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灰茶尺蠖为害诱导茶树释放的互利素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鉴定灰茶尺蠖为害诱导茶树释放的互利素,遂以SDE法提取灰茶尺蠖为害茶梢和正常茶梢挥发物,经GC-MS检测,分别鉴定出31和25种组分,二者总含量相对于等剂量内标的含量分别是1863.8%和1124.6%。与正常茶梢相比,灰茶尺蠖为害茶梢挥发物中苯甲醛、反-2-癸烯醛、吲哚、水杨酸、反-2-己烯醛和己醛含量显著增加。将灰茶尺蠖为害茶梢挥发物的18种主要组分分别溶于液体石蜡制成10-4g/mL味源,以Y形嗅觉仪检测茶尺蠖绒茧峰对味源的趋性;与液体石蜡相比,苯甲醛、水杨酸、反-2-己烯醛和己醛诱效显著,反-2癸烯醛、4-庚烯醛和吲哚的诱效明显,其他11组分无明显诱效。再将前7种组分配成10-2g/mL引诱剂,分别载于橡皮头制成诱芯,附于芽绿粘板上,在茶园茶尺蠖绒茧蜂盛发期实施诱捕,携带前4种诱芯的芽绿粘板诱捕的蜂数明显多于后3种、且显著多于无诱芯的芽绿粘板,而且携带10-2g/mL苯甲醛、水杨酸和反-2-己烯醛等量混合物诱芯的诱效最强。认为苯甲醛、水杨酸、反-2-己烯醛和己醛是灰茶尺蠖取食诱导的茶树互利素。  相似文献   

2.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永泰县茶园的头号害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嫩梢叶片汁液,严重影响茶叶品质。一年发生10代,世代重叠。通过多点茶园系统调查,摸清了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永泰县茶区的发生为害特点,探索了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预测预报方法,为茶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为害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多点系统调查,探讨了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福建主要茶区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揭示了该虫百叶虫量与百梢虫量及虫梢率的相关性,比较了茶梢不同部位该虫着卵的比率。为茶假眼小绿叶蝉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Tenax-TA吸附剂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在不同处理的番茄中共分离鉴定了15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挥发物主要由绿叶性气味物质、萜烯类物质(包括单萜、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和水杨酸甲酯等成分组成.并发现斜纹夜蛾危害与机械损伤对绿叶性气味物质具有相似的诱导作用,而萜烯类物质和水杨酸甲酯等物质在斜纹夜蛾危害植株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在健康植株与机械损伤植株中的含量.斜纹夜蛾诱导植物释放的几种挥发物,以及(E)-2-己烯-1-醇和茉莉酸甲酯对萝卜幼苗具有化感作用,表现为对萝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绿叶性气味物质((E)-2-己烯醛,(Z)-3-己烯-1-醇,(E)-2-己烯-1-醇)和茉莉酸甲酯对萝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其次为水杨酸甲酯,而芳樟醇和子丁香烯两种萜类物质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同时证实这些挥发物的化感活性有明显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对斑鞘豆叶甲Colposcelis signata(Motschulsky)成虫有生物活性的行为调控剂,选取非寄主植物16种挥发物,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了斑鞘豆叶甲成虫对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0-1mol/L浓度下斑鞘豆叶甲成虫对6种萜烯类挥发物EAG反应较强,驱避反应显著,雄虫反应强于雌虫。成虫对(1R)-(+)-α-蒎烯和(-)-β-蒎烯的EAG反应显著强于其他4种萜烯类挥发物,对雄虫的驱避率分别为86.7%和81.3%。斑鞘豆叶甲对5种醇、醛类挥发物EAG反应差异显著,除芳樟醇外均表现引诱反应。雌虫对反-2-己烯-1-醇、2-乙基-1-己醇和反-2-己烯醛3种绿叶气味挥发物的引诱反应强于雄虫,其中反-2-己烯-1-醇的引诱作用最强,引诱率达68.9%,推测雌虫产卵定位与绿叶气味挥发物有关。斑鞘豆叶甲对5种其他挥发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较低,具有引诱作用,雄虫反应均强于雌虫,雌、雄虫对水杨酸甲酯的反应强于其他4种挥发物。浓度反应结果发现当浓度从10-2 mol/L增加到10-1mol/L时,成虫对(1R)-(+)-α-蒎烯和(-)-β-蒎烯的EAG反应相对值稍降低,对(-)-β-蒎烯和β-月桂烯的驱避反应降低,表现出浓度阈值。但在10-5 mol/L浓度下(1R)-(+)-α-蒎烯、(-)-β-蒎烯、(R)-(+)-柠檬烯和β-月桂烯仍然表现为明显的驱避作用,这些挥发物可作为驱避剂组分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寄主范围、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以减轻茶假眼小绿叶蝉对茶树的为害,减少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7.
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对挥发物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施用了吡虫啉的不同水稻品种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寄主选择行为无明显影响.稻虱缨小蜂在不同浓度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嗅觉偏好.当褐飞虱密度为10头/苗时,与高浓度吡虫啉处理相比,低浓度吡虫啉处理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引诱到了更多的稻虱缨小蜂(施药5天除外).GC-MS分析发现:与对照植株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吡虫啉处理的稻株挥发物组分种类不变;吡虫啉浓度不同导致水杨酸甲酯等8种组分的相对含量明显不同;同时一些组分的相对含量因吡虫啉浓度与水稻品种、褐飞虱密度及施药天数等因子的互作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四川宜宾茶树常见害虫21种,其中刺吸类害虫有8种,食叶类害虫有8种,钻蛀类害虫有3种,害螨有2种,以假眼小绿叶蝉、侧多食跗线螨、黑刺粉虱、茶毛虫、茶尺蠖为害严重。假眼小绿叶蝉在所有茶园都是优势种。宜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构建绿色防控体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有吸引或者驱避作用的植物挥发物用于其综合防治,使用四臂嗅觉仪测试其对12种植物挥发物(松油醇、芳樟醇、罗勒烯、α-蒎烯和月桂烯5种萜类化合物,1-辛烯-3-醇和叶醇2种醇类化合物,叶醛、壬醛和苯甲醛3种醛类化合物,乙酸叶醇酯和水杨酸甲酯2种酯类化合物)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对西花蓟马有显著引诱活性的植物挥发物是月桂烯,在10μL/mL和100μL/mL浓度处理下西花蓟马成虫对其的选择率分别为21.67%和26.67%。对西花蓟马有显著驱避作用的植物挥发物有4种,其中100μL/mL叶醛对西花蓟马成虫的驱避率为36.67%;1、10和100μL/mL叶醇对成虫的驱避率分别为48.75%、40.00%和45.00%;100μL/mL 1-辛烯-3-醇对成虫的驱避率为41.33%;1μL/mL和100μL/mL水杨酸甲酯对成虫的驱避率分别为25.00%和31.67%。表明植物挥发物中存在对西花蓟马具有较好引诱或驱避作用的化合物组分,可用于西花蓟马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正>茶叶是咸宁市的主要经济作物,茶小绿叶蝉是咸宁市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特别在夏、秋茶期间,可形成两次为害高峰期,一般可使夏秋茶产量损失20%~30%,个别茶区产量损失高达50%以上,乃至绝收。1为害特点茶小绿叶蝉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消耗茶树养分和水分。雌成虫在嫩梢组织内产卵,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使茶叶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11.
最新欧盟茶叶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茶叶杂志报道了我国对欧出口茶叶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状况,本文结合欧盟新修订的茶叶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特别从2000年7月1日起对菊酯类和其它一些农药执行新的限量规定,如对氰戊菊酯现规定的MRL为0.1mg/kg比原先规定的10mg/kg下调了100倍等情况提出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2.
5种杀虫剂防控茶树茶网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杀虫剂对茶树茶网蝽进行防控效果比较试验。供试药剂对茶树茶网蝽均有明显防治效果。药后1d,20%啶虫脒可溶粉剂防治效果较高,防效96.96%;药后3d,3种药剂防效达80%以上;药后7d,5种药剂防效均达90%以上,0.3%苦参碱水剂防效增幅最大,防效达到99.11%;药14d,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0.3%苦参碱水剂仍保持较高防效,其他各处理防效减退。  相似文献   

13.
农业部2年4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短稳杆菌100亿孢子/ml悬浮剂对抗药性较强的小菜蛾、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幼虫有较高的致死效果。为探讨该药对茶树害虫的应用价值,本试验选择茶尺蠖为应用对象,以当地常用的高效氯氰菊脂4.5%乳油为对照,进行药效对比。结果表明:药后1 d,茶尺蠖低龄幼虫全部死亡,3龄以上高龄幼虫部分死亡;药后3 d,茶尺蠖幼虫死亡率高达100%,且药后3~7 d内未见田间有新的茶尺蠖幼虫出现。由此可见,短稳杆菌100亿孢子/mL悬浮剂对茶尺蠖也具有较高的致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茶叶农药残留现状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结合本省茶树的主要病虫发生和防治情况,对茶叶农药残留现状和欧盟新农残标准对我省茶叶出口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总结并提出了安徽省茶叶农药残留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茶叶中7种有机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对比了2种不同的提取溶剂对农药回收率、净化效果的影响,建立了丙酮∶正己烷(1∶1,V/V)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的方法。本方法回收率在82.3~109.8%之间,变异系数3.3~10.22%,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mg/kg。该种残留分析前处理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回收率高、精密度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茶树害虫天敌昆虫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茶树害虫天敌昆虫资源调查的结果,共查明天敌昆虫95种,分属膜翅目12科、鞘翅目4科、双翅目1科和脉翅目3科。指出了主要茶树害虫重要天敌昆虫。讨论了茶园生物防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广丰县茶树害虫天敌昆虫资源调查的结果,共查明天敌昆虫57种,分属半翅目2科、脉翅目2科、鞘翅目4科、双翅目1科和膜翅目12科.指出了主要茶树害虫重要天敌昆虫.讨论了茶园生物防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江西婺源茶区的蜘蛛种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隶属于9科31种;同时明确了优势种群为肖蛸科的鳞纹肖蛸,管巢蛛科的斑纹管巢蛛和拟日本巢蛛。  相似文献   

19.
茶叶中八氯二丙醚(S-421)的检测及污染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茶叶中八氯二丙醚(S-421)残留的检测方法,并明确了茶叶中八氯二丙醚的污染来源。茶叶样品用正己烷-丙酮(22∶ 3,V/V) 提取,经硅藻土545-浓硫酸(1 g+0.4 mL)净化,以正己烷洗脱,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01~1.0 mg/kg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93.0%~96.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70%~4.05%之间,方法的定量限为0.01 mg/kg。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测定的技术要求。用该方法对茶园常用化学农药25种、生物源农药11种、肥料9种、叶面肥7种进行检测,均未检测到八氯二丙醚残留,但茶叶能直接吸附蚊香、气雾杀虫剂中的八氯二丙醚。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蚊香和气雾杀虫剂中的八氯二丙醚是构成茶叶中八氯二丙醚残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为发掘具有防治茶园杂草潜力的生防菌,本研究从江苏、浙江和安徽3省共16个茶园采集感病杂草,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原菌,通过菌饼回接验证获得了44株具有致病力的植物病原菌,从中筛选出了10株致病性较强的优势菌株。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优势菌株后,通过观察优势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确定10株优势菌株分别为平脐蠕孢属的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链格孢属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弯孢属的间型弯孢Curvularia intermedia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镰刀属的再育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棒孢属的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茎点霉属的荸荠茎点霉Didymella bellidis,共6属8种的病原真菌。结合作物安全性问题,木贼镰刀菌、再育镰刀菌、狗尾草平脐蠕孢、间型弯孢和新月弯孢5种病原菌被认为具有开发成防除茶园杂草生物除草剂的较好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