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5月于6670m^2池塘内投入扣蟹,采用配合饲料和青饲料,1997年11月下旬验收,商品蟹规格为101g,每100m^2产11.78kg商品蟹,投入产出比为1:2.6。  相似文献   

2.
张翠萍 《科学养鱼》1998,(10):36-36
江苏建湖县颜单镇梅塘村陈焕才承包16亩水面,1996年从阜宁县蟹苗场购回1.5公斤大眼幼体饲养,当年出早熟蟹226公斤,1997年他又收获规格100g以上的商品蟹1705公斤,从大眼的体到商品蟹的成活率在10.2%。他两年纯收入16.8万元,亩平纯收入5250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螺蛳替代商品饲料比例对中华绒螯蟹产量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蟹塘稳产条件下,为减缓水体氮、磷负荷压力,采用小塘试验法,以常规生产措施为对照(即螺蛳基础用量6000kg/hm2、外源商品饲料4500kg/hm2),以蛋白质含量为核算标准,通过增加螺蛳的用量替代商品饲料的减少用量,设计了螺蛳蛋白替代商品饲料蛋白的5个不同比例处理,分别为0%、25%、50%、75%、100%,测定了中华绒螯蟹产量、塘内水体氮、磷含量等指标,研究了内源螺蛳饲料替代外源商品饲料的不同比例对中华绒螯蟹产量和水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蟹塘螺蛳常规用量(6000kg/hm2)条件下,中华绒螯蟹产量、去除饲料投入的毛利润与螺蛳替代外源饲料比例均呈开口向下的一元二次曲线相关,且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增加螺蛳投喂量、减少外源饲料用量,蟹塘水体无机氮含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对无机磷含量影响较小,但整个养殖过程的水样无机氮含量中位数值符合5类水标准要求;无机磷含量中位数值符合3类水标准要求;综合产量、水体养分含量、经济效益等因素,在蟹塘溶氧充足条件下,外源饲料的适宜可替代比例为37.85%~51.25%,按螺蛳替代饲料比例为40%条件计算,即饲料用量2700kg/hm2、螺蛳用量14 550kg/hm2。  相似文献   

4.
河蟹浅水生态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震  赵小平 《水产养殖》2011,32(12):24-25
江苏省高淳县阳江镇永丰村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户王某,从2000年开始在永胜圩承包63-667m2低洼稻田,开展河蟹池塘浅水生态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年均效益达3000元/667m2以上。2010年共收获商品蟹4475kg,青虾1230kg,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由江苏省财政厅投入200万元,在灌南县新安镇尹湖村建设2000×667m2的虾蟹生态养殖项目一举获得成功。平均667m2产商品蟹74.1kg、商品虾10kg及鳜鱼5kg,667m2均纯利高达3363元。  相似文献   

6.
1995—1997年,在原阳县林场进行池塘养蟹试验。1995年养殖8亩,亩产蟹42公斤;1996年养殖13亩,亩产蟹54.5公斤;1997年养殖40亩,亩产76公斤,现重点总结1997年试验情况。1 材料和方法1.1 池塘条件1.1.1 养蟹池的选择:一是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丰富。二是饲料来源方便,特别是水草和动物性饲料。三是交通方便。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建湖县颜单镇梅塘村陈焕才承包16亩水面,1996年购回1.5kg河蟹大眼幼体,当年出售早熟蟹226kg,1997年又收获商品蟹1705kg,其大眼幼体到商品蟹的成活率达10.2%;两年总收入22.of万元,扣除固定资产、人员工资等支出外,年获纯收入8.4万元,年亩平收入525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做法总结如下:一、科学建池地选择靠近水源的低洼稻田建养蟹池,在四周开挖环形道沟,为距埂边4米,沟宽4米,深1.2米,烙开挖沟所得的土,堆做四周的池埂,四周用石棉瓦建成防逃墙。在池子的中央,建三个东西向长条形的暂养培育…  相似文献   

8.
河蟹养殖一般是放养当年培育的幼蟹,再经一年养成商品蟹,养殖周期长、成本高。为改变这一传统的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97年4—9月份承担了市水产局等部门下达的水产课题项目──河蟹大眼幼体当年育成商品蟹的试验,现将项目实施方法和实施效果介绍如下:.一、仔蟹培育1、培育池准备:培育池为我场原有的罗非鱼越冬池,水泥结构,排水便利。每个小池25m2(深1.5米)共用3个小池。池顶为太阳能板覆盖,保温性能良好。大眼幼体投放前,池底垫土25cm,同时栽种水花生约占池面1/3,进水30cm。进苗前一星期用1ppm漂白粉消毒,离地底…  相似文献   

9.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27.08°E,46.88°N)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300 m2实验单元中,设置1个水稻常规单作对照组(RM)和3个“绥粳4”水稻与体质量(1.02±0.16)g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幼蟹共作组(RCC)。蟹密度分别为22 500只/hm2(RCCI)、45 000只/hm2(RCCⅡ)和67 500只/hm2(RCCⅢ),每组3个重复。稻蟹共作组单元在距稻田埂1 m处开挖上宽0.6 m、下宽0.3 m,深0.4 m,不超过稻田总面积10%的梯形环沟。水稻6月2日插秧,7月6日投放长江水系Ⅲ期幼蟹,每天17:00投喂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9月下旬,统计水稻产量、养成扣蟹平均体质量,探究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下中华绒螯蟹与水稻的生长性能及水质理化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个种养周期内,稻蟹共作RCCⅢ组水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CCI组和RCCⅡ组水稻产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华绒螯蟹终...  相似文献   

10.
蟹、虾养殖池塘移动投饲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存在投饲不均匀的问题,设计制作了一种用于大中型蟹、虾塘养殖池塘的移动投饲装置。该装置可实现行动轨迹自动控制,可不间断向池塘抛撒饲料。通过自动行走机构在池塘中行走,其绞龙结构将饲料从饲料箱输送到撒料盘,撒料盘配有可调频伺服电机,通过变频器调节撒料盘转速,可控制撒料半径和撒料量。设计投饲储料箱容积0.08 m3,撒料盘距水面高度0.62 m。试验选用养殖池塘长100 m、宽33 m。结果显示:满储料箱饲料可满足面积0.33 hm2蟹、虾池塘投喂一次的要求;直线行走时,投饲直径可调节范围为1.2~5.8 m;投饲速度可调节,饲料破碎率在1%左右,储料箱残饲率在2%~8%。研究表明:该移动投饲装置具有自动行走、投饲均匀、投饲范围广等优点,能有效提高蟹、虾池塘饲料利用率,减少劳动力成本,可推广到各大中型养殖池塘使用。  相似文献   

11.
江苏建湖县水产技术指导站224700建湖县同东乡康庄村养殖户陈加峰,1996年承包13亩低洼地,进行精养河蟹生产。年初投放规格每公斤120~160只的长江蟹种8520只,年底收获商品蟹608.7公斤,最大个体达300克,一般个体在150克以上;创产值14.25万元,亩平产值1.09万元,扣除人工、饲料、药物等支出,获纯利6.2万元,亩平4770元,比养鱼效益翻了一番。其经验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健全基础设施1.在沿田四周开挖宽3米、深1.5米的蟹沟一条,沟距埂边3米,在田中央开挖宽为2米、深1米的“井”字型道沟4条,与环形沟相通连。2.将开挖蟹…  相似文献   

12.
正南京市高淳区永胜圩内1.53万m2养殖蟹塘,因前塘主养殖效益一直不好,2020年由渔业科技示范户徐某云转包。转包后合计放养蟹苗19 000只,虾苗140 kg,鳜鱼苗1 000尾,总投资14.88万元,并于年底起捕商品蟹2 360 kg,青虾450 kg,鳜鱼280 kg,总产值为41.16万元,实现总利润26.28万元,每667 m2利润可达到11 426元。现通过对该养殖蟹塘的主要养殖经验进行总结,对蟹塘的投入支出等进行分析,供其他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0月~1998年10月,利用6m×6m×2.5m的网箱,在太原市晋阳湖进行网箱养殖团头鲂试验,试验规模为0.756亩.结果14个网箱总产商品鱼39302kg,获得利税280694元,折合亩产51986.8kg,亩利税371288.4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东营地区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形成了第1年进行蟹种培养,第2年把扣蟹养成成蟹,循环养殖的模式。在养成过程中,大部分成蟹规格小,产量低,抗病力弱,饲料成本居高不下,致使成蟹养殖效益低下。总结几年来的养殖经验,我们发现在其他条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如何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成为提高成蟹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熊美海 《水产养殖》2011,32(2):52-52
在选择蟹种的时候,要避免性早熟蟹。河蟹性早熟就是在其尚未达到商品规格时,已由黄蟹蜕壳变为绿蟹,性腺发育成熟,早熟蟹个体规格约为每千克20~30只,其大小与大规格蟹种差不多,难以将它们区分开来。而如果将这种早熟蟹作为蟹种第2年继续养殖时,不仅生长缓慢,而且易因蜕壳不遂而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16.
蟹池长方形,东西向,有利日照。成蟹池1hm^2左右,长宽边2:1;蟹种培育池150~1000m^2,长宽比1.5:1。成蟹池平均水深0.8~1.5m、蟹种培育池0.6~0.8m,池埂高出水面0.3~0.5m。  相似文献   

17.
2011-2012年,灌南县水产技术指导站和灌南县硕项湖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实施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大规格蟹种培育及商品蟹生态养殖技术应用".项目中"微孔增氧应用对河蟹生长的影响"课题试验研究顺利完成,实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课题试验研究过程介绍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池塘的选择与准备 大规格蟹种培育试验选择基地内的10#、11#共2个池塘,面积均为5×667m2,水深1.5 m,坡比为1∶2.  相似文献   

18.
湖泊网栏养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凯德 《水利渔业》2002,22(4):24-26
介绍了湖泊网栏养蟹场地的选择、网围的设计与制作,蟹种放养、饲养管理以及商品蟹的捕捞等技术措施。要选择放养纯正蟹种,放养密度要适当。经常检查围网是否有破损,网围内要有一定面积的水草、底栖动物和虾等,投饵要科学合理,河蟹蜕壳前要在饲料中添加蜕壳素,向水体中适量投放生石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养蟹业出现了小规格蟹种性早熟和池塘养蟹商品规格小的问题.池塘高密度、集约化的养蟹方式,养成的商品规格更小;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入,导致池塘水质恶化,病害频发,药物的滥用造成河蟹品质下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弱,经济效益下滑.2005年和2006年以人工集约化池塘饲养作为对比研究,利用湖泊开展生态、优质、高效河蟹养殖,提高成蟹的规格、质量和养殖效益.研究结果显示,湖泊生态养殖对蟹前期生长及后期增重较为有利.2005年和2006年养殖结果统计,湖泊养殖商品蟹的平均规格比池塘人工饲养的平均规格大17%和43%,湖泊的投入产出比是池塘的1.9和3.0倍,且湖泊生态养殖蟹的品质较优,对比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养蟹业出现了小规格蟹种性早熟和池塘养蟹商品规格小的问题。池塘高密度、集约化的养蟹方式,养成的商品规格更小;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入,导致池塘水质恶化,病害频发,药物的滥用造成河蟹品质下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弱,经济效益下滑。2005年和2006年以人工集约化池塘饲养作为对比研究,利用湖泊开展生态、优质、高效河蟹养殖,提高成蟹的规格、质量和养殖效益。研究结果显示,湖泊生态养殖对蟹前期生长及后期增重较为有利。2005年和2006年养殖结果统计,湖泊养殖商品蟹的平均规格比池塘人工饲养的平均规格大17%和43%,湖泊的投入产出比是池塘的1.9和3.0倍,且湖泊生态养殖蟹的品质较优,对比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