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广东省某风电场工程弃渣场为例,介绍了弃渣场的选址、容量、堆高等设计及相应防护措施布设,主要包括拦渣工程、防洪排导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2.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土)场水土流失特征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种类繁多,弃渣成分、结构复杂,各类弃渣场的侵蚀形式、机制不尽相同,不易实施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致使弃渣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通过介绍弃渣场存在的各类土壤侵蚀型式、归纳土壤侵蚀类型、分析岩土侵蚀特点,指出影响弃渣场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有排弃方式、组成物质、坡面以及堆积时间等。结合保证弃渣场安全稳定、恢复土地生产力的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分析现有水土保持措施特点,提出健全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的建议,为弃渣场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弃土弃渣是工程建设的产物,如何安全、合理地堆放弃土弃渣是工程建设单位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陇南土石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弃渣量大且石多土少,受地形条件限制,弃渣场选址比较困难,若选址不合理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不合理,则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对位于陇南土石山区的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36个弃渣场位置、弃渣量、占地面积、堆渣高度、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其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分析了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渣脚拦挡、斜坡防护、渣顶整治和截排水工程,应根据弃渣场类型、堆渣高度、渣体性质、弃渣场的综合利用方向等合理确定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电站建设项目弃渣场岩土侵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弃渣场是水电站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弃渣堆积过程破环了原有岩土结构、地形和植被,且堆积坡度大,稳定性差,岩土侵蚀程度剧烈,岩土侵蚀类型多样。以金沙江上游金安桥大型水电站工程弃渣场为例,通过定位观测和调查,对其土壤侵蚀形式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测算了弃渣场不同部位的土壤侵蚀模数。结果显示,弃渣场不同部位存在溅蚀、面蚀、沟蚀、沉陷、陷穴、岩土泻溜、滑塌、滑坡等侵蚀形式;弃渣场不同部位无截排水措施的开挖边坡细沟侵蚀带、弃渣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不均匀面蚀带、有截排水措施和无截排水措施的弃渣堆积边坡水力-重力侵蚀带,其岩土侵蚀模数是原地貌平均侵蚀模数的73、124、186和887倍,而修建截排水措施后弃渣堆积坡面的侵蚀模数是无措施的弃渣堆积坡面的1/7.2倍。  相似文献   

5.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中调水近、中期重点工程,重点向滇池补充生态水量,改善滇池水环境。工程建设中动用土石方量较大,在分析工程建设特点、项目区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环境特点、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流失防治等,探讨引水工程弃渣场选址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6.
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水电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弃渣量大、堆放困难、水土流失危害较大。从水电工程弃渣的特点、渣场类型的划分、防洪标准的确定、措施的布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布置水电工程弃渣时要在确保渣场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恢复耕地以补偿工程淹没和损毁的农田,以使工程建设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公路工程不可避免地将会产生大量的弃渣。本文以国省道干线纵五线坎市新罗经抚市华丰至杏坑段公路工程1#弃渣场为例,提出了坡脚拦挡、坡面植灌草防护、渣顶复耕和渣场排水的综合防护措施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地减少弃渣场水土流失,保证弃渣场的安全运行。该措施体系可以作为公路工程填沟式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弃渣场岩土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项工程建设的大规模高速发展,弃渣场岩土侵蚀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回顾以往弃渣场岩土侵蚀研究的资料,针对弃渣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作了分析,总结了弃渣场岩土侵蚀研究的意义,探讨了岩土侵蚀的内涵,同时对国内外弃渣场岩土侵蚀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3S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取土弃渣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土弃渣场是公路建设项目的重要辅助工程。以京承高速公路(密云沙峪沟至市界)工程为例,探讨3S技术在公路取土弃渣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借助3S技术的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地面定位等多种功能,拓宽取土弃渣场选址视野和比选空间,全面综合分析,对于提高选址的合理性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取土弃渣场后期的实时跟踪管理。  相似文献   

10.
无人机在高速公路弃渣场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人机监测相较于传统的监测技术手段,不仅工作更高效、调查更全面,而且监测数据更准确。在高速公路弃渣场水土保持监测中,利用无人机可快速获取扰动土地面积和坡度等水土流失因子,估算取弃土方量和水保措施工程量,监测水土流失危害。在分析总结高速公路弃渣场特点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无人机在高速公路弃渣场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现场调查和定位观测等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弃渣容重、粒径组成,原地貌和渣场绿化边坡、弃渣场松散堆积物边坡以及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弃渣场不同部位的渣土容重均值分别为1.70 g/cm3、1.30g/cm3和0.96g/cm3;②弃渣颗粒在剔除> 2cm石块后,粒径>4mm的弃...  相似文献   

1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弃渣场是重点,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截水沟设计是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弃渣场截水沟布设,主要是防止上游坡面或沟道来水冲刷、损毁弃渣场渣面、渣坡,保证弃渣场稳定。截水沟设计需要更规范、更准确,在此基础上,以坡地型(含平地型)和沟道型两种典型弃渣场为对象,对截水沟设计等内容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东台子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大型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工程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在弃渣场渣脚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对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草方格沙障及植树种草绿化等建议,以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4.
凉山州小水电站弃渣场耕地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区小水电站弃渣场具有工程防护措施完善、堆渣体稳定、防洪抗滑坡能力强、回覆表土厚度大等特点,对规模大于0.13 hm2的弃渣场,在完成堆渣及回覆表土后可直接纳入当地耕地或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以盐源县马丝螺沟二级水电站开发及弃渣场建设为例,对渣场顶部台地的光热资源、规模及效益、土壤稳定性、土壤肥力、水源排灌可行性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为:以渣场顶部台地作耕地或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可增加该区域耕地面积3.32 hm2;光热、土壤肥力和稳定性、水源排灌等均可满足需求;以一年两熟年产值3万元/hm2计算,渣场农业年产值可达9.96万元,最大渣场农业年产值1.47万元,最小渣场农业年产值0.84万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一般原则,针对库区型弃渣场从施工到运行阶段可能遭遇的洪水类型,按照弃渣场等级、拦渣工程等级、水库导流建筑物级别等确定的设计洪水标准,采用小流域暴雨洪水推理公式、河道恒定流水面线、水库水量平衡方程等方法,计算弃渣场截(排)水沟的设计流量、设计洪水位,布设不同结构的截排水沟,不同高度的挡渣墙,不同类型和高度的边坡防护,形成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6.
弃渣场作为生产建设项目重要的水土流失源地,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的重要对象,其设置、选址、堆置方式及措施布设的合理性决定着整个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效果,同时对后期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工作实践,从土石方流向、综合利用落实情况、占地类型及运输条件等方面对弃渣场设置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述,从选址合规性、安全性、满足建设需要和生态文明需要角度对弃渣场选址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述,从弃渣场等级与措施标准的选取、措施布设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等方面进行了合理性论述,旨在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的设置、选址、堆置方式与措施布设提供参考。同时,探讨了弃渣场定量化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林西县东台子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大型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环境特点、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弃渣场渣脚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草方格沙障及植树种草绿化等防护措施,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可为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借鉴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开发建设项目弃渣场设计及防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开发建设项目建设中,合理选取弃渣场,利用弃渣场弃渣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拦渣效率的重要保证。荒坡弃渣场设计应分析荒坡上加载弃渣后是否仍处于稳定状态,荒沟弃渣场设计应分析排水沟的泄洪能力,沟台地弃渣场挡渣墙与河滩弃渣场挡墙的设计应分析墙前冲刷深度。  相似文献   

19.
开发建设项目借土场、弃渣场的分类、选择及防治措施布局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田育新  李正南  周刚  王彤  刘芳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2):149-150,153
根据我们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工作实践,对借土场和弃渣场分别进行了分类:借土场可分为沿等高线借土、不跨山脊坡面借土和跨山脊坡面借土三大类;弃渣可分为填洼(塘)弃渣、沟道弃渣、坡面弃渣和平地弃渣四大类。提出了借土场和弃渣场的优先选择方法:借土方式应优先选择沿等高线借土,跨山脊坡面借土次之,最后考虑不跨山脊坡面借土;弃渣方式应优先选择填洼(塘)弃渣,平地弃渣次之,最后选择沟道弃渣或坡面弃渣。根据借土场、弃渣场类型的不同,合理布设了综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压输电线路建设项目生态弃渣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弃渣场是输电线路建设项目辅助工程之一,在高原高山和宽阔河谷区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受铁塔数量、塔型设计、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开挖点、弃渣点较多,若弃渣处理和防护措施配置不当,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危害和影响沿途的生态景观格局。根据工程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提出了西藏高原高山和宽阔河谷区输电线路建设工程项目生态弃渣的基本原则、基本做法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