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福建年发生4代,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三化螟发生及危害有日益严重趋势,对水稻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寻找高效、安全、低毒的防治药剂,科学指导三化螟的防治工作,我们于2002年在仙游县进行三化螟防治药剂田间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怀集县水稻生产的现状,分析了怀集县水稻低产成因包括社会因素、自然气候因素、农田排灌系统损毁、地力下降及栽培技术不规范,提出提高怀集县水稻产量应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大力推广适用先进技术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种植业结构调整,粳稻面积扩大,三化螟已逐渐成为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害虫,因此,防治三化螟也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措施。据三化螟发生特点及我县多年防治实践分析.适当的农业措施可有效控制水稻三化螟发生。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福建省云霄县2004-2013年水稻三化螟发生动态及其为害情况,结果表明,三化螟灯下诱集数量、田间残留量及发生为害程度总体属轻发生趋势。由于当地晚稻收割后大面积开发冬种生产,恶化了三化螟赖以生存发育繁衍的越冬场所,使三化螟种群数量大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水稻三化螟、二化螟、大螟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自八十年代末以来,三化螟再度回升,成为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而近两年二化螟回升势头较猛,2001年沿江地区与三化螟并重发生,局部甚至重于三化螟.1999~2001年我们通过3年的分片设点观察、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和对靖江市近50年的历史资料分析,基本上已摸清我市水稻螟虫的种群演变规律和掌握了防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前三化螟是我县水稻上主要害虫,随着一季中稻的全面推广,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发生逐渐衰落,发生面积逐年减小,到80年代末期几乎见不到三化螟.近年来三化螟在我县水稻上为害呈现回升趋势,特别是3代三化螟已成为我县迟熟中稻和瓜后稻上穗期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21,(8)
正水稻螟虫是水稻生产发生最多、最广、危害最重的害虫,常见的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栽培方式演变和肥水管理的强化等,水稻螟虫在一些地方发生趋重,应采取综合得力措施防控。1.螟虫发生规律水稻螟虫的产卵期、卵孵化期如与水稻分蘖和孕穗、抽穗期相遇,水稻受害会多而重,反之受害会减轻。双季稻栽培区,食物源丰富,有利三化螟的繁殖,  相似文献   

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怀集县历年普遍发生,带来较大产量损失,对水稻生产已构成威胁,2013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造成严重损失。通过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稻三化螟是粤北地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面积达200万亩次以上,做好水稻三化螟的预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关键。本文通过十多年来的实践,结合历史资料,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地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三化螟是邗江区水稻生产上的灾害性害虫,2000-2001年在邗江稻区发生猖獗,灯下蛾量,田间卵量超过历史同期水平,三化螟为害程度民水稻品种布局的变更和品种特性,栽培技术,人为因素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关,三化螟的防治最为突出和明显的措施采用“避”与“治”相结合的方法,“避”即通过农业措施使水稻易遭三化螟危害的生育期避开,“治”即在三化螟卵孵盛期,高峰期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三代三化螟全面回升局部大发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江苏省三化螟发生严重,苏南沿江稻区达大发生至特大发生程度.笔者经大面积调查,就无锡市水稻三化螟发生与防治,发表个人认识及今后控制螟害的设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三化螟是影响皖东稻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50~70年代发生为害尤为突出。80年代,发生面积逐年减小,为害程度逐年减轻。1995年以来,三化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四川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水稻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夺取水稻丰收的关键技术之一.水稻病虫害如不能及时防治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在近年的水稻生产中,全省发生严重的病虫害有稻蓟马、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局部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有稻苞虫、三化螟、稻纵卷叶螟雌稻粒黑粉病等.在各地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同下,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结合2012年笔者对成都平原水稻生产的调查实践认为,新近发生并有逐年扩大之势的3种新虫害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水稻螟虫是龙岩市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20世纪70年代重发时曾造成较大面积大减产,局部绝收。历年来龙岩市水稻螟虫以三化螟、二化螟为主,但其重要性正发生着变化,20世纪主要以三化螟为主,进入21世纪后,二化螟的为害比三化螟更加突出,已成为优势种群。1水稻螟虫发生特点1·1两种螟虫的主害代不同龙岩市三化螟和二化螟年发生4代,三化螟是4代多发型,主要造成晚稻白穗;二化螟的主害代是第1代和第3代,主要造成早、晚稻枯鞘(心)。1·2近年来二化螟发生面积比例升高水稻螟虫在20世纪70、80年代几乎年年偏重发生,但随着…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同安区水稻三化螟发生呈缓慢下降态势,越冬虫源减少,盛发期缩短,灯下诱蛾量下降.该文分析了1970年以前、1971~1982年和1983 ~2007年三化螟在同安区的发生动态,并对其相关因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7种吡.单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吡.单可湿性粉剂14天后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保持在94%以上;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86.71%~91.60%;对三化螟的防治效果略差,但对水稻三化螟均具有一定的兼防作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吡.单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害虫。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三虫"即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危害滨海新区水稻的主要害虫,掌握它们的发生规律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保障水稻生产安全与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水稻三化螟在晋江市的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稻螟虫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1].其中闽南稻区以三化螟为主,闽东稻区以二化螟为主,闽中、闽西、闽北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为害.20世纪70年代三化螟发生重于二化螟[2-3];80年代后期,因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品种的更换、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水稻螟虫种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区域由纯单季稻区或单双混栽区向双季稻区、从高海拔稻区向平原稻区、从闽西北和闽东稻区向闽南沿海稻区扩展,其发生量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探讨水稻螟虫在我省越冬的特点及原因,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发生趋势以及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三化螟是泗洪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扩粳压籼,粳稻面积不断扩大,加之当地气候条件、栽培等因素的适宜,三化螟发生逐年加重.2000年大发生,为害程度之重为历史少见.现就其发生特点和原因作如下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