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栉孔扇贝对藻类生长的间接促进作用,结果显示,栉孔扇贝对浮游植物有明显的促长作用,并且浮游植物的增长与栉孔扇贝的密度呈正相关,符合如下模式:Y=40.85lnX 44.87(r^2=0.979,p=0.05,n=15)。栉孔扇贝对浮游植物的促长作用随藻类种类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别,主要取决于藻类对营养盐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2.
单细胞藻类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虾、河蟹、贝类育苗需要大量的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培养的好坏关系到育苗的成败,是水产动物育苗成功的首要条件。只有培养出大量的无原生动物污染的、鲜嫩的多种单细胞藻类,贝类等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才能获成功。笔者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藻种种源 同一类藻最好从不同地方采集,获得多个品种进行培养,而且在培养过程中分别放置在不同培养瓶中进行,这样可避免某一品种培养失败而带来的损失,也可获得适应本地区培养的品种。如金藻可培养3011、wp、wfj3个品种。2 扩 种 扩种用的烧…  相似文献   

3.
藻类固定化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藻类固定化技术起始于80年代,它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工程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犤仵小南等,1992犦。与游离藻类相比,固定化藻类具有藻细胞密度高、反应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藻细胞流失少等优点。利用固定化藻类的生物富集作用净化污水,包括对N、P等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的去除的研究,以及藻类固定化后生理特征的变化等犤严国安,1995犦都有报道。本文在综述藻类固定化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固定化藻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固定化藻类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前景作了展望。1藻类固定化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赵文 《水产学报》2004,28(2):167-174
研究了流水轮虫培育池(14^#)、静水轮虫培育池(15^#)和轮虫饵料培养池(11^#)中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特别是超微藻类对浮游植物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结果表明,在14^#池中,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3.7%、82.9%和13.4%。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13.6%、66.0%和20.4%。在11^#池中,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4.5%、16.1%和79.4%。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9.0%、78.9%和12.1%。在15^#池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4.7%、22.3%和73.0%。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12.4%、60.8%和27.8%。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主要是由微型藻类提供,占总量的60.8%~78.9%,在轮虫培育池生态系统中微型藻类是主要生产者。  相似文献   

5.
池塘藻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害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池塘中生存的鱼虾等水产品产生危害的各种藻类的总称。通常来说,养殖水体中存在着多种藻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藻类的组成及其数量的多寡保持着一定的消长关系,即藻相。当养殖的水生生物适应在某种藻相中生存时,则生长正常。这类藻相中含有鱼类等易消化利用的藻类:如硅藻、金藻、隐藻等。否则,某一种或几种有害藻类占优势,则对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危害,详见表1。这类藻包括微囊藻、多甲藻、三毛金藻、水网藻、青泥苔等。表1几种有害藻类及其防治方法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名称生长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单细胞藻类的生产培养中,金藻类很容易被原生动物污染,一旦被原生动物污染,原生动物在培养液中生长繁殖,当其数量增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对培养藻类的生长繁殖产生影响。被原生动物污染后的藻种不利于再扩大培养,甚至造成培养的失败,特别是在高温季节,金藻类的大量培养难度更大,不易保证生产中持续稳定的供应。原生动物污染是造成单细胞藻类培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单细胞藻类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当金藻类在生产培养中出现原生动物污染时,采用酸化处理的方法来抑制和杀灭藻液中的原生动物,取…  相似文献   

7.
轮虫是养殖对虾幼体的主要动物性饵料。培养轮虫的方法各有不同,但培养饵料多数使用绿藻和硅藻。藻类必须另行培养,并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往往因自然条件和虫害的影响,藻类培养不起来,直接影响轮虫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刘敏 《福建水产》1992,(2):89-89
微型藻类培养的成败,在许多水产育苗领域中起着决定作用.海产小球藻因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成为海产无脊椎动物和鱼类育苗的实用饵料之一.但在室外扩大培养中,常被其它更适应于室外环境条件的种类占据优势,导致小球藻培养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饵料藻类对贝类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藻类是贝类育苗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贝类育苗的饵料藻类有多种,不同的藻类对贝类幼虫的食用效果不一样,单独投喂藻类和混合投喂也会产生不同的生长状态。饵料藻类从多方面影响着贝类幼虫的生长、成活、附着变态。  相似文献   

10.
在池塘养殖时,当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殊变化不良藻类往往大量繁殖并成为优势种群.抑制有益藻类的生长,导致水体的生产力下降,严重时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造成危害。常见的不良藻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青蛤育苗成败的关键是是否能培养出满足育苗需要的大量优质藻类,而藻类培养并非易事,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关于藻类的培养有很多文献可供参考,然而大多有关藻类培养的资料理论性强,技术复杂,难以在大规模生产上应用。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藻类培养的实践经验,对青蛤育苗过程中藻类培养的相关技术进  相似文献   

12.
微观藻类多白营营养性的,利用光合作用维持其生命。因此,光、二氧化碳、温度是限定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其次是无机盐类的组成和浓度亦有影响。此外,藻类中也有需要有机物的它营营养类型和要求某种维生素的自营营养类型.  相似文献   

13.
在对虾人工养殖过程中,养殖水化学环境和水体生态结构的优劣是决定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长期以来,水产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调节和优化养殖水体生态结构的研究,如利用化学物质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和生长,以高等水生植物抑制藻类生长(Saayda,T.T.,l974;Moss,B.,1980),起到了生态修饰的效果。但用生物法调节水化学环境和水体生态结构比化学法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麦饭石对养殖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强度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最佳添加浓度为20ppm,密闭培养72小时后,光合作用强度比对照组提高了61%,浮游植物生物量比对照组增加41.4毫克/升,硅藻在总生物量中的所占比例比对照组提高了17%,试验表明,麦饭石是池塘养殖用优质微肥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单细胞藻类的大量生产不仅为鱼、虾、贝的苗种生产提供饵料,而且有些藻类还是鱼虾配合饲料的重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陈宜婉 《水产学报》1985,9(1):49-62
本文报导了1980-1982三年中在南京市郊江宁县东山公社百家湖渔场的两个相邻并大小相同的池塘中,分别用猪粪与经沼气池发酵后的肥水和部分废渣作为培养池塘中浮游生物的肥料。分析了池塘施用沼气肥水后水中理化、生物等因子的情况,指出用沼气肥水可引起池塘藻类种群组合和数量的变化,若长期施用沼气肥水还可调节自然饵料季节间的平衡关系和促进有利于池塘养殖的藻类种群组合的形成,使鱼池持续高产。1981年亩净产为1129.6斤,1982年为1311.1斤。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对微囊藻消化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条件下,采用灰份法研究了体重、藻类密度、温度对罗非鱼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对微囊藻的平均消化率在67.88%,体重和藻类密度对消化率影响不明显,而温度与消化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盐藻(Dunaliella SP.),是我国分离培养的海水单胞藻类中的一种,是一种嗜盐性强、并能游动的海产团藻类,也是刺参幼体(耳状幼体、樽形幼体)最喜食的优良饵料。每年在海参人工育苗盛期(7月中上旬-8月末),及海参幼体大量摄食的时候,由于受高温影响,各种大小类型的敌害生物开始大量繁生,  相似文献   

19.
三角褐指藻和新月菱形藻具有生长快、耐低温,容易培养的优点,是贝类和虾类幼体的良好饵料,在象山县水产养殖公司育苗厂,笔者于1989、1990、1992年在培养这两种藻类用于中国对虾育苗的生产过程中,在藻类培养池面积有限的条件下,采用原池追肥和吸去沉淀物少量补充培养的方法,有效地延长了藻类的生长期和提高了培养浓度,从而保证了在整个育苗过程中随时都有较高浓度的优质藻液供应,以下简单介绍一下有关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老手 《海鲜世界》2005,(5):132-133
水草缸是大自然生态的缩影.姿态优美的水草能让人们感觉到春的存在,让人们心旷神怡。但若长出许多的藻类.可能会让很多人的兴趣大减.甚至就草草的把辛苦设好的草缸废掉。以下是本人有效控制新旧草缸藻类滋生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