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四川省物价局的养蚕生产成本与收益资料进行实证分析,来观察上世纪90年代四川省农村养蚕生产经济效果的实际变化,并通过粮棉生产的比较,评价养蚕生产经济效果的优劣.对养蚕生产的经济效果的研究和评价,目的就是对养蚕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的经济活动分析,以提示生产消耗与生产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寻找在一定条件下提高养蚕生产经济效果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射阳县2010—2017年蚕桑生产情况和农户规模化养蚕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介绍了种养大户的生产规模与养蚕布局,分析了家庭适度规模养蚕的好处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依靠专业村和规模户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我场省力化养蚕技术在原种生产上的应用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 苏州地区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素有“丝绸之府”之美誉。然而,近年来,由于苏州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养蚕生产比较效益下降,致使养蚕规模不断萎缩。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苏  相似文献   

5.
以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劳动力生产率为测算指标,以2017年四川绵阳涪城流转桑园为代表分析了四川流转桑园养蚕效益。结果认为:随着桑园经营规模的扩大,土地生产率、雇工劳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资金生产率波动明显。提高当地桑园养蚕效益的路径有:与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匹配的桑园最适规模为25.1-35.0×666.67m2;提高桑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养蚕规模与桑园产出相适应,提高单位面积养蚕量;改革养蚕布局,增加养蚕批次,均衡劳动用工;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操作水平等。  相似文献   

6.
邹庙村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栽桑养蚕示范村,2013—2020年该村连续6年桑园面积、养蚕量、产茧量呈现阶梯式增长,推动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做法是:以技术服务坚定蚕农发展生产的信心;推广省力化技术降低栽桑养蚕的劳动强度;对低产桑园进行全面改良提高生产效益;培养专业大户积极发挥生产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中青年大量向城镇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面临不少新的问题与困难。在新形势下发展蚕桑生产,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发展模式。1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1.1养蚕劳力日渐老化目前农村养蚕人员主要是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不少人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接受能力弱,对扩大养蚕规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8.
于静 《北方蚕业》2009,30(3):48-50
对庄河市柞蚕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论述了柞蚕生产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提出了养蚕与生态保护兼顾的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正>多批次养蚕是充分利用现有养蚕设施设备,合理分配用工,提高单位面积桑园全年养蚕量,进而达到单位面积桑园最大收益的最有效手段。在四川现有的蚕桑生产实际中,如何开展多批次养蚕,为此对荣县蚕桑大户王德容2013年开展多批次养蚕进行了专题调查。1王德容多批次养蚕及效果王德容,女,现年51岁,家住荣县河口镇万家祠村5组,家庭成员夫妻2人,爱人是公办教师,1.5个劳动力,现有0.67hm2桑园(自有  相似文献   

10.
<正>栽桑养蚕是海盐县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优势农业产业,蚕茧产量位居全省第五,是浙江省的蚕桑主产县。养蚕生产曾一度成为该县农业生产中除粮油等主业外的最大副业,是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为该县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  相似文献   

11.
葛龙熙 《江苏蚕业》2003,25(2):22-23
<正> 养蚕布局是农村丝茧生产的一个基础问题,布局合理,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蚕桑生产资源、避开不良因素影响,产生最大经济效益。随着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吴江市蚕农为适应养蚕环境的改变对养蚕布局自发地作了一些适应性调整。为引导蚕农进行科学合理的养蚕布局,本文试以盛泽为例对吴江地区的养蚕布局作一探讨,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敬请行业同仁为吴江市养蚕布局共同谋划。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大面积养蚕生产过程中,养蚕生产与农事活动经常打逗,传统的一些技术操作与设备已不适应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蚕农养蚕积极性与蚕桑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养蚕技术省力化、简易化既适合蚕农的要求,又有利于推动蚕桑生产发展,提高蚕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笔通过两年时间在蚕桑基地村对旋转方格蔟的制作与应用技术进行研究,经过多次改进和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蚕茧产量、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养蚕积极性。现将旋转方格蔟在生产中的实用效益、制作与使用技术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正义 《中国蚕业》2001,22(2):59-60
蚕桑是宁夏的一项新兴产业,是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加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了加快宁夏蚕桑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宁夏光熟和沙荒地资源及蚕茧质量的优势,达到以桑治沙、养蚕脱贫、改善环境的目的,利用蚕桑产业具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特点,积极推动蚕桑产业大踏步发展,是跨入新世纪的战略选择.蚕桑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从蚕种生产、催青、饲养、收烘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协调,才能保证蚕茧生产的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合理确定养蚕布局、养蚕规模、把握养蚕关键技术、建立配套的蚕桑技术体系以及完善生产服务是蚕桑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种桑养蚕生产历史悠久,"桑柘遍野,无人不习蚕",故种桑养蚕是当地农民的主要产业之一.在种桑养蚕过程中,气象环境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春季连阴雨不但对桑树的正常生长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家蚕的正常饲养带来许多困难.本文对春季连阴雨天气特点与对蚕桑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以嘉兴地区2002年出现的罕见的春季连阴雨为例作进一步分析,最后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 丝绸行业在短短十年间发生了大起大落两次起伏,业内人士对其进行了认真分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整个蚕业生产呈零星分散,不成规模格局,养蚕在蚕农家庭经济所占比重中可有可无,造成多数蚕农对生产引不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是养蚕科技含量不高,蚕农科学养蚕水平差,致使养蚕单产低、质量差,没有效益,经受不起市场起伏的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盐城市近10年蚕茧主产区农户养蚕规模、蚕茧收益变化及蚕桑规模分布的分析表明:从2004年起,农户养蚕规模化速度加快,规模效益显著。并分析影响农户养蚕规模的因素,提出了蚕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是农户规模化养蚕的主推力量;养蚕规模的大小是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综合体现;并对蚕桑专业户的发展、兼业户与区域规模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蚕业生产模式与技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水明  王林甫  姚建荣 《蚕桑通报》2012,43(1):39-40,43
蚕桑产业是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众多新型农业产业掘起,但栽桑养蚕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蚕业劳动力匮乏,养蚕量下降,弃桑不管或有桑不养蚕的现象突出,以及农民迁入新社区后,无房进行家蚕养殖等问题愈加突出,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无房养蚕的问题已刻不容缓。除了在生产中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养蚕综合技术体系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传统的小规模养蚕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省力化和低成本的经营目标,开展了大规模养蚕生产综合技术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试验设1户家庭的养蚕经营规模分别为2.67、5.33、8.0hm~2,并以经营0.13hm~2规模的农户为对照区。主要技术内容与体系:桑树栽培管理采用杂交桑密植,全年条桑剪伐收获,除草剂除草,桑园全年免耕等技术;家蚕饲育采用一日收蚁,3~5龄条桑给桑,全龄塑料大棚地面饲养,不除沙,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技术。研究结果:各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土地利润率每公顷增加8325~14100元,劳动利润率每个标准工日增加16.5~27.1元,资金利润率增加1.8~3.7元;生产1公斤蚕茧的时间仅为2.4h,与日本的养蚕劳动生产率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19.
李有德 《四川蚕业》2000,28(3):27-29
<正>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条件下养蚕,都有蚕病的发生和危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在生产中,要明确病原的种类与致病特点,蚕病病原的存在场所及病原、环境与蚕体对蚕病发生的相互关系。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一些关键措施,就能搞好养蚕生产,获得高产、高质、高效益。  相似文献   

20.
移动式省力蚕台与方格蔟自动上蔟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静  干群 《四川蚕业》2011,39(2):32-32,45
<正>栽桑养蚕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投入占农村养蚕成本的40%以上,蚕业生产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而受到影响。因此,为减少养蚕基础设施的投入和蚕需物资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降低养蚕成本,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