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187.5、225.0、262.5、300.0、337.5、375.0 kg/hm~26个小麦播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内行小麦的影响大于边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穗数的边行优势总体降低,边行与内行差值由90万穗/hm~2(播量187.5 kg/hm~2)降至78.0万穗/hm~2(播量375.0 kg/hm~2);穗粒数边行优势总体先增后减,播量300.0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穗粒数差值最高(4.6粒);千粒质量与产量边行优势总体逐渐增加,播量337.5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千粒质量差异最高(3.9 g),产量边行与内行差值以播量375.0 kg/hm~2处理最高,为3 136.5 kg/hm~2;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种量在225.0~262.0 kg/hm~2。  相似文献   

2.
采用5因素5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以及氮、磷、钾施用量对糯高粱黔高7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以及氮、磷施用量对产量和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密度以及钾施用量对产量和穗粒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密度以及氮、磷施用量对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钾施用量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密度及施肥量的增加,产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个因素中,播期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磷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播期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有显著影响;播期与氮施用量、密度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5个因素与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同时满足黔高7号产量大于6 300.00 kg/hm~2、穗粒数高于4 500.00粒,千粒质量大于24.00 g,农艺方案为4月15—20日播种、密度为13万~17万株/hm~2、施氮61.7~82.1 kg/hm~2、施P2O576.1~104.1 kg/hm~2、施K2O 61.9~82.6 kg/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适宜肥料用量。[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分别设置了氮、磷、钾肥料的0(对照)、75、150、225、300 kg/hm~2 5个用量梯度,研究不同肥料用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穗数与产量增加,千粒质量下降,小麦产量在氮肥用量超过150 kg/hm~2后稳定在8 442~8 474 kg/hm~2;随磷肥用量增加,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先上升后下降,磷肥用量为7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617 kg/hm~2,穗粒数、千粒质量变化不大,过量施用磷肥显著降低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减产幅度达5.1%;钾肥用量对小麦穗数、产量影响不显著,但随施钾量的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质量下降。[结论]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季节肥料适宜用量为氮肥225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黑宝石1号高产栽培密肥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种植密度、肥料二因素不同处理水平裂区设计试验,对黑宝石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条件下,其生育期、群个体茎蘖动态、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及其丰产性和抗逆性进行了研究,探明黑宝石1号在江苏沿江地区种植不同密度、施肥水平对其群个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寻求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种植密度过低不利于形成足穗,种植密度过高又会影响每穗实粒数,肥料过少会制约群个体发育,肥料过多又会影响每穗粒数和粒重,且容易造成倒伏。合理的密肥组合可使群个体间协调发展,平衡穗、粒、重三者关系,获得较高的产量。在基本苗239.6万/hm~2、施N量237.7 kg/hm~2时,具有最大产量潜力7 384.3 kg/hm~2。产量7 20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200万~270万/hm~2、施N量220~260 kg/hm~2或者基本苗210万~260万/hm~2、施N量210~270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制订黑宝石1号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天禾3号为材料,在适宜播期范围内研究不同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量对天禾3号产量影响显著,其中播量为225.0 kg/hm~2的产量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播量对成穗数、穗粒数影响较大,对千粒重影响较小。该品种对播量的适应性强,适宜播期范围内均能达到8 800 kg/hm~2。最佳产量三要素为:亩穗数660万~675万/hm~2,穗粒数35~36粒,千粒重44 g。  相似文献   

6.
小麦06-135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小麦06-135的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高产攻关田和播期、密度及施氮量等试验,分析高产田产量构成及群体形成特征。结果表明:小麦06-135产量8 000 kg/hm~2的群体形成特征为穗数435万—475万穗/hm~2,穗粒数44—46粒/穗,千粒重42—43 g;冬前茎蘖数/最终穗数约1.1,高峰苗/最终穗数约2.0,分蘖成穗率约38.5%,分蘖穗比例约60%。小麦06-135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28日,适宜基本苗为165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307.30 kg/hm~2。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肥料2因素不同处理水平裂区设计试验,对黑宝石1号在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条件下,其生育期、群个体茎蘖动态、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及其丰产性和抗逆性进行了研究,探明黑宝石1号在江苏沿江地区种植不同密度肥料对其群个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寻求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密度过低不利于形成足穗,密度过高又会影响每穗实粒数,肥料过少会制约群个体发育,肥料过多又会影响每穗粒数和粒重,且容易造成倒伏。合理的密肥组合可使群个体间协调发展,平衡穗、粒、重3者关系,获得较高的产量。在基本苗239.6×104/hm~2、施N量237.7 kg/hm~2时,具有最大产量潜力7384.3kg/hm~2。产量7 20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200~270×104/hm~2、施N量220~260kg/hm~2,或者为:基本苗210~260×104/hm~2、施N量210~270 kg/hm~2。  相似文献   

8.
滇中高海拔地区玉米高密度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云瑞505在4个密度梯度6万株/hm~2、7.5万株/hm~2、9万株/hm~2、10.5万株/h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有明显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单位面积穗数、穗位高和秃尖相应增加,穗粒数、穗行数、千粒重则有所减少。种植密度9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达11 340 kg/hm~2。说明滇中高海拔地区云瑞505最佳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正>1范围本文主要写了春小麦6750kg/hm2~7500kg/hm2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杂草防治和收获期。2产量结构基本苗615万株/hm2~690万株/hm2,收获穗数570万穗/hm2~630万穗/hm2,穗粒数31粒~38粒,千粒重42~45,产量6750kg/hm2~7500kg/hm2。3播前准备3.1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
2019年在水稻上开展了"红四方控失肥+沼液"模式的试验,将控失肥作为基肥,后期配套沼液还田,不再另外施用化学肥料,跟踪处理条田与常规对照条田的苗情、调查形态特征及产量结构。结果表明,18队条田控失肥+沼液处理成穗数较常规对照高3.7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较常规对照高0.5粒,实收产量较常规对照高120.0 kg/hm~2,效益较常规对照高444.75元/hm~2,结实率、千粒重两者差异不明显;4队条田控失肥+沼液处理穗数较常规对照低21.00万穗/hm~2,每穗实粒数较常规对照高2.0粒,实收产量较常规对照低142.5 kg/hm~2,效益较常规对照低236.25元/hm~2。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在不同熟期水稻品种上的示范应用,研究了新型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成本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效益方面,新型肥料处理对"南粳2728"、"华粳5号"、"甬优2640"等中早熟品种产量具有正效应,产量增加133. 5~574. 5kg/hm~2;对晚熟品种糯稻"99-25"产量呈现负效应,产量降低264kg/hm~2;因新型肥料成本较高,效益变幅较大,效益增加-489~33. 4元/667m~2。生育进程方面,新型肥料能略微加快中早熟品种水稻生育进程,但不改变总叶龄。在群体动态方面,硫酸钾钙镁、住商肥料对"南粳2728"、糯稻"99-25"的群体动态表现为正效应,高峰苗分别提高99万hm~2、33万/hm~2,成穗数分别提高9万/hm~2、4. 5万/hm~2;住商肥料和河北全营养有机肥对"华粳5号"和"甬优2640"群体动态表现为负效应,高峰苗分别降低81万/hm~2、24万/hm~2,成穗数分别降低10. 5万/hm~2、3万/hm~2。在穗粒结构方面,新型肥料处理的中早熟品种总粒数增加2. 9~11. 2粒/穗、实粒数增加2. 7~7. 2粒/穗、千粒重增加0. 5~0. 7g;晚熟品种糯稻"99-25"的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分别降低4. 3粒/穗、3. 3粒/穗、0. 7g。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国红6号小麦的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通过超高产攻关田和高产攻关田试验,分析其高产田块产量构成及群体特征。结果表明,国红6号产量超过9 000 kg/hm~2的群体特征为穗数495万~525万穗/hm~2、穗粒数达44~46粒、千粒重达44~46 g、冬前茎蘖数/最终穗数为1.1~1.2、高峰苗/最终穗数约为2.0、分蘖成穗率为37.5%~39.0%。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钾量对中单509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品种中单509为试验材料,在天津静海地区采取田间试验方法,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施钾水平,分别为22.5、45.0、67.5、90.0、112.5 kg/hm~2。研究结果表明:施钾量在22.5~67.5 kg/hm~2范围内,玉米株高、穗位高、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穗长、穗粗、穗行数、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钾量超过67.5 kg/hm~2时,玉米株高、穗位高、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穗长、穗粗、穗行数、产量随施钾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因此,中单509的较适施钾量在67.5 kg/hm~2左右。经过分析,在天津地区中单509为代表的春玉米较适宜施钾量为67.5 kg/hm~2。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75-1479
为了给小麦新品种国麦301在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提供适宜的栽培措施,研究在玉米秸秆100%粉碎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 kg/hm~2的空白对照比其他处理晚1 d进入拔节期,提前2 d成熟;各处理间灌浆速率均在花后20 d达到峰值,且花后各时期灌浆速率均以N4处理(300 kg/hm~2、基追比5∶5)下达最大值;最大灌浆速率与施氮量之间相关系数最大(r=0.951 4~(**));千粒质量和株高在施氮量最高处理下(300 kg/hm~2)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31 g,79.70 cm;成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在N3(262.5 kg/hm~2、基追比5∶5)处理下达最大值,分别为675.60万穗/hm~2,37.73粒/穗,8 580.30 kg/hm~2;N3与N4处理间穗粒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穗数和产量差异不显著。总的来看,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最适宜施氮量为262.5 kg/hm~2。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了CM生物有机肥在一季晚稻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CM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有效穗数多10.80万穗/hm~2、株高高0.99 cm、穗长长0.13 cm、穗总粒数多3.3粒、穗实粒数多4.5粒、结实率高2.08个百分点、千粒重多0.07 g、产量增加489.20 kg/hm~2、纯收入增加950.85元/hm~2,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播期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进行了3月5日至4月14日每10 d播1次的试验。结果表明,3月5日播种的春小麦较其他4个播期处理次生根分别多2.6、2.8、1.3、1.7条,吸收养分的能力增强,成熟期平均提早5 d,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为403.6万穗/hm~2、42.3粒、43.9 g、7 494.73 kg/hm~2,分别较晚播的平均增加7.35万穗/hm~2、0.85粒、0.42 g、353.3 kg/hm~2。  相似文献   

17.
在南京市高淳区青山生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稻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产量以武运粳29最高,为10 252.5 kg/hm~2,穗型以南粳46最大,平均穗总粒数达149.8粒,穗实粒数达123.6粒,有效穗数以南粳46最高,达339.2万穗/hm~2,全生育期以武运粳24为最短,为137 d,南粳46较长,为166 d,其他品种分别为159、143、141 d。  相似文献   

18.
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大,基本苗株高增高,导致成穗数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下降,3月30日以后播种的产量下降显著。不同播期产量变化幅度又因播种密度不同而异,陇春33号产量以播期3月2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最高,为8 769.6 kg/hm~2;其次是播期3月2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为8 706.8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排第3,为8 505.2 kg/hm~2;播期3月20日、密度825万粒/hm~2处理排第4,为8 323.9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排第5,为8 118.1 kg/hm~2。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陇春33号达到高产优质的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675万~750万粒/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认定决定产量的主因是有效穗;播种密度30万粒产量最高为3155.7kg/hm~2,较45万粒增产20.99%;其次是35万粒,25万粒与40万粒产量相近居第3;旱塬地冬小麦合理播种密度可确定为25~35万粒。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小麦种植效益不高的现状,进行春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宽幅匀播栽培具有资源高效利用、苗壮蘖多、成穗率高等特点,田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分别达到428.5万穗/hm~2、43.8粒、45.2 g、8 483.3 kg/hm~2,较"井"字形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8.5万穗/hm~2、0.8粒、0.4 g、388.5 kg/hm~2;较对照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10.5万穗/hm~2、1.1粒、0.45 g、496.05kg/hm~2;纯收入较"井"字形常规机条播、对照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1 111.1、1 418.7元/hm~2,表现出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