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农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作物学会第五届栽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辽宁分会理事,全国作物高产创建专家指导团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稻作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邵国军研究员,1957年4月生于辽宁昌图。  相似文献   

2.
渝优水稻科研团队由原重庆市作物研究所水稻栽培育种研究团队组成,现有在职人员14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6人。学术带头人李经勇研究员曾任重庆市作物研究所、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再生稻室、水稻室、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所长助理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  相似文献   

3.
现任四川省作物学会会员、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知名水稻育种专家徐敬洪,1970年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从小就有“热爱家乡,建设农村”的理想.1992年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现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工作至今.从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坚守在农业科技工作一线,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千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主研育成冈优906、蓉18优188等20个(次)杂交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累计推广面积3000余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王书玉(WANG Shu-yu),1964年生,河南省原阳县人。1985年7月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现任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秋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河南省作物学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乡分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相似文献   

5.
现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所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大田作物生产指导专家,重庆市遗传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农作物品审会麦类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文理学院兼职教授,重庆市"九五"以来小麦研究领域项目主持人、首席专家的余国东研究员,一直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因其在小麦育种领域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09,(9):45-46
<正>近日,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资环局以及湖南省农业厅科教处的专家,对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作物耐逆境分子生态学研究中心水稻课题组培育的转  相似文献   

7.
水稻新品种一、川香858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品种来源为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川香29A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恢复系泸恢8258组配而成的中籼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科学》2010,(11):F0003-F0003
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属全国性粟类作物科研学术团体。挂靠单位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1986年2月24日经中国作物学会批复命名为“中国作物学会谷子专业委员会”,1987年5月3日批准更名为“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根据粟类作物科研、生产.购销以及人员变动等方面实际情况,共进行了6次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栽培专家李荫藩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所长,从事旱地作物育种与农业生态学研究。中国种子协会理事,中国杂粮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科技管理学会理事,山西农业大  相似文献   

10.
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设立的种业企业。公司以“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泸州分中心——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为技术依托,从事农作物种子的选育、生产与经营。公司拥有适合不同生态区、不同耕作制度、不同消费需求及不同生育期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20余个。在四川省内有固定的水稻生产基地1333.3hm^2左右,常年生产、销售各种类型杂交水稻种子500万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1.
陈文俊     
<正> 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植物持绿高光效研究。中国作物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会员,重庆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中青专家。先后承担国家及省市科技攻关项目21项。  相似文献   

12.
现任辽宁省稻作研究所杂优育种研究二室主任、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会员、辽宁省农学会会员的张忠旭研究员.1963出生辽宁沈阳,1997年获沈阳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6):I0001-I0001
周正邦,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省管专家,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1953年10月生于贵州湄潭,1981年12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1982年1月参加工作。从事茶叶、亚热带作物的研究和管理。历任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茶树栽培研究室副主任、茶树品种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科技副县长,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兼任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热作农经学会理事,贵州省作物学会理事,甘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经济作物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农业科学》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4.
<正>由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上海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韩国首尔大学合作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氮肥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的引进及利用研究"获得突破,该项目有效解决了氮肥高效利用水稻遗传育种的障碍,其培育出的氮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日前通过国内外专家的验收。  相似文献   

15.
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我国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滞后的问题,在深刻理解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终极目标,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完整性与简明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可行性与可比性和现实性与导向性原则之上,采用文献综述与专家咨询方法构建针对水稻作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组合多重相关法进行主观赋权研究。系统构建了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并基于专家组合的多重相关主观赋权方法分别对3个层次指标进行赋权,确立了每个指标的主观权重。本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推动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研发更具目标性和指向性;基于专家组合多重相关法的应用集中了专家的整体意见,克服了传统主观赋权法存在个别专家差异性引起偏差的弊端,可为科学开展各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评价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181-181
由国家粮食科技丰产工程江西分项、江西省作物学会、江西土壤学会和江西省植物生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水稻防早衰理论与技术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26~27日在江西南昌隆重召开。参加这次学术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多所农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家粮食科技丰产工程江西分项示范县等20多个单位的72名代表。水稻防早衰是水稻栽培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次会议的召开,为我国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基层科技人员,创造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会议期间各地代表济济一堂,围绕水稻防早衰的问题,广泛交流了近年来研究与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7.
李文成 《农友》2001,(7):25-25
李璋,男,1938年11月生,中共党员,研究员,陕西省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科技推广先进个人。1963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主要从事小麦远缘杂交遗传育种工作,历任西北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陕西省遗传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专家、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陕西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优质小麦育种专家、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所长、小麦中心主任王继忠,1950年出生,1975年毕业于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农学专业,1975年至1995年1月,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科所先后从事玉米育种(1975~1980年底)和小麦育种工作,1995年3月调到天津市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工作,是天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天津市专家顾问团成员,推广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专家风采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2):F0002-F0002
矫江1957年1月生,博士,研究员。历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水稻栽培研究室主任、农业气象研究室主任和所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黑龙江省第四届耕作学会理事长,黑龙江省作物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六届耕作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市南岗区第12、13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20.
专家简介     
李金峰,1961年11月出生,男,教授,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作物学会理事;黑龙江垦区水稻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政协黑龙江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著名水稻专家。业务专长:水稻栽培耕作与育种。李金峰同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表现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勇于吃苦的意志品格,数年如一日,潜心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成绩显著,为垦区和地方市县的水稻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他担任着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主讲任务,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