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各发育阶段,均受到寄生性、捕食性和致病性等自然天敌的控制与影响。根据调查,落叶松毛虫越冬后幼虫期自然天敌控制率75.1%,其中:寄生率33.0%,捕食率27.0%,致病率15.1%;蛹期自然天敌控制率60.6%,其中:寄生率32.0%,捕食率11.4%,致病率17.2%;卵期自然天敌控制率55.1%,其中:寄生率33.5%,捕食率16.2%,致病率5.4%。  相似文献   

2.
松毛虫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 pidae松毛虫属Tolype昆虫。主要种类有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B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等等,  相似文献   

3.
利用飞机喷洒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hsis)防治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nas(Butler)(Dsibiricus)。亩施用2%浓度药液150g,防治效果89%以上。无污染,无副作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是落叶松人工林的重要害虫之一,曾一度在吉林省猖獗危害。防治方法中以释放卵寄生蜂较为有效,但放蜂效果的好坏与掌握产卵进度密切相关。我们从  相似文献   

5.
用25%灭幼脲可湿性粉剂对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et Liu、赤松毛虫D.spectabilis Butler、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大袋蛾Cryptothelea ariegata Snellen和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章古台地区松毛虫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和油松人工林内是一九六五年发现有两种松毛虫即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ibiricus Tschetv)和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以前者为优势种,为作好予测予报,给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对章古台地区松毛虫片断生活史进行了观察,现将有关部分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是松林的大害虫。现已查明我国共有26种松毛虫,其中台湾省有12种——阿里山松毛虫Dendrolimus arizaha(Wileman)和花缘松毛虫D.inouei Lajonquiere(大陆尚未发现)大陆24种。但发生面积大,为害最严重的仅8种,它们是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赤松毛虫D.spectabilis(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8.
松毛虫脊茧蜂[Rogas dendroli-mi(Matsumura)]是山东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以下简称松毛虫)幼虫的主要天敌之一。五十年代在山东松毛虫分布区都有发现。随着大面积推广化学农药除虫,以后很少见到。从七十年代改变大面积喷施化学农药以来,其寄生率有上升趋势。据在昆嵛山东坡调查寄生率为3.1%;沂山为23.7%。现将多年来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Laticis Tschelweri-kov)、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这四种松毛虫,是我国从南到北松树上的主要害虫,目前,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的结构已由我国鉴定出来,其成分为顺,反-5.7-十二碳二烯醇及其乙酸酯和丙酸酯,这三种成分的不同比例混合后,以3:5:2的500微克量在林间具有较强的诱蛾活性。为了寻找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的其它增效化合物,并对另外三种松毛虫性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枯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liparidis Bouche)为松毛虫幼虫期寄生蜂。分布范围较广,寄生率较高,在我省松毛虫发生区的赤松毛虫(Dendroljmus 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tormjs 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及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幼虫体上均见寄生。1976~1977年在丰宁县对12块松林调查,枯  相似文献   

11.
<正> 建国以来,由于大面积营造人工油松、落叶松等纯林,加之综合管理较差,致使丰宁县每年有近10万余亩林分被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为害,成灾面积达4万余亩。有的林分被其成片为害致死,生长量严重受到抑制,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为了进行有效的预测预报工作,提高防治经济效益,1987年我们在云务山国营林场对落叶松毛虫雌蛹重量与携卵粒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省长白山地区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落叶松毛虫在长白山地区1年1世代,跨2个年度,幼虫共7龄。(2)该地区落叶松毛虫产卵量随雌蛹质量增加而增加,线性回归关系为:y=109.17 x-95.185,R2=0.855 2。且当蛹质量小于2.00 g时,其产卵量较少,但当蛹质量高于3.50 g时,落叶松毛虫产卵量大幅增加,一般在300粒以上。据此可对翌年落叶松毛虫种群密度进行估算和监测。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25年来,首次大面积发生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的猖獗危害。受害范围包括十八站、塔河和呼玛林业局,古龙干经营林区等也频频告急。据统计,目前有虫面积约100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tls(Butler)越冬幼虫在地面上主要分布在距树干1米的圆区内;在树干周围直径为1米的圆区内,选择西侧1/4扇形区内的虫口数(x)来估计全株虫口密度(y),准确率可达92.30%以上。其数学模型为y=1.2075+3.9122X。  相似文献   

15.
“生物导弹”防治云南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开发研制的“生物导弹”为材料,对云南松毛虫进行防治试验,通过卵期施药,30天后寄生蜂对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Lajonquiere)卵平均寄生率达90.2%,对喀斯特地区云南松毛虫防治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省利用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防治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her)]始于1969年,但随着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发展,逐渐发现该蜂对落叶松毛虫卵的寄生率低(0—16.3%),防治效果差。到八十年代初,生产单位已不再使用其防治松毛虫。1982—1984年,为摸清赤眼蜂对松毛虫卵寄生率低的原因,我们利用本地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在保证使用壮蜂和严格按林间放蜂技术操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林中挂卵卡诱寄松毛虫平腹小蜂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是我省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卵期主要优势天敌蜂种之一;历来调查表明,控制松毛虫的发生、发展,往往起着主宰作用。它是目前我省利用柞蚕卵人工繁殖,防治松毛虫的蜂种之一。本试验旨在了解该蜂在林中自然的活动规律,以及提供有关单位在林中诱寄蜂种的参考。一、挂卵卡诱蜂林概况及其虫情 1.试验点设在长春市净月潭林场。挂卵卡诱蜂试验分别在阔叶林和针叶林内进行。针叶林地是一平山,近似圆形,面积约有5公顷,树种以黑松为主,其中约有1亩地的落叶松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幼虫室内毒力,结果表明0.4%蛇麻子素、1%苦皮藤素、0.3%印楝素乳油稀释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72 h校正死亡率为20.53% ~ 92.84%,其中1000倍液校正死亡率为80.12% ~92.84%;对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30.01%~80.22%,其中1000倍液校正死亡率为68.16%~ 80.22%.2%烟碱·苦参碱乳油500,1000,1500倍液对2龄和4龄幼虫72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2.34% ~93.82%和41.16%~85.49%.4种植物源杀虫剂1000倍液对2龄和4龄落叶松毛虫的毒力均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是我国东北林区针叶树种的重要害虫。通过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对落叶松毛虫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落叶松毛虫幼虫种群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且在一切密度下部是聚集分布,聚集程度不因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该地区落叶松毛虫主要危害15~30年生、郁闭度0.65以上的人工落叶松纯林,天然林危害轻,纯林重于混交林,林缘重于林内,阳坡重于阴坡,坡中重于坡上和坡下,且林相整齐、生长旺盛的林分发生较轻,反之则较重。该地区落叶松毛虫天敌有30多种。  相似文献   

20.
1985~1989年,对广元、简阳、金堂等部分柏木林区柏木松毛虫卵、蛹期寄生天敌进行了调查研究,经鉴定寄生天敌昆虫6种。卵期以白跗平腹小蜂寄生率最高,1986年平均为12.1%,1989年为60.0%;蛹期以黑角洼头大腿小蜂寄生率最高,平均为46.5%。 柏木松毛虫Dendrolimus sp.(俗名大柏毛虫)为我省柏木林区一大害虫。每年发生1代,幼虫于3~7月取食柏木Cupressns funebris Endl叶片或嫩枝,严重时造成整个林分似枯焦,甚至死亡。自1980~1987年此虫在全省柏木林区为害较重,近年逐渐减轻。其原因是柏木松毛虫受到自然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