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统计分析在植物病害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数理统计在国内、外应用于植物病害田问试验、抽样技术、预测预报、为害损失、时空分析和病害鉴定研究的主要成果.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对数理统计应用软件的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数理统计应用软件网络化、集成化和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降水及其干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河西走廊20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降水资料,基于Z指数干旱指标,应用EOF数理统计方法深入探讨4~9月、4月、5~6月3个关键期的干旱特征.研究表明:河西走廊降水普遍减少,但降水变化具有差异性.干旱特征高度一致,中西部对干旱变化响应敏感.3个关键期的旱灾区域分别集中在西部、中东部(尤其是张掖)、东西两端,并...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8年8月天山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的考察资料,应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该冰川区径流中悬移质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川径流中悬移质以细颗粒物质为主,且各个粒度组分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粒度组成中约68%的颗粒物粒径小于63 μm,32%的颗粒物粒径大于63 μm,粒径小于4μm颗粒物占1.34%,粒度分布为双...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已开展电脑、遥感技术、雷达、软 X 光造影、示踪元素等先进技术在森林害虫测报中应用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摘要予以介绍.电脑电脑的应用研究是我国森林害虫测报中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最早而且也是比较广泛和成功的领域之一.最初,应用电脑对森林害虫的数理统计测报进行计算与分析.薛贤清、魏小琴、刘洪生、郭树平等先后发表的研究论文“马尾松毛虫定量测报的判别分析模型”、“在马尾松毛  相似文献   

5.
环球信息     
我国首部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专著正式出版由张孝羲、张跃进主编,得到国家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学》一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我国首部有关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专著。全书21章,分别介绍了病、虫、草、鼠预测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数理统计预测方法、现代信息新技术、卫星遥感、雷达、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预报等在有害生物预测中的应用。还附有以Windows98SE/2000为平台的数理统计预测模型及其计算光盘软件。本书可作为全国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人员及大专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全书88…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省祖厉河流域为实验样区,以1:50 000 DEM为基准,运用比较分析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该区域 1:250 000 DEM描述地表形态的精度特征.基本技术平台为ArcGIS 8.3软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1:250 000 DEM所提取的流域各级河网、地面坡度、地面坡向3种因子与基于1:50 000 DEM 所提取的各因子相比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损失,1:50 000 DEM能较好地模拟真实的地面信息.研究成果为半干旱区集水农业工程的规划和水土保持等应用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植保讲座栏目自2001年第6期开办以来,已连续刊登了7期有关数理统计知识在植保试验研究中的应用技术,较系统地给广大读者介绍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试验设计、抽样调查和数据表达、两处理间的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相关和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和技术,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为将这一培训工程继续开展下去。从本期开始,我们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肖悦岩教授系统介绍病虫测报有关的知识和方法,本专题讲座拟安排6讲,内容包括病虫调查与系统监测、测报抽样调查方法、预测原理、预测方法、预测效果评估和特尔斐预测法等内容。希望广大读者在学习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似文献   

8.
数理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其在植物保护学科中特别是病虫害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也尤为重要。郭予元院士作为将数理统计学应用在植保学科领域的先驱研究者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数理统计在植物保护学科中应用研究及其相关的教育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回顾了他在植物保护数理统计学上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郭予元院士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的紧凑计算法、正交多项式系数复原表以及利用一系列早期型号计算器开发出几乎涵盖植保学科常用的数理统计学方法或模型的编码程序,为植保数理统计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郭予元院士就在试验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数理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当时国内少见的预测稻瘟病病情和最佳防治时期的中长期预测模型,此后他在病虫害的研究上特别是害虫生命表、种群动态、多病虫危害产量损失和复合防治指标等方面应用了大量的数理统计方法,使得不少植保学科数据分析中所面临的难题、障碍和科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取得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大大推进并带动了数理统计学在植保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20...  相似文献   

9.
统计预报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很多。我省采用了38种数理统计预报,通过各地测报站运用,经786年次的验证,一般预报准确率较高,现在介绍几种常用的统计预报方法,供专业病虫测报站发布预报时参考使用。 一、简化多因子综合相关法 多因子综合相关法统计预报,具有能综合多个预报因子的作用,可作多级预报,且预报准确率较高的优点,较回归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前确定农作物施肥量(配方)大都采用耕地养分丰缺指标和肥料效应函数法。这种方法是采用单因素、二因素或多因素的多水平回归设计进行布点试验,将不同处理得到的作物经济产量进行数理统计,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然后根据函数关系来指导施肥。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四大问题:一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理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主要分析了临夏地区油菜气候生态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发现影响该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气温和日照;根据临夏地区双低油菜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气候条件,把双低油菜从春播到成熟,划分为五个生育期,建立了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和各生育期时空动态气候预测模式,实现双低油菜产量气象预测。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临夏高寒区油菜种植气候区划与产量预测气候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油菜气候生态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气温和日照;根据高寒地区油菜生长季节对不同气候要素的依赖程度,对高寒地区油菜种植进行气候区划,并根据气候区划分析了双低油菜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气候条件;把双低油菜从播种到成熟划分为五个生育期,建立各生育期动态气候预测模式,实现了双低油菜产量气象预测.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中华农业科技奖的基本情况,对2006年以来中华农业科技奖获奖成果进行了汇总整理,并重点统计分析了农药和植保类获奖成果情况。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侵蚀性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侵蚀性降雨是黄土高原地区剧烈土壤水蚀的原动力。利用黄土高原6个水土保持试验站20年以上的断点雨强资料和30年的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侵蚀性降雨的发生频率、次降雨量、次降雨历时、次降雨侵蚀力以及降雨时程分布的统计特征:(1)黄土高原6个站侵蚀性降雨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7.0~13.4天/年,各站侵蚀性降雨的场雨量均值介于19.17~25.38mm,但变异性很大。各站次降水量、降雨历时和次降雨侵蚀力的频率分布都近似为指数分布。(2)根据本文设定的雨峰标准,黄土高原单峰降水占总降水次数的65%,双峰降水占30%,三峰降水占5%。峰值雨强的频率分布函数大致为Gamma分布中的一种,或者是偏正态分布,侵蚀性降水多为前锋型。上述结果可作为降水过程的随机模拟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全面深入研究土壤水蚀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SOM的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8-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资料和人工神经网络SOM模型对16年来陕北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土地利用变化总特点是耕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面积增加,牧草地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复杂,各种生态环境建设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流域水土保持项目,以及农业结构调整,是驱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现代化视角出发,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领域,对1949年—2002年关中地区现代化构成要素的七项指标,进行数量统计和分析。经济结构中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总产值比例、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重等四项现代化要素增长。社会结构中的服务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每千人口中的医生人数、每百万人口中的学生人数、城市化率四项现代化指标提高。这一研究对“一线两带”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在引导科技发展和激发创新热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概述了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基本情况,对2008-2012年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成果进行收集统计,并重点介绍了农药和植保类国家科技奖励成果情况.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wo models for predicting Septoria tritici on winter wheat (cv. Riband) were developed using a program based on an iterative search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disease severity and weather. Data from four consecutive cropping seasons (1993/94 until 1996/97) at nine sites throughout England were used. A qualitative model predicte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eptoria tritici (at a 5% severity threshold within the top three leaf layers) using winter temperature (January/February) and wind speed to about the first node detectable growth stage. For sites above the disease threshold, a quantitative model predicted severity of Septoria tritici using rainfall during stem elongation. A test statistic was derived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e iterative search used to obtain both models. This statistic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bootstrap analyses in which the search program was rerun using weather data from previous years, therefore uncorrelated with the disease data, to investigate how likely correlations such as the ones found in our models would have been in the absence of genuine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9.
四子王旗生物气候资源及其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四子王旗 1 961 - 2 0 0 0年近 4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 ,研究了该区降水量、气温及日照时数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90年代年平均气温比 1 961 -1 990年平均值增加 1 .0℃ ,降水量增加 1 2 .5mm ,日照时数无明显变化。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并就此对作物生产、草场复壮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气候条件及其变化是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的最敏感、最活跃的因子,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也最为明显。然而,气候变化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在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气候特征;在空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不同地区的同一个历史时期的气候特征。不同的连接区域的气候构成的气候变化序列可以替代同一个区域的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序列,因为它们的变化都是连续的。基于此思想,选择气候条件明显不同的两个区域(分别用我国南方的和北方的两个省代替),分别模拟不同的气候条件利用现代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生产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等定量方法,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剔除耕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管理、地形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定量研究探讨气候变化(可能是渐变或跳跃性的突变转型)对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气候条件转好时,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减小;农业社会和农业产出状况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也减小;人们会有选择地耕种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的土地。当气候条件变差时,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增强;农业产出和农业社会状况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增大;人们更多关注农业人均产出水平和农村社会生产状况,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的关注严重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