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中含有一些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且危害大的病原菌。通过基于多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我国共发现并鉴定了28个丽赤壳属物种,其中27个种是在桉树人工林叶片、桉树林下土壤或者桉树苗上发现。本文对我国丽赤壳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概述,对各个物种的形态特征、菌落特点、寄主范围、分布地域和危害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未来我国丽赤壳属真菌的物种分类以及引起病害的防控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6-2013年期间我国感病桉树或桉树木片上发现的21个真菌物种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菌落特点、寄主范围、分布地域和危害特点等进行了概述。介绍的对象包括桉树枝干斑点溃疡病原 Teratosphaeria zuluensis(祖鲁畸腔菌);桉树叶部斑点溃疡病原Teratosphaeria destructans(破畸腔菌),Mycosphaerella marksii(马克氏球腔菌),M. crystallina(水晶球腔菌),M. yunnanensis(云南球腔菌);桉树顶梢及叶白枯萎病原 Quambalaria pitereka(彼特氏桉座孢);桉树苗茎腐病原 Calonectria cerciana(桉树丽赤壳),C. pauciramosa(常丽赤壳),C. pseudoreteaudii(瑞丽赤壳);桉树叶焦枯病原 C. crousiana(克儒斯氏丽赤壳),C. fujianensis(福建丽赤壳),C. pauciramosa(常丽赤壳), C. pseudocolhounii(类柯氏丽赤壳),C. pseudoreteaudii(瑞丽赤壳);桉树木片腐烂病原Ophiostoma tsotsi(类栎长喙壳菌);桉树枝干溃疡病原Chrysoporthe deuterocubensis(类古巴黄隐丛赤壳),Fusicoccum fabicercianum(法比桉树壳梭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柯柯豆毛色二孢),L. pseudotheobromae(类柯柯豆毛色二孢),Celoporthe guangdongensis(广东暗隐丛赤壳),C. eucalypti(桉树暗隐丛赤壳);桉树枝干枯萎病原Ceratocystis acaciivora(相思长喙壳),C. chinaeucensis(中国桉树长喙壳)。  相似文献   

3.
桉树(Eucalyptus spp.)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丰产林树种之一,在营林生产过程均会遭受各种病害的危害,其中以真菌性病害为多,主要有茎腐病、灰霉病、焦枯病、紫斑病、叶斑病、枝枯病、溃疡病等,严重影响桉树正常生长.对这几种病害的分布与危害、发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古巴栗疫菌(Cryphonectria cubensis)被认为是树木溃疡病的病原体,最近在南非首次发现其引起桉树溃疡病害。本文提供有关桉树溃疡病的文献并试图评述现有病害的材料,对南非林业状况以及该病害对这个地区可能带来的严重影响给予特别的关注,还考虑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是因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减少。对桉树人工林培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桉树人工林培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是因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减少。对桉树人工林培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桉树人工林培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目前桉树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原生分布和引种分布)并用DMAP软件将桉树分布的国家进行标记。对桉树分布区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发现气候类型与我国相近的国家桉树生长良好,林间物种丰富。通过对桉树生态问题的详细分析,表明只要经营科学合理,桉树人工林单位耗水耗肥量并不高,并且林内生物多样性较好,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其本身造成的,而是种植经营技术不科学导致。为提高桉树人工林的木材质量和生态效益,对桉树人工林需进行合理栽培,如重视科研、改良造林技术、集约经营和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对桉树人工原料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研究概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大面积单一种植桉树人工林减小了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但通过改进培育手段、科学管理等可以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2)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生物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增加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林分生物量.  相似文献   

9.
1桉树溃疡病 又名桉树干基溃疡病、桉树间痤壳溃疡病.主要分布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和香港等省区.危害巨桉、柳桉、赤桉、细叶桉、大叶桉、窿缘桉、野桉、蓝桉、巨桉×窿缘桉等10多种1至多年生幼树、大树的树干基部形成溃疡病斑,引起流胶,凝结后呈紫黑色[1].树木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停止生长.后期由1至几个病疤引起肿瘤,遇上热带风暴,病株从病部处风折.病菌从树干基部或稍高部位侵入形成病斑,病斑大小从几cm到数十cm.  相似文献   

10.
我省当前桉树的主要病害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中对我省当前新发现的桉树的主要病害:桉树青枯病、按树间座壳菌溃疡病及桉树扦插苗柱枝菌叶枯病和菜豆壳球抱菌茎腐病的病源、病原菌、症状作了阐述,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华南地区阔叶次生林和桉树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发现次生林林下植物123种,分属52科;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102种,分属49科,两者数量上相差不大,相同的有64种。2个生境物种构成不同,次生林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略高于桉树人工林,方差分析显示两者各样方林下植物分布差异显著。2种生境中重要值前10的物种只有3个相同,两者林下植物重要值都集中在前10个物种中,均约占一半。总体上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次生林的相近。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和造纸工业驱动下,中国桉树人工林迅猛发展,90年代初期,形成集约经营的以生产纸浆材为目标的无性系林业。广西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桉树工业人工林发展最快的地区。大面积营建桉树人工林引起社会各界对栽培地区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广泛关注,桉树人工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必须根据具体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寻求平衡。但是,平衡是暂时的,发展和变化是永远的。以UNDP对StoraEnso在广西南部的桉树人工林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EIA)为例证,审视和讨论桉树人工林在景观水平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Ceratocystis致病菌可感染树木枝干和根部的伤口部位,导致被感染部位枯萎,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枝干或整株树木死亡。桉树和相思树是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商品林树种,Ceratocystis枝干枯萎病给桉树和相思树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特别是在东南亚和非洲地区。最近,本文作者从广东湛江地区的桉树商品林里面分离并鉴定到两个Ceratocystis种,Cacaciivora和一个新描述的种Cchineucensis,致病力测试显示Cacaciivora对测试的桉树无性系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桉树不同无性系对Cacaciivora的抗性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介绍了Ceratocystis的生物学特性、分类依据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和危害以及防控措施,以应对Ceratocystis病原对我国华南桉树和相思树商品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我国桉树人工林现状及可持续经营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目前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现状及人工林存在的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小、养分水分消耗过度、地力衰退、病虫害以及化感等生态问题,以及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通过改良桉树人工林栽培、育种、森林经理等措施,建立可持续的遗传育种策略和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体系,为我国桉树速生丰产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桉树人工林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0年连续3年对广西桉树人工林的昆虫多样性调查,获取的昆虫标本隶属18目82科134种。昆虫群落多样性在桉树造林后1年内下降,2—3年后恢复甚至超过造林前的水平;桉树人工林内不同功能昆虫亚群落的结构比较合理,天敌昆虫种类比较丰富,对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增长发挥重要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Genomic-SSR与EST-SSR标记在桉树种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两种不同来源的SSR标记对6种桉树进行遗传差异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Genomic-SSR标记在6种桉树中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EST-SSR标记在揭示不同基因型间遗传关系方面更具优势.对两种标记进行聚类分析发现,EST-SSR标记比Genomic-SSR标记能更准确地鉴别基因型.两种不同来源SSR标记的遗传差异性,为更有效利用SSR标记在桉树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鉴定等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嫩江平原半干旱地区杨树人工林由于品种过于单一,病害种类逐年增多,病情也在加重。资料显示目前在该地区杨树上已发现22种病害,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和材质,同时也降低了其应有的防护效能。文章列举了杨树发生普遍、危害较为严重的烂皮病、杨枯梢病、杨树冰核细菌性溃疡病等3种病害,同时对不同的病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桉树人工林种群密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种群密度是森林培育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倍受森林培育学家和生态学家的关注。近年来,作为外来树种,桉树因其速生丰产而在华南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因而其人工林种群密度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一情况,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桉树人工林种群密度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包括密度与栽培模式、保存率、林木生长(树高、胸径、径阶分布)、林分产量(单株产量、蓄积量、生物量)、冠幅、材性以及经济效益等关系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非桉树病害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非的桉树林50%以上是新的人工林,而巨桉(Eucalyptus grandis Hill)几乎占了种植面积的80%(Crous et a1., 1989;Knipscheer et a.,1990)。大多数的桉树寄生物已被报道,但一些新的病害和新的病原菌也在不断地被发现。象Mycosphaerella叶斑病已对南非的林业形成重要冲击,这种真菌已引起了E.nitens(Deane et Maid.)和E.globulus Labill的严重落叶(Crous et al,1989)。随着我国和南非学术交流的不断加快,了解一些南非的主要病害和病原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桉树人工林的发展与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述国内外桉树人工林的栽培及研究现状;指出桉树发展过程中存在长期地力维持、蒸腾耗水和水分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稳定性方面的问题;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理念;阐述我国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