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马尾松不同苗木类型与整地方式造林早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苗木类型和整地方式的马尾松幼林的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生物量和根系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容器苗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年抽梢高和生物量;整地方式对造林当年的马尾松幼林有一定影响,而在第3年则对幼林树高和抽梢高起着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植被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问题,在祁连山东段北坡干旱山区开展了人工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整地方式、不同树种和不同造林地对造林成活率均有显著差异,不同整地方式中平均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鱼鳞坑整地、短水平阶整地、穴状整地;不同造林地处理中,弃耕地造林平均成活率明显高于荒山草地造林;各树种当年平均造林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柠条90.5%、青海云杉74.5%、沙棘71.17%、爬地柏70.83%、祁连圆柏41.67%,3a保存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柠条88.17%、沙棘65.83%、青海云杉63.33%、爬地柏49.5%、祁连圆柏27.5%。  相似文献   

3.
对机械整地、人工整地方式下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整地条件下,34a生林分生物量为166.94t/hm2,人工整地条件下,34a生林分生物量为155.08t/hm2,可见采用机械整地方式可以比人工整地方式提高林木生物量7.65%;不同整地方式下,华北落叶松各组分的含碳量差别较小,树干的含碳量大约45.00t/hm2,大约占总碳储量的50.00%;通过对不同整地方式下生产力的比较,得出采用机械整地方式可以比人工整地方式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平均生产力12.40%。  相似文献   

4.
杉木、柳杉混交林整地方法及效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杉木、柳杉混交林造林前的全面、撩壕和块状三种整地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整地方法能促进幼林生长,特别是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可以持续4年,但对成林材积生长的影响未达到显著程度;经济效益以全面整地为最好,其次为块状整地,撩壕整地投资大,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对湘西喀斯特地貌区域3种不同整地方式(撩壕整地、大穴整地、小穴整地)营造的杉木纯林生长进行动态监测,研究整地方式对杉木生长及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幼苗成活率随着整地规格的提高而提高;整地规格越高,连年生长量越大,但是其影响一般在12 a左右消失,3种整地方式下杉木的主伐年龄均为21 a;整地方式对杉木生长和林分结构的影响均极其显著,撩壕整地的杉木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大穴整地和小穴整地;另外,整地规格越高,越有利于生物量的累积。综合结果表明:撩壕整地方式是提高杉木生长量的主要因子,土壤发育良好的湘西喀斯特地貌区域杉木造林最理想的整地方式是撩壕整地,其规格为:100 cm×100 cm×50 cm。  相似文献   

6.
以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为试验区,应用营养袋育苗和抗旱造林配套技术进行斑克松不同造林密度、不同苗龄、不同整地方式造林试验的结果表明:营养袋平均出苗率达82.5%,造林密度对斑克松造林成活率几乎没有影响;机械带状整地成活率较高,适用于斑克松造林;4年生营养袋的造林成活率比3年生的高。  相似文献   

7.
以品种、密度和整地方式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各因素不同组合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栽植密度和不同整地方式对刺槐成活率、苗木质量指标影响显著。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的首选培育方案为普通刺槐,栽植密度1.5 m×1.0 m,全面整地;其次为普通刺槐,栽植密度1.5 m×1.0 m,穴状整地植后扩穴。3种不同整地方式单位面积造林成本差异不大,以机耕整地造林成本最低,穴状整地栽植后扩穴成本最高。  相似文献   

8.
郑长瑞 《福建林业科技》2013,(3):117-119,127
2010年在德化县山区开展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带状锄草整地和全面劈草整地3种整地方式对油茶造林成活率、生长量、管理成本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低均表现为全面劈草整地>带状锄草整地>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造林可显著促进造林当年油茶的生长,对3年生油茶的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造林成本虽会有所增加,与全面劈草整地造林相比,造林成本提高14.5%,但与油茶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冠幅则增加71.8%。认为在交通方便、造林地坡度较小的情况下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是一种可行的,效果较好的造林整地方式,可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不同整地造林方式对油桐生长与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梯田挖穴、抽槽、鱼鳞坑、“一锄法”等不同整地造林方式对油桐生长、开花结果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梯田挖穴整地造林最好,其次为水平沟整地造林和鱼鳞坑整地造林,“一锄法”整地造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0.
1 造林要点 1.1 合理整地 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方法、规格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不同种源、不同密度、不同整地规格造林试验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生长差异显著,容县松、上思松、尤溪松三者之间幼林生长表现最好的是容县松,其次是上思松,造林3年后容县松树高、胸径分别达到3.07m、3.51cm,比尤溪松树高、胸径生长分别增加了15.0%、25.8%,单株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2.5%、31.1%、40.4%;造林2年的宁明松和尤溪松相比,宁明松生长明显优于尤溪松,树高生长增加了16.4%,胸径生长增加了10.1%,单株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43.4%、40.2%、60.7%;马尾松虽然耐瘠薄,但立地条件的好坏对林分生长影响比较明显,高标准、高质量的马尾松林分需要立地条件的保证;造林密度和整地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生长无显著影响,考虑到生产实际,马尾松造林株行距可采用2.0m×2.0m,马尾松容器苗造林整地规格可以适当降低,穴的规格可以采用25cn×20cn×20cn中穴造林或15cn×15cn×10cm的小穴造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单因素对比试验资料分析表明:缺苞箭竹造林平均丛成活率、丛保存率为93%--97.6%,造林时间为5月、9月的雨日之后,造林第5年丛生物量可达900--1201Kg;造林方式应以穴状或状整地为好,以减少高山区造林整地破土面积,保持水土;森林环境是箭竹造林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直播造林虽生长缓慢,但为研究模拟缺苞箭竹天然更新,以及其生长进程和环境的反应提供了一种新尝试,同时,为同种异龄林的营建打  相似文献   

13.
对"十一五"期间在湖北省宜昌市大老岭林场按4×3析因设计的欧洲云杉[Picea abies(L.)Karst.]造林不同整地与抚育方式试验林10年生(苗龄3a)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欧洲云杉历年生长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欧洲云杉生长和造林保存率有一定影响,尤其对造林次年高生长量影响显著,A1(60cm×60cm×35cm)和A2(40cm×40cm×35cm)10年生立木单株平均树高比其它平均立木单株树高提高1.31%。抚育方式B2(7月上旬挖坑除草1次,在8月中旬再全面割灌1次的抚育方式),10年生立木单株平均树高比其它平均立木单株树高提高2.63%。尽管整地方式与抚育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各年生长量的影响并没有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但整地抚育组合A1A2B2(处理6)的各年生长量均高于其它组合,10年立木单株平均树高比其它平均立木单株树高提高4.4%。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大型机械带状整地微立地环境对不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良种早期生长的影响,在江西省大岗山杉木人工林设置样地,对不同机耕整地不同微立地条件下杉木良种的幼林期生长表现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大型机械条带整地杉木幼林早期生长优于传统整地,最适宜杉木早期生长的微立地是台外、台中和坡上,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在机械整地上的地径、树高和生物量平均值最大,显著高于安福红心杉和"洋020"优良无性系。因此,大型机械整地造林条件下,选择"洋061"优良无性系,定植在台外、台中和坡上微立地上是适宜的造林良种与立地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速生丰产林不同整地方式的效益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收集国内外造林整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贵州省的杉木、马尾松速生产林栽培情况和造林整地方式及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造林整地方式的投资与效益,为贵州山区在营造速生丰产林中确定合理的整地方式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年试验探索及对生产实践的总结,形成了针对不同石质荒山类型比较成熟的造林整地技术,其中掘壕整地、石缝机械整地、环山拉沟整地、鱼鳞坑整地四种整地方式较为典型,成效显著。经试验测定与生产技术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整地方式通过不同程度地改善植苗区土壤结构及水分养分条件、微域小气候条件,显著提高了造林质量,均使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并不程度地促进了造林初期林木生长,取得了显著的抗旱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依据收集于福建省柳杉主要分布区的柳杉林分标准地及解析木资料,对柳杉林分平均树高与平均胸径、胸径与地径、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林分优势高与林龄及林分平均树高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以便揭示柳杉林分测树因子的生长规律,为柳杉的造林及营林设计、抚育间伐、林地生产力评价、森林收获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高原寒旱山地进行造林试验,调查分析不同坡向、不同整地方式、不同造林树种、不同造林季节以及采取地膜覆盖造林方式下,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选择抗旱树种、采用汇集径流提前整地、地膜覆盖抗旱造林措施,以及选择阴坡地春季造林,可以提高寒旱山地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垦整地和穴状整地二种整地方式对南方红豆杉山地造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穴状整地方式对株高年生长量的影响极显著大于全垦整地方式;不同整地方式对成活率、地径生长影响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荒漠化重度地区进行不同树种、不同苗木类型、不同整地方式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选择抗旱性强的树种,采取小型整地,带土坨和营养钵苗造林可获得较高成活率和保存率,是促证造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