棉花产量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从生产条件、人力要素投入、物质投入、产出效益4个方面选取11个相关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判定各驱动要素与新疆棉花产量变动之间的灰色关联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并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各驱动要素与棉花产量间的回归模型;基于通径分析方法对其相关系数进行分解,区分各驱动因素对棉花产量变动的直接或间接作用。结果表明,农业用水量、棉花种植面积是新疆棉花产量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化肥折纯量与棉花产量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