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派河支流光明大堰河流域范围内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水NH_3-N、COD含量超标的特点,以湿地技术为核心,设计了BA-MBR+复合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技术模型。模型经过调试运行,随着挂膜逐渐成熟后,对系统进出水质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该系统对SS、COD_(Cr)、TN、NH_3-N、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0%、55%、42%、75%、30%。该工艺采用多级曝气,增加溶解氧含量,对氨氮去除效果明显,提高脱氮效率。整套系统内部形成"好氧-厌氧"的环境,有效削减污染物含量,脱氮除磷效果较好。该工艺适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且工艺采用湿地净化技术,运行成本低,村镇融合效果好,环境、生态效益好,易于在农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砾石潜流-浮桥平流复合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人工组建砾石潜流-浮桥平流复合湿地系统,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该系统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的净化效果。[结果]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NH_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3%、56.1%、47.1%、65.7%;一级湿地单元对COD的去除效果较好,二级湿地单元对NH_3-N、TN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三级湿地单元对各项污染指标的去除率均较差。[结论]砾石潜流—浮桥平流复合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整体净化效果良好,可拓展研发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4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调查研究,选取4种典型处理技术(A/O工艺、户用净化槽工艺、厌氧产沼气-缺氧反硝化脱臭-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技术、微动力高效复合渗滤床+氮磷消化湿地处理技术)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厌氧产沼气-缺氧反硝化脱臭-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技术,虽然初期建设成本略高,但处理效果稳定,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及氨态氮含量的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是一种很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水平,结合西北地区气温特征,以生物炭为主体构建了折流湿地,并分析其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8~12℃条件下,折流湿地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5 d,此时,湿地中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磷酸盐(PO_4~(3-)-P)、悬浮物(SS)的去除率分别为90.51%、72.38%、90.73%、94.57%。此外,各自污染物去除率与其停留时间和沿程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折流湿地经过12个月的运行,对COD、NH_4~+-N、PO_4~(3-)-P、SS的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16%、83.16%、92.55%、96.30%,且出水水质稳定。生物炭作为折流湿地填料对COD、PO_4~(3-)-P、SS的去除过程均较好地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1),并且对SS具有较快的去除速率。研究表明,生物炭作为折流湿地填料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解决西北地区农村水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塘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结构简单、投资少、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的新生态处理系统。采用人工湿地和生态塘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去除有机物、氮、磷能力强,出水各污染指标均能达排放要求,CODCr去除率达89.74%,氨氮的去除率达75.18%,TP的去除率达82.11%。采用该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可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态浮床-简易湿地处理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技术相组合的研究及污水、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成复合的生态浮床-简易湿地处理系统,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在该系统内种植黑麦草,研究该组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CODMn、BOD5、NH4-N等指标的净化效果。[结果]在冬季,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系统处理效果相当好,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CODMn、BOD5、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5%、74.3%、41.8%、65.5%和37.8%以上。[结论]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明显较单一的生态浮床或简易人工湿地系统要好。  相似文献   

7.
水网地区农村河浜生态拦截工程将河浜作为净化载体,采用河浜原位增氧-动态生态组合工艺(ODBP),既增进了河浜的消纳净化能力,减轻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又改善了村镇水体的污染状况。采用该技术处理江苏常州武进区某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生态排水的示范工程表明,出水各项指标(氨氮、总氮、总磷、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这种生态法河浜治理模式不仅效果好、投资小、运行费用低,而且不占用土地,不需要专人进行管护,实现了村镇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的原位处理,具有一定的应用示范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城市景观河道污染现象普遍,景观河水通常具有水量大,浓度低,碳/氮(磷)比不合理等特点,常规的市政污水处理工艺难于适用。本文采用分层生物滤池与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景观河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污染景观河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分层生物滤池水力负荷为2.40m~3/m~2/d,人工湿地水力负荷为0.25m~3/m~2/d条件下,进水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指数)CODCr浓度分别为0.70~1.46、0.73~1.82、0.087~0.126和15.50~20.10mg/L,组合工艺出水各指标平均浓度分别为0.52、0.77、0.039和13.4mg/L,对应的去除率为53.67%、42.05%、56.10%和30.19%,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Ⅲ、Ⅲ、Ⅱ和Ⅱ类标准。人工湿地采用碎石/沸石复合填料,且种植芦苇时,处理效果最佳。种植植物可提升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约11%。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村污水较为分散的特点以及目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法仍存在不足的实际状况,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农村污水生态净化回用工艺.结果表明:该工艺将厌氧生化和人工湿地技术有机结合,可以大幅提高生物降解效率,有效降低农村污水中COD、TN、NH3-N和SS的含量,使出水水质显著改善,可作为中水回用,同时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湿地的占地面...  相似文献   

10.
付笑凡 《乡村科技》2024,(1):127-131
为科学合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分析了厌氧-人工湿地、A/O-人工湿地、生物滤地-人工湿地、SBR-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处理效果,发现采用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能有效处理农村污水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也可降低后期运维管理难度。农村地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污水处理与其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和选择适合当地的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进行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海水低温环境下人工湿地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人工湿地在海水环境下对梭鱼亲本室内越冬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和净化效能。海水(16.8‰~19.6‰)人工湿地对室内越冬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总凯氏氮去除率为13.4%,总氨氮为32.1%,亚硝氮为33.1%,浊度为55.1%,COD为35.6%,总磷为34.6%。越冬期间养殖池水质稳定。低温对总凯氏氮和三态氮的去除率有一定影响,并制约人工湿地脱氮过程;对浊度、COD、总磷去除率影响并不明显。海水人工湿地能维持连续运转并保持越冬养殖池的水质稳定。养殖负载量、越冬期间水力负荷尚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洪泽湖湖滨地区植物群落对湿地水环境的净化效果,为该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的水草区和无草区环境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结合室内试验,测定湖泊湿地水体的营养盐(N和P)、化学需氧量(COD)及透明度(SD)含量的变化,定量分析水生植被在生长过程中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水环境的净化效果,并对其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水生植被对洪泽湖湿地水环境中TN、TP、COD、Chla的去除作用及对SD含量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情况。[结论]该试验为研究洪泽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及增强其自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生植被对湖滨湿地水环境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洪泽湖湖滨地区植物群落对湿地水环境的净化效果,为该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的水草区和无草区环境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结合室内试验,测定湖泊湿地水体的营养盐(N和P)、化学需氧量(COD)及透明度(SD)含量的变化,定量分析水生植被在生长过程中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水环境的净化效果,并对其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水生植被对洪泽湖湿地水环境中TN、TP、COD、Chla的去除作用及对SD含量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情况。[结论]该试验为研究洪泽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及增强其自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研究了菩提子/美人蕉-黑麦草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在杭州气候条件下,净化流入西湖污水的效果,比较了不同季节、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系统的净化效果及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该湿地对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的总去除率在40%~50%之间,总磷(TP)的去除率在60%~70%之间,氨氮(NH4-N)的去除率达90%以上.春夏季的净化效果优于秋冬季,全年TN、TP、COD、BOD5的最低去除率分别保持在30%、60%、40%、35%左右.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水力负荷(200~1200 mm/d)下系统净化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沉水植物金鱼藻是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常用的植物之一,其栽植密度直接影响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净化效果。因此,探究金鱼藻栽植密度对进行富营养化水体修复、加快水下森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研究通过模拟栽植不同密度的金鱼藻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变化影响过程,分析6种栽植密度梯度(36、50、75、100、110、120 株/m2)金鱼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并结合经济效益分析,筛选出最佳栽植密度,确定金鱼藻疏伐、收割时间。  结果  结果表明,100 株/m2密度配置对应的植株成活率最高(95.65%),总氮去除率可达62.86%、总磷去除率可达74.32%,对氮磷等污染物吸收效果最佳,是金鱼藻在水生态修复工程中最佳种植密度。另外,金鱼藻在栽植后15 d内,其栽植密度越大,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有机污染物等的去除效果越好,且溶解氧浓度越高;栽种50 d后,水体中各污染物含量均有回升,此时栽植密度越大,随植物衰败而释放到水体的氮、磷、有机物含量越高,溶解氧含量下降越迅速。  结论  因此,利用金鱼藻开展水体修复时需要考虑最佳净化时效,及时收割。   相似文献   

16.
潜流人工湿地修复河道水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万宾  段亮  田自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29-4631
[目的]研究不同填料潜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为小城镇河网水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砾石、卵石、页岩3种不同填料潜流湿地对受污染河道水质修复的运行情况及处理效果。[结果]砾石、卵石、页岩填料湿地对受污染水体中TN、TP、CODM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砾石床潜流湿地运行效果最好,平均可分别处理49.4%的TN、34.7%的TP及48.5%的CODMn。[结论]潜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改善受污染河道水质,且投资少、操作简单,适于在小城镇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塘堰湿地底泥氮磷的释放情况,为稻田排水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湿地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省漳河灌区两处理化性质较接近的典型塘堰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形管槽静态模拟不同水深处理下底泥氮磷释放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结果]水流扰动会加速底泥中磷的释放.不稳定的水—泥环境以及溶解氧含量会影响微生物生长及硝化/反硝化作用的进行,良好的好氧—厌氧根区环境对于保持湿地的净化能力非常重要.不同的水质指标的净化,其适宜的湿地水深是不同的,底泥在25、45cm水深条件下,分别对上覆水中总氮、总磷浓度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结论]应根据不同的湿地、水质以及净化需求,确定最优的水稻灌区塘堰湿地水深,当底泥中营养物质富集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周期性的疏浚对于保证湿地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董艳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21-12922
[目的]了解浮筏种植水花生对养殖废水的净水效果。[方法]将水花生种植于浮筏上,直接置于盛有养殖废水的水池中,在种植前和种植期间分别测定废水的水温、透明度、化学需氧量、pH、氨态氮、总氮及总磷。[结果]浮筏种植水花生具有较高的净水效率,试验池的透明度上升62.1%(P0.05),化学需氧量下降50.6%(P0.05),氨态氮下降48.1%(P0.05),总磷和总氮分别下降57.9%(P0.05)和68.3%(P0.05)。[结论]浮筏种植水花生可用于养殖废水的净化。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保护宁夏湖泊湿地资源,采用生态浮床技术,在实验室内自配富营养化水,模拟宁夏灌区农田退水的基本特征,探讨水芹、生菜、油菜3种水耕蔬菜对宁夏灌区富营养化农田退水中氮、磷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水芹、生菜及油菜3种水耕蔬菜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效果均较好,能显著降低农田退水中氮、磷的浓度。对总氮的去除率为水芹(79.01%)油菜(70.03%)生菜(67.66%)对照(20.07%);对总磷的去除率为水芹(95.66%)油菜(91.04%)生菜(86.32%)对照(21.70%);对氨氮的去除率为水芹(84.77%)生菜(83.15%)油菜(73.12%)对照(33.51%)。综合来看,水芹的净化能力强于生菜及油菜,在开展宁夏灌区水生植物净化工程中可以着重考虑水芹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滇西北开展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得出湖滨带对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水体中N、P污染净化效果,并结合湖滨带对农田废水中N、P污染净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的N、P污染净化效果较好,尤其在农业生产行为活动较频繁的夏秋季节,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N素和P素的污染净化效果分别可达55.8%~62.52%和59.47%~69.81%。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剑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起到较好效果,并最终为保护剑湖水环境污染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