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桑树的栽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蚕学通讯》2002,22(1):57-58,60
桑树栽植技术的好坏 ,不仅影响桑树成活率的高低 ,而且还影响新栽桑的生长发育 ,影响桑园的丰产速度。因此 ,必须掌握正确的栽桑技术 ,严格操作 ,达到快速成园 ,快速丰产的目的。1 栽桑准备1 .1 土地准备栽桑前 ,要对栽桑土地进行深翻、施基肥和挖栽桑沟、穴 ,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活条件 ,加速土壤熟化 ,提高土壤肥力 ,为桑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1 .1 .1 深翻土地。深翻土地是栽桑前的必要工作 ,通过深翻改善土壤状况 ,疏松下层土壤 ,改善心土性状 ,使桑树根系向深广发展 ,达到“根深叶茂”。特别是近年来 ,广大业主、…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0133 hm2,年饲养蚕种45万盒,生产蚕茧1.7万t,农民栽桑养蚕收入10亿元,桑园保有量、蚕种饲养量、蚕茧质量等指标名列江苏第一、全国前茅。近年来,东台建立健全了桑树病虫害防控体系,有效预防了桑树主要病虫害的灾害性暴发,为蚕农增收和产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1建立健全测报体系搞好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有效防治桑树病虫害的前提,也是提高防控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镇安具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不断实施,桑树也逐步由田坎、川道走向山上,坡耕地退耕栽桑建园成为今后栽桑发展的方向.坡耕地从地形、气候、土质上均劣于川道地,如不掌握好栽植技术,将导致桑园产叶量低,叶质差,且桑树过早衰败.现将坡耕地栽桑建园的要点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叶伟彬 《广东蚕业》2000,34(4):51-58
桑树是一种珍贵的树种,又是家蚕唯一的饲料。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基本掌握了栽桑技术。桑树伴随着丝绸之路名扬于世,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解放以后,我国的桑树研究及其栽培技术有长足的发展。为了让人们能够全面了解我国桑树学  相似文献   

5.
<正>蚕业是宁南县发展农村地方经济、致富农民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我县产业结构大调整,激发了农户栽桑的积极性,大力发展"6215"栽桑模式。生产模式的改变,在相应的技术措施的配套上,特别是桑树病虫防治措施上也要跟上生产发展步伐,否则病虫的为害将成为蚕桑生产中的一大隐患,影响蚕桑生产的稳定。1桑树病虫发生及防治现状病虫害暴发主要有三个条件:桑树、病虫原的存在和生态环境。桑树是一个载体,病虫原是  相似文献   

6.
《四川蚕业》2017,(3):48-50
<正>四川蚕桑产区在长期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栽桑方式:"育实生苗,栽实生桑,芽接改良,冬季重修,无拳式养型,采片叶养蚕。"采用这种方式所栽桑树根系发达、采叶和修剪对桑树损伤小,较好地解决了四川蚕区桑树"栽得活、长得好、管得久"的问题,在行业界备受推崇,直到现在仍是川内主推的栽桑技术。但随着蚕桑产业发展形势的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多年生产经验的总结,在南疆沙漠地区推广了利用农毛渠。畦间田埂和农家庭院栽桑,与其他作物高低搭配,充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的立体农业体系。本文总结提出了这一体系内桑树的栽植形式和树型养成技术.分析讨论了农毛渠栽桑的技术特点和经济效益,建议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蚕学会桑树高产栽培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2月12日在杭州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45人,来自17个省、市、自治区的31个科研、教育和生产单位。 会议共收到论文、调查报告31篇,内容广泛,涉及桑树栽培的各个方面。包括桑树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桑叶收获和修剪技术,不同土壤条件栽桑技术,桑园复合经营,桑园施肥和绿肥种植,桑苗繁育,桑树生理生态,生长调节物质应用及桑树组织培养等。这些论文和报告,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桑树栽培研究的水平,表明我国的栽桑研究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研究方法和手段也有了很大进步,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很大兴趣。 会议交流讨论了我国各蚕区栽桑科学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不一,各蚕区桑树栽培的特点不同。四川全省有25亿株桑树,相当于400万亩桑园,大多利用十边地栽桑,不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省力化栽桑养蚕技术体系的发展,化学除草被普遍应用。桑园使用除草剂既能省力,又有好的除草效果,但要注意除草剂对桑树是否有害,故应先了解除草剂的性能、使用方法以及对桑和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桑树嫁接技术在我县得到迅速地推广,加快了劣桑改造的步伐,提高了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一、我县桑树嫁接的发展我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伴随着栽桑的发展,桑树的嫁接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据资料记载:早在1933年,阀中蚕种场国营苗圃以及重点蚕乡已采用袋接桑树,每年嫁接良桑只有3000~5000株。解放后,桑树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桑树带叶秋栽技术有别于传统的冬春栽桑,将桑树栽植时期提前到十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新栽桑当年即可长出新根,并通过科学培桑管理,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就形成丰产群体  相似文献   

12.
Ⅱ.饲养技术一、饲养要旨日本有这样一句俗语“桑千斤,采不到一斤茧”。这句话的意义,栽桑只从多施氮素肥料如人粪尿,硫酸铵,饼肥等等,使桑树生长异常繁茂;在养蚕的时候,稚蚕用桑和壮蚕用桑,不加以区别使用,这样的养蚕是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3.
<正> 桑树是养蚕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是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在长达数千年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首创并发展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在桑树病虫害防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蚕业的稳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70年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确定为中国的值保方针以来,桑园也开始实行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PM)。在广大蚕桑科技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下,蚕桑综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内涵已从单一技术  相似文献   

14.
桑树栽培技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编著农业出版社出版定价0.60元本书主要介绍桑树生长和发育,苗术繁育、新桑园建立,树形养成、施肥和管理、低产桑园改造,桑叶收获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对桑树品种、病虫害防治、桑树的自然灾害以及桑园机械化也作了阐述。桑树栽培与养蚕技术浙江农业大学蚕桑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定价0.69元本书在桑树栽培方面介绍以浙江省为主的品种选育、育苗、栽桑、施肥,收获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在养蚕方面介绍催青、饲养、蚕病防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为缩短桑树投产时间和成本,提升标准化优质桑园建设,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助推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稳步健康发展,会东县进行了桑树快速丰产栽培技术的探索。从2018年开始,通过桑树丰产建园技术的实施,改变以前"一年育苗、一年栽桑、1~2年嫁接"的模式,逐步实现"当年栽桑、当年嫁接养型、当年养蚕见效益",现在基本形成两种模式。桑树快速丰产成园栽培技术包括育苗、栽桑、嫁接、养型四个部分组成。我县采用外购商品桑苗的方式,将四个环节形成两组方案即"先栽  相似文献   

16.
<正> 四川省是全国最大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重点蚕丝产区,但是多年来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相比,由于规模分散,栽桑养蚕技术难于贯彻落实,造成桑树产叶量低,养蚕单产低,蚕茧质量差,蚕业基础不稳,严重制约了四川蚕业的发展。 四川省蚕业生产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取决于桑树基础建设水平的高低和生产优质蚕茧的技术水平,桑树基础不稳定,没有一定的规模,没有一的效益,将阻碍四川蚕业  相似文献   

17.
四川古称“桑从古国”,在三千多年前已有栽桑养蚕,是我国蚕丝生产最早的蚕区之一。蜀汉诸葛亮晚年上表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到明朝,四川已成为全国蚕桑主要产区。清初出现了“墙下桑树,宅内养蚕,习以为常”。栽桑养蚕已较为普遍了。当时,桑树多系零星散栽,叶、材兼用的乔木桑。  相似文献   

18.
<正> 栽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养蚕。但是,桑树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往往因病虫害和其他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使桑叶产量下降或叶质降低,从而导致蚕茧歉收,质量低劣。桑树病虫害对蚕桑生产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可直接影响到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如桑蟥、桑螟、桑尺蠖、野蚕等与蚕争夺饲料,以至有桑无叶;桑  相似文献   

19.
桑树栽植规范化是快速发展和建设蚕业基地、推广良桑新品种、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建立规范化桑园,实施规范化栽桑,应坚持按照“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桑则桑、集中成片、规模发展”的原则,以高产为基础,优质为核心,高效为目标,组装配套抓好常规技术的应用,要推广以横坡耕种为代表的农艺措施,发展生态蚕业,将横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桑树栽植规范化,就是要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优良的桑树品种、改良后适宜栽桑的土壤,三者有机结合并组装常规配套技术一步成园。总的技术上要严把“五关”和坚持做到“五化”标准:…  相似文献   

20.
<正> 1989年以来,宁夏栽桑养蚕科研示范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已筛选出适宜栽植的桑树品种4个,桑蚕品种2个,外调桑苗600多万株,自育桑苗70多万株,栽植桑树5500多亩,产茧2500多公斤,为下一步大规模生产开发奠定了基础。一、蚕业技术研究中心已初具规模根据自治区蚕业发展规划,我区已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林研所芦草洼建立了包括桑树育种、繁殖、桑蚕饲育等内容的综合科研基地,先后从外省引进桑树优良品种100个,建立了50亩桑树品种园和良种繁育区,还修建了100多平方米的标准养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