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浙江省茶叶学会青年委员会考察了磐安县尚湖镇的磐安县生态龙井茶标准化推广实施中心示范基地、玉山镇古茶场遗址、万亩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现场、胡宅乡的培香村和夏州村、尖山镇浙中生态茶叶市场,组织召开了企业、茶农、乡镇与主管部门代表座谈会,针对磐安茶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茶叶是磐安的传统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磐安茶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组织化程度低、品牌效应低等瓶颈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3.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山区,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境内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达80.1%,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产业作为磐安农业支柱产业,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2001年磐安县被列入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区,2002年被命名为"中国磐安生态龙井茶之乡",2010年跻身于"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行列,2012年又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茶叶已成为磐安县名副其实的特色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4.
陈新森 《茶叶》2015,41(1):60+63
<正>连绵茶山,春意盎然。2月25日,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赴联系点磐安县尚湖镇开展"上下同欲抓落实,齐心助推开门红"调研活动,进基地,问农事,访民情,面对面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心声,共同探讨抓落实促发展对策。走访首站定在乡村生态茶园。磐安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县有茶园面积8.7万亩,玉山台地是该县茶叶主产区,光尚湖镇就有  相似文献   

5.
扬优势 补短板 促进茶产业提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森 《茶叶》2016,(3):165-169
茶叶作为磬安特色产业之一,得到了磐安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茶叶的规模、品种以及品牌力度,磐安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加销售渠道,并且提高茶叶的品质,从而取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农民收入,带动了磬安县的经济发展。但是,磬安茶产业也存在茶文化发展不足的问题;面对挑战,磐安茶叶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为发展理念,以"生态高效、特色精品"为目标,并且对茶产业的发展提出健康,持续,高效规划方案,走出一条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  相似文献   

6.
蒋如钰  陈钰 《福建茶叶》2023,(1):155-157
农居既是物质实体,又是文化形态,且是一种乡土、原生态文化,具有强大的延展力和生命力。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已近二十年,但作为乡村建设物质环境的最主要构成,农居的更新实践仍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磐安县铁店村为实证,按照时间主线,选取典型案例并结合空间句法理论及Depth Map软件总结梳理在茶产业经济驱动背景下,磐安农居空间形态特征的生成逻辑。以期为磐安当地农居的有序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磐安位于浙江中部,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与影视名城东阳、五金名城永康、中国茶市新昌等市县接壤。磐安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县",是"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本世纪初以来,以扩大良种茶园规模、推广机械化加工、加强品牌建设为主线,磐安茶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为磐安茶农致富奔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产业现状1.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近几年,通过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以业主或联户连片  相似文献   

8.
陈新森 《茶叶》2012,38(4):262-264
2012年10月11日,浙江省磐安县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这是中国茶叶学会、全国茶界专家对磐安茶业悠久发展历史、优良生产环境、深厚文化底蕴、扎实产业基础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县推动茶产业提升发展的鼓励和鞭策。我县将以此次命名为契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入实施“名乡产名茶,名茶创名牌,名牌显名茶”的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9.
湖北咸安是全国闻名的茶叶之乡,全区现有茶园面积3.6万亩。为了进一步加快茶叶发展的步伐,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振兴茶叶经济,使咸安的有机名茶品牌进入湖北省的第一方阵,并在全国打响知名品牌,推动全区茶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特制订咸安茶产业近期发展规划:一、产业现状1.生产现状全区现有茶园面积3.6万亩,其中有机茶园2800亩,绿色食品茶园1300亩。2012年全区茶叶产量1400吨,茶叶产值9500万元。近年来,全区茶产业呈现面积逐年扩大,质量逐步提高,效益明显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单永强 《中国茶叶》2005,27(5):40-41
浙江省磐安县位于浙江中部,是金华、丽水、台州和绍兴四市(地)的结合部,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面积1196平方公里,人口20万,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2年被列入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区,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磐安生态龙井茶之乡”。2004年,全县茶园面积5.5万亩,茶叶产量1665吨,产值9902万元,其中名优茶1129吨,  相似文献   

11.
刘祖生 《茶叶》2016,(1):60-61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呈现出比翼双飞、相得益彰的可喜态势。据统计,2011年全国茶园面积220.7万公顷,茶叶产量155.0万吨,茶叶出口量32.3万吨,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居全球首位,茶叶出口量也名列世界第二。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茶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为弘扬茶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茶文化的繁荣又进一步促进茶产业的发展与提升。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代茶诗是  相似文献   

12.
正饱经岁月风雨考验又历史渊源悠久的贵州茶产业,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加快了贵州建成全面小康进程,为打赢历史性的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一、茶产业发展概况贵州在实施精准扶贫中加快发展茶叶产业,预计2015年茶园面积达689万亩,占全国茶叶而积16%左右,茶园而积居全国第一位;投产茶园423.2万亩,占61.4%,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3.
倪顺尧 《茶叶》2012,38(2):107-108,123
本文分析了磐安县茶类结构调整的历程、茶类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磐安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茶类结构优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茶世界》2008,(4)
本刊讯4月2日,浙江省磐安县召开磐安云峰茶叶品牌建设新闻会,浙江省工商局商标处处长朱理国宣布磐安云峰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并予以授证。会上同时发布了《磐安云峰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暂行)》,并对准许使用磐安云峰证明商标的企业代表授证。浙江省磐安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县境内大盘山一带采制的婺州冻白就被列为贡品。在本次大会上,磐安县的副县长陈海明说,  相似文献   

15.
张健 《福建茶叶》2024,(4):125-128
茶产业是富民强县优势绿色朝阳产业,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在认真总结和分析政和县绿色生态茶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绿色生态茶园科学管理机制如何创新这一问题,从强化源头管控,强化科技创新、强化文化挖掘,强化政策引领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8月28日,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推进会在福州召开,副省长陈荣凯出席并讲话。陈荣凯指出,当前,福建茶产业发展正进入一个战略调整期,新的产业格局、市场空间、商业模式、消费诉求正在加速形成。要实现2018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的目标,需要茶叶企业、合作社在茶产业转型升级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陈荣凯强调,加快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在控制茶园面积的基础上,在内涵发展和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要大力推广茶园采茶机,推广茶叶加工机械实现降本增效;要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加快推动研发创新,支持品  相似文献   

17.
1月15日,安徽省科技厅领导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茶产业快速发展,茶产业已成为该省众多县市的特色优势资源和支柱产业,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茶叶出口量分别跃居全国产茶省份的第六位、第七位和第三位。  相似文献   

18.
刘宁 《广东茶业》2023,(3):21-24
平坝区气候优越、环境优美,适宜发展茶产业,但产能不高,茶园标准化建设力度不大。为发展全茶产业链,从平坝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做阐述,并提出需要从茶园基地建设、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园病虫害防治、茶园管理建设等方面着手,进行茶园生态化、标准化建设,以期为全区茶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助力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湖北咸安是全国闻名的茶叶之乡。茶叶是咸安的主要经济作物,全区现有茶园面积3.2万亩,其中收益茶园面积约2万亩,茶叶产量1500多吨,茶叶产值1.1亿元。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茶叶板块基地建设、茶叶专业村建设,作为做大做强茶产业、强区富民的重大举措来抓。咸安为了抓好茶叶板块基地建设,发展现代茶叶产业,采取专班负责、规划先行;政府推动、资金支持;引进老板、加快建设;部门支持、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有机茶生产现状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飙 《福建茶叶》2010,32(11):39-41
<正>茶产业是福建省的特色优势产业,进入新世纪发展加速,2009年茶园面积达292.3万亩,总产量26.57万吨,茶叶单产、总产位居全国第一;茶产业已成为福建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民生产业。但伴随着产能的扩张,带来的生态压力、市场压力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