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是我国花生主产区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花生联合收获技术及机械装备的最新研究与发展现状。针对花生联合收获机收获过程中的"去土、夹持输送、摘果、输送分离"等环节的特点,系统分析了花生收获机的去土机构、夹持输送机构、摘果机构、输送分离机构等装置的关键技术与设计原理,旨在为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花生分段收获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在对中国现有花生摘果装置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该机传动系统采用柴油机为动力源,具有2条传动系统分支,分别为夹持输送装置传动系统和摘果装置传动系统;摘果装置为叶片式双辊筒差相组配结构形式,倾斜配置安装;夹持输送装置采用单夹持链与输送导轨相夹紧的结构。通过摘果性能试验,测试摘果滚筒转速大小、夹持输送速度对花生荚果摘净率、破损率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摘果滚筒转速对摘净率及破碎率影响均极为显著,夹持输送速度对摘净率的影响为极显著,而对破损率影响不显著,设计的摘果机在作业条件下,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较好地满足半喂入式摘果机具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代农业》2014,(13):27-27
4DS-2型大蒜联合收获机 该机采用随行液压限深机构、挖拔组合结构、链式夹持输入装置、半喂入原理,可一次完成挖掘、输送、清土、取果、集果等大蒜联合收获作业。该设备果秧分离装置等作业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大蒜、花生等不同收获需要实现快速转换,从而有效提高机具利用率和降低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青岛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了花生秧果兼收型联合收获机。该机可大幅提升花生秧蔓利用率,预计2018年上市。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东伟介绍,这款花生秧果兼收型联合收获机开创了花生收获方式的新领域,三垄六行作业,也是当前世界上作业幅宽较大的花生联合收获机,集花生挖掘、夹持、输送、秧果分离、秧蔓装袋(打捆)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花生秧蔓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花生收获的过程包括挖掘花生、分离泥土、铺条晾晒、捡拾摘果和分离清选等作业.花生的收获经历了手拔、镢刨、犁耕和机械收获四个阶段.目前花生收获机械按功能的完善程度分类,有花生挖掘犁、花生收获(挖掘)机、花生复收机;摘果机和用于联合收获的联合花生收获机等.  相似文献   

6.
花生收获的过程包括挖掘花生、分离泥土、铺条晾晒、捡拾摘果和分离清选等作业.花生的收获经历了手拔、镢刨、犁耕和机械收获四个阶段.目前花生收获机械按功能的完善程度分类,有花生挖掘犁、花生收获(挖掘)机、花生复收机;摘果机和用于联合收获的联合花生收获机等.  相似文献   

7.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15,(1):55
国内首台八行花生捡拾收获机通过鉴定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八行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并通过专家技术鉴定。据了解,花生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优势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 000多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该设备主要由轮式自走底盘、捡拾系统、输送系统、摘果系统、清选系统、集果系统和机电液控制系统等组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绿色耕作与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化创新团队自主创制的4UZL-1型小型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取得新突破。该机具采用履带自走底盘,配套动力55kW,单垄收获,可一次完成挖掘、输送、去土、去残藤、清选、集薯等联合作业,填补了马铃薯、甘薯收获领域技术空白,为解决薯类机械化联合收获难题、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绿色耕作与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化创新团队自主研制的4UZL-1型小型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取得新突破。该机具采用履带自走底盘,配套动力55千瓦,单垄收获,可一次完成挖掘、输送、去土、去残藤、清选、集薯等联合作业,填补了马铃薯、甘薯收获领域技术空白,为解决薯类机械化联合收获难题、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奠定了基础。据团队首席研究员胡志超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两种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联系电话:010-64882275)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两种新型马铃薯收获机。1.4U L-1型背负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与上海-50型拖拉机配套,采用前置挖掘台、三级振动输送、摘薯、排茎等机构,可一次完成垄作、平作马铃薯的挖掘、分土、摘薯、排  相似文献   

11.
花生收获机收获台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获台在花生联合收获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机器收获质量以及后续摘果的性能。目前运用在花生联合收获机上的收获台的种类形式多样,其中典型代表的是挖-拔组合式(运用在花生联合收获机上)和捡拾式(运用在花生分段联合收获机上)。总结了花生收获台的演进历程和当今国内外花生收获机收获台常见类型,分析不同结构特征,简述其工作原理,找出工作时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农业机械领域可借鉴的相关装置进行剖析和对收获台未来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与展望,以期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花生摘果装置普遍存在损伤率高且秧蔓易缠绕、堵塞和排秧困难等问题,以及满足我国两段式花生收获的捡拾摘果联合收获机摘果装置研究需要,提出了基于两段收获的螺杆弓齿轴流式花生摘果机方案并设计研制出摘果样机,螺杆以及焊接其上的弓齿与摘果滚筒母线之间均设计为一定的夹角,使花生植株在摘果过程中受到轴向力作用而不断向排草口运动;确定了弓齿齿迹距、齿间距等结构参数以及弓齿的排列方式;为了及时、顺利地完成摘果功能,根据花生荚果外形尺寸、花生随滚筒转动而产生的荚果惯性力、摘果部件的主动力和凹板筛的约束力等因素,设计了凹板筛整体形状与半径大小、筛孔的形状与大小;通过调整伸入套管之中的滚筒轴连接杆相对伸入量,实现摘果间隙在20~40mm之间可调。为检验摘果装置性能与设计合理性,选取晾晒3d的花育30为研究对象,以喂入量、摘果间隙和滚筒转速为试验因素,以摘净率和损伤率为试验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摘果样机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喂入量为0.5kg·s-1、摘果间隙为25mm、滚筒转速为550r·min-1时,摘净率为99.13%,损伤率为1.56%,符合农业部发布的花生行业标准(NY/T 993-2006),满足实际生产要求。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花生摘果装置,实现花生两段收获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代农业》2013,(21):27-27
南京所研发成功四行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 近日,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创制出高效四行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技术装备.其生产效率为现有两行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的2倍以上.将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宁阳县地处鲁西南平原和鲁中山区交接地带,现有耕地面积87.8万亩,花生常年种植面积29万亩。全县农机总动力85.6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3930台,花生覆膜播种机保有量1326台,花生收获机保有量198台。近年来,借助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宁阳县农机化工作在抓好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特别是花生生产机械化进行了重点推进。目前,全县花生机播率达到90%以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而在花生收获环节上,由于花生机收技术特别是花生联合收获技术成熟的相对较晚,加上花生机械化收获受土壤状况影响较大,推广难度相对较高,农民接受程度相对较差,机收率较低,且主要处在简单机械挖掘阶段,不能完成收集、摘果的联合作业。花生收获机械化水平的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花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主要瓶颈,是影响经济作物乃至整个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推广花生机收特别是花生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辐射带动全县乃至周边县市农民应用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收获装置前置的履带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提高了在潮湿松软土地作业的适应性.采用复合式果粒输送排杂机构,提高了排杂及清选效果;其变速箱后置,花生收获装置位于机器正前方,收获时履带跨一垄行走,一次可收获一垄两行,提高了收获作业适应性及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1.潍坊大众4H-800花生收获机该机是由潍坊大众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花生条铺收获机,通过三点式后置悬挂与四轮拖拉机连接。该机工作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输出动力,经万向节将动力传递到收获机传动箱,进而通过链轮传动带动链条循环传动。该收获机作业时一次性完成扶秧、挖掘、夹持传送、碎土、果土分离等工序,秧果被铺放到地面上。该机简单实用、作  相似文献   

17.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12,(12):49
我国专家创新"棉秆收获切碎压捆联合作业"技术最近,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单位完成"棉秆收获切碎压捆联合作业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据南京农机化所农业资源开发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陈永生介绍,自2009年以来,项目组创新研发了4MGB-237型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联合收获机,改进优化了9YL-40型直立式棉秆液压打包机。据了解,创新后的棉秆联合收获机突破了棉秆高效整株拔取、强制平顺输送、低耗切碎集箱等关键技术,可一次性完成拔秆、输送、切碎、集料,大大提高了棉秆收获效率,降低了收获成本;  相似文献   

18.
4UFD-14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薯秧分离装置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薯秧分离是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4UFD-14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薯秧分离装置建立运动学的数学模型,在此模型下分析了一级土薯分离装置倾角、驱动轮转速、驱动轮半径、摘薯辊转速等因素对薯秧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各个参数.结果表明:4UFD-14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薯秧分离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分离效果良好,对薯块损伤小,达到马铃薯收获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9.
茎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系统地了解茎叶类蔬菜收获机关键技术,采用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方法,从无序收获技术和有序收获技术2方面对国内外茎叶类蔬菜收获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茎叶类蔬菜无序收获技术中,国外集中式蔬菜收获技术已较为成熟,我国相关机型存在通用性不高、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选择式蔬菜收获技术的研究尚始于起步阶段,在工作可靠性和收获效率等方面和集中式收获技术存在明显差距。2)在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技术中,柔性夹持输送机构和有序铺放梳理装置是有序收获机的关键部件,对低损伤、低扰动柔性夹持输送和有序铺放梳理技术的研究是当前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技术研究的重点。针对茎叶类蔬菜收获机械作业要求,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优化收获机械结构,研究具备一机兼收功能的通用型茎叶类蔬菜收获机;整合机械系统与电气控制技术,提高收获机具的自动化水平;加强成熟蔬菜有效识别定位和末端执行机构相关研究,提高茎叶类蔬菜选择式收获机工作效率;研究茎叶类蔬菜物理特性,突破低扰动切割技术、可调式低损伤夹持输送技术等有序收获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虚拟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确定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合理摘果部件的结构形式及作业参数,对不同结构、参数摘果叶片及不同作业条件摘果辊的摘果性能进行虚拟仿真研究。【方法】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在UG软件中建立了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三维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摘果部件运动分析主模型,通过UG用户界面模块、求解器模块和后处理模块,对摘果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测试了不同结构、参数下摘果机叶片的运动速度特性,并利用仿真正交试验方法测试了不同作业条件对摘果机作业性能的影响。【结果】虚拟仿真测试表明:叶片结构形式对摘果效果影响较大,在相同作业条件下,直板型、折弯型、圆弧型叶片的水平径向速度分别为0.70~4.28,0.83~3.99和0.56~3.60m/s,垂直速度分别为0.32~3.93,0.10~3.60和0.27~3.31m/s,其中直板型叶片打击作用最强,折弯型叶片打击力有所减弱,但梳刷作用增强,圆弧形叶片打击力相对最弱,梳刷作用最为柔和;圆弧型叶片参数对摘果效果也有较大影响,叶片圆弧半径越大,则后倾弧度越小,摘果过程中打击力相对增大,梳刷作用相对降低,当圆弧半径为50mm时叶片打击效果最好,梳刷效果最差;摘果辊转速对摘果效果影响显著,随转速增大打击力及梳刷作用均有所增强;夹持输送速度对摘果效果的影响与摘果辊水平转角及摘果辊与加持输送链夹角有关,随夹持输送速度增大,打击力及梳刷作用增强,且对打击力的影响强于梳刷作用;当摘果辊转速为500r/min、夹持输送速度为1.5m/s时,摘果作用最强。【结论】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获得了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的作业参数与摘果叶片结构以及作业参数对摘果作业的影响效果,为花生摘果部件的设计及结构参数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