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产物分离》2006,4(2):15-15
“十五”期间,对云南40个重要、濒危、道地中药材品种进行了引种驯化和规范化(GAP)种植研究,建立优质种源繁育基地9个,选育出优质中药材品种及种源12个,制定了18个中药材品种的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完成了三七、灯盏花2个中药材品种的GAP认证;5个中药材GAP种植示范面积达4万亩,辐射带动农户10多万户、面积20多万亩,三七、灯盏花等已成为区域特色产业开发的亮点。2005年,昆明、文山、楚雄、大理4个医药工业园区产值达37亿元,20个产业化项目累计产值超过10亿元。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6月6日下午,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推进组办公室在昆举行中药材国际化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会议发布了《中医药——天麻药材》国际标准和"灯盏花素和三七总皂苷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可的GRAS安全认证"两项内容。云南省科技厅厅长董保同,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胡启相、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夏雪山,昭通市委常委、市  相似文献   

3.
2010年冬季至2011年春季,白河县宋家镇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广泛宣传、精心准备和多元扶持,抓住中药材市扬回暖的机遇,融资500多万元,在双喜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以白术、天麻、三七、黄连、金银花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1000亩。被安康市政府挂牌命名为“安康市中药材种植千亩示范园”,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中药材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四川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独特优势的中药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中药材种植生产和质量标准规范化的GAP研究,符合中药现代化及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医之乡”、“中药材之库”的四川,建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并组建成四川省中药种植研究等七大中心,将带动全省中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七作为传统中药材是我国中药行业的重要原料资源。三七种植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以其为原料的制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七种植为技术主题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检索结果作为样本,对三七种植的相关专利技术进行统计分析,从时间分布、申请人类型、技术领域分布、主要申请人专利分布、关键技术等角度,对该领域的专利技术状况进行梳理,以期为国内三七种植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尹剑  邱远宏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230-233,236
[目的]对贵州省道地药材天麻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为产地中药资源合理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程数据、气象栅格数据、土壤质地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土壤侵蚀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从地形适宜度、气候适宜度、土壤适宜度和土地利用适宜度4个方面,考察贵州省天麻的种植生态适宜性,借助空间分析技术将影响天麻生长的各类因素综合,获得贵州天麻种植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黔西北是天麻种植生态适宜度的高度集中区,黔东北地区种植潜力也较大,但目前开发尚不充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结论]贵州生态条件适合天麻药材产业发展,空间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材种植区划方法.  相似文献   

7.
贵州中药材生产发展趋势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中药工业及中药材生产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发展贵州中药材生产,要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加强中药材栽培关键技术和加工技术研究;以品种为中心、市场为导向,调整中药材种植结构;加大对中药材研究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靖宇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特色养殖、农特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农村经济活力明显增强。重点发展人参、中药材为主的长白山现代中药产业。充分利用"吉林省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基地县"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人参、中药材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建立了中药材研究与开发,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生产和服务销售四大体系,形成种植—  相似文献   

9.
三七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食药价值的发掘,使得其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三七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为了更好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三七品种选育、种植选地、病虫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三七产业在今后发展的一些建议,为三七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天麻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该文介绍了天麻的特性、云南天麻的种植概况、种植特点及工艺流程,根据天麻的种植工艺特性,分析了目前天麻种植存在的问题,针对天麻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天麻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铜陵市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道地药材种植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以道地药材铜陵凤丹为主,其他中药材为辅的产业化发展布局,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潜力,但目前中药材种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基于产业分析铜陵中药材种植、加工现状,结合中药产业政策,从中药产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在土壤消毒技术暨三七产业绿色发展培训会上,来自全国农业、中药种植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三七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现场验收,并与三七种植企业代表、三七种植户等共同见证了三七栽培技术取得的新成果——轮作年限由原来的15~20年缩短到3~5年。三七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在生物医药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三七种植过程中存在轮作间隔周期过长、连  相似文献   

13.
灯盏花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灯盏花作原料生产的药物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效药,被列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必备药.随着市场开发前景的不断扩大,对灯盏花原料的需求也在迅猛增加.人工种植灯盏花可解决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太子参、三七、天麻的药用安全研究提供参考,对太子参、三七、天麻3种中药材中铅、镉、铬、砷4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铅、镉、铬、砷4种重金属含量最高的分别是太子参、太子参、三七、太子参,3种药材中均检测出重金属元素,但含量均未超过相关要求,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做好灯盏花的播种及苗期管理,推广灯盏花种植规范标准,是灯盏花种植优质高产的基础.介绍灯盏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灯盏花又叫野菊花、灯台花,药用名灯盏细辛,为菊科短葶飞蓬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尤以云南所产灯盏花闻名于世,产量约占全国的90%,是云南中药材“三宝”之一,花、叶、茎、根均可入药。盏花主含黄酮类、灯盏花素等有效成分。性寒,味苦,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等功效。对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所致瘫痪;心血管疾病、高酯血症有显著疗效,目前市场前景好。2013年南涧县发展灯盏花标准化示范种植206.8亩,2014年将大面积发展,现将灯盏花大田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天麻产业精深发展又迈一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4月30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由昆明理工大学牵头制定的《中医药——天麻药材》国际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实施,既提升了云南天麻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对云南绿色中药材进入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天麻是云南省道地药材和大品种中药材,也是云南省产值超10亿元的六大中药材之一,已经成为云南省生物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撑。昭通是全国品质最优良的天麻种植核心区和乌天麻的主产区,也是全国公认的天麻道地药材主产区,被誉为"天麻之都"和"中国乌天麻之乡"。其中,又以彝良县小草坝镇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8.
南涧是个山区农业县,种植灯盏花是继烤烟、茶叶、核桃、养殖几大支柱产业持续发展的新契机,两年时间,南涧灯盏花从无到有"公司—农户""种植—加工"系列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但发展实践中,科学指导、基础设施等存在不少问题。整体布局、努力改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是保证南涧灯盏花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作为重要中药材和中成药原材料的三七近年来价格波动剧烈,导致三七中药材市场上出现的"七贱伤农"现象,损害药农的利益。选取2011~2014年云南省文山州60头三七的平均价格月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HP滤波法研究三七的价格波动特点,得出相关结论,为三七价格波动提出优化政策,以求保护生产者和引导其科学理性种植,促进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华 《农家科技》1998,(12):32-33
<正> 天麻为常用的名贵中药材,用途广泛,销路较好,经济价值较高,开发种植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目前我国的天麻生产发展较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都存在着产量低而不稳、效益差或亏本的问题,主要品种严重退化、良种良法不配套、经营管理粗放等原因所致。河南省卢氏县中药材指挥部潘河杜仲天麻基地科技攻关组,针对上述问题,历经八年的探索和研究,成功的创造出了穴产天麻69.30公斤的栽培新技,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天麻高产高效的十项措施介绍于下,供各地药农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