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流域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在减少江河湖库的泥沙淤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生态农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效益,并提出水土保持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省铜川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土保持为例,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水土流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探讨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四大作用,即水土保持是综合防治蓄水减沙的根本性措施;枢土保持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土保持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与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清水河县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地区,通过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采取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确保效益。经过不断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发展山区、丘陵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水土保持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并使它在农业生产中更好地发挥效益,需要对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笔者就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效益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便于使该技术在山区和黄土丘陵区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水土保持建设战略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利用一切可行性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够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快速的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6.
靖远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多年坚持以发展水地、兴修梯田、坡地压砂为主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通过分析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靖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贾世思 《甘肃农业》2010,(7):58-58,60
靖远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多年坚持以发展水地、兴修梯田、坡地压砂为主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通过分析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靖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在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中,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效果与地位越来越高。利用流域内的资源优势,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土地与资源的开发,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从而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达到促进人民富裕的目的。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对相关对策措施进行落实,这样才能促进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效果,使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得到提高。本文对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望与广大同行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9.
胡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12-5514
通过对安塞县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水土保持对该县农业的影响分析,可得出水土保持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减贫有重要的作用。1985~2004年期间水土保持的成效对安塞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表明,水土流失面积的减少将会有力的推动安塞县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水土保持对提高该县农业生产总产值和农业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能有力地缓解当地的贫困状况,并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科学规划,重点治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为契机,把水保生态建设与"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达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包括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效应。对环境效应的评价包括通过建立区域水土保持信息平台,研究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关键要素的影响,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来进行生态评价,以及通过灰色系统的理论评价社会经济效应,这都为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段治卿 《现代农业科学》2009,(7):140-142,160
对于阳泉市桃河流域雨水资源化的生态效益研究,采用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理论,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包括坡耕地面积比率、土壤侵蚀模数、耕地指数、林草覆盖度和治理度共5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计算出各指标对生态效益的权重,建立了生态效益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出不同年代生态效益的大小变化,并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区域局限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实证项目生态效益为合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为中等,综合效益为中等.尽管生态效益权重较大,但不能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其原因是生态效益的权重没有超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和,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中,不仅要以综合效益评价其效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单项生态效益,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体现生态涵养型的整治目的,为建设生态宜居型的美好乡村创造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查清牡丹江流域中下游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角度,对预防监督、生态监测、技术支持等内容进行了论述,结合耕作、林草、工程措施提出了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对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其各项效益显著,且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林地枯枝落叶层及林地土壤层4个水文层次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效益计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植被总贮蓄水量为27508×104m3,年平均直接或间接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为3.75亿元,这对于维护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该区森林涵养水源的效益计量调查状况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6.
石漠化造成水土资源的损失和破坏已经成为限制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建立一套广西特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广西地区的水土保持效应,对广西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西地区基岩裸露、成土缓慢、植被生长困难等石漠化特点,依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应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通过广西水利厅提供的水文站资料、县志、年鉴等历史资料集成、野外小流域采样调查、原位监测等方法,总结出涵盖包含社会、生态、经济3大方面在内的9类指标构成的初选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降维,并结合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分析各主成分中指标主要的作用途径,对指标的敏感性进行检验,筛除冗余指标,使得到的指标体系涵盖内容较为全面,指标信息重叠较少,代表性较强,最终形成包涵8个生态效应指标、7个经济效应指标、1个社会效应指标的水土保持效应指标体系。其中,生态效应指标对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影响较大的前3位分别为林草措施面积(11.21%)、蓄水措施有效面积(11.10%)、有效土层厚度(6.28%),经济效应指标影响较大的前3位分别为林果产品产量(15.11%)、粮食生产量(14.95%)、第三产业总产值(14.74%),社会效应指标为负向指标,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越严重,越难以治理。本研究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为深入讨论生态效应补偿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为优化广西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工作配置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含总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结果表明:准则层中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固碳制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的权重明显高于其他。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改良效益是水土保持林最直接、最基本的一项效益 ,评价的首要步骤是建立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权重 .该文依据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评价目的 ,在听取和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确定指标体系的总目标层为效益评价综合指数 ;准则层为土壤肥力、抗蚀性能和抗冲性能 ;指标层为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粒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pH值、硬度、渗透系数、分散率和团聚度 .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得到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两种结果 ,二者均可用于效益的评价计算  相似文献   

19.
生态红线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一项创新,它不仅与中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密切相关,更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就其沿海低山丘陵区的特点从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2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进行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在遥感影像处理平台与Arc GIS的支持下,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运用空间叠置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将烟台市划为生态红线与3个级别管控区,其中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主要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碳固定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等5个方面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海岸线侵蚀等3个方面。最终划定的生态红线面积为3 432.49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4.97%,主要包括中部山地区域、南部地区与沿海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