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福鼎大白茶三十年来由东向西引种,在四川一带种植面积约在二十万亩左右,仅川西部分,乐山地区1.76万亩,雅安4万余亩。栽培上品种结构的改变,对生产、制茶、消费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因此综合资料,调查分析,对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方面进行研究,和给予恰当的经济估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1990年沙县试制2.5亩,平均亩产65公斤,1991年试制100亩,平均亩产47.97公斤。两年田间实践,初步了解并掌握两系稻制种的特点,亲本WL1312,W6154s选,W6111S选的特征特性,两系稻制种花期安排,制种田栽培技术等。提出了沙县两系制种最佳抽穗扬花期为7月22日至8月5日。  相似文献   

3.
《茶叶》1958,(4)
第二商业部茶业局、湖北省商业厅茶叶处、恩施专署商业局茶叶采购批发站、农具厂等单位,于1958年5月组成“红茶初制机器试制小组”,试制成恩施58型萎凋机、双动揉捻机,解块筛分机、万能干燥机等整套红茶初制机械,机械质料为木、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叶种是我国芳劫人民长期培育出来的优良茶树群休品种之一。从1951年开始,在全国重点茶区浙江、福建、湖南、四川等省引种,最近又在广东、广西二省栽植。四川省因接近云南,环境条件相似,引种工作做得最多,规模也较大,目前已进入推广阶段,已建立了万亩以上的新品种茶园,年产百万斤以上的高级品质茶叶原料。并且在几年来的群众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中,初步找出了云南大叶种在四川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肯定它的种性优点:(1)具有高额丰产的条件;(2)为适制高级茶的原料品种;(3)具有一定的地区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技术的支撑下,四川大豆发展迅速,2011年播种面积扩大到630万亩,2012年预计播种面积将达到650万亩。2012年入春以来至4月上旬,四川全省大面积遭受了持续低温、寒潮、寡照危害,小麦、马铃薯等小  相似文献   

6.
在速溶茶试制研究中,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制茶研究室对采用各种原料试制速溶茶的工艺技术、产品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试验比较。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利用茶叶副产品制速溶茶也是一项可  相似文献   

7.
四川绵竹县于1986年8月22—24日召开了油菜生产总结会。到会代表除本县的外,还有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四川农科院作物所,德阳市、成都市、绵阳市、内江市农牧局以及灌县、温江、崇庆等县代表。会上林志全副县长作了总结发言。1984年绵竹县的油菜因菌核病危害严重减产。为此,该县于1984年秋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引进油菜新品系“821”和“秋发”高产技术,经两年试种示范成功,获得大面积高产。1985年收获210亩,亩产151公斤,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农业部、四川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技术的支撑下,四川套作大豆发展迅猛,2010年播种面积突破500万亩,2011年预计播种面积将达到550万亩。今年入春以来至4月上旬,四川全省大面积遭受了持续低温、寒潮、寡照危害,小麦、马铃薯等小春作物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涟源县桂花公社跃进茶场,是在一九五八年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建立起来的,一九六五年他们又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办起了一个红茶初制厂。茶场共有耕地面积206亩,其中茶园面积190亩,采茶面积120亩;初制厂只有萎凋槽一条,湘新式揉茶机  相似文献   

10.
我连职工一百零一人,近二分之一是知识青年。从一九七○年开始,先后开荒种茶九百九十亩,其中采叶茶园四百九十亩、试采茶园四百六十六亩、幼龄茶园三十四亩。还有成片林地二十亩,饲料地二十亩,拥有一个年产量十万斤绿茶初制厂,制茶机八台,养猪场一个,砖瓦窑一座,是个以茶为主,多种经营的连队。  相似文献   

11.
1974年九三科研所承担了上级下达的研制设计甜菜挖掘机任务,1976年试制成第一台4TW—1型甜菜挖掘机样机,当年经鉴定初步定型,1980年制成4TW—2型甜菜挖掘机,在红五月农场十三个生产队大面积试验,平均班效75亩,每台作业735亩。  相似文献   

12.
D优10号     
D优10号是籼粳型D297A不育系与明恢63配组的强优杂交稻。1987年参加跨省区的冈、D型杂交稻协作组中稻联试,5省37个点,平均亩产575.51公斤,比对照汕优63(下同)增产3.86%,居参试组合之首;1988年继续参加协作组中稻联试,35个点,亩平551公斤,比对照增产5.66%,再次夺冠。1988~ 1989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和大区对比生产试验,1989年12月省区试会决定通过,提请品种 审定。在四川成都等10个地、市区试,福建 东部稻区区试,云南省级区试,均表现比对照增产显著,居参试组合一、二位。此外, D优10号还创造了一季中稻后蓄留再生稻的 高产典型。 D优10号不但…  相似文献   

13.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3,35(2):52-55
1访制闽红创祁红清·光绪元年(1875年),安徽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福安罢官回乡经商,因羡红茶在国际上畅销,而国内生产甚少。目睹红茶畅销多利,遂到产茶区建德县(今东至)尧渡街设红茶庄,仿制"闽红",并试制工夫红茶成功。第二年,又在祁门历口、闪里扩大红茶生产。他仿制的  相似文献   

14.
实行双油制,即油菜~花生一年两熟轮作制,是发展我县花生生产的重要途径。1986年全县双油制推广面积达14,950亩,占花生总面积的54.4%。 一、发展双油制是发展花生生产的必然趋势 (一)发展双油制,是耕作改制的需要,是农民的自觉要求。 我县历史上花生生产是以一年一熟的春花生为主,近三十年来,由于修水利,种绿肥,水稻面积已扩大至65万亩,而花生面积则由1955年的18万亩压缩到不足3万亩,尤其是春花生面积仅剩4,570亩,只占16.6%。且大部分集中在一片三线(涟淮片、废黄河线、张河线和盐河线)的沙地薄地,花生单产一直在100公斤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大麦生产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是四川主要禾谷类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分布极为广泛、盆地及盆周山区种植冬大麦,阿坝、甘孜两州为春青稞种植区。四川是我国大麦生产区之一。30年代,全省大麦种植面积达1270多万亩,占全国大麦面积的12.95%,为全国第三位。总产和单产均居全国首位。解放后,以1952年大麦面积最大,达435万亩,亩产56公斤,总产2.45亿公斤,以后面积、总产量逐年下降。四川常年种植大麦250万亩左右,总产2.85亿公斤(盆地及盆周山区种植180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6.
四川大豆生产近十年来得到较快发展四川大豆生产近十年来得到较快发展,2016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扩大到663663.8万亩万亩。但面临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面临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新时期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大豆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应大豆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文中就发展四川大豆生产的意义、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汕优287     
杂交稻新组合“汕优287”即“珍汕97A×水源287”,是袁隆平同志于1983年配制的中熟籼型组合。1984年冬黔阳县引进并组织专人赴海南试制3亩,得种子550斤。1985年试种示范面积180亩,据大崇乡岩脚村铁二组验收9.1亩,平均亩产1391斤;龙田乡胜利村作晚稻栽培0.9亩,亩产1222斤。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6200亩,其中作中稻栽培3500亩,作双季晚稻种植2700亩,主要分布在大崇、硖洲、龙田、沙馒、太平、 头等乡村。大崇乡作中稻栽培,验收240亩,平均亩产1250斤;作晚稻栽培的60亩,亩产960斤。熟坪乡罗翁村泽古 组属海拔500—800米的山区冷浸田,种植中稻13.5…  相似文献   

18.
景谷县杂交水稻新组合试制工作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开亮 《杂交水稻》2003,18(5):36-37
景谷县进行籼型杂交水稻制种20多年以来,每年都安排专门资金和专人进行试制工作。通过试制先后筛选出汕优6号、威优6号、D优2号、D优63、Ⅱ优63、Ⅱ优6078、Ⅱ优7号等一系列适合本县制种和栽培的优质高产组合供大面积制种和栽培使用。总结了新组合试制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胡坪 《茶叶》1991,17(4):8-9,20
一种新型的制茶专用油脂最近两年在茶区茶锅上出现和迅速推广。经过几年的试制试验证明这种制茶专用油脂性能稳定,熔点幅度适宜,外观为乳白色固体,无杂质,无异味,符合国家级食用标准。  相似文献   

20.
黔阳县位于湖南的雪峰山脚下,是杂交稻起源之地,十多年来,我县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狠抓了组合的梯级建设,在稳定当家组合和组合及时更新换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主要是。坚持以早中熟组合为主,压缩迟熟组合,在制种季节上,以春夏制为主,不搞秋制。1990年有6个乡14个村(包括场所)单位。共计制种7225.5亩,总产杂交稻种子1826399.5公斤,平均亩产252.7公斤,比1989年制种7050.5亩,平均亩产170.2公斤,亩增82.5公斤,增产48.5%。熟坪乡罗翁村648亩“威优49”制种田,平均亩产358公斤,90亩“威优63”,亩产334.5公斤;竹坡村制191亩“威优64”,亩产3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